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漳州市旅游
漳州市旅游景点
1、漳浦蓝氏宗祠
蓝氏宗祠年代:明、清漳浦县赤岭畲族乡石椅村简介:明嘉靖二年(1523)始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重修。西南朝向,建筑面积540.96平方米,由门厅、正堂及两边耳房组成;堂前有大埕,埕下排列七星潭,祠后为小石山及状同日月的二口水潭。附属文物主要有门厅左侧墙中康熙三十四年(1695)“重修祖庙碑记”,记述了蓝理重修种玉堂的事迹,以及民国丁卯年“勒缘石碑”等。种玉堂位于漳浦县赤岭乡(原苌坑)石椅村,始建于明嘉靖二年,清康熙年间由福建陆路提督蓝理重建。种玉堂门联“由镇海而分支,木本水源思先德;卜苌溪以衍派,文经武纬振后昆”,表明“镇海”是明代镇海卫,为漳州海防重地,文臣武将从这里兴起。种玉堂是闽南畲族祖祠,几百年间,“种玉堂”蓝姓族人不但传衍整个赤岭畲族乡,而且分衍到其他地方及台湾东南亚各地,总人口达五万多。在种玉堂的显要位置,悬挂着清康熙皇帝赠给蓝理“所向无前”匾、康熙皇帝赠给蓝廷珍“平台大将军”匾、雍正皇帝赠给蓝鼎元“公正廉明”匾。这三人均是平台、治台名宦,称为“蓝氏三杰”。蓝理、蓝廷珍、蓝鼎元简要介绍如下:蓝理(1649—1720),苌坑(今赤岭石椅村)人,蓝理青年时身材魁伟,精通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长泰杨氏宗祠
长泰杨氏宗祠,俗称杨海纪念堂,位于长泰县武安镇城关村后庵,始建于唐代,原为杨海居住的一所简陋平房。明代,杨海的后裔杨复一在原址扩建为杨海纪念堂。杨海系唐文德元年(888年),朝廷诰封的武胜场大使。至南唐保大十四年(955年),“场”升为“县”,取名长泰,属泉州府管辖。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邑原任武胜场大使杨海等,以长泰距泉州三百余里,期会征输不便,请求舍远就近改隶漳州,泉州太守林金吾奏准朝廷,于是长泰县始属于漳州,一直延续至今。杨海为开县元勋,他关心百姓疾苦,为长泰人民的幸福做出应有的贡献,故民尊称其为“武胜公”。杨海纪念堂,座西朝东,建筑面积570平方米,石、砖、木结构,单檐硬山式屋顶,外墙由青砖砌成。由门厅、天井、侧廊、正堂组成。正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梁架十三檩前廊式,阶石硕大,浮雕花卉图案。堂内悬挂有历代的“进士”、“武进士”、“举人”、“武举人”、“文魁”等扁额。正堂还悬有一副对联“武胜家声远,弘农世泽长”,横批“清白传家”等,反映了杨氏的家史、家风。杨海纪念堂于1996年7月公布为我县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四有”(有保护范围、有记录档案、有专人管理、有保护标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漳州林氏宗祠
漳州林氏宗祠,又称比干庙,位于福建省漳州芗城区振成巷内。林氏宗祠,又称比干庙,是漳州七县林姓氏族合建的林氏宗祖,供奉林氏始祖比干,乃漳邑林氏祭祖之所,漳州林氏还以此年作接待本宗族赴考往来生员用。宗祠前后进已废,现存中进四方正殿,面积430平方米,坐北向南,面阔三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顶,红色筒瓦,下檐不围合,并留有回廊的痕迹,可见原规模甚大。宗祠确切建筑年代已无考,经专家据主殿实物与结构分析、鉴定,始建于宋代,因清末曾修葺,故亦带有清式建筑的痕迹。漳州比干庙不仅长期供奉比干,还做为林氏族人赴考往来生员的接待处。文革前比干庙内仍高挂多块明清状元、探花的牌匾,林震、林钎、林士章均高挂其上。正殿两边厢房各有十几间书屋,各区林氏考生均可来此住宿读书作文。资料可查,明、清时期漳州林氏族人进宫殿试揭榜甚众,且大多继承先祖比干之人格气质。明嘉靖探花林士章知书达理,明辨是非,胸心宽阔,乐于助人,任南京礼部尚书,国史副总裁,深得皇上信任并赐给三间五楼十二柱式石牌坊一座,矗立于现漳州香港路,石牌匾两面分别刻楷体巨字“尚书”、“探花”。明万历当朝东阁大学士林钎以“清恬异常,高风亮节”著名于世。明代〈〈云山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云阳方氏宗祠
云阳方氏宗祠位于云霄县莆美镇阳霞村,年代为清。简介:由方氏家庙孝思堂、支系宗祠咸正堂、致爱堂三组建筑组成。孝思堂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现存为清代建筑。坐北朝南,由泮池、照壁、前厅、主堂和昭德将军祠等组成,前厅面阔三间、进深二间,主堂和昭德将军祠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均抬梁、穿斗式梁架。致爱堂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坐北朝南,建筑面积178平方米。主座面阔三间,其中前厅进深二间,主堂进深三间,均抬梁、穿斗式梁架,悬山顶。咸正堂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坐北朝南,由祠埕、前厅、主堂和西侧厢房等组成,建筑面积320平方米。前厅面阔三间、进深二间,主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均抬梁、穿斗式梁架,悬山顶。2013年,云阳方氏宗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三组建筑周边各外延2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王氏宗祠追来堂
