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

深圳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

深圳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华侨城湿地公园位于深圳市华侨城欢乐海岸,2012年5月15日正式开园,标志着对生态公益和时尚商业两者融合的欢乐海岸模式完整呈现。

治理工作

上世纪九十年代,深圳湾填海留下一片滩涂没有填,涨潮时形成一个大湖区, 这就是华侨城湿地的前身。自2007年起,华侨城集团从市政府手中接管了这片湿地,也由此成为首个受托管理城市生态湿地的企业。秉承“生态保护大于天”的建设理念,集团投资逾2亿元,成立专业部门、邀请生态科研团队,对华侨城湿地进行了历时5年的综合治理。

发展现状

现在的华侨城湿地占地68.5万平方米,处在现代化大都市腹地,与深圳湾水系相通,生物资源共有,还与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隔海相望,是深圳湾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属滨海湿地。

按照“保护、修复、提升”的原则,通过湿地封闭管理、水质改善工程、湿地生态提升三步,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不仅构筑起湿地内动植物与深圳湾的生命通道,还对保护物种多样性、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物、美化周边环境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成功地重现了华侨城湿地的生机与活力。

2011年8月,国家海洋局授予华侨城湿地“国家级滨海湿地修复示范项目”称号,肯定华侨城湿地在滨海湿地修复、管理体制等领域的创新和成绩,华侨城湿地也成为全国首个获此殊荣的项目。

湿地成立后,在出色的规划和精心管理和维护基础上,继续推进在生态教育、科研合作、公益平台、环保意识提升等方面的发展,先后获得来自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奖励。湿地成为国家海洋局宣教中心的“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深圳市海洋局授予湿地“国家海洋行业公益性科研专项滨海湿地生态修复示范区”。2013年,深圳市政府授予湿地“环境教育基地”称号。2014年被广东省环境保护厅授予“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2014年在深圳人居委和深圳市华会所生态环保基金会的支持下,湿地建立了深圳市首个自然学校。

走进现在的华侨城湿地,犹如身处城市中的一片自然绿洲。处处鸟声啾啾,翅影翩翩,水色天光交相辉映。

生态资源

华侨城湿地北临深南大道,南通滨海大道。湿地与周边的华侨城主题公园群、深圳湾滨海休闲带和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一起,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城市生态旅游区域。地处市中心的地理位置,极好的为都市人群了解候鸟迁徙、湿地、生态自然变化提供了便捷的交通,让都市人群更近距离的与湿地亲近,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1) 鹭岛

鹭岛位于碧波荡漾的心湖中央,面积近6000平方米,是一个天然形成的独立小岛。岛上植被茂盛、林木葱郁,拥有红树林在内的近三十种原生植被和树木,栖息着包括国家二级保护鸟类——黑脸琵鹭,以及黑翅长脚鹬在内的数十种珍稀鸟类。

湿地对鹭岛进行了隔离性保护,确保岛上拥有独立的生态环境。如今,这里是深圳市重要的鸟类繁殖和栖息地之一 。游人和学生通过岸边的观鸟亭或远程观鸟系统来观察岛上的生态。

2) 红树林植被群

红树林不仅形态优美,还是候鸟的重要迁徙中转站,在华侨城湿地拥有近4万平方公里的红树林植被群。其中北岸有一片树龄近90岁,高达6米的秋茄林,可以说是深圳湾最早的原住民。它们历经城市变迁,至今依然焕发勃勃生机。

3) 芦苇荡

湿地拥有一大片在南方少见的芦苇荡。芦苇不但能为鸟类提供筑巢的场所,还能有效地净化水体。华侨城湿地根据芦苇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规整、补种、扩大和丰富,形成了集中成片的芦苇荡,还配以简易的木栈道和观赏平台,能够深入湖心地带,与芦苇带近距离接触,感受自然气息。

4) 观鸟屋

为了方便游客近距离地观鸟,感受自然的气息,同时又不影响湿地的生态系统,华侨城湿地在绿树掩映中修建了3个观鸟屋,观鸟屋的外观古朴自然,三个观鸟屋均有攀爬植物覆盖,观鸟窗也隐蔽于植物之中,目的是为了与环境更好地融为一体,防止鸟儿的撞击,保护生态环境。

早期的瞭望塔现在也极具特色,在华侨城湿地共有三处质地比较厚重、布满藤蔓植物的瞭望塔。它们是深圳湾边防部队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修建的原边防哨所岗亭,如今,虽然这些岗亭早已丧失了最初的防御功能,但是,欢乐海岸仍对它们进行了简单的修缮,不仅将其作为历史的珍贵见证保存了下来,还将其中一处瞭望塔改造观鸟屋,成为湿地内一道特别的风景。

5) 生态展厅

2014年11月28日,位于华侨城湿地内西区的生态展厅正式开幕了。

游客从东门进入后,可以沿着北岸领略湿地自然风光。在这一段自然旅程快接近终点的时候,就会发现这座散发着自然气息的小小展厅。它以质朴低调的姿态,邀请大家进入,了解一段华侨城湿地身后蕴含的故事。

>>大运火炬塔广场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邻近的南山区旅游景区

你可能对下列湿地公园会感兴趣:

南山区旅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