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余姚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余姚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鸡山学堂旧址
鸡山学堂旧址位于余姚市三七市镇二六市村官桥十二房自然村14号,初建于清嘉庆年间,为陈布雷之父陈依仁开设的陈氏私塾,族中课读童蒙之所。1946年,陈布雷心系家乡,再续兴学。特意捐资并仿广州黄埔军校建筑风格,再旧私塾旁建新校舍,并名“鸡山学堂”,陈布雷自任校长。旧私塾,坐北朝南,面阔五开间;新校舍砖作建筑,仿西式,砖拱门承檐榻,拱圈并联,柱础见方。该学堂保存完整,是余姚境内比较典型的学堂建筑,具有一定的建筑历史价值。学堂亦是该地区教育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历史意义重大。2014年9月23日,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叶家举人房
叶氏举人房位于浙江省余姚市凤山街道宪卿第社区府前路23号,该地区为叶氏宗族聚集地,共分五兄弟,叶氏举人房为叶家二房,因族中有人考中举人而命名。叶氏举人房坐北朝南,前后三进,东西两侧楼,前楼前为照壁,旁为一门楼。门楼前有小巷通往大街,临街处原还有一大门,现不存。叶氏举人房规模较大,格局基本完整,同时门楼雕刻丰富精致,具有一定艺术、历史价值。22014年9月23日,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3、周家墙门
周家墙门位于浙江省余姚市凤山街道宪卿第社区府前路73号,为民国时期建筑。周家墙门原名中水阁周寓,1934年造。原屋主为周郁庭,在上海安利洋行五金帐房做帐房先生,归乡后营造该宅。周家墙门坐北朝南,为三合院结构。主楼和东西厢楼围抱十米见方之天井。南面一照壁,旁为一台门。周家墙门格局完整,保存较好,中式布局,装饰显西洋风格,为海派文化影响民居建筑的一个重要代表。2014年9月23日,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4、府前路徐氏洋楼
府前路徐氏洋楼位于凤山街道宪卿第社区府前路,年代为民国,类别为近现代-典型风格建筑或构筑物。2014年9月23日,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5、府前路李氏民居
府前路李氏民居位于凤山街道宪卿第社区府前路,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宅第民居。2014年9月23日,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6、宜春堂
宜春堂位于余姚城区阳明东路以南,合宝弄以西,工人路以北。占地面积约2100平方米,系余姚叶氏世居宅院。该宅院坐北朝南,由前楼、后楼、东西厢楼及三座砖雕门楼组成。四周围墙。宜春堂规模宏大,庭院幽深,人文内涵丰富,反映了余姚城区家世居家族大院的基本面貌。2014年9月23日,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7、余姚城隍庙大殿
城隍庙大殿位于余姚城区阳明东路南侧,始建于宋代,原在龙泉山东南麓,宋末迁至县衙的东首,现该处仅存大殿。相传城隍庙菩萨是古代守护城池的神。20世纪80年代城隍庙部分建筑迁建于龙泉山,存大殿。大殿坐北朝南,占地约430平方米,五开间,重檐歇山顶,翼角飞挑。明间抬梁式梁架,五柱十一檩。次间、梢间八柱落地。檐下设廊,檐柱上施斗拱。城隍庙历史悠久,古朴壮观,体现了浙东寺庙建筑的艺术特色。2014年9月23日,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8、蒋氏洋楼
蒋氏洋楼位于余姚城区合宝弄,建于1925年。旧为蒋茂泉旧居。抗战时期曾为侵姚日军司令部机关所在地。洋楼坐北朝南,由主楼、东、西厢楼、东侧楼组成,均为二层,砖混结构,占地面积1162平方米。主楼三开间,面阔23米,进深21.2米。厢楼各二开间,东侧楼五开间。主楼与厢楼、厢楼与侧楼之间均有走廊相连。门窗装饰具有欧洲古典主义建筑风格。2014年9月23日,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9、合宝弄叶家台门
