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旅游
山东省十大祠堂
1、武氏祠
武氏祠为汉代祠堂和墓地,位于嘉祥县纸纺镇武宅山村北,始建于东汉桓、灵时期,是我市最早的建筑物,全石结构,石刻画像,内容丰富,雕制精巧,是我国保存完整的汉代石刻艺术珍品。现存石阙、石狮各一对,石碑两块,祠堂石刻构件四组40余石。石阙和石狮系墓道的设施,对阙对称,间距4.15米,由基座、阙身、栌斗、阙顶组成。重檐平伸,顶刻四坡瓦垄,傍依单檐子阙,通高4.30米,基座各宽2.58米,厚1.4米,通体刻画像及花边纹饰。两阙身正面有建和元年(公元147年)题铭90余字,记有立阙人武始公暨弟绥宗、景兴、开明及营造工匠姓名。一对石狮相对立于阙前两侧,高1.24米,长1.45米,巨口膛目,昂首顾盼,浑朴端庄,形态生动。武梁祠为单间歇山式,现存6石,即“武梁祠画像”3石,“祥瑞图”2石,“武家林”断石柱1石。祠内遍刻画像,东西中三壁上部,罗列40余则历史故事,有从伏羲至夏商古代帝王,有蔺相如、专诸、荆轲等忠臣义士,有闵子骞、老莱子、丁兰、梁高行等孝子贤妇;三壁下部为祠主的车马出行、家居庖厨等画像。东西壁山尖刻东王公、西王母等灵仙故事,内顶刻布神鼎、黄龙、比翼鸟、比肩兽等各种祥瑞图像,旁有隶书榜题。前石室
2、武训纪念馆
武训纪念馆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千古奇丐”武训先生的墓地,是武训及武训精神的主要纪念地。始建于1903年,1937年由时任山东教育厅长何思远拨款重修,建筑、文物保存完好。每年11月份举办武训义学文化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主要景点有武训祠、武训墓、武训陈列室、武训碑廊、武训魂、高歌台、武训义学堂等几部分。武训祠是武训墓园的主体建筑。进校门后,是一条百余米长的校内甬道直达武训祠。武训祠是1937年,由当时山东教育厅长何思源先生拨款修建的。武训祠位于冠县柳林镇。武训(公元1838-1896年),冠县柳林镇武庄贫苦农民,自幼贫寒,因不识字受尽欺凌,遂立志不娶妻,不生子,不置家,“修个义学为贫寒”。自20岁起,他打短工,拾破烂,沿街乞讨,且走且歌。经过30年艰苦绝伦的努力,终于买地200余亩,积钱2000余吊,在柳林建起了自己的第一所义学“崇贤义塾”。这一绝世奇行轰动朝野,千古奇丐武训誉满天下,受到清廷褒奖并“宣付国史馆立传”。武训功成名就,但其志不改,继续行乞兴学,在有生之年又修馆陶县杨二庄、临清御史巷义学二处。武训的精神广为后人敬仰效仿。主要建筑有武训祠和武训墓。武训祠,始建于1903年
3、滨州范公祠
范公祠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的享堂,地处长山城南、孝妇河畔的河南村,濒临河水,古木参天,建筑清新幽雅。据《长山县志》记载,该祠始建于宋治平二年(1065),系邑人知县韩泽倡议并主持修建,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此间历经朝代更替,时坏时修,最后一次重修是在清道光三十年(1851),距今也已140多年。范公祠坐北面南,分前后两院,前院为大殿,后院为享殿。大殿采用歇山式建筑,灰砖青瓦,斗拱飞檐,殿内塑有范公座像。大殿前东西两侧,各植银杏一株,高达10丈。院内还有古槐3株,其中一株树老干空,老干内又生出一株新槐,枝叶繁茂,蔚为奇观,人称“怀中抱子”。享殿雕梁画栋,茂林修竹,清静幽雅,殿下有匾额两块,一为“长白书院”,一为“菜根味舍”。范公祠历经沧桑,阅900余年,被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范公祠于1984年被公布为邹平县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邹政发【1984】10号文件),于2004年被公布为滨州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滨政发【2004】3号文件)。
4、姜太公祠