王氏宗祠追来堂位于南靖县金山镇水美村,年代为明至清。简介:明正德四年(1509)始建,清乾隆年间(1736-1796)重修。占地面积18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85平方米,由前厅、主堂、内天井和廊房组成。祠前旷埕西南侧立三对石旗杆,祠内悬置明万历二十二年(1593)御赐“卓树清标”匾额。前厅和主堂明、次间为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悬山顶。梁架及斗拱、花板等多以雕刻、彩绘装饰,正脊仍保留清代的剪瓷雕。附属文物水美塔为同期建造的七层八角实心塔,通高8.9米。保护范围:王氏宗祠:向东延伸15米、向西延伸30米,南、北各向外延伸10米。水美塔:塔基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王氏宗祠追来堂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陈氏宗祠瞻依堂
陈氏宗祠瞻依堂位于长泰县岩溪镇甘寨村巷口社,年代为明至民国。简介:始建于明,清、民国重修。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2096平方米,建筑面积594平方米,由祠埕、前厅、天井、廊房和主堂组成。祠埕分上下两级,面层铺设花岗岩石板,西侧立两副夹杆石旗杆。前厅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明间前廊部位内凹一架檩,为石仿木形式。主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抬梁式木构架,用材硕大,明间木质金柱为上下收分的梭柱,后廊内设木构龛台,描金绘彩。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陈氏宗祠瞻依堂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铜陵黄氏宗祠
铜陵黄氏宗祠位于平和县霞寨镇钟腾村,年代为清。简介:又名“榜眼府”,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扩建。坐东朝西,由泮池、照壁、牌坊式门楼、下厅、上厅和左右各一列横屋组成,建筑面积1358平方米。下堂面阔三间,进深三柱带前廊,抬梁、穿斗式梁架,硬山顶;上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十三檩,抬梁、穿斗式梁架,硬山顶;横屋每列三屋,每屋均为面阔三间的独立小院。2013年,铜陵黄氏宗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祠周边各外延2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中湖宗祠
中湖宗祠年代:明~清座落地点:平和县九峰镇大洋陂简介:又称曾氏始祖大宗,明弘治壬子年(1492)始建,明、清、民国重修。坐东北向西南,前有大埕和照壁,主体为前后两落硬山顶穿斗抬梁式建筑,两侧护厝,规模宏大。建筑面积450平方米,占地面积约1490平方米。保护范围:祠前埕向外延伸10米,后至后花台外5米,左右至两侧护厝外檐滴水向外延伸10米。2009年,中湖宗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萧氏宗祠四美堂
萧氏宗祠四美堂年代:清~民国座落地点:南靖县金山镇霞涌村简介:明万历十八年(1590)始建,清代重修。坐北向南,为带门楼的单体悬山顶建筑,占地面积1530平方米。祠前辟泮池,后设龟背形抄手,立有清嘉庆年间的进士旗杆等。保护范围:由宗祠四周山墙起,向北延伸20米,向东、西、南各延伸15米。2009年,萧氏宗祠四美堂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长教简氏大宗祠
长教简氏大宗祠年代:清座落地点:南靖县书洋镇坎下村简介:明宣德六年(1431)始建,清至民国多次重修。坐北向南,两进带两厢,悬山顶,主体建筑前辟泮池祠埕,后设龟背形抄手,总占地面积约2600平方米。石作构件和梁架斗拱,雕刻精美。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2009年,长教简氏大宗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部漳州市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