合宝弄叶家台门位于余姚市宪卿第社区合宝弄,为清中晚期建筑。该地区为叶氏宗族聚集地,共分五兄弟,叶家台门为叶家大房,位于叶氏举人房(叶家二房)东侧,俗称“紫藤棚”。叶家台门坐北朝南,为三合院结构,朝东开门。主楼重檐硬山顶,五开间,穿斗式构造,七柱九檩。用材较为粗大。檐下设廊,施月梁,梁头略有雕刻。东西厢楼两开间,与主楼稍间相连,进深三柱。东厢楼靠南一间朝东开门,外设门罩,石库门结构,上有砖雕。门檐上有飞檐装饰。主楼后朝北又开一门,石库门结构,形制与东门基本一致。该宅作为叶家大房,与叶氏举人房等错落呼应,具有一定历史价值。2014年9月23日,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0、陈氏宝元典当行旧址
陈氏宝元典当行旧址位于余姚城区阳明东路南侧,清咸丰年间陈氏创建。由主楼、西侧楼和后罩屋组成。主楼坐北朝南,为当铺的仓库与帐房。三开间,硬山重檐。前后设卷棚,雕刻精细。明间梁架为抬梁式。楼前为天井,高墙围护。西侧楼原为当行铺面,坐东朝西,硬山造,为五间二弄。后罩屋为硬山造平房,五开间,为当时的粮仓、灶间、柴房所在。主楼与后罩屋之间建有砖雕门楼,雕刻精细,保存较好。陈氏宝元典当行旧址是余姚传统典当行的历史见证,格局基本完整,具有较重要的历史价值。2014年9月23日,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1、余姚惠爱医院旧址
余姚惠爱医院旧址位于余姚市凤山街道凤山社区阳明东路。惠爱医院,由中华基督教会宁绍区会发起筹建,美籍教徒捐助,于民国3年(1914年)3月正式成立。惠爱医院占地9亩,有西式楼房4幢,现仅存住院楼一幢。住院楼坐北朝南,砖泥混作结构,二层西式洋楼。面南三间,方柱粗大。走廊设拱门,明间与西次间之间实墙隔开。面东三间,门窗残破,走廊石板铺砌。整座洋房呈半“凸”字形。余姚惠爱医院旧址住院楼保存尚好,是余姚境内现存为数不多的教会医院之一,有一定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2014年9月23日,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2、永兴庙
兴庙位于余姚市陆埠镇石门村,建于清代,崇祀唐代名臣、书坛大家虞世南。虞世南(558-638),字伯施,余姚人。自少志向高远,学业精进。自陈朝至唐代,一身而任四朝。唐太宗时,任虞世南为著作郎,兼弘文馆学士,后转秘书监,赐爵“永兴县子”,故有“虞永兴”之称。为官清正,议论持正,对上敢于犯颜直谏。唐太宗曾赞其“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五绝,认为“群臣皆若世南,天下何忧不理”。卒后陪葬昭陵,谥文懿。永兴庙分前后殿,各五间,两边各置厢房,前殿明间置戏台。牛腿等雕刻较精湛。该庙是余姚唯一有关虞世南的古代纪念性建筑。2014年9月23日,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3、学宫小学旧址
学宫小学旧址位于余姚市实验小学老校区内(梨洲街道学弄社区)。校舍始建于民国十七年(1928),至民国二十一年,历时4年,如今仅存教学楼一幢,现为实验小学图书楼。该教学楼系砖木混作单檐建筑,坐北朝南。三开间两楼,前置阳台,洋松木欧式栏杆,中为楼梯,两边共四教室。在教学楼东山墙南首墙体内嵌石碑一块,系“余姚县立学宫小学碑记”,记述了办学沿革、校址的文化底蕴、筹款建校立碑经过、校舍建筑委员会十九人名单。该旧址为典型的民国砖木建筑,时代特征明显,碑刻记述详尽,也是余姚市实验小学百年校史的见证,对研究余姚教育发展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2014年9月23日,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4、越国公庙
越国公庙位于浙江省余姚市梁弄镇汪巷村西明自然村村中心,亦称为“越国公祠”。初建于唐乾符年间,现存建筑为晚清时期重建。据光绪版《余姚县志》,越国公庙在四明山,唐乾符间翰林学士汪亮建以祀其祖越国公汪华,嘉靖十九年裔孙惇与其弟克章重修。清同治元年毁,十一年后裔重建。殿前原有石牌坊(高八尺,宽一丈八尺,前树汉白玉圣旨碑,雕有盘龙和皇帝御笔),文革时被毁。越国公庙整体坐北朝南,由前后两殿组成,中间贯以穿堂连接,呈“工”字状布局。前后两进均为三开间,明间五架抬梁,歇山造屋顶,飞檐高跷,屋较高大,颇有气势。越国公庙颇有历史渊源,同时建筑规格较高,为乡村祠堂建筑之重要形态,具有相当的文物保护价值。2014年9…