姜太公祠位于临淄城区,1993年以姜太公衣冠冢为依托而建,总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太公祠是一组中国传统的中轴对称、殿堂庙宇建筑。周文王访贤遇到姜太公,遂请回拜为太师,尊称太公望。周武王继位又尊称师尚父。姜太公辅佐周王朝灭掉殷商,以首功被分封到了齐国。太公治理齐国,采取“因俗简礼和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等政策,注重农、工、商并举,大力发展生产,齐国很快强大起来。其后姜太公又辅佐周公平定纣的儿子武庚的叛乱,为赏太公二次安周之功,周成王赋予姜太公“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的专伐大权,成为海岱之间联袂而往朝的大国。姜太公死后按周礼返周而葬,齐人思念太公恩德,葬衣冠于此,从主殿穿堂而过,便是太公衣冠冢,表达了齐地人民对姜太公这位齐国的开创者,齐文化奠基人的怀念和敬仰,墓前石坊横眉上的”周师齐祖”更是高度概括了姜太公一生的丰功伟业。
5、李满碧霞祠
宁津碧霞祠又叫李满碧霞祠,位于宁津县城北13公里、大柳镇镇政府驻地北3公里处。由于历史的原因碧霞祠遭到破坏,1992年在各方的努力下得以重建。目前,它的主要建筑包括山门、钟楼、鼓楼、碧霞祠正殿,正殿东面为普照寺,正殿后面为玉皇阁。随着古庙的重建,每年农历四月十五、九月十五前后的古庙会也兴盛起来。李满古庙会期间,南到济南、泰安,北至沧州、河间及京津地区,东至乐陵、北镇,西到东光、衡水等地的富商巨贾、小商小贩,各色人等一应俱全,人山人海,车水马龙,日到会人数近十万人。据有关资料记载,宁津碧霞祠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始建于唐朝,古称天仙圣母殿,曾于清朝乾隆四十年重修,改名为碧霞祠,并沿用至今。后经清朝光绪十六年扩建,成为华北平原上一处非常精美的古建筑群。当时它的主要建筑包括山门、钟楼、鼓楼,碧霞祠正殿、东西配殿,正殿后面为玉皇阁,玉皇阁东面为阎王殿,西面为白衣观,山门西面有镇武庙。说起当时的古庙会香火,更是当地一景:沧州、德州等地的官员和黎民百姓,每年庙会必来朝拜上香,并有“不去天津卫,也赶李满会”、“二州十八县,李满会上见”之说,足见当时之盛况。宁津碧霞祠的古庙群是鲁西北地区重要的旅游资源,更
6、滕州张氏祠堂
滕州张氏祠堂位于滕州市大坞镇大坞村。年代为。2006年12月7日,滕州张氏祠堂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古滕张氏族谱》记载,张氏祠堂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乾隆十三年(1748年)竣工。坐北朝南,总占地面积1440平方米。张氏堂祠建筑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内外院落,既珠联璧合,又独立成章,是北方典型的四合院封闭式建筑风格。以正门、正厅为中心的南北轴线上,前后为两进院落。大门外两侧为大方砖砌八字墙,一对石狮拱卫。内院由方砖铺地,东西两厅各三间,为卷棚屋盖,后有高大雄伟的堂厅,厅堂房屋均为硬山起脊,灰色小瓦覆顶。堂厅是主厅,张氏祖先的牌位按支系和辈分分别摆放在堂厅和东西厅内。张氏祠堂是大坞张氏族人祭祖的场所,北方人也称为家庙,张氏族人每年农历的二月十二日祭祖,俗称丁祭,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按照传统的仪式,要在族内选取一位辈分较长、威信较高的长者在前面当司仪喝礼,下面跪着参加祭祖者,多是各支系的头面人物,参加者穿着整洁、按辈分排列,认真祭拜。据山东省文物普查资料记载,滕州市张氏祠堂是鲁南苏北地区保存比较完整,规模较大的古代家族宗祠建筑,它的形式,风格,建筑格局是研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淄博颜文姜祠(灵泉庙)
颜文姜祠,又名灵泉庙、顺德夫人祠,俗称大庙,位于博山城郊西南境内凤凰山南麓。颜文姜祠至今已有一千四百余年的历史。当地相传:齐地孝妇颜文姜,孝侍公婆,远汲山泉,不间寒暑,感动神明,泉出于室内汇流成河。文姜殁,在其地草庙为神,后人于北周时在此建庙,即颜文姜祠。据元代《齐乘》记载:颜文姜祠,后周建(公元557-581年)建,唐朝天宝五年(公元764年)更建。到标榜以孝治天下的宋代,更有人将颜文姜附会为复圣颜回的后代,于是灵迹远播,香火日盛。熙宁八年宋神宗敕封颜姜“顺德夫人”,赐灵泉庙为额,对祠庙进行扩建,以后历代均有重修,现存建筑为典型明清风格。全祠南北长64米,东西宽61米,建筑面积1324平方米。该祠墙阙严整,内有山门、香亭、正殿、东西配庑、寝殿、爷娘殿、公婆殿等共七十三间,其中主体建筑三十四间。山门、香亭、正殿、寝殿、灵泉坐落在一条中轴线上,整个建筑物布成四个院落,前后两进,左右对称,形成一组完整的建筑群。山门,坐北朝南,面阔3间11米,进深1间6米。歇山顶,单檐琉璃瓦,前后均有斗拱,门上悬“颜文姜祠”匾额,行书阴文,系中国著名书法家舒同于1982年秋题写。山门两侧有石狮1对,门内顶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忠烈王公祠
