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北省旅游
湖北省十大免费景点
1、武汉东湖
东湖,位于武汉市之东。一九八二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整个风景区面积八十八平方公里,规划建设范围七十三平方公里,约占市区面积的四分之一。每年接待游客二百多万人次,是武汉市最大的风景游览地。秀丽的山水、丰富的植物、浓郁的楚风情和别致的园中园,是本风景区的四大特色。东湖湖水面积三十三平方公里,浩渺、明净;港汊交错,岸线曲折,有九十九弯之称;且一半的岸线被三十四座山峰环绕。山下有湖,水中有山。登高峰而望清涟,踏白浪览群山,视角不同,可体味到不同的山水之精妙情趣。充沛的雨量和光照,湿润的气候和平原湖面山陵相间的地貌环境,孕育出东湖丰富的植物资源。据统计,风景区内有雪松、水杉、池杉、樟树等各类树木二百五十多种;景区内有梅花、荷花、桂花、樱花、杜鹃花、菊花等各类木本花、草本花和水生花达390多种。花卉中,最著名的要数梅花和荷花。两花的品种各收集了一百四十多个和三百多个,为全国之最,栽培技术和研究水平均领先全国。基于此,中国花卉盆景协会将中国梅花研究中心和中国荷花研究中心设在东湖风景区。湖北为古楚国腹地,根据历史典籍和传说,东湖风景区建设了一批以楚文化为内涵的风景点。如纪念屈原的行吟阁
2、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省博物馆筹建于1953年,是全国八家中央地方共建的国家级博物馆之一,是湖北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全省最重要的文物收藏、研究和展示机构,属国家旅游局4A级旅游景区(点)。湖北省博物馆前身是建国之初成立的湖北省人民科学馆。1953年3月16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原科学馆的基础上,成立湖北省博物馆(筹备处)。筹备处位于武昌水陆街,1956年迁至水果湖,1960年迁至风景秀丽的东湖之滨。1963年1月,湖北省博物馆正式成立,3000平方米的陈列楼建成并对外开放;1999年1月,建筑面积5717平方米的编钟馆建成开放;2005年12月,楚文化馆建成开放;2007年9月,新馆综合陈列馆建成开放。馆区内绿荫掩映,综合陈列馆、楚文化馆、临时展览馆等高台基、宽屋檐、大坡面屋顶的仿古建筑三足鼎立,构成一个硕大无朋的“品”字。其总体布局高度体现了楚国建筑的中轴对称、“一台一殿”、“多台成组”、“多组成群”的高台建筑布局格式。整个建筑风格突出了楚国多层宽屋檐、大坡式屋顶等楚式建筑特点,建筑外墙为浅灰色花岗石装饰,屋面采用深蓝灰色琉璃瓦铺装。室外环境按景观式、园林式的特点进行布局,通过雕塑小品、休
3、武昌首义文化旅游区
武昌首义文化旅游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湖北省、武汉市在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打造的经典文化旅游项目,也是武汉设施最为完备的免费景区之一,包括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首义广场、辛亥革命博物馆、紫阳湖公园、起义门、首义碑林等景点在内并集教育、观赏、休闲、购物、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主题文化旅游区。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自2005年开始,省、市、区政府共同实施了包括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在内的以首义文化为主题的一系列新建、扩建、改建工程——新建辛亥革命纪念武昌起义纪念馆前的首义广场、辛亥革命博物馆;修建首义碑林—楚望台遗址公园;修复起义门旁的古城墙等。在整合了周边相关旅游资源,挖掘了首义文化内涵的同时,完善了旅游景区的服务功能,从而打造了武昌首义文化旅游区-。百年前的辛亥革命,开创了中国新开启了中国新纪元,这一事件令武昌名誉全球,同时也为武昌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及丰富的遗址、遗迹。首义文化旅游区内的各景点全部免费对外开放,年接待游客达400万人次。武昌区在打造旅游景区的同时,在首义文化区范围内开发了面积近10万平方米的商业建筑,引进餐饮、购物、住宿、娱乐、休闲等业态,为游客提供服
4、随州文化公园
