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旅游
山西省十大古村落
1、小河古村·评梅景区
位于郊区的义井镇小河古村评梅景区,是阳泉市首家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因民国才女石评梅而得名。庭院深深深几许。走进小河古村,鳞次栉比的房屋建筑让你有穿越回历史之感。在这座古村里,有石家大院、李家大院、石家老院等;街巷有福地巷、李家祠堂巷、宜远兴巷、石家老宅巷东、石家老宅巷西等;另外还有古井、古磨等文物古迹。小河村保存了相对完整的、真实的历史遗存,同时附带了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体现了很高的文化水准,反映了当时文化的辉煌,见证了明清时期该地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小河村文化底蕴深厚,现存的建筑遗产非常丰富,有明、清、民国各个时期的建筑共计18.3万平方米。小河历史文化名村的建筑类型也非常丰富,其中寺庙建筑有关帝庙、观音庵等,祠堂建筑有石家祠堂、李家祠堂、窦家祠堂等,商业建筑有当铺、商铺、醋坊等。·自然遗存·小河村四周山岗环绕,绿树成荫,村前有小河(现覆盖到路下),背山面水,负阴抱阳,背山可以防西北风沙的侵蚀,可以接纳充足的阳光;面水可以方便生活。整个古村落纯朴平和,恬淡宁静,有幽静、古朴、自然、原始之美。小河村就坐落在这片青山的环抱中,传说当年
2、屯城古村
屯城古村又名“虎谷”,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东15公里处,西临山西省第二条大河——沁河,因长平之战时秦将白起在此筑城屯兵屯粮得名“屯城”。现有1100口人,辖区总面积3.85平方公里。村落依山傍水,卧虎盘龙。古村在金代渐渐崛起,元、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元代郑家祖孙四代两封国公,二世平章;明清两季张家五世之内三位进士,荣耀过人;清康熙年间陈廷敬长子陈谦吉迁入屯城,其族人亦多漫步官场。屯城人崇尚文教,名人辈出,其中最著名最有影响的是南明吏部尚书张慎言。这些文臣武将,忠君爱民,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同时,还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丰富的诗文著作以及宝贵的书画珍品。古村南北长东西窄,北高南低,堡楼高耸,四周围城,远看像只大船。主干道为南北向的中街,两侧巷道与其近乎垂直相通,形成骨架式道路系统。居民聚族而居,分布有序。自北而南大体为赵、郑、刘、程、王、张、陈、高等姓。郑府、张府和陈府建筑群规模宏大,占据村内显著位置,形成“郑半街,张半道,陈一角”的格局。古村保存了金代到清代直至民国初年,各个历史阶段的建筑,反映了本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和演化情况。民居多坐北朝南,以“四大八小
3、榆次后沟古村落
榆次后沟古村位于榆次区东赵乡,与寿阳县相邻,全村有75户人家、280多口人,是榆次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村落,可考历史可以上溯到唐代。村庄建筑接近陕北窑居,沿河岸依山势而建,保留了砖窑三合院、四合院、独立式窑洞等大量古建筑和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村中精巧别致的古戏台、观音堂、菩萨殿,堪称北方民俗文化的活化石。后沟古村位于晋中市榆次区东赵乡,与阳泉市寿阳县交界。总面积1.33平方公里,现有居民75户,251人。最高海拔974米,最低海拔907米,相对高差67米,形成了后沟村沟、坡、垣、滩纵横交错的独特地貌。后沟有村谚云:“四十里龙门河正当中,二龙戏珠后沟村”,后沟村起源无证可考,从考古发现的一块唐代墓志铭推算约为公元819年,在明朝天启年间(公元1626年)古碑中记载,“年代替远,不知深浅”。后沟村古建星罗棋布,神庙系统相当完善。关帝庙、文昌阁、真武庙、三官庙、魁星楼、观音堂、菩萨殿、山神庙、河神庙、五道庙等18座神庙和1座祠堂依风水而建,按方位而立,将佛教、道教、儒教尽收囊中。后沟古村浓缩了黄土旱塬农耕文明的传统经典,保存了中国北方汉民族自给自足的传统文明。民居建筑为典型的黄土高原土
