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潮州市旅游
潮州市旅游景点
1、韩文公祠(韩愈纪念馆)
潮州韩文公祠是潮州八景之一“韩祠橡木”的所在地。也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纪念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的祠宇。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韩愈,字退之,因自称郡望昌黎,又名韩昌黎。他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也是一位对后世颇有影响的教育家。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以自己杰出的创作实践,一扫六朝以来蘼丽的文风,开创了中国散文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并且对后代产生巨大和深远的影响,故世人赞颂其是“文起八代之衰”。韩愈公元768年出生在河南省孟县一个有着浓厚的儒家正统思想和文学气氛的小官吏家庭里。少年时期就勤力读书,并立下了积极用世的志向。然而,事与愿违,韩愈的一生,坎坎坷坷,失意多,得意少。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当时在京城长安任刑部侍郎(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的韩愈因为反对皇帝唐宪宗迎佛骨进京城礼拜而触怒龙颜,被贬到潮州做一名刺史(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市委书记)。远贬潮州是韩愈一生最大的政治挫折,但是官场失意的韩愈并没有因此而消沉,更没有因为前途未卜而自暴自弃,而是致力有益于国计民生的大事。在潮州做官的短短八个月时间里,韩愈兴学育才、驱除鳄鱼,释放奴婢,关心农桑。所有这
2、李氏宗祠(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旧址)
李氏宗祠位于潮州城区中山路中段,原为李姓祠堂,1987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因为它是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旧址。早在1925年3月,东征军占领潮州后,为使随军东征的黄埔军校第二期学生能有机会补习课程,筹设潮州分校。未及一月,军校学生奉命返回总校。1925年10月,国民革命军二次东征,11月再次占领潮州,复设黄埔军校潮州分校于李厝祠(1926年5月1日改称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潮州分校),招生范围为惠、潮、梅、海陆丰各属学生。由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兼任分校校长,何应钦为分校教育长兼代校长,周恩来兼政治部主任,王昆仑为秘书兼政治教官;同时,聘请黄埔总校的熊雄、恽代英、肖楚女等共产党员为政治教官,陈勉吾、张光、张镜澄、方万方、张岳嵩为军事教官,反映了当年国共合作创办该校的历史事实。12月18日举行开学典礼,初名为“陆军军官学校潮州分校”。学员除上述地方招收外,还有东征军中部分未受过训练的军人同时就读,分别称学员和入伍生。校务、军需、教室等在李厝祠内,学生住近旁搭建之简易棚房,入伍生住海阳学宫。分校创办期间,共招收学员990多名,第一期学员348人(一说335人)于1926年6月1日毕业,第二期380学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已略黄公祠
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是潮汕地区目前唯一被国家公布为全国近代优秀建筑的文物保护单位。这是一座二进祠堂,坐北向南,门额有阴刻“已略黄公祠”5字,背面镌刻“孝思维则”。整座祠堂建筑结构独特,其门楼两侧及四周墙壁均镶嵌有精美的山水石雕画幅,尤以马面坡屋架的镂空双面雕为精湛。正厅面阔3间,明间较大。屋架抬梁式结构,硬山顶,厅楣装金漆画,梁枋两端饰以形象各异的龙、凤、狮等祥瑞动物;梁柱间诸穿插构件间,有造型生动、内容丰富的戏剧木雕铜雀台、张羽煮海、水淹金山寺等为内容的雕刻,惟妙惟肖,极为雅致。屋脊饰嵌瓷彩画。刻工精致,山水、人物、;花鸟、虫鱼,千姿百态,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欣赏价值,整座建筑物充分运用了潮州木雕特有的黑漆装金、五彩装金、本色素雕等三种手法,使建筑物“轻重有别”,层次分明,是清代潮州雕刻艺术的集中体现,被誉之为“华南第一精雕木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丁氏大宗祠
