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 > 上饶市旅游
上饶市十大祠堂
1、官溪胡氏宗祠
官溪胡氏宗祠位于玉山县东南部仙岩镇内村境内,距县城约30公里。宗祠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占地面2264.2平方米,建筑面积3386.3平方米,规模宏大,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清光绪十年(1884)进行的扩建,仍保持了明代建筑的艺术风格,飞檐翘角,雕刻精致,斗拱迭饰,特別是巍峨宏伟的十一开间大门廊为宗祠建筑中所罕见,整个建筑群多处浮雕,图案丰富格调古朴素雅,是座具有江南传统韵味的府第式宗祠,以徽派建筑风韵屹立在中国古代建筑之林。宗祠建筑线条粗犷,作风淳朴,是民间建筑的精品,江南典型的大宗祠代表之一,也是明清时期南方最具代表性的高等级乡土建筑,是古代民间建筑专家的杰作、能工巧匠智慧的结晶,充分体现了建筑技艺上的高超本领,对研究古代民间建筑特别是祠堂建筑形式和技艺具有重要的价值。官溪胡氏宗祠建筑年代清晰,建筑结构保存完整,设计布局有序,施工考究,风格独特,是宝贵的古建筑艺术遗产。官溪胡氏宗祠主体建筑由门廊、门厅、戏台、前天井、正厅后天井、享堂、小斤、左右厢厅、左右附房组成,最大限度地利用木结构的特点,不是以单一的独立个别建筑物为目标,而是以空间规模巨大,平面铺开,相互连接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黄村百柱宗祠
百柱宗祠又称“经义堂”,是明清过渡时期徽派建筑典范的存世孤例。百柱宗祠建于康熙年间,由庭院、门楼、正堂、后堂、后寝组成,祠堂大梁上有“鳌鱼吐云”、“龙凤呈祥”等图案,雕工十分精美。四个石基深刻“鹭鸶戏莲”、“凤戏牡丹”、“仙鹤登云”、“喜鹊含梅”纹饰。一九八二年,在法国巴黎庞毕度文化中心举行的“中国民俗展览”上,江西婺源黄村的百柱宗祠作为宗祠的代表而参展,并引起专家的关注。百柱宗祠,实为九十九根主柱,是设计者想造个深藏民间的“金銮殿”,还是构造艺术上的巧合不得而知,总之为了避讳,建筑者干脆称之为“百柱宗祠”了。建造于康熙年间的百柱宗祠,座落在婺源古坦乡黄村,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正在申报“国保。当初,清华大学的学者们参观时曾写下这样一段文字:开了锁进了百柱厅,出乎我们意外的是这祠堂竟是五开间的,规模宏大,构架壮丽。享堂太师壁上方悬挂着横匾,题“经义堂”三个浑厚的大字我们打开大门中央门廊,忽然发现,祠堂的轴线不偏不倚正对着一座干净利索的圆锥形小山,叫“金字面”,这正是风水上的文笔峰,以它作为宗祠的朝山,有利于宗族在科第上的发皇成功。大门处理很精致,它的结构很复杂,为了正面和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凤山査氏宗祠
凤山査氏宗祠浙源乡凤山村查氏宗祠是海宁、婺源查氏后裔保存的唯一一座古祠。该宗祠始创于康熙三年(1664年),又名“孝义祠”,距今已有349年。宗祠建筑宏大,檐柱雕龙画凤,横梁及檐角雕刻着堆花、虫鸟。其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价值高、保存较完整。据了解,该乡开始筹备宗祠修复项目,预计将投资1000万元对查氏宗祠进行大规模修缮。查氏宗祠是婺源查氏仅存的一座宗祠,是中国儒教宗法制度思想的物化象征,也是礼制文化的重要载体,为研究徽州地区的家族制度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查氏宗祠:是海宁、婺源查氏后裔保存的唯一一座古祠。由当时郑太守颂名,是浙江海宁和江西婺源的查氏后裔保存的唯一一座古祠,是婺源与海宁查氏族人祭祀始祖查文征之总宗祠,是为纪念五代十国时婺源查氏一世祖查文征修建的。查文征曾侍南唐为寿州六安县令,累迁宣、歙州观察使,弃官后隐居婺源。查氏宗祠1664年、即康熙三年,由凤山27世孙查公艺等人创建;1854年毁于战火;1864年重建。1898年,婺源和居住在海宁的查氏后裔共同投资扩建。宗祠占地2460多平方米,座西朝东,宽22米,直进六层,由广场、花园、台门、大天池、大礼堂、后天池、后堂、厨房等部分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龙溪祝氏宗祠
龙溪祝氏宗祠龙溪祝氏宗祠龙溪祝氏宗祠位于江西省广丰县东阳乡龙溪村,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清康熙、乾隆两朝有三次较大规模的扩建。坐北朝南,占地3.78亩。祠分三进,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为一进戏台、二进中厅三进享堂。该祠始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清康熙、乾隆两朝有三次较大规模的扩建。坐北朝南,占地3.78亩。祠分三进,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为一进戏台、二进中厅三进享堂。戏台面朝中厅,台前有宽敞的前院,两侧厢房为二层结构建筑,跑马楼廊与戏台相通。中厅和享堂均为歇山顶,面阔五间,气势不凡。中厅应是议事、宴飨的厅堂,其与享堂之间是后院,有古树二株,苍老拙朴,郁郁葱葱,为古祠增添几许风韵。两侧厢房,称“报功”和“崇德”,为褒彰祀奉乡贤和名宦而置。三进享堂则是供奉祖先神位之处。祠侧还有客房、膳堂、马厩等,附属建筑,一应俱全。这是我省保存最完整的宗祠建筑之一。祝氏宗祠与文昌阁在建筑风格上,设计理念规范,独具一格,错落有序,布局合理,融汇了皖、浙、闽、赣的古建筑风格,经国家文物局、北京大学、同济大学及省、市等单位的专家考察,认为是江南较典型的古建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玉山胡氏宗祠