忠烈王公祠是庆云县常家镇三王村建有的一座祠堂,1450年,明朝明英宗皇帝为纪念土堡之变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王佐,特钦命兴建,祠堂仿北京故宫样式规模建设,坐落在现庆云城东,德惠河西,中王村前端,枣园桥西,南临205国道,总占地面积约有10亩,宽52米,长120米,分前院、大殿、后院三部分。此工程建筑规模宏大,建筑样式精美,在当时堪称一绝。忠烈王公祠坐北朝南,踏着青砖铺就的石路,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块刻有“忠烈王公祠”字样的金灿灿的匾额,悬挂在高高的山门上,山门前侧立有一影壁,宽6米,高3.3米,厚0.5米,醒目的“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八个御笔大字让人肃然起敬,山门两侧立碑两竖,一碑写道“土木替主一死”,又名叹息碑,另一碑历经风吹雨打,碑文不详。进入山门,便是前院了,院内16棵万年松柏横四竖四排成方形,万年松柏粗70公分,身高5丈,高耸入天,庄严肃穆。绕过松柏向东走,有一八尺高的二层魁星楼,楼房小巧别致,别有一番韵味。顺着小路向北,约走30米,便是高大宏伟的正殿,放眼望去,大殿东西长约12米,南北宽约9米,站在殿前抬眼望去,大殿南正门悬挂黄色、四周龙围的横匾“赐谥忠简”,走进大殿,两块蓝底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南丰祠
原名曾公祠,在大明湖东北岸,北临汇波楼,为纪念北宋文学家曾巩而建。曾巩(1019至1083),字子固,北宋嘉?年间进士,江西南丰人,世称“南丰先生”,官至中书舍人。熙宁五年至六年(1072至1073年)任齐州知州。在职期间,倡修水利,剪除豪强,深得民心。能诗善文,为唐宋文学八大家之一,著有《元丰类稿》、《续元丰类稿》、《隆平集》等著作。该祠始建年代无考,清道光九年(1829年)历城知县汤世培重建,仅有大厅三间。解放初期,与西侧供奉水神晏戌子的晏公庙(庙毁仅剩台基,称晏公台)、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山东巡抚张公(曜)祠划归一体,改称南丰祠。今祠为清静幽雅的古典式庭园,总占地面积2535平方米,由大殿、戏厅、水榭、游廊等建筑构成。北边为大殿,南出厦,半壁花扇,抱柱悬楹联:“北宋一灯传作者,南丰两字属先生。”大殿南面西侧戏楼高耸。楼内四周二层,南为戏台,其他隙地为坐席。昔日设茶座,可品茗看戏。与殿堂相对,靠近湖岸有水榭三间,四周环廊,东西北三面环水,内植荷莲,是赏景佳处。殿堂东侧为明末始建的晏公台,上有“明昌钟亭”,1993年建,四面八柱,宝顶双檐。亭中悬挂原在湖南岸钟楼寺的金代明昌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铁公祠
在大明湖西北岸,为民族形式的庭院,呈长方形,占地6386平方米。四周环以曲廊,南临湖岸。院内有铁公祠、佛公祠、得月亭、湖山一览楼、小沧浪等建筑,是大明湖公园的园中之园。铁公祠是为纪念铁铉而建的祠堂。铁铉(公元1366至1402年),邓州(今河南邓县)人。他深受明太祖朱元璋赏识,赐字为“鼎石”,任都督府断事。朱元璋死后,长孙朱允炆登基,任铁弦为山东参政。燕王朱棣为与侄子争夺帝王,以讨伐主张削藩的大臣齐泰等人为借口,从北京发兵南下“靖难”。兵至济南时,铁铉在大明湖南岸水面亭誓师,抵抗燕军南下,几次挫败燕军,并焚毁他们的攻城器械。当燕军炮火攻城时,铁铉令人在城上竖起朱元璋的牌位,使燕军不能开炮,还设计诈降,在城门上预设铁板,待朱棣领军进城,铁板骤落,打在了燕王的马上,燕王本不纯洁的心灵受到了无情的打击,换马落荒而逃。而后朱棣久攻不下,只好撤兵,建文帝朱允炆闻报,擢升铁铉为兵部尚书。建文三年(公元1401年),朱棣再次兴兵,绕过济南,攻下南京,自立为明成祖。然后发兵复取济南。铁铉兵败被俘,朱棣亲审铁铉,铁铉坐在地上,大骂朱棣叛逆。朱棣先后割下他的舌头、耳朵、鼻子,然后投入油锅,死时年仅37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部山东省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