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韶关市 > 浈江区旅游
浈江区十大免费景点
1、风采楼
风采楼是明代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韶州知府钱镛为纪念韶关藉北宋名臣余靖而建的,屡经重修。“风采”两字取自宋襄称赞余靖的诗:“必有谋猷俾帝右,更加风采动朝端”之名。“风采楼”三个大字,是明代书法家陈白沙(献章)的存世珍品写得柔韧而苍劲,笔力神韵活跃于字中。风采楼西望武水,东临浈江,建筑精巧、古色古香、气势轩昂。风采楼与北京天安门、故宫为同时代同风格的建筑物,楼高22米,正方形,顶为三重飞檐翘角,正中有华饰小圆顶。占地100多平方米,原是砖木结构。1932年,在保持风采楼原有建筑特色的基础上,以水泥钢筋结构重建。这座建筑物曾为韶关市博物馆原馆馆址,现属于博物馆下属单位。
2、北伐战争纪念馆
北伐战争纪念馆位于广东韶关市区帽子峰北坡,2008年10月开工建设,经过近两年的筹建于2010年6月29日正式落成,馆藏大量孙中山先生及北伐战争时期文物实物以及历史图片,于7月1日正式向广大市民与游客免费开放。该纪念馆是广东首座北伐战争纪念馆,占地总面积近1.2万平方米。主馆是一幢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二层,外墙为仿古青砖清水墙砌筑。建筑物为二层西式四合院砖木结构楼房,坐北朝南,内设方形天井,南北楼设有楼梯与二楼相通,上下两层四周均有走廊为通道。主馆占地面积1750平方米,建筑面积2966平方米,主体高为12.32米,总投资为899.92万元。馆前一座由中山市政府捐献的孙中山铜像庄严肃穆地矗立于蓝天之下。该纪念馆建设和布展总投资1799万元,分为北伐战争展厅、北伐名将展厅等六大部分。经过近两年的努力,韶关市在美国以及我国香港、中山、珠海、广州、梅州等地区调查征集了大量文物,馆内共征集到有关孙中山先生及北伐战争时期的文物实物81件(含复制品32件),图片410幅。其中,文物实物包括孙中山先生在韶督师北伐时期使用的硬木办公桌、民国时期孙中山纪念画册等珍贵文物,并对孙中山卧室、办公室、参谋作战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3、韶关通天塔
通天塔被称为中流塔影,是古曲江二十四景名胜之一。通天塔始建于明嘉靖25年(1546年),万历31(1603年)重修,毁于清咸丰年间(1851年至1861年)。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太平军围攻韶关,久攻不进,有个将领登上通天塔观察城中布防,被守城的清军发现,朝通天塔猛烈开炮轰击。通天塔被摧毁倒塌,那个太平军将领也壮烈牺牲。经考古挖掘,古时通天塔遗址仍保留至今,塔基深4.1米处呈现塔基础,在塔西南方向出土大量的青砖、瓦片和砖制构件,共有13个种类160多件,这些文物具有建筑考古价值,为通天塔的重建提供了建筑依据。韶关通天塔于2012年9月29日重建完工,并于上午举行揭匾仪式。这是通天塔时隔近160年之后,再次矗立在韶城洲心岛之上,重现了古时岭南胜景“中流塔影”。如今,如今每逢喜庆节日,市政府都会在江心小岛举行烟花汇演,造型各异、异彩纷呈的烟花,吸引了三江六岸的市民沿江观赏,更为韶城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4、韶关中山公园
公园是孙中山先生1922年5月和1924年9月两次举行誓师大会的会场。园内中山纪念馆珍藏并展览了大批孙中山先生当年在韶活动期间的珍贵史料。由于该园建园历史悠久,园内集中和保留了二十多株古树名木及半枫荷、观光木、榕树、竹柏等国家级保护植物和名贵品种,通过植物造景,近年来又增加了一批园林植物新品种,全园各类园林植物已达二百多种,不但丰富了园林景观,而且向实现生物多样化迈进了一大步。园内的文化广场还是各类文艺活动表演的地方,是韶关市民进行文艺欣赏和交流的重要场所。广东韶关中山公园地处该省韶关市南门外左街,是当地市民日常休闲娱乐的场所。根据《韶关市志》(上卷)卷六714页记载,该公园的前身是韶关飞机制造厂,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发挥重要的空防军备生产。自新中国成立后,才改建成公园。地址: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区园前路1号类型:城市公园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5、中共广东省委、中共粤北省委机关旧址