4、上安古村
上安村,隶属于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范村镇。地处太行山八赋岭西,距县城30公里。建村时间不详,据传应在千年之上。在清代之前全村人都姓牛,即使现在,全村400余口人中,牛姓人数依旧占90%以上。鼎盛的清康乾年代,全村千余户人家,人口达5000余人。在晋中市一代,凡牛姓人均由上安村迁出。上安村不仅是具有千年历史的古村落,更是一个文化底蕴极其深厚的文明古村落。三步之内,必有芳华。上安村就坐落在山卯之间。整个村子呈南北走向,背靠崖山,面临津水,是一块名副其实的风水宝地。上安村地处典型的丘陵地带,古时交通不便,就是在今天,也只有一条3米宽的水泥路。但就是在这样一个山村,上安村的祖先、前辈却创造了数百年的辉煌。古时的上安村,就像是一座戒备森严的古堡,村南有两道门(第一道门有吊桥),村北有三道门,村东有一道们,门门有人看守,大门一关闭,任何人无法进出。为保村居平安和浇灌耕地,村外还有南北两眼翻井。翻井不同于一般的水井,它是一种用于改变水流走势、防洪的水利设施。当山洪袭来,洪水会跌入井中,再翻出地面以减势,同时改走他方,既不冲击村庄,还减少水土流失,为古代黄土高原上功效神奇罕见的水利工程。晋商大院都为主人
5、郭峪古城
郭峪古城位于阳城县北留镇郭峪村,是太行山麓一座唐初建置的城堡。城堡依山傍水,城墙雄伟壮观,城头雉堞林立。城内豫楼高耸,古庙森严,官宅豪华,民居典雅,是中国乡村独具特色的古代建筑。占地面积17.9万平方米,现存老狮院、小狮院、陈氏12宅、王家13院等明代民居40院1100间,是一座典型的城堡式村落。现存古堡墙高12米,宽5米,长1400米,堞楼、城垛、城门、水门俱全,堡墙上开凿有三层628眼藏兵洞,居住与防守功能兼而有之。城内古老的巷道以石条铺就,曲径通幽。巷道两边均耸立着两层楼高的明代民宅。豫楼底层墙厚2米,设有石碾、石磨、水井等生活必备设施,通过石门暗洞,可进入两条暗道分别通向城外。二层设有炮眼,三层以上均为住所。顶层墙厚0.8米,设有垛口和堞楼。
6、店头古村
•风峪八村之一,是晋国古村落的载体,也是电影《血滴子》的取景地。景点介绍店头古村位于吕梁山支脉,风峪沟口内,背依蒙山,南面龙山,东西绵延1km。店头村是风峪八村之一,历史上曾是古晋阳城通往陕甘宁的必经之地,也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古代军事城堡。目前尚存较为完整的房屋有360余间。店头古村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既是晋文化的一角,也是晋国古村落的载体。电影《血滴子》团队曾在店头古村取景。地址: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风峪沟店头古村类型:乡村古镇古村游玩时间:建议3-4小时门票信息:免费开放。到达交通:前往风峪沟店头古村可乘848、308路公交车,在旧晋祠路乱石滩下车西行即到
7、古村西湾村
西湾村位于板桥镇政府西,距黄河古镇碛口仅一公里之遥,以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闻名于世,完整的居民建筑群是依靠黄河船运发迹的陈氏家族历经明末到民国300年历史逐步修建而成的,占地3万多平方米,依山面水、背风向阳,随势而上,如波涌浪卷,层次感极强。西湾村有两横五纵七条小巷均匀地把各处院落串联起来,院院相通、户户相连,楼房院墙不拘一格,样式多变,不同地势随行程序、错落有致,与周边环境十分和谐,防盗、防火、排水、泄洪的各种设施配置十分精妙,这里的一砖一石一木都洋溢着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各种雕刻构思精巧,刻画细腻。电话:0358-4467001传真:0358-4466527地址:山西省吕梁市临县
