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旅游
河北省十大祠堂
1、黄粱梦吕仙祠
黄粱梦吕仙祠位于邯郸市北十公里处的黄粱梦镇。它是依据唐代沈既济的传奇小说《枕中记》建造的,始建于北宋初期,历朝历代均有修缮,至今已历经千年风雨。现景区为1984年重修,1986年10月正式向游人开放,属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1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余平方米。黄粱梦吕仙祠是国内唯一以梦文化为主题的景区。景区内古建筑形式多样,名家墨宝众多,泥塑蜡像传神,石刻手法精湛,园林风格独特,民间传说丰富。梦文化研究已成为当今国际性课题,黄粱梦为其提供了实物资料,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黄粱梦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将日益扩大。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日本小学课本就有“黄粱美梦”一文,日本民间戏剧将《邯郸记》改编后搬上舞台。黄粱梦吕仙祠山门为硬山建筑,门楣悬挂的“邯郸古观”匾额为启功先生所书。一般寺庙道观大门多朝南,为何黄粱梦吕仙祠大门却向西开呢?关于这一点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黄粱梦吕仙祠西靠古御道,御道上车水马龙,行人如织,为便于人们朝拜进香,所以山门向西开;另一种说法是邯郸西部有座紫山,常年紫气萦绕,山门向西有利于道家-采纳紫气。黄粱梦吕仙祠沿袭了中国传统古建筑格局,由山门、八仙阁、丹房
2、千童祠
千童祠,位于沧州市东南盐山县千童镇,北距盐山县城25公里。千童祠内有东渡堂、泰山堂、友谊堂,记载着秦代方士徐福勇率童男童女、百工巧匠成功东渡及对日本列岛的影响。千童镇,在商、周、战国时期称“饶安邑”,意为“其地丰绕,可以安人”。《史记·赵世家》中讲到秦始皇六年(公元前241年)“赵将庞攻齐取饶安”即指此地。秦时此地称“千童城”,“始皇遣徐福将童男女千人入海求蓬莱,置此城以居之,故名。”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于此置县称“千童县”。北魏熙平二年(公元517年)于此始置沧州州治。千童镇在历史上州治县治长达841年,由于在公元前209年,徐福奉秦始皇之命勇率数千童男童女及百工巧匠从这里启航,求长生不老之药,漂洋过海,东渡成功,移民侨居日本,开创了中日两国友好交往之先河,成为中国历史第一侨乡。在民间有源于汉代的“千童信子节”,即在农历3月28日徐福千童出海日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逢甲子年举办一次,每60年一个轮回。在节日期间,举办各种民间文艺表演,尤其是挑选体强胆大、眉清目秀的童男童女,衣着古装,绑在15、6米高长杆支撑的微型舞台上表演,登高望远,以示怀念和召唤东渡的亲人。“千童信子节”被
3、风月关滏口祠
风月关位于峰峰矿区新市区滏阳河发源地,神麋、南鼓两山南北对峙的“滏口陉”处。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宜人,是邯郸市一大名胜。风月关古称“滏口陉”,属“太行八陉”中的第四陉,历来是军事要隘,坐落在临水镇黑龙洞村西的神麇山下。东汉末年军事家曹操曾利用这一天险击溃袁尚大军。隋末农民军窦建德也在这一带歼灭隋刺史窦宗的官兵。陉口南部的峭岩绝壁下,有一天然石洞,传为主宰人间旱涝的黑龙的洞府,名为“黑龙洞”。洞口由大石砌成,洞壁凹凸不平,洞内曲折幽暗,蜿蜒如龙,从古至今无人知其底,真是“骊龙出洞去,洞深不可测”。风月关之上的庙宇建筑群叫“滏口祠”,坐落在神麋山阳一条东西长数十米的石券之上。券西口石上刻有“风月关”三字。由西门拾级而上进入庙院,院内坐南向北建有卷棚式歇山顶、深宽各三间的黑龙庙,庙内有黑龙爷塑像。庙东侧建有上下两层琉璃瓦顶的昆山明月阁,阁内供有观音菩萨像,前厅西墙上还嵌着明进士张应登亲书“登昆山明月阁观泉”诗的石刻一块。据史载,该阁、庙均始建于唐代,由于历代重修改建,已失去原貌,但其建筑庄重紧凑,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风月关依山而筑。据碑文记载,始建于唐代,山门之内有大殿及配房等。大殿原供龙神,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土木显忠祠