15、积善桥
积善桥位于余姚市四明山镇北溪村东南的北溪之上。为单孔石拱桥。桥全长12.6米,拱矢用较规整的块石垒叠而成。东西两侧桥面各有12级台阶。标志碑立于桥西侧。此桥跨度较大,气势雄伟,为四明山区较有特色和价值的一座古桥。2014年9月23日,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6、褚氏宗祠
褚氏宗祠位于余姚市鹿亭乡晓云村上村,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光绪年间重修。坐北朝南,依山势而建,由大厅、厢楼、门厅组成院落。上村,地处晓岭村上段而得名。村民多褚姓,据《褚氏宗谱》载:“南宋孝宗时,镇江录事参军褚邦英由慈溪金川徙余姚四明小岭(今晓岭),为小岭褚氏始祖,嗣后子孙有分居低塘、梁弄、王石坑、深坑、上庄等地者”。再据宗谱记载,晓岭褚氏为唐代永徽四年宰相、书法大家褚遂良后裔徙居晓岭的族群。2014年9月23日,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7、张启钊旧宅
张启钊旧宅位于余姚市兰江街道舜南社区笋行弄76号,坐北朝南。该宅的主人为余姚电力公司的经理张启钊,解放后属统战对象。该旧宅所有建筑都沿着中轴线分布,在中轴线是建门厅、主楼、后楼,中间用前后院隔开。两侧建翼楼,连接门厅、主楼和后楼。楼上用回廊宛转相通。环境幽静,整体布局井然有序。主楼面阔七间,进深四间,翼楼分布在主楼的两侧,各为三间,房屋建筑结构精细,转角廊轩有精美雕工。张宅在整体布局上采用了我国传统的封闭式院落的格局,但在建筑结构上又带有泽派韵味。特别是主楼和翼楼形成的回廊式结构,在余姚地区颇有特色。张启钊旧宅保存较好,历史背景深厚,建筑形制独特。2014年9月23日,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
18、瓜瓞亭
瓜瓞亭位于余姚市兰江街道谭家岭村谭家岭茶场的小山顶上。南北横穿。瓜瓞亭原为余姚南城四陆门之一的南明门(清乾隆时改称南溟门)。抗战时期,南北两城拆掉全部城墙。邑人邵之传等特将南溟门城门洞移建至城南潭家岭,额题“瓜瓞亭”。此处为旧时通肖东的必经要道。瓜瓞亭为圆洞石城门,面阔6.59米,通高3.66米。城门的南北两壁均用条石错缝平叠。拱券用规整的石块砌筑,拱阔3.8米,拱高3.6米。城门内壁东侧镌“忠恕廉明”,两侧镌“孝义仁和”。城门顶上已覆有山泥,长满野草,辟小道可供行人穿越。瓜瓞亭为迁移建筑,虽体量不甚巨大,雕刻也非精细之作,但该城门为目前余姚仅存的城门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2014年9…
19、吕文安祠
吕文安祠位于余姚市阳明街道龙泉山南麓,现存的吕文安祠是于同治初由吕氏后裔筹资建复的。祠为单进五开间高平房,屋面硬山造,小青瓦盖顶。庭院前有座卷棚顶台门,占地518.58平方米。吕本,字汝立,号南渠,又号期斋,浙江余姚人。累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他对故乡的最大贡献是疏奏朝廷允准增筑了江南城池,与北城对峙,从而有效地阻止了倭寇的西进,保护了姚江两岸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2014年9月23日,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孙忠烈祠
孙忠烈祠位于余姚市阳明街道龙泉山南麓中天阁南侧,为纪念明代官员孙燧而建。孙燧(1460-1519),字德成,号一川,忠烈是其谥号,明代弘治六年(1493)进士,官至右副都御史,是一位反对宁王朱宸濠反叛0-,不惜以身殉国的志士。祠堂坐北朝南,顶山顶五开间平屋,前设廊轩。明间采用抬梁式梁架,四柱八檩。次间为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五柱八檩。整座建筑规模不大,但古朴雅致,是为余姚晚清名人祠堂的代表。2014年9月23日,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