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梅州市旅游
梅州市十大免费景点
1、神光山旅游区
神光山,海拔360米,山高100米,山上林木参天,曲径通幽,古迹甚丰,为历代文人墨客畅游之地。每年重阳节赴神光山登高、祭祀、赛神会等已有八百多年历史。岁月推移,朝代更迭,原有的寺庙亭塔经受风雨侵蚀而废坏。八十年代,山南的墨池及石古大王、白沙大王、三山大王等庙坛,或经修葺,或经重建,均复原如初。神光寺及其它古迹仅剩遗址。1984年,泰籍华人、泰国龙福寺住持彰慈大师石善光倡议并为首募建神光寺,现已竣工开放。原有“南山”、“挂榜山”、“铁旗峰”之称,后相传宋天禧年间邑人罗孟郊(宋天圣八年探花,官至谏议大夫。翰林学士)梦山神降五彩祥光助读,遂改为“神光山”。景区有:神光寺、祖师殿、墨池寺、石古大王、望兴亭、电视发射塔、慈母亭、白沙大王、三山大王、李振将军纪念亭。是理想的自然风光和宗教文化的游览场所。墨池与探花书院:在神光山东边的山坳里的墨池寺边有口石泉,泉水自石间涌出,长流不息,泉水清澈纯净而无杂质,水味甘甜。据明朝所编正德兴宁志记载,宋学士罗孟郊少年读书于此,常在泉边临池习书,洗砚池中,水尽墨色,因而得名墨池。罗孟郊刻苦攻读高中探花,封为学士。后人为纪念他并激励后辈,在墨池边旁建一探花祠,后
2、中国客家博物馆
中国客家博物馆,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是中国国内唯一收藏、研究、展示、传承客家文化的专题博物馆,是国内唯一代表客家历史文物和民俗文物研究成果及研究方向的场所,是中华汉民族诸多民系中唯一的民系文化专题博物馆。-由主馆中国客家博物馆和分馆黄遵宪纪念馆、梅州大学校长馆、梅州将军馆组成。主馆占地面积5984.7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馆内设有固定陈列《客家人》主题展览,以“客从何来”、“客家风情”、“地标围屋”、“人文秀区”、“客家腾飞”五部分展陈客家渊源、客家风俗、客家民居、客家文化、客家精神等内容,向世人传播、展示客家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中国客家博物馆主馆建筑面积达9000多平方米,展厅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加上主馆东西两座面积分别为上千平方米的客家古民居改建的《梅州将军馆》和《梅州大学校长馆》,组成了广东省第一个客家博物馆。客家民居是中国五大民居之一,客家人创造的圆形土楼、四方土楼和围龙屋堪称客家民居的代表之作。在“地标围屋”展厅可看到,从老民居中拆下、重达数千斤的木梁架被摆进了展厅,与客家人建房用石灰、黄泥、糯米饭夯成的三合土墙实物相映成趣;而作为梅州古民居的经典、大埔县的“
3、丰顺万佛园
万佛园位于丰顺县县城汤坑镇的“佛祖弹琴”名山上,东临城区,南靠高速公路,西眺莲花山脉,北连汤西,占地面积约1500多亩。万佛园突出以“佛”文化为主题,园区满山滴翠,绿树成荫,以全国最大的济公殿、有“中华第一龙”之称连廊(全长318米,龙头高14米、连廊内极具爱国主义,民主精神教育意义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典故壁画”)中华龙等建筑物为景点。万佛园已建设完工的有济公殿、中华龙、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孔庙、清韵阁等一大批颇具特色、韵味的建筑,还有一批项目正在规划、建设中,整个园区形成满目青翠、花艳果香、特具禅意的名山胜景。它的建成,为市民提供了娱乐、休闲、健身的好去处,是县城一大旅游景点。地址:梅州市丰顺县汤坑镇类型:寺庙园林/花园电话:0753-6686929开放时间:8:00-17:00门票信息:免费开放。
4、丘逢甲故居
