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北京市旅游
北京市十大祠堂
1、白家疃怡贤王祠
白家疃村是温泉地区见于历史记载较早的村子。从京城翻过红山口去往温泉、南口、北安河、妙峰山,白家疃是必经之地。白家疃村沿三柱香、黄道岭、半天云岭北麓东西延伸,村落狭而长,三里长街从村中而过,街两边布满商铺小店,往来行人不绝,是当地一个交通和商业的中心。据传说,白家疃原名白纸滩。多年以前,村子里有一个世代以剪纸谋生的艺人名叫张忠,手艺精巧,远近闻名,因而村名叫作白纸疃,时间久了就被叫成白家疃。另一种说法是,早期这里的人们以制做盔甲为生,将制作出的盔甲摆出来供人观赏选用,又叫作摆甲疃。至于从什么年代改为现在的名字,还无有考证。但我们从明代文献的记载中已见到有白家疃的记载。白家疃村三里长街西段路南,有一处很大的广场。广场北端是一座面向南面的大戏台,而广场南面是一座皇家古建筑,这就是北京郊区少见的皇亲祠堂——怡贤王祠。祠堂里供奉的是清康熙玄烨第十三子允祥。怡贤王祠坐南朝北,由山门、前殿、正殿和戏台组成。山门面阔1间,进深1间,歇山调大脊,饰吻兽、灰色筒瓦、垂兽和五小兽,砖石仿木结构,拱券门额上有“贤王祠”三字。两旁原有小侧门各一,硬山调大脊,灰色筒瓦。1993年政府对山门进行保护性修复,未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正乙祠
座落在北京市宣武区前门西河沿220号,它东与天安门广场相邻,南与琉璃厂文化街相连,北面是著名的北京和平门烤鸭店,是一座具有三百多年历史的纯木质结构的古戏楼。相传它是明代的古庙。清康熙年间,改建为戏楼。正乙祠戏楼据《中国大百科全书》记载为:“完整的戏楼建筑”。其建筑年代早于许多西方著名的歌剧院,如法国巴黎的法兰西喜剧院,英国的卡文公园歌剧院等,是北京唯一保留至今基本完好无损的纯木质戏楼。它是中国戏楼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被学者们誉为:“中华戏楼文化史上的活化石”,具有极高的参观价值和历史文化研究价值。正乙祠戏楼现占地面积约一千平方米,戏楼建筑全部为木质结构,坐南朝北,戏台为三面开放式。戏台对面和两侧均为上下两层敝开的包厢,戏台前约有百平方米看池,可容纳二百位观众看戏品茶。正乙祠古戏楼,应该说,是北京城除了故宫畅音阁、恭王府戏楼以外,数得着的古色古香好戏楼了。正乙祠戏楼分上下两层,如果演神仙道化戏,扮演神仙的演员可以从天而降。戏楼的红木雕栏在灯光的映照下,流光溢彩。可能是仿日本歌舞伎的花道,正乙祠戏楼也从戏台延伸出一条“花道”,拓展演员的表演空间。戏楼没有麦克风,演员的声音更为本真,同时也是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贤良祠
目的地介绍贤良祠在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l03号旁门。清雍正八年(1J730)建。祠坐北朝南,面积约740平方米。大门3间,中轴线上依次为碑亭,左右各一,为六角攒尖亭,内立清世宗宪皇帝御制贤良祠碑。仪门3间,门前左右列石狮,仪门左右又各辟一侧门。正殿3间出轩,东西庑各3间,后屋5间,东西配房各3间。贤良祠是祀王公大臣之有功国家者。清世宗宪皇帝御书额曰“崇忠念旧”。贤良祠初祀王、公、侯、大学士、尚书、左都御史、都统、将军、总督、巡抚、副都统共78人,后增祀21人。总共祀99人。为西城区重点保护文物。位置:位于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l03号旁门。交通信息交通:乘111、107、13路地安门下车。北京西城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北京于谦祠
于谦祠在东城区西裱褙胡同23号,原有门匾书“于忠肃公祠”,于谦(1398一1457),字廷益,浙江钱塘人,明代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土木之变”后,于谦拥立朱祁钰为帝,率军民保卫北京城,英宗复辟后以“谋逆罪”于天顺元年(1457)将于谦杀害,成化二年(1466),宪宗皇帝特诏追认复官,将其故宅改为忠节祠,万历十八年(1590)时改谥“忠肃”,并在祠中立于谦塑像,清顺治年间,像毁,祠也废,清光绪年间又重建,祠坐北朝南,东为于谦故宅,院内东侧建有奎光楼,为两层小楼,上层为魁星阁,悬“热血千秋”木匾,正房5间为享堂,硬山合瓦顶,内供于谦塑像,1890年,义和团曾在此设神坛,1976年魁星阁在地震时被震毁,小楼亦被拆除,祠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北京文天祥祠
