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广州市旅游
广州市十大古村落
1、沙湾古镇
沙湾古镇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岭南文化古镇沙湾,因位于古海湾半月形的沙滩之畔而得名。沙湾地处珠三角几何中心,北与广州番禺中心城区一河之隔,东望东莞深圳,南邻中山珠海,西连顺德南海,交通四通八达。据史书记载,这里原只是打鱼人聚集的小渔村,至宋代,沙湾西北已成陆地,东南尚属浅海,经历代移民不断围海造田,田地面积不断扩展。南宋绍定六年(公元1233年),何氏先祖德明从内地来此,在沙湾购买了大量山地和海田,定居此地,繁衍子孙,富甲一方。沙湾也逐渐变成鱼米之乡。因此番禺也有谚云:“沙湾何,有仔唔忧无老婆”。宋末元初,大量移民逃难到岭南,不少移至沙湾,明清时各姓氏举人进士辈出,不少姓氏亦发展成为大族。改革开放以来,沙湾借助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便捷的水陆交通优势,镇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稳步、健康发展,地区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跃居广东省镇级前列。几年来,沙湾先后获得全国文明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国家卫生镇、广东省中心镇、广东省教育强镇、广东省农村综合实力经济强镇等荣誉称号。岭南民间建筑文化博物馆。虽历经800多年,沙湾古镇“三街六市”的粤中地区典型商业市镇格局仍保存完整。沙
2、塱头古村
塱头古村位于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塱头古村立村于元朝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距今已有642年的历史。塱头村现保存完整的明清年代青砖建筑有近200座,其中祠堂、书室、书院共有近30座,炮楼、门楼共3座。村内还有20多条古巷,以及历史悠久的升平人瑞牌坊和青云桥。它以古建筑品种多、保存建筑规模大以及文化内涵丰富而著称,是迄今为止,广东保存规模最大的古村落之一,2008年塱头古村成为广东省首批认定的27个古村落之一,2010年被评为广州十大特色街道(村落)。塱头村的南面原是大片湖泽,而村就立于湖边的小岗上,故名塱头。分塱东、塱中和塱西三社,其中塱东社和塱中社相连,与塱西社以一条名叫“深潭”的小河涌相隔。塱东、塱中社左右阔约210米,塱西社左右阔约170米。村民多姓黄,黄姓于南宋末年(约公元1140年)从南雄县珠玑巷南迁至广州北郊(今白云区)神山镇,元朝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迁至此立村,现人口3000余人,600多户人家,村民都姓黄。立村前先祖们在草云边大龙口放鸭谋生,当时只有两三间小泥屋,这里河渡湖泊颇多,水塘边长满了朗草,因而得名“塱头村”。村前地坪宽阔,地坪上有3口古井及3口半月形水
3、溪头村
溪头村位于广州市从化区良口镇东北部,是流溪河三大源头之一。村周围环境优美,山高林密,峡谷幽深,溪流清澈,奇石错列,池潭处处。踏进溪头谷口,迎面就是一座小山,山上林茂竹翠,藤萝缠绕,一片翠绿,当中裂开一条沟谷,一道银白色的溪流瀑布就从沟谷里飞流而上,泻落下面一个碧波荡漾的深潭。潭水水清见底,冰清玉洁,碧绿湛蓝,波光潋滟,流水潺潺,凉气阵阵。池潭四周青山环抱,奇石错落,野花簇拥,与周围景色浑然一体,是炎炎夏日,幽谷索源,畅游溪头的理想去处。村旁边有吃、住、玩设施齐全的溪源山庄,从化市汽车客运站有公共汽车直达。溪头村被誉为广东省最美丽的乡村,有长寿村、美女村之称,,在这里你可以呼吸到来自大自然无污染的清新空气,喝上天然甘甜的山泉水,这里还盛产水果,的3—4月份出产青梅,用它来泡出的酒果味清香浓郁,并且可解暑,深受游客们的喜爱。6—7月份出产三华李,这里的三华李皮脆肉爽、汁多果大,是广东最好吃的三华李,所以这里又称三华李村。9月—10月份出产柿子,这里的柿子很甜且无核,村民多用来制柿饼。12—1月份出产沙糖桔,这里的沙糖桔清甜可口,客人们可以自己亲手采搞,既新鲜又好吃。如果你想到处走走,这里有
4、小洲村