8、大河古村
大河村地处晋豫两省交界处,长治市壶关县东南,太行山旅游开发区腹地,毗邻太行山大峡谷青龙峡景区,这里海拔400多米,一年收两季庄稼,全村800口人,全村村民多数经营旅游产业生存,是旅游开发的最佳地。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的大河古村已经形成了以青龙峡、大河热情漂流、中国攀岩基地国际攀岩赛等为主的自然风光和户外娱乐景区;以佛寿塔、报恩精舍、佛缘桥和观音寺等为主的佛教文化线路;以大河关晋豫商路古驿道、相传曹操当年住过的老客栈和太行山大峡谷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等为主的融历史文化和科教功能的景点,同时还有三星级大河宾馆和不同规格的农家乐客栈为远道而来游客提客房、餐饮、娱乐等服务。
9、大汖村
大汖(chăng)村位于山西省盂县梁家寨乡深山沟谷中,是一个古老宁静的古村落,村子后曾有座镇山大王庙,里面供奉着7尊石像。“镇山大王”石像背后记有“北魏永安二年”,距今有1500多年历史。是迄今盂县现存最古老的村落。一大汖的“汖”字,一个笔画简单的汉字,翻遍现代汉语词典,终也不见它的身影。只有打开字典,才能与它谋面。字典里说读pìn,但当地人念chang,三声,也有方言读can的,四声。大汖人说,山水为汖,表示水从山上流下来,就是我们说的瀑布。因为原来进到大汖村的山口有三条瀑布,村子又居最大瀑布之地,所以取名“大汖”。这个村庄,独特风格的“立体交融式”乡土建筑完整地保留了古老的盂县传统和民俗风情,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山地的完美和谐。目前村里只有17口人生活,年龄最大的86岁,最小的50岁,在这里生活的老人每天洋溢着平静、自足、幸福的神情,给人以纯朴、悠闲、与世无争的美好印象。在大粲村依山而建的古民居,被当地人戏谑的称为“盂县深山里的布达拉宫”,村里房屋大多是黄黏土与石头混合材料建筑,有的还是二层楼房结构,其特点是经济实惠、冬暖夏凉、造型美观,家家户户由弯曲和深浅不一的小巷相连
10、太古村
山西省大宁县太古乡太古村。大宁县是国家级的贫困县,太古乡是贫困县里的特困乡,太古村是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50公里,及其偏僻的黄河村落,整个太古乡人口不足5000人。)曾经看到一首诗:身处人间世,心怀太古村。风流伊上叟,击壤作尧民。勤劳善良的人们世代守望的这片热土,世代繁衍,生生不息。诗中既有对家乡的热爱,又饱含知足长乐的平常襟怀。道路沿着山梁向上,通往门洞的大路是沿堡墙拐过去的,有点像城墙的瓮城的意思,依地势所建,易守难攻。堡门的内侧。堡门右侧有台阶通堡门顶部,顶部可能以前有亭类建筑。围墙底部为石条和砖头垒砌,上部为黄土夯制的围墙。石窑洞建筑很是精巧,窑洞宽大,构造结实,结合紧密,功能俱全。不但有上窑顶的台阶小门,还有拜佛的佛龛,更为称绝的就是窑面上挑出的9根龙头型的石条,以前是挑窑面上廊檐的,有了廊檐就可以遮风避雨,不但可以保护门窗,还可以在廊下寄放物品,很是实用。窑顶上的砖砌花栏矮墙,图案古朴,富于变化,不但美观大方,还使整体显得更为高大气派。即使现在的窑洞也没法与其媲美。由于槐树具有枝干挺拔、树冠浓荫茂密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三国时著名文人王粲作《槐赋》称颂道:“惟中堂之奇树
全部山西省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