随州文化公园曾用名“季梁文化生态公园”,是随州市建设重点项目之一,也是随州市加快城市环境建设,精心打造文化旅游品牌的重点工程之一。公园位于城东新区的中心位置,距随州新火车站和老城区均在一公里左右,以迎宾大道为轴线,北为编钟大道,东、南分别为新规划的18号路和44号路,西为解放路,总占地920亩,工程建设总投资近5亿元,是建市以来我市建设规模最大、投资最多、倍受市民关注的一项生态环境工程,也是拉动和引导城东新区开发建设的一个标志性工程,尤其是随着周边规划的综合商业街区的建设开发,这一区域将成为具有随州特色的“新汉街”,带动和提升公园周边地价。文化公园以随州厚重的历史文化为主题,以生态和文化景观建设为主线,着力打造以展示神农文化、编钟文化、季梁文化、隋文化为代表的具有浓郁地域文化特色的随州文化大观园。随州文化公园在功能布局上,分为东、中、西三区:东区为运动健身区,突出运动主题,分为生态休闲、水上运动、体育健身等功能区。中区是文化园的文化核心区,注重凸显随州地域文化主题,围绕一轴一环,采取景观雕塑、主体建筑、文化小品、浮雕、文化长廊等多种形式,充分展示随州文化的魅力与风采,将文化公园打造成随
5、当阳玉泉寺
玉泉寺位于湖北省当阳市城西南12公里的玉泉山东麓。相传东汉建安年间,僧人普净结庐于此。南朝后梁大定五的(559年),梁宣帝萧察敕玉泉为“覆船山寺”。隋开皇十二年(592年),晋王杨广应智头奏请在此起寺,敕名“一音”,后改为“玉泉寺”;隋开皇十四年(594年),杨广敕封智头为“智者禅师”,并亲书“智者道场”匾额。唐贞年间(672——649年)僧法瑱增建;仪凤二年(677年)唐高宗诏请寺僧弘景为师;后周长寿三年(694年)金轮圣皇帝亲授舍利并敕建七层砖塔瘗之;三朝国师神秀在寺创禅宗北宗。宋天禧末年(1021年)明肃皇后感慕容邂逅之恩,捐银扩建,改额为“景德禅寺”;崇宁时又敕为“护国寺”。元世祖、武宗、仁宗皇帝敕修。明、清屡毁屡修。1949年后又进行了多次修葺。现存殿堂楼阁多具明清营造风貌,其间也部份保留宋、元规制遗风。玉泉寺曾与浙江天台国清寺、山东长清灵严寺、江苏南京栖霞寺并称为“天下四绝”,鼎盛时期其规模“为楼者九,为殿者十八。三千七百僧舍”,“占地左五里、右五里、前后十里”,被誉为“三楚名山”、“荆楚丛林之冠”。玉泉寺现存主要殿堂有:弥勒殿、大雄宝殿、毗庐殿、韦驮殿、伽蓝殿、千光堂、大
6、遗爱湖
遗爱湖公园位于黄冈市区,是一座集东坡文化、生态保护、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开放式公园。湖岸蜿蜒曲折,移步换景,整个湖泊小岛点缀,湖汊相通,丽质天成。公园由“一环、两片、五区、十二景”构成。一环是沿湖观光旅游的环形主路线;两片是东湖片区和西湖片区;五区是东坡文化休闲区、文化商业休闲区、竹园生态休闲区、原生态自然保护区和市民户外运动游乐区;遗爱“十二景”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春夏秋冬、-雪月、梅兰竹菊等元素,并且都与苏东坡人格魅力、人生历程、艺术作品紧密相连,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悦读——遗爱“十二景”:遗爱清风,遗爱湖公园的主景区,遗爱亭建于此,是公园的最高点。登高远望感觉微风拂面,心旷神怡。苏东坡《赤壁赋》有“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的句子。《遗爱亭记》是苏东坡为纪念徐君猷任黄州知府而作的。徐君猷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去而人思之,此之为遗爱”。“清风”表达了“遗爱”的主题。临皋春晓,皋乃水边高地之意。此处是湖边的一处高地,现建成市民文化广场。三面环水,亭台楼榭,树影婆娑。每当春暖花开,市民在这里感受鸟语花香、和谐氛围。苏东坡写有
7、随州博物馆
随州市博物馆创建于“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10月,是一座集文物收藏、科学研究、宣传教育、文物考古及编钟演奏于一体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后几经迁徙,于2008年12月8日,在风景宜人的厥水河之畔、引人入胜的擂鼓墩旁,耸立起一座投资近亿元,占地面积118亩,建筑面积20000余平方米,展陈面积8000平方米,极具曾随建筑风韵的随州市博物馆。该馆始建于1978年10月,是一座集文物收藏、科学研究、文物展览及编钟演奏于一体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目前馆藏文物306140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76件,二级文物68件,三级文物95件。著名的有擂鼓墩二号墓出土的36件编钟、吴家坞墓地出土的菱形勾连云纹铜敦、三里岗毛家冲出土的凤鸟扉棱铜搏、安居羊子山出土的鄂国铜器群,以东郊义地岗、安居徐家嘴、均川刘家崖、均川熊家老、西郊擂鼓墩等墓地出土的曾国铜器群,还有北郊孔家坡出土的汉代简牍等等,这些精美绝伦的文物堪称镇馆之宝。馆内现有《通史陈列展》、《擂鼓墩二号墓出土文物展》、《名人名家书画展》、《随州市公安局追缴文物展》等专题陈列。海内外名人名家来馆参观后留下许多墨宝,如:“美轮美奂、比耳悦目”(--题)、“物华天