显忠祠遗址位于河北省怀来县土木镇土木村内。土木村西距县城10公里,东与卧牛山旅游点毗邻,北靠燕山余脉,南傍官厅湖畔,京张公路沿村北而过,京包铁路从村南贯行,山秀水美,交通便利。村中的显忠祠遗址闻名中外,是明朝景泰元年(1450年)为祭祀正统14年(1449年)农历八月十四“土木之变”中为国殉难的数百名朝廷重臣和五十万大军英魂而修建的。当时,祠内建有大殿五间,抱厦三间,石碑一块(记有死难重臣名单),竖有66块为国捐躯的重臣神位,祭祀殉难诸臣、抚恤、赠溢、荫于安慰英魂,流芳百世。明宪宗即位(1464年),宪宗皇帝降旨命怀来守备重修显忠祠。祠成之日,宪宗亲自撰写碑文,提写祠扁,又立碑一块。随着历史变迁,显忠祠年久倒塌,又遭火灾危害,烧残将尽。万历年间,怀隆兵备道胡恩伸主持重修,撰写碑文,以予流芳。民国初年,当地人民又曾捐资修复,并立碑文,记初建、毁建之事。冯玉祥将军在张家口督办时,曾瞻仰了显忠祠。显忠祠原占地面积3150㎡(合4.7亩),南北长70米,分两层院落,有两座山门,第一座山门面北向南,高出地面1.5米,上方悬挂“显忠祠”金字大扁一块(宪宗御笔),大门两侧有木制楹联“一代忠真光祖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涿州卢氏宗祠
卢氏宗祠涿州城东拒马河畔,有一处建筑群,红墙蓝瓦,绿树掩映,肃穆幽雅。座北向阳的大门上,黄底墨字“范阳卢氏宗祠”匾额鲜明夺目。这里不仅是卢氏家族祭祖之地,而且有广泛而久远的社会影响。韩国的前总统卢泰愚所说“范阳卢氏”使“涿州名扬天下”、涿州是“世界卢氏祖先的基地”,具体所指就是这个地方。卢氏宗祠之北有卢氏先祖卢植的墓地。不必说各地卢氏族人,自然按节令来此祭祀祖先;即使并非卢姓的人氏,也时常前来,凭吊长眠于此的这位东汉名臣。作为范阳卢氏始祖的卢植,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经学家和教育家,在历史上有极高的声誉。“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是东汉朝廷对这位“涿郡涿人”的评价。宋朝太宗皇帝所谓“积代簪缨自范阳,尚书光耀千年史”的诗句,是对他由衷的赞颂。卢植以正直的品格、超群的才学和卓著的业绩,开创了卢氏家族“代代出名士”的基业,赢得了生前的名望和死后的不朽,配享于孔庙,名列中华民族古圣贤之中。以卢植为始祖的涿州卢氏家族,诗礼传家、有功于国,世代簪缨、历朝显贵,汉末以降,成为北方四个高门大姓之一。因魏晋—隋唐数百年间,涿州名“范阳”,故而卢氏的郡望为“范阳”,涿州卢氏被称为“范阳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赵南星祠堂
赵南星祠堂位于高邑县东关赵家街路南。南北长二十六点八米,宽八点四五米,有瓦房两排。北房为过厅门口一间,两侧耳室各一间;南房为布瓦硬上顶正殿。正殿与门楼高墙相连,中间成一小方院。院内植松柏,并置一圆形小花池。祠堂门前有一点五米高的围墙,装有铁栅栏门。赵南星祠堂原称赵家宗祠,是明天启年间吏部尚书赵南星的宗祠,初建于明洪武年间。清嘉庆元年,改平顶为布瓦硬山顶。民国十三年,省政府曾拨款重修。一九八二年,石家庄地区文物处拨款四千元资助修缮。一九八三年县政府将北房过厅东侧耳室的砖墙及北房房顶全部更新。对南方即正殿硬损处进行补修,所有的门窑及房檐下的木板油漆刷新,使其修茸如初。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狄仁杰祠堂碑
