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河源市旅游
河源市十大免费景点
1、龟峰塔
龟峰塔位于河源市源城区南堤路,面临东江与新丰江交汇之处,因其建在龟峰山上而得名。龟峰塔建于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明万历三十年维修。塔为六角七级楼阁式砖塔,通高42.6米,由塔基、塔身和塔刹组成。外观七层,塔内分为一明一暗,计十三层。每层辟真门一个,穿门绕平座折上可登临各级。塔身每层外面都砌有仿木构件的柱、额、半拱和假门等。叠涩砖檐、平座,各层平座顶面宽度不一,平座上设有木制勾栏。一层塔檐上边有浮雕花纹,塔身自上而下逐级内收,塔下副阶周匝。龟峰塔纪年明确,为研究岭南宋塔提供可靠的依据。传说神仙因同情终年为水所害的河源人,萌发了恻隐之心,在新丰江与东江汇合的地方放了一只大水龟,让它变成一个山包,然后建一座塔以镇水妖。故此山称为龟峰山,塔名曰龟峰塔。该塔建于南宋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是广东省公历年份可考的南宋早期楼阁式砖塔。龟峰塔平面为六角形,第一层外边长为四点八米,内边长为一点六米,墙体厚为0-三米,通高四十二点六米。塔正门向东,塔外观为七层,内为十四层,一明一暗,有如竹子,节节上升,层层收分。各层设有杉木楼板加铺方砖,其中暗层有穿墙上下两个门,四个佛龛。明层有一门上通另一层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和平县博物馆(阳明博物馆)
阳明公园(阳明博物馆):阳明公园位于和平县城东山岭。公园内建有阳明博物馆,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内陈列王阳明与和平有关史迹、文物资料、民间传说等。阳明公园的石阶梯有666级高,故取名“天梯”,又有“六六大顺”之美誉,登高远眺,和平县城尽收眼底。博物馆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973平方米,框架2层。工程造价352万元,采用仿明代建筑,充分体现民族建筑风格;总体设计外形仿照明代宫殿,内部结构结合现代建筑。馆内展厅面积2600平方米,设4个展厅,包括1个临时展厅(综合展厅)和3个主题陈列室(分别是历史文物部分、革命文物部分和民俗陈列部分)。博物馆共收藏文物10370件。其中,已报国家文物局备案的二级文物7件(套),报省文化厅备案的三级文物124件(套)。珍贵的文物有西周墓葬出土的玉块、铜钺、铜斧、铜戈等23件,新石器时期石器、陶罐、西周原始瓷器、唐代水车窑(官窑)的青瓷器等。王阳明纪念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以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精髓为主线,成功打造河源市反腐倡廉历史教育基地。该馆分设两个专题展。第一个专题:深入分析了王阳明跌宕起伏的人生和监察执法实践。第二个专题:设有
3、和平县革命烈士纪念碑
和平县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和平县阳明镇先烈路城南的小山顶上。该纪念碑是为纪念在革命战争时期牺牲的和平籍革命烈士而建造。于1957年2月动工兴建,基座六棱体形,每边长2.5米。碑台680平方米,纪念碑建在平台中央,山石砌成,弹头形尖顶。纪念碑用山石砌筑,表面批荡石米,平面六棱形,高14.6米,二级高30厘米底座,底座边长4米,碑体底边长2.6米,高2.8米处砌出腰檐,檐下镶嵌碑序与烈士名单碑刻。檐上南北两面浮塑“和平县革命烈士纪念碑”,其余四面分别塑“壮志凌云伟大功勋,无产阶级的好儿女,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壮烈牺牲千古流芳”。六棱台形顶,绕纪念碑有六棱形平台。近年来,烈士纪念碑平台下新建了4座凉亭,铺设了四周阶梯,进行全面绿化,并对碑身进行了一次大型的维修。2001年兴建了南大门,南北两面山下各有一座牌坊门,门内有梯级台阶直通纪念碑。1985年8月,被和平县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12月,被广东省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11月,被河源市委、市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0年5月,被和平县委、县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4、阮啸仙故居