8、黄石园博园
黄石园博园位于湖北省黄石市大冶湖生态新区核心区东部(隶属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用地面积约135.5公顷,北靠滨湖大道,南临大冶湖,视野开阔,生态景观区位优越。其中,45个展园以组团式的展园岛形式置于水中,包括7个友城园、17个市州园、8个企业园、2个大师园、5个生态转型园、6个市民园。2016年9月26日,首届湖北省(黄石)园博会暨矿博会在黄石园博园开幕。展园占地2031亩,其中永久性展园为1200亩,共建设1个主展馆、三大类45个展园和若干配套工程。其中,市州展园17个,主题为“荆楚乡情”;国际友城展园6个,主题为“异域风情”;本地展园22个,主题为“生态黄石”。为体现黄石地域性的特色园博,方案设计了矿秀广场、矿秀塔等设施。矿秀广场通过矿石废料垒台,种植观赏草,打造地景新效果;矿秀塔以矿塔为设计原型,高50米,纪念黄石1950年建市;还有轨道助力矿车观光道,全长3公里,以矿车为设计原型,观光道联系主要功能区,丰富游人观光体验。园中选用植物300余种,其中乡土树种所占全园植物种类的30%以上,包括湖北海棠、巴东木莲、宜昌荚蒾、鄂西绣线菊、房县槭等多种湖北特有植物。此外,大冶湖生态新区核
9、襄阳古城
襄阳古城在襄阳市区汉水南岸。南跨汉沔,北接京洛,地处要冲,水陆交通方便。春秋时为楚国之北津戍,东汉末为荆州牧刘表治所,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城郭建置历史悠久,元末城垣大部被毁,明洪武初,又于旧址重筑。城高8.5米,周长7.3公里,四面六门,其四角皆建子城,各为角楼。此后虽屡毁屡修,但仍存明初旧制。现全城轮廓尚存、尤以北城垣最完整,清代重修的临汉门城楼仍耸立城头,重檐九脊,古貌犹存。登楼远眺,北临汉水滔滔,碧波萦带;南望岘山,岗峦连绵,城郭街市,尽收眼底。西南楚山如屏,群峰列峙,一揽天然之胜。其西北角有子城,名“夫人城”,相传为晋朱序之母韩夫人所筑。◆景区周边交通:襄阳古城面积比较大,经过的公交线路比较多,市内有1路、6路、14路、21路、24路、512路等公交车穿城而过。◆游览提示:2001年6月25日,襄阳城墙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襄阳城,是座巍峨雄丽的古城。她以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富的文物古迹,壮丽的山川河流而闻名遐迩,古往今来不知有过多少骚人墨客在此留步,写下了许多呤诵她的动人诗篇。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泛舟汉江,怀着对襄阳的深厚感情,写下了富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习家池
襄阳习家池位于湖北襄阳城南约五公里的凤凰山(又名白马山)南麓,建于东汉建武年间(公元25—56年)。襄阳侯习郁,依春秋末越国大夫范蠡养鱼的方法,在白马山下筑一长六十步、宽四十步的土堤,引白马泉水建池养鱼。习家池是本区最早的古代私家园林。东汉初年,襄阳侯习郁在宅前筑堤修池,引入白马泉的水,池中垒起钓鱼台,列植松竹。后人称之为“习家池”,历代滤加修建。南宋尹焕重修时规模已相当可观。明正德时荆南兵巡副使聂贤,亦曾在池中筑台建亭。清道光五年,知府周凯在大池东修二小池;同治时知府方大秒提名为“溅珠”和“半规”。唐代,习家池是孟浩然、皮日休等著名文学家经常来游历的地方。皮日休还有一首著名的《习池晨起》,赞美了习家池的妙处:“清曙萧森载酒来,凉风相引绕亭台。数声翡翠背人去,一番芙蓉含日开。茭叶深深埋钓艇,鱼儿漾漾逐流怀。竹屏风下登山屐,十宿高阳忘却回。”景点典故西晋永嘉年间(307-312),山简镇守襄阳时,常在此饮宴,并取汉初郦食其自号“高阳酒徒”之意,改名高阳池馆。西晋永嘉年间,镇南将军山简镇守襄阳,常在此宴饮,喝得酩酊大醉,故称“高阳酒徒”,因此有高阳池馆。东晋时,习郁的后裔习凿齿在此临池读书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部湖北省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