在潮安区磷溪镇仙田乡,有一座坐西北、向东南,三进格局的宗祠,占地面积约六百五十平方米,该祠为仙田乡丁氏崇祀其入潮始祖丁公允元之祠堂,堂号为丁宦大宗祠。该祠原为明代建筑,八十年代初,丁公之后捐资重修,古祠焕然一新,宗祠前有明末礼部尚书黄锦公赠的石刻对联一副,联曰:官纪太常,五马清风余凤水;崇名宦,千秋礻西土祀荐仙田。丁公允元,原籍江苏常州,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因谏免盐铁税由太常寺少卿被贬为潮州知军州事。在任期间,主持在韩山古揭阳楼遗址建韩文公庙,把原城南的韩庙迁往韩山,并以唐贤赵德、宋贤陈尧佐配祀,题匾为“忠礻右庙”;主持增筑韩江西岸石墩,在石墩上架设桥梁,建亭修屋,修建后的韩江西桥被潮人称为“丁公桥”;重视教育,曾拨田租365石作为教育经费,使学子有所养丁公卸职后,占籍海阳县,为仙田丁氏之始祖。后人对丁公知潮期间的政绩予以充分的肯定,于乾隆二十三年潮州知府周硕勋议定丁公配享韩庙。丁公能享祀千秋,得民心而为后来者所标榜,实为干载难得的人民父母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潮安陈氏大宗祠
陈氏大宗祠,位于潮安县官塘镇巷下乡,座西向东,三进格局。该祠宽21.3米,进深约43米,单门一体,三进依次增高,第一天井至中厅约增高83厘米,由四级台阶递升,第二天井至后厅约增高93厘米,亦由四级台阶递升。陈氏大宗祠前有石刻对联:“闽海分藩传旧德,秋溪仆世振新猷”。匾额“陈氏大宗庙”,背镌“清泉流派”,落款:“乾隆庚午秋玖月裔孙义勇等重建”。据官塘清末秀才陈舜臣所著的《心耕谷果》一书所载:“陈坦父名宗庆,坦由进士知广东潮州府海阳县事(宋元符间),公治邑有惠政,任满,为百姓所攀留,遂卜居秋溪鹳塘,建祠以祀先祖,终后葬后山山柄”。由此可知,陈氏大宗祠始建于宋。经明清重修后,至今还保存着一些宋代建筑的特点:如木瓜肥大、斗拱无饰、墙为砖砌,且砖的尺度大等。《陈氏族谱》记载:陈坦祖名洪进,因扶助宋太祖有功,曾封为岐国公,谥忠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仙溪王氏大宗祠
王氏大宗祠俗称“老虎祠”,在潮安县庵埠镇仙溪管理区,座西南向东北。这座祠堂始建于明代,清康熙30年重建,历1831、1930、1981年重修,现保持清代中后期的建筑格局和装饰。王氏大宗祠二进一拜亭,宽30.61米,深34.25米,左右配火巷。祠前场地宽敞,有麒麟照壁与祠门相对。这个祠堂的建筑和装饰比较讲究,门前的石雕构图层次分明,美观大方,屋顶的平脊和斜脊都装饰嵌瓷塑,以古代戏曲为题材。屋檐的嵌瓷塑人物凌空飞出,栩栩如生。祠后进梁架结构和油饰精美,拜亭单檐四垂,工艺考究。亭内有“榜眼秋台”牌匾,为旌表南宋名宦王大宝而立。王氏大宗祠为潮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谢氏世族宗祠
谢氏世族宗祠于明嘉靖壬子年(1552年),由谢氏先人谢麟之玄孙谢淮及六世孙顺庆府副知训谢承志建造,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宗祠前墙嵌有明万历七年“谢氏世族宗祠碑记”一通,前座门楼为垂花柱连拱承檩构架,门厅为木瓜抬梁构架,主座为驼墩抬梁构架。根据老族人叙述及碑记查证,宗祠中翁重光前只供奉着谢氏先人谢麟及其子谢玙、其孙谢纪三代。宗祠座东南朝西北,二进格局,面宽12.15米,进深27.9米,占地面积338平方米。祠堂分前座、天井和主座三部分,宗祠前墙嵌有明万历七年“谢氏世族宗祠碑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从熙公祠
从熙公祠位于潮安彩塘镇金砂管理区斜角头。为旅居马来西亚柔佛洲侨领陈旭年所建。清同治九年(1870年)奠基,光绪九年(1883年)建成,历时14年。祠坐东向西,面宽31.22米、进深42.25米,为二进院落式布局,前厅与后厅之间是天井,两侧有廊轩,后厅有抱厦,形成4厅相向的格局,后厅面宽三间,进深三间,斗栱抬梁式木结构,地面铺大理石规格砖。祠建筑装饰琳琅满目,富丽堂皇,首进门楼前埕分置精致石狮1对,门楼屋架为双面镂空石雕。而最令人叹为观止的还是镶嵌于门楼石壁上的4幅石雕。这4幅石雕分别以士农工商、渔樵耕读、花鸟虫鱼为题材,每幅都很好地运用了“之”字形的构图,将不同时空的人、事、物集中在同一画面,浓缩故事情节,表现富于戏剧性的瞬间。一幅“渔樵耕读”图,分布了25个人物,或穿插于亭台楼阁之上,或出没于山林曲径之中,或抛网捕鱼,或牧牛而归,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花鸟虫鱼”则以自然取胜,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展翅的鸟,跳跃的鱼,肥硕的荷,怒放的花无不维妙维肖,其艺术造诣之高,堪称一绝。祠内的潮州木雕也精美绝伦,首进的屋架,后座的抱厦和中槽屋架所有的梁枋、桁、柱间诸穿、插件都饰以玲珑剔透的潮州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文里村祠堂建筑群
文里村祠堂建筑群(包括杨氏长房公祠、闲云杨氏宗祠、季房杨氏公祠、杨氏家庙(博祖)、杨氏家庙(达祖)、谢氏大宗祠、蔡氏宗祠、郑氏宗祠、陈氏家庙、庄氏家庙等10处)位于潮安区庵埠镇文里村内,时代为清。2016年,文里村祠堂建筑群被公布为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仙洲黄氏宗祠(潮州“七日红”前后潮安县委驻地)
仙洲黄氏宗祠(潮州“七日红”前后潮安县委驻地)位于潮安区江东镇仙洲村,年代为1927,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20年4月16日,仙洲黄氏宗祠(潮州“七日红”前后潮安县委驻地)被公布为第四批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全部潮州市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