阮啸仙故居位于东源县义合镇下屯村,1989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7月省人民政府重新核定公布。阮啸仙故居始建于清代时期,1996年首次修复,2004年底重新维修并完善护墙、排水、绿化等附属设施,建筑结构属三进院落式客家民居建筑巾地面积2000㎡,房屋建筑面积630㎡.其建筑设计具有浓郁的客家民居特色和风格,有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阮啸仙同志(1898-1935)早年参加革命,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共青团广东区委书记、中共广东区委党务委员、广东农民协会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农-动委员会书记、中共中央农-动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共中央审查委员会委员、中共审计委员会主任、中央地方组织部部长、中共赣南省委书记兼赣南军区政治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1935年3月6日,在赣南率部突破国民党-军队“围剿”时壮烈牺牲。阮啸仙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的一生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绩。阮啸仙故居距河源市区20公里,水、陆路交通条件便利。每次可接待(容纳)游客100人,停放车辆50余辆。阮啸仙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5、紫金中坝孙中山祖籍纪念馆
位于紫金县城东北21公里的中坝镇发昌村孙屋排,距中坝镇1公里。该馆原为孙中山入粤始祖的孙氏宗祠,始建于清代,民国重修,面宽3间,进深3间,砖木构筑,建筑面积782平方米。民国31年(1942年)成立纪念馆,1986年纪念孙中山诞辰120周年时恢复陈列。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革中央主席屈武题写”紫金中坝孙中山祖籍纪念馆”馆名。1995年11月,该馆被河源市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馆内陈列有:1944年4月时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孙中山之子孙科书写的”中山中学”校名,1983年5月孙科夫人陈淑英题写的”国父是客家人,老家在紫金”的题词,1985年9月全国政协副主席屈武题写的”中山纪念小学”校名,1986年11月,民革中央办公厅发给孙中山祖籍紫金(中坝)孙屋排孙氏筹备小组举行孙中山诞辰120周年大会的贺电以及孙中山先生的铜像;1999年4月,孙中山嫡孙孙治强题写的”孙文先生祖籍纪念馆”和”祖父孙文祖籍在紫金”的亲笔题词以及挂图等一批文物史料。中坝发昌孙屋排孙中山祖籍地,保存有孙氏入粤一、二世祖祖祠、紫金中坝孙氏开基祖孙友松墓(中坝镇塔凹村,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八月重修)及妣骆八十娘
6、苏区革命遗址群
紫金县苏区革命旧址群位于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苏区镇,该镇是1958年国务院批准以“苏区”命名的著名革命老区。在革命战争时期,苏区是全国最早建立农会组织、农民武装和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地方之一,是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和海、陆、惠、紫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早期中共紫金县委、紫金县苏维埃政府、海陆紫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周恩来、彭湃、徐向前等革命先辈曾亲临指导工作,许许多多革命志士曾在此浴血奋战,保留下来的革命旧址众多,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资源极为丰富。紫金县苏区革命旧址群主要有紫金县苏维埃政府旧址、海陆紫苏维埃政府旧址、炮子乡农会(县总农会)旧址、红二师师部旧址、红军医院旧址、红军兵工厂旧址、红十一军四十九团团部旧址、“血田”遗址等20处革命旧址及纪念建筑,承载着历史的印记,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紫金县苏区革命旧址群于2010年被评定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被评定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10月,紫金县成立了苏区革命旧址群管理小组,配备了专职讲解员。基地设有咨询接待室、革命旧址群分布图、历史文物展厅等,常年免费向公众开放,近年来每年均接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7、和平阳明公园