丘逢甲故居,别名心泰平草庐,又名培远堂,位于广东省蕉岭县文福镇淡定村(今逢甲村)。丘逢甲故居是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秋,丘逢甲从台湾回到蕉岭时建造,是一座典型的两堂四横一围客家围屋,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多平方米,共有房屋55间2堂。丘逢甲故居每个堂、室均有清代名人、书法家题写的堂名、楹联,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具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故居内陈列有珍贵文物、照片、手稿、文献,向人们展示民族英雄、抗日志士、爱国诗人、教育家丘逢甲的一生。丘逢甲故居为沙灰瓦木结构,丘逢甲故居是一幢坐西朝东两堂四行,中轴对称,后面半圆形围屋与前面的5个门楼形成封闭整体的客家围屋。丘逢甲故居由泮池、禾坪、堂屋、花胎、围龙、横屋等组成,通一进三间,门口有禾坪和池塘,房舍中央是一进两厅的堂屋,下堂与上堂之间左右两廊对称,抬梁式木质梁架,中间天井较小,两边是“一”字形排列的厢房,后面有半圆形围屋。房屋总面宽48米,总进深60.30米,共计房屋55间,风格简洁朴实。丘逢甲故居是具有浓郁客家特色的民居,为两堂四横一围龙布局。屋前面为半月形池塘,后面为半环状的“围龙屋”,在风水学上这两个半月相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5、井下吴屋
井下吴屋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仁居镇井下村,建于清嘉庆九年(1804年),为乡人吴昆亭所建。井下吴屋面阔43.3米,进深51.72米,占地2252平方米,整屋座东北向西南。主体为三堂三横一围龙的客家围龙屋,占地2252平方米,共64间11厅6舍。前面有平坦耕地,周围有潺潺溪流。堂屋后有高起半月型“花台”,花头与主体合起来形成一个半圆。左右各建外门楼一座,右门楼前原有半月型池塘,屋前右侧原竖有光绪十七年进士石楣杆,左侧建有水井一口。吴屋整体设计紧凑玲珑,左右对称,层层深入,步步升高,泥砖墙,杉木顶架,瓦块天面,是典型的客家围建筑。穿透式梁构架,方柱、柱间、厅门设雕花屏风,起分隔空间和装饰作用,主体一、二进为三合土地板,三进及横屋、天井均为青砖地底,中堂横屏上绘有“杖履春多”彩画,中、下堂横屏上绘有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的“写经换鹅”、“踏雪寻梅”等八幅历史典故彩绘。井下吴屋建筑精美,保存基本完整,是研究客家围建筑珍贵的实物资料。2010年5月10日,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序号15)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石寨土楼
石寨土楼石寨土楼(方楼、树德楼、郭氏宗祠)位于蕉岭县南磜镇石寨村,于2002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方楼由该村郭姓五世祖于明代嘉靖1522年兴建,至明隆庆1567年建成,为时45年,距今490多年。坐东南向西北,东、西角各有一座碉楼(俗称火角)高出方楼约2米,总面阔33.8米,总进深26.3米,共计房屋71间,占地面积约889平方米,建筑面积3060平方米。盝顶、灰瓦面、山石三合土墙基田骨泥夯墙。树德楼由该村郭姓十世祖于明代天启1622年兴建,至清雍正1723年建成,为时101年,距今390多年,2006年、2007年按原貌部分修缮。坐东向西。为三层方形土楼布局,西南、东北角各有一座碉楼(俗称火角),总面阔25.60米,总进深28.80米,共计房屋58间,占地面积约738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786平方米,附属楼——依玉楼及议事厅占地面积约1065平方米。盝顶、灰瓦面、山石三合土墙基田骨泥夯墙。方楼与树德楼两座土楼相距100米,均为三层方形土楼布局,外形呈四方形,高13米,用泥土、沙灰等夯筑成墙的三层土木结构楼房,建筑材料为就地取材的山石、黄土、杉木、灰、沙、青瓦等。土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棣华围(刁萃丰)