文天祥祠又名文丞相祠,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63号,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当年遭囚禁和就义的地方。1376年明洪武九年建祠,现存大门、前殿、后殿。1979年文天祥祠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对外开放,1992年被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天祥祠庙小(仅600平方米)神大,20年来共接待中外游客20余万人次。人们在这里吟颂《正气歌》和《过零丁洋》,感受文天祥崇高的民族气节和以身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修缮后的文天祥祠依照1930年的历史照片资料,复原了后殿文天祥泥塑像、神龛、供桌及部分匾额、楹联;前殿更新了展板、展柜,通过图表、照片、绘画、实物等,展现了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操。2013年5月,文天祥祠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63号电话:010-64014968开放时间:9:00-17:00,16:30停止售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6、文丞相祠
文丞相祠是为纪念南宋著名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文天祥而建的。文天祥在南宋末年奋力抗元被俘至元大都(北京)后,囚禁于兵马司土牢近4年时间,于1283年就义于柴市。明洪武九年(1376年),由按察司副使建祠堂。明永乐六年(1408年)正式列入祭典。明宣德、万历、清嘉庆、道光,以至民国期间均有修葺。祠堂坐北朝南,由大门、过厅、堂屋三部分组成,面积近600平方米。过厅内为文天祥生平展,堂屋中保留有原祠堂的部分遗物和文天祥手迹等展品。院内尚有一株古枣树,枝干向南倾斜,传说为文天祥手植。1979年,文丞相祠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10月修缮后对外开放。1995年又主要由文氏后裔捐款修饰一新。景点位置北京东城区府学胡同63号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祖大寿祠
目的地介绍祖大寿祠在西城区富国街(旧名祖家街)3号。祖大寿,辽东人,降清明将,卒于清顺治十三年(1656)。此处原为祖大寿住宅,后改建为祠。清雍正八年(1730)在此设八旗官学,正黄旗官学,乾隆三十四年(1769)重修。后改设为京师公立第三中学校。祠坐北朝南,门外有上马石一对。前院北房(正厅)5间和东西耳房各1间,后院北房(后寝)5间,东西两侧有耳房各2间,东西配房各3间。西跨院有北房7间,南房3间。是清代官僚住宅的典型布局。为西城区重点保护文物。位置:位于西城区富国街(旧名祖家街)3号。北京西城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僧格林沁祠堂
僧格林沁祠堂在东城宽街47号。又称显忠祠。祠堂坐北朝南。由仪门,享殿及配殿构成二进四合院式建筑。仪门3间。东西配房各5间。二门前有一碑亭,亭内有石碑,碑高4米余。碑阳为满文,碑阴无字,碑侧雕龙。二门l间。民国时,建为怀幼小学,后更名进步小学,现为宽街小学。祠的主要建筑保存完好,是东城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僧格林沁(?一1865),姓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人。1834年授御前大臣,领侍卫大臣,都统。在镇压捻军中,被义军杀死。光绪年间为他立专祠。景点位置北京市东城区地安门东大街47号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北京李鸿章祠堂
李鸿章祠堂在东城区西总布胡同27号,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清道光时进士,曾任湖广总督、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死后谥“文忠”,是清代唯一在京师建立祠堂的汉人官吏,主要建筑有仪门、享堂及东西配房、碑亭等,存有享堂及东西配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杨令公祠
杨令公祠位于密云县古北口镇河东村,是宋辽时期当朝政府与人民为了纪念名将杨业而建,杨令公祠为两进院落,前后两层大殿,占地600多平方米,前殿内塑杨家男将;后殿内雕杨家女英,前殿东西两侧各有配房和禅堂,在山门外东西两壁墙上,书写着高约1米的8个大字“威震边关,气壮山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部北京市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