海珠区小洲村是广州难得一见的保存比较完整的最具岭南水乡特色的古村寨,已被列为广州市首批14个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作为著名的果树之乡,且处于广州的“南肺”而得以幸存。而今的小洲村是“广东省生态示范村”,小洲村创办的瀛洲生态公园是“广东省生态示范园”。1997年,小洲村被评为“海珠十景”之一的“瀛洲叠翠”。2007年11月荣获“中国乡村旅游最佳古村镇奖”。小洲村于宋末明初建村,古村内以八卦型为布局,村内小桥流水、古祠、庙宇;保留大量岭南特色的古建筑、古树老榕,大树参天;有独特的乡情人物。追源于小洲村近千年的历史文化和浓厚的民族特色,村内移步一景,古有小洲村八景:古渡归帆、松径观鱼、古市榕阴、翰桥夜月、西溪垂钓、华台奇石、孖涌赏荔、崩川烟雨。当时八景美丽非凡,都是由文人雅士评选出来的。小洲村河涌密布、蜿蜒交错,勾勒出富有岭南水乡特色的诗情画意,具有开发旅游、观光、拍摄电影和历史研究等价值。村内的古建筑、小桥、古树、古巷、古码头、界碑石、古商业街等等,都较好地保存下来。村内的古建筑有北帝古庙、娘妈庙、四海公祠,约有500-600年历史;西溪简公祠约450年;简氏大宗祠约350年,当时建筑雄伟壮
5、黄埔古村
黄埔村和广州其他“城中村”极大的不同:清洁、安静,空气中隐隐透着别样的沉静。在巷子里,出现了很多镬耳屋。这的巷有着古朴巷名:清风里、来燕里、淳庸巷、横辰里、中正里、申明大街等。镬耳屋外墙壁均有花鸟图案。镬耳屋的山墙砌成镬耳状,故称“镬耳屋”。据说镬耳状的建筑防火和通风性能良好:火灾时,高耸的山墙可阻止火势的蔓延和侵入;微风吹动时,山墙可挡风入巷道,进而通过门、窗流入屋内。民间还有“镬耳屋”蕴含富贵吉祥丰衣足食意义之说。村中巷道规整有序,村子呈平面网格布局,一个巷子为中轴,民宅在巷子两侧,一个院落套一个院落,即所谓广府乡村“梳式布局”。黄埔村现存的祠堂,是黄埔村所保留的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祠堂风格基本与珠三角祠堂建筑风格和式样一致:青砖砌筑,花岗岩墙裙,风火山墙;正脊上多为灰塑花鸟、博古文饰;中堂台基、石柱、石枋上的石狮子,雕刻风格粗犷;梁架上精雕细刻的花鸟、人物文饰丰富。地址:广州市海珠区盘石大街黄埔村类型:乡村游玩时间:建议3-4小时开放时间:全天开放门票信息:无需门票。
6、钱岗古村
钱岗古村落位于广州从化市太平镇钱岗村,始建于宋代,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钱岗陆氏是“宋末三杰”名臣陆秀夫之后裔。古村内有广裕祠,于2003年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项目奖”第一名,并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中国古村落群中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广裕祠与北京故宫同年修建的,至今已有近600年历史。钱岗古村西更楼有一木雕封檐板,名叫“江城图”,其内容反映了清代康乾盛世时广州珠江北岸20余公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貌,雕工精湛,这件无价之宝被文物专家称为广州的“清明上河图”。钱岗古村有四座门楼,九间书院,三座祠堂,四座更楼。村子外有—条“护村河”。古村内的巷子多又深,且迂回曲折,房舍、祠堂、棚厅、水池等一应俱全,是保存得较为完整的广府民居的典型代表。钱岗古村居民大多姓陆,据考证,是南宋名臣陆秀夫之后裔。陆秀夫为南宋抗元名臣,和文天祥、张世杰一起被后人称为“宋末三杰”。祥兴二年(1279年,宋军在崖山(今广东新会南)为元军所败,他宁死不降,毅然负帝投海而亡,悲壮献身。地址: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钱岗村类型:古镇古村游玩时间:建议4-5小时开放时间:全天开放门票信息:无需
7、大岭村
大岭村原名菩山村,邻近村民都爱叫大岭村为“千年古村”,因为开村至今已有800多年。据了解,大岭村有陈氏开村和许氏开村两种说法。陈氏原籍江西,第三代孙遗庆公于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自南雄珠玑巷迁徙至大岭开村。另有记载:大岭村的开村主为广东始兴郡皇后之父许氏,于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从南雄珠玑巷逃至大岭开村繁衍。据族谱所载:小小一个大岭村竟然出了1个探花(清代),34个进士,53个举人,9品以上-有100多人,实为罕见!其中,永思堂(村民俗称花园)一门,自柳源堂二十三世孙陈仲良中了清代举人之后,其后人又出了一个进士,两个举人。大岭是典型的岭南古村落,现保存较完好的岭南风格建筑群约9000平方米,这在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是难得一见的。大岭村背依菩山;三面环玉带河,各式古石桥跨于河上;古塔立于村西南角;祠堂、门楼、牌坊、麻石巷、古树、蚝壳墙等在村中皆可见。有480多年历史的显宗祠是大岭陈氏九世祖祠,从结构和建筑风格上进是一座典型的岭南祠堂。最受专家注意的是,显宗祠正门口左右石鼓墩上飧着的两个西洋小孩。一位老村民说,听祖辈说镌上两个西洋小孩,是因为初建及重修宗祠时人们已经开始接触西洋文化