中共广东省委、中共粤北省委机关旧址分布于韶关市浈江区五里亭、始兴县沈所镇八一村和南雄市瑶坑村,在中共南方局、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的先后领导下,旧址当时成为广东人民抗日斗争的指挥中枢。这是我省目前发现尚存的新中国成立前的省委旧址,是党领导广东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见证,意义重大。当年的省委机关以办学校、经商等工作为掩护,隐蔽在粤北地区开展抗日战争,并与国民党-派发动的-高潮作斗争。八一村和瑶坑村的人民群众热心帮助党组织,并为掩护党员同志作出了重大牺牲。位于八一村的奠安围是当时中共广东省委、中共粤北省委机关办公和居住的处所。这座客家方形围楼原高5层,每层1008平方米,围楼内部的木结构、楼板、隔扇等全部被侵华日军野蛮烧毁,只剩下一圈残垣断壁。在瑶坑村,历史亲历者痛诉侵华日军为清剿党员而每天-十余村民的暴行,令人动容。抗战期间,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时至今日,当地人民群众仍然自发地保护这些珍贵的红色旧址和革命文物。八一村村民利用村内小学内教学楼的二楼教室,开辟了全省乃至全国罕见的村级展览馆,收集陈列了可观的革命文物和资料,还编制了数期历史资料。瑶坑村的村民小心保护革命碑记和中共广东省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6、大鉴禅寺
大鉴寺位于韶关市风度北路兴隆街的大鉴寺,它的前身是大梵寺。大梵寺始建于南北朝,至今近1500年历史,原址在西河今光孝路一带。唐仪凤二年(公元677年),禅宗六祖卓锡曹溪宝林道场(即南华寺),常被韶州韦剌史请至大梵寺讲经说法。六祖圆寂后,唐宪宗谥为大鉴禅师。后人为了纪念六祖遂将大梵寺改名为大鉴寺。宋绍定年间(约1228年),大鉴寺由西河搬至今兴隆街(原名兴贤坊)。随着六祖在佛教地位的提高,韶州大鉴寺也名负天下。一千多年来,大鉴寺一直是韶州接待天下众僧朝拜六祖真身时投宿的中心场所,故历来香火鼎盛,被视为佛教圣地。1940年,101岁高龄的虚云和尚在重修了南华寺及云门寺之后又来韶州重修大鉴寺。新中国成立后,大鉴寺地产多被某些单位和住户侵占,僧人也被遣散。开放改革后随着国家宗教政策的恢复,大鉴寺又交回佛教界管理,并逐步收回部分遗产。近年来,大鉴寺基本上已恢复原貌,并建造一座集招待、藏经、僧舍等多用途的大楼,恢复了历史上韶州接待佛家四众弟子的中心地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曲江园
曲江园位于东堤南路,浈江西岸,原东河古浮桥码头右侧。是市民休闲的河滨公园,每天有许多中老年市民在这里对唱客家山歌、跳舞,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园中的一角还有民间自创的“英语角”,每逢周末,英语爱好者就会在这儿互相学习交流,有时还有外国朋友加入指导呢。园内有张九龄塑像一座。原来为了纪念张九龄,便把市区的中心大街命名为“风度路”。在宋朝天禧年间,韶州人民为纪念张九龄,曾在风度路的中段,建有一座跨骑十字路面的风度楼。后来风度楼因城市街道的扩建而拆。
8、曲江大桥
曲江大桥因韶城地域原属曲江县治而得名,是韶城第一座纵贯南北交通运输的钢筋混凝土大桥,横跨浈江,从何东岸连接小岛,历经炮炎洗礼,是韶关沧桑世变的历史见证。大桥筹建于1929年,1933年11月动工兴建,1935年8月才竣工通车,当年由李汉魂召开通车开幕礼,南韶连(韶州改称)都有代表参加,李汉魂为主席,由本市80多岁的老绅士蔡溥泉行剪彩礼。曲江大桥为11孔钢筋混凝土悬臂吊桥,桥高12米,宽6.92米,长397.86米,荷载为13吨。1915年1月27日前韶关沦陷,-守军撤退时,将该桥炸了四墩,使到五孔桥面塌落江中,大桥中断交通。1946年大桥重新修复,基本恢复原样。曲江大桥先后于1958年和1990年进行了2次扩建。期间改名为反帝大桥,1981年改名为南门大桥(因该桥位于解放路〈民国时叫风烈路,俗称南门〉)。每当夜幕降临,两排桥灯和五彩的装饰灯通明透亮,闪烁生辉,宛若两条火龙飞渡浈江,成为古老山城的一道景观。
9、余靖纪念馆
余靖纪念馆在韶关市区建国路的余相巷内,是颇具规模的古朴典雅的仿古建筑,是1999年为纪念宋代名臣余靖诞辰1000周年而重建的。新建的余相公祠,建设风格是具有岭南古民居特色的重楼复式建筑,总建筑面积273平方米,为一堂五室,二进三门,重楼高阁。“风采堂”,庄重风雅,别具特色。风采堂西侧立有精刻的大理石碑记:左侧是刻有宋、欧阳修赠《余靖神碑铭记》;右侧是刻有《余忠襄公傅略》。风采堂内有富丽堂皇的“风采流芳阁”,阁内端坐着栩栩如生的余靖木雕塑像。广东韶关
10、百年东街
百年东街是韶关市新开发的商业步行街,位于韶关市浈江区东堤路,风采楼附近。以有百年历史的南洋骑楼为建筑风格,有多个特色商业组团,其中包括主题文化广场、特色瀑布酒店、国内国外各色餐饮、大型购物商场、滨江广场绿色长廊等,还拟建亲水平台、连锁浮桥等配套设施。百年东街位于韶关市浈江区东堤路一带,曾是华南历史上最繁荣的商贸街之一。清末民国时期,是无数南来北往的走卒商贩进出广东时的商贸、休憩集散地,是粤湘赣三省交界最繁华商贸街,是当年赫赫有名的“老板街”。另外,抗战时期,广东省政府为避战火曾北迁韶关,因此,该地还成了广东最著名的交通休闲集散地之一,给大量到韶关躲避战火的珠三角人群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据年长的市民回忆,粤汉铁路开通之前,北江水系是南北交通的主要干线。韶关东堤沿浈江上游,北跨珠玑巷、梅关,入赣江、长江水系,再过京杭大运河,可沟通中原;沿浈江下游,南连北江、珠江,直抵珠三角腹地。清末民国年间,这里的江面上千帆竞发,沿岸商贸活动十分繁忙,因此临江的东堤路一带便出现了大量的“吊脚楼”。江面上来来往往的货船可以直接驶入吊脚楼下,而楼下装有一扇活动门,可以很方便地将船上的货物吊到楼上再转运至陆地其他
全部浈江区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