棣华围,又称刁萃丰,位于广东省兴宁市刁坊镇周兴村,于民国三年(1914年)春动工,历经8载,耗资18万两白银建成,为三堂四横一枕杠四角围龙屋,分布面积103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阔99.4米,进深77.3米,建筑占地面积6183.6平方米。全屋16个厅,274个房间,有“住不尽刁萃丰的屋”的说法。2009年被列为兴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兴宁十大古民居“之一。2012年10月升级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由于整座屋宇房间较多(楼上楼下均有房间),向来群众有“住不尽刁萃丰的屋”的说法。尚存“棣华围记”。棣华围坐西向东,为1围3堂4横2层高的四角围龙屋,建筑面积12000多平方米,禾坪1000平方米,池塘400平方米,花头脑1000多平方米。屋内有16个厅、21个天井、274个房间。三面围屋及中间一横杠均是2层走马楼,前后左右有4个石砌楼梯上下,后栋是半圆形围,屋亦是2层楼,楼上四周相通。每栋楼都用圆石柱支撑,楼上均设置石栏杆(青瓷),楼下为花坛,楼粱均雕龙画凤,蓝色瓷质花窗,古色古香,华丽典雅,甚为堂皇。屋内天井较宽,左右两侧均有斗门,门均镶有石刻匾额“棣华围”,为清朝翰林刘国明所书。右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兴宁文峰塔
文峰塔位于兴宁市宁新街道办事处文星村长陂岭。兴宁文峰塔建设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已有200多年历史。相传建塔前,兴宁近三十年未占科甲,县令仲子履认为山川文气不足,倡导主持兴建此塔以兴文风。文峰塔正门朝北,塔分十层,高三十八点六米,一说通高四十五点八米。塔基面积一百五十平方米,第一、二层方形,以上八角形,顶部葫芦形。每层墙体均有方形、扇形、拱形等不同形状的塔孔。兴宁文峰塔塔梯为壁内折上式,各层有木楼板。塔的设计和施工,为潮州名匠承办,建筑工艺水平较高。每一层都有窗户,整座塔有各式各样的窗户。因战争破坏和自然破坏,许多窗户已经只剩下窗框,八至十层仅有窗户,翠绿色,形状不同,非常精美、别致。此塔系青砖砌筑,结构严谨稳重,造形挺拔秀丽。兴宁文峰塔于1980年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0月,梅州兴宁文峰塔被列为第七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兴宁古城墙
兴宁古城墙位于梅州市兴宁市兴田街道办事处。史料记载,明成化三年(1467年)冬,兴宁知县秦宏奏报朝廷核准重建县城,改土垣为砖城,翌年夏建成。城高1.85丈、周长626丈、雉堞903个,环城掘濠,深0.7丈、宽2丈。嘉靖四年(1525年),加建四个城门楼,并更名东门为平远门,西门为阜成门,南门为迎薰门,北门为拱辰门。现存兴宁古城墙绝大部分为明成化年间所建。建国初期,城门、城墙仍保存完整,1958年后,城濠逐步填埋,现大部分墙基仍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城墙上开始有单位和居民兴建厂房和住宅。现南门(迎薰门)保留最为完整,北门仍保存内门,东门和西门在文革时期被拆除。从现有保存可以看出,古城墙建筑材料底部是窑制青砖,顶部为夯土墙,厚实坚固,虽历经五百多个春秋,砖块上“城砖”两字依然清晰可见。兴宁古城墙始建于明成化三年(公元1467),算来已历经五百多年岁月洗礼。原来的护城河有2米多深,6米多宽,是一座防御措施严密的古城,虽历经劫难但仍保存着最初的面貌。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兴宁九厅十八井
“九厅十八井”是客家民居的三种典型代表(土楼、九厅十八井、围龙屋)之一,广泛分布在福建、广东、江西等客家地区,是客家人结合北方庭院建筑,适应南方多雨潮湿气候及自然地理特征,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厅与庭院相结合而构建的大型民居建筑。兴宁九厅十八井,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宁新街道办东风居委.始建于元代(1127年),距今有730余年历史。坐北朝南,为三堂六横三围的围龙屋,是兴宁县境内最老古建筑。屋内九个厅,18个天井,190多间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部梅州市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