胡氏宗祠始建于明万历戊申年(1608),竣工于万历庚申年(1620),又粉饰3年至天启癸亥才告完成,共历时十六年。建造规模大,费时长,工程质量好,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期间经历了清雍正辛亥年、清乾隆四十五年、乾隆五十三年和2000年的维修,至今保存完整。胡氏宗祠是我省不可多得的年代久远、规模宏大、保存完好的古建筑之一,为研究明以后江南的建筑艺术发展、演变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洽湾胡氏宗祠规模宏大,古朴秀丽,做工讲究,选材精细,用材硕大,装饰精美,最大的木柱柱径460mm,铺地的石板最长达5米,前堂明次间脊檩表面彩绘图案栩栩如生,为典型的明代江南抬梁式和穿斗式木构架混合砖木结构建筑,具有江南建筑的典型艺术风格,是我省现存不可多得的保存完好的古建筑之一。
6、凤山查氏宗祠
婺源查氏宗祠是查氏族人祭祀始祖查文徽之总宗祠,建于1644年,宗祠占地面积达2460平方米,直进六层,由广场、花园、大天池,大礼堂、后堂等部分组成,民国初年在此开办了洋学堂,也就是凤山中心小学的前身。由于历史原因,礼堂的大天池、厨房等被改作他用,但宗祠主要建筑保存完好,身在祠内,依然能感受到该宗祠当初的雄伟气势。查氏宗祠因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于2013年正式入选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婺源县重视残缺损坏古祠堂、古民居、古遗址的修葺和保护,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到保护古建筑中来,促进婺源旅游可持续发展。大修开工仪式上,许多来自河南、浙江、广东等地的查氏后人现场捐款,凝心聚力,追古寻根,共--建这座规模宏大的“查氏文化大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上泸余氏宗祠
余氏祠堂位于上饶县上泸镇上泸畈中心地带,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于元末至正十一年(1351年),余氏十五世祖相一公余德元和相二公余德绍始建,后历代递加修葺,清道光乙酉(1849年)合族又在原址扩建祠堂,咸丰丙辰(1856年)重加装金油漆,光绪乙丑年(1889年)改建后栋;1942年,以余辉照为首成立董事会,以祖先理学家方叔、正叔命名在祠堂创办方正小学,余家出钱办学,招收各姓子弟入学,解放后政府又在祠堂办上泸小学;1997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至今666年历史。
8、新源俞氏宗祠
新源俞氏宗祠婺源思口镇新源村俞氏宗祠(又称“四亲义庆祠”),建于1565年,距今有444年的历史了,虽在2003年进行过重修,但宗祠内的木雕、砖雕和石雕都保存完好,特别是宗祠内的柱子至今没有被虫子蛀过.门前有石狮一对,甚为精巧,于今年被歹人所窃,甚为可惜;尚有宋进士翰林恒公御赐砖街存留,凡进入者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新源尚有家谱记载自然风景八处:灵岩铜渚、鹤戾钱岗、东岭晴云、北山霁雪、剑峰挺秀、云涧迥清、杏畔香泉、荷池月皎等,基本尚存。据长辈说起,村中原有36口井,曾是千烟之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龚氏宗祠梁牌楼及浣纱记石雕
上饶县应家乡龚氏宗祠两牌楼及石刻浣纱记位于应家乡安坑村,在龚氏宗祠后门西侧两块各长3.2米、宽1.7米的大青石板上,刻有昆腔传统剧目《浣纱记》。据《龚氏宗谱》记载,该石刻刻于明末。石雕共刻有人物240个、战马18匹、纨扇10对、案桌10张,还有刀、枪、剑等道具,刻工严谨,造型生动,神形兼备。经经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该石刻是研究中国戏剧历史和戏剧表演艺术极其珍贵的资料,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保存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新营舒氏公祠
银城镇新营村,古民居众多,以宗祠为代表,吸引游人前住观光。舒氏公祠由清朝后期舒期汉三等人创建,为五间三进二天井,回廊砖木结构,占地面积800平方米,仅屋柱就有100根,其中石柱18根,雕梁画栋,双檐待飞,宏伟壮观。
全部上饶市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