阳明公园位于和平县城东山岭。公园内建有阳明博物馆,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内陈列王阳明与和平有关史迹、文物资料、民间传说等。阳明公园的石阶梯有666级高,故取名“天梯”,又有“六六大顺”之美誉,登高远眺,和平县城尽收眼底。
8、徐傅霖故居
在广东粤北山区河源市和平县下车镇石含村有一座名为“浰东小筑”的古建筑,至今仍保存完好。它的建筑结构和建筑风格为传统客家民居四角楼。浰东小筑,它的创建者为近代名人徐傅霖。徐傅霖,字梦岩,邑人尊称其为“梦公”,广东省和平县下车镇石含村人,生于1874年,前清秀才,京师政法学堂毕业后,留学日本京都政法大学。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曾任临时国会议员,众议院议员。1915年任上海《正谊》杂志、《新中华》杂志。参与发起组织共和维持会,反对袁世凯称帝。曾创办《中华新报》,任主笔。1916年后,任国会议员、大理院院长。曾任国民参议员,国府委员,国大代表,总统府咨议。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反对蒋介石--和不抵抗主义,主张抗日。1932年参与组织中国国家社会党,当选为第三届中央常委。1938年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6年冬接替张君劢之职,任-(中国民主社会党由“国家社会党”和海外之“民主-党”合并而成,1946年8月15日成立于上海。创始人张君劢不担任主席,由徐傅霖代理),民社党作为那个时代的中间党派,是国共两大势力之外具有中间政治倾向的党派、社团群体集合而成的一种社会力量。这种政治力量萌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浰东小筑(徐傅霖故居)
浰东小筑(徐傅霖故居)位于河源市和平县下车镇石含村蝉溪村。始建于民国元年(1912年),建成于民国十年(1921年),大大小小的房子共有48间。浰东小筑坐东向西,依山傍水,通面宽三门五间42米,每进与进之间都有天井用于采光、通风和排水,四角建有雕楼,俗称“四角楼”。青砖砌墙,木架梁,硬山顶。斗门和大门均用青石砌成门框,上面嵌有青石匾。方形削角石柱承檩,三架式斗拱抬梁,斗拱和梁架上浮雕浮龙花卉图案,镀金漆。斗门上是时任“国民政府农林总长”的钟秀亲笔所题匾额“浰东小筑”,两侧的对联是“世承高士芳微衍文明种族翕顺家庭永怀旧德;门挹遥天佳气对辉烂星云光华日月丕焕新猷”。正门是“国民政府行政院长”谭延闿所题“高士旧家”,与对联“扩鸿图以迪前光务遵祖敬宗一派渊源溯东海;谋燕羽而治后裔勉积功累千秋世泽衍南州”。二厅石柱上也是谭延闿所题的对联“爱兹绕屋溪山俯察仰观寄傲有堂伴绿野;志在济时霖雨先优后乐赋闲何日慰苍生”。这两幅对联体现了旧时政界人士怀“济世之心”同时也有“归田园”优游度岁的心理。上厅有木匾,上书-“亦政堂”。二厅屏风上书-“文明进步”,均是谭延闿所题。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华表塔
华表塔,原名黄猄社塔,位于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彭寨镇墩头村。古时,因坐落在华表自然村,世人为了方便称呼,故更名为华表塔。它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年),是由当地村民集资建造,清乾隆6年重修,民国26年续修。华表塔是和平县最古老的建筑之一。1955年被列入和平县第一个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传说华表塔有300多年的历史了,关于塔的兴建,当地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200多户人家在彭寨这里休养生息。可是天不照应,这里连年遭-袭击,好端端的山镇,变成了一片废墟。人们在废墟上叹息着,只好打起背包,准备到外地去讨饭过日子。这时,一位自称“华表”的老和尚路过此地,他察看了地形,就对乡亲们说:“乡亲们甭怕,彭寨的地形是个船形,如果在寨里建座宝塔,就像在船上竖根(桅杆),那么这船是可以稳住的。”说完,就飘然而去。乡亲们撑起腰杆,勒紧裤头,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按老和尚指定的位置,建起了一座塔,紧接着开沟挖渠,兴修水利,重建家园。自此,宝塔这根“桅”镇住了洪水,,也稳住了这艘“巨轮”。为了纪念这位老和尚,后来人们给这座塔取名为“华表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部河源市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