狄仁杰(607-700),山西太原人,辅佐武则天政绩显赫,深得民心,是中国历史上一代名相。狄仁杰祠堂碑位于大名县孔庄村北,初立于大周圣历元年(698年),后祠堂及碑因战乱而毁。唐宪宗元和六年(811年)十一月,魏博节度使田弘正在原址为狄公重建祠堂及碑。现祠堂已不存在,仅残留此碑于原址。该碑青石质地,由首、身、座三部分组成,碑体(除座)高4.46、宽1.46、厚0.46米。碑首为六龙戏珠圆首,碑额阳篆“大唐狄梁公祠堂之碑”,3行3字排列。碑体阳面楷书碑文,由冯宿撰文,胡澄书丹。碑文记述了狄公任魏州刺使时的政绩和重修此碑的经过。现碑身淤地之半,上部稍风化,有轻微裂痕,碑座淤埋地下完好。此碑为研究武则天时唐史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7日,狄仁杰祠堂碑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正定梁氏宗祠
梁氏宗祠,亦称梁家祠堂,是正定县梁氏家族供奉先祖进行祭祀活动的场所,祠堂始建于明代,位于正定城内燕1大街东侧,2008年10月20日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梁氏一族自明洪武初年由梁聚从山西蔚州(今河北蔚县)迁居真定(今正定)北圣板村,至梁梦龙六世而大显,官至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人称“梁阁老”。其曾孙梁清标与兄梁清宽,堂弟梁清远同列“九卿”时称“三梁”,可以说梁氏家族数代为官,“一堂荣五代”,官位显赫,盛极一时。祠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是一座单檐,硬山五脊,青瓦盖顶式建筑,正面五间均置六抹方格隔扇门四扇,梁架为七檩前后单步廊。结构简洁明快,为明代晚期遗物。梁氏宗祠为研究梁氏家族在明、清历史上的社会地位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2019年10月7日,正定梁氏宗祠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张耳祠
冀州古城南门内东侧曾有一座“张耳祠”,建于北宋建隆年间,元末时因兵祸毁废。据传张耳祠建筑十分雄伟,祠堂下面还有张耳的墓葬。张耳系西汉大梁人,曾与汉将韩信领兵数万在井陉击败赵王歇和成王君陈余,因功-为赵王,汉高后六年(公元前182年)张耳之子张侈-为信都侯。《史记》中载,张耳墓在州城南门之左,城南门竖有“汉赵王张耳之墓”的石碑。因此历代认为张耳祠下即是张耳墓,“名人过者,往往为之题咏”,如明代曹安题诗曰“将军原是汉功臣,此地身藏肮脏身。香火绵绵遗庙在,落花啼鸟几番春。”张耳祠遗址上原有张耳墓碑,0时被毁坏。1982年由河北省文物局主持对张耳祠下的墓葬进行了发掘,据专家分析,此墓并非张耳之墓。具体位置:冀州古城南门内东侧乘车路线:市区内乘坐旅游专线可以直接到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昌黎韩文公祠
昌黎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郡望,自元代开始,县城源影寺塔附近就建有祭奠“百代文宗”的韩文公祠。2006年,在昌黎县的韩营村出现的两部《韩氏家谱》更是为韩愈郡望为昌黎提供了有力佐证。因与韩愈的渊源,使昌黎具有了更加浓厚的人文色彩,五峰山韩文公祠至今被认为是昌黎县文脉的所在。在昌黎历史上,至少先后建有四座韩文公祠。早在元朝后期,昌黎县城源影寺塔附近就建有一座纪念韩愈的韩文公祠,后来迁建到县城的东北角。明朝崇帧十四年春,范志完主张在五峰山修建韩文公祠。而如今的韩文公祠是1987年重建的。2001年3月5日,这里被定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部河北省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