8、聚龙古村
聚龙村又名邝家村,在光绪五年(1879年)由一批祖籍台山的邝氏华侨买地而建。聚龙村坐落在冲口街陇西与招村之间,村口正对一湾河水,整修过的河岸两边古榕蔽日,仍带有田园风光。聚龙村现占地5200多平方米,保存有古屋前后三排,共20间。广州芳村有一处保存完好的清代古建筑群——聚龙村。据说这个有一百一十多年历史的古村落至今仍居住着上百名男女老少。聚龙村的青砖大屋,墙脚用整块麻石砌成,窗楣的灰雕绘有富贵吉祥图案。大屋的门分几层,从外到内,依次是角门、趟栊门、大门。聚龙村的楼房内部设计大同小异。大厅内有三道屏风门装饰。不少屏风的木雕,因年代久远退去了色彩,但却更添古朴的风雅。大厅两侧左右对称,各侧排列四间房。二楼共有五间房,有些彩色的窗上嵌有诗词佳句。在小巷中还看到几间蚝壳屋,以青砖作柱,再以蚝壳砌墙。比学校旁边的蚝壳屋规模更大,墙体更高,差不多有两屋楼高,不同的是学校旁边的蚝壳屋连柱子都是以蚝壳砌的。聚龙村占地五千二百多平方米,坐落着成片整齐划一、外观设计一致的青砖大屋。这些古老的屋宇,其建筑特色颇有些像西关大屋。聚龙村古建筑群始建于清光绪五年(1879年),由广东台山邝氏族人兴建,是广州现存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长洲深井古村
深井村是一个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古村,原名“金鼎村”,位于广州长洲岛的西南部,陆地面积为2.6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有5000多人,因村内水井普遍较深,后来人们干脆称它为“深井村”。深井古村是广州保存得比较好的古村落之一,村内保存了许多有年份的建筑物,有大量的古民居、宗祠、塔等,延续了岭南建筑的一贯风格,和西关大屋有所不同的是,深井古村的建筑吸收了客家式的碉楼和西洋石柱、门楼、花纹图案等建筑特色,几种建筑风格交融,显示出当时人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再现。长洲过去是对外贸易的集散地,深井村民多从事码头搬运、造船、经商等,村民生活富裕,村落建设华美,具有珠三角风情的青砖大屋、石板街巷比比皆是,其中正吉坊、岐西和荣阳里是古民宅最集中的三片。值得一提的是,深井古民居除有广州西关大屋的风格外,还吸收了客家式的碉楼和西洋式的石柱、门楼、花纹图案等建筑特色,留有中外文化交流的印痕。景区地址: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西南部乘车线路:广州市内在鱼珠码头或新洲码头坐渡船上岛,上岛后乘332、383、节假日公交专线12、夜65等路公交在深井市场站下车可达。
10、藏书院村
藏书院位于炭步墟西南六公里处,开基始祖谭嘉靖,于明朝中叶从广州白云区郭塘村分枝迁入发展而成,始名为藏寿庄,建国后行政村名曾改为“藏峰村”,改革开放后恢复藏书院村名延用至今。村中古村落建筑面积约占全村建筑的三分之一,明清两朝已形成,由庙宇、炮楼、祠堂、书舍、古巷道、古民居构成,整齐统一,保存完好。每列建筑间多有巷里相隔,巷深约195米,现存古巷道11条,大多由石头铺砌,侧砌排水沟,大部分巷里设有水井。巷门楼均嵌红砂岩石额,刻有巷名,其中“敦仁里”门楼外层嵌红砂岩,里面嵌花岗岩门框,有明、清两朝特征。现在到藏书院村观光,你会惊诧于村庄的干净卫生;是一座有书香气息的古村落,至今仍保持着特别的传统习俗:藏书院每年重阳秋祭,时间不在九月初九,而在八月初六,不是分猪肉而是分鱼,不是只限男丁,而是全村男女老幼都有份。每年新春元宵佳节前一天即正月十四日,全村举行投灯、游灯活动,包括外嫁女及其夫婿、子女、朋友、外族群众均可前来参加,吃大围餐几百席,热闹非常。洪拳舞狮也是藏书院一大特色,至今也有悠久历史;藏书院村非常注重教育,自1996年开始,村里就设了“学校专线巴士”,每天接送村里所有的孩子到镇上学校去
全部广州市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