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全国各地窑址资料介绍旅游
全国各地窑址资料介绍
161、石堂山邓窑遗址
时代:唐至元位于闻名遐迩的道教圣地石堂山脚下。邓窑又名大石窑,大窑店,为宋代北方汝窑系瓷窑。以大窑店村为中心,北起土槽沟,南经店房、水沟、白杨至上庄村,在这个狭长地段上,散存着成堆的窑具、瓷片、残窑壁和烧土块等,面积达1平方千米。遗址宋代为邓州所辖,故名邓窑。邓窑遗址为北宋著名瓷窑之一,是北宋时期中原地区的重要窗口之一,面积大,遗物丰富,不仅对研究古代瓷器有着重要价值,而且在历史、艺术等方面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62、陈岙青瓷窑址
窑址在黄避岙东塔村陈岙黄大山脚,两窑并列,窑头朝西,面临象山港,窑尾朝东,顺山坡而上,各长约五十米,宽约五米。两窑南侧有圆形工场一处。据史籍记载,此窑在当时有重要影响。所产青瓷质地简朴,色泽滋润,是我国唐代著名越窑窑场之一。一九七四年十月,经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及省文管会等实地考证,确认此窑为唐初所建。窑址原来有一部分暴露在外,群众也常常掘得青瓷碎片。近几年来,由于发展茶叶生产,窑体已埋入地下,但不曾破坏。…
163、瓷碗铺窑址
瓷碗铺窑址(通川区)瓷碗铺窑址因地处古地名瓷碗铺而命名。该窑址位于达县市复兴乡两路口村西南1.2公里,背靠铁山梁子,海拔900米,左右山峰环抱,前为两山沟夹角呈正三角形农田坡地。初探分布面积约4万平方米。保护范围:东以保护标志为界,南至罗有才家至覃家老院子南边大路,西以保护标志向西外延200米为界,北至覃洪全老院子。建设控制地带:东从两路口桐子林村口到西覃家老院子屋后阴沟,北从桐子林村口至南李家大弯。面积4公顷。…
164、老屋山窑址
老屋山窑址位于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大溪镇塘岭村东端,根据出土的器物造型、釉色等判断为宋代窑址。坐北朝南,窑址沿山坡东西长200米,山坡至田垅南北宽50米。遗址分布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堆积层厚1—7米。窑具有大小不等的筒形通钵,束腰,垫饼、支丁等。器物有瓶、壶、罐、碗、碟、粉盒等,器型有坦口、卷口。釉色、胎釉结合紧密,多青灰、青绿,釉厚者光泽滋润。纹饰有刻花、堆贴花、釉下彩绘等。老屋山窑址对于研究温岭古代的陶瓷史有着主要的历史文物价植。…
165、塌了盖陶窑址
塌了盖陶窑址批次和公布时间:第五批1999.2.26地址:通榆县团结乡塌了盖屯年代:明代类别:古遗址管理单位:通榆县文管所是否开放:否塌了盖陶窑址位于塌了盖屯北1000米远的第三道岗上,中部和东部为居住址,西部为烧窑场所。这里烧造的陶器器形多样,纹饰复杂。器形有罐、壶、坛等器物。现存的一座窑址位于土岗南坡,呈椭圆形,南北长约3米,东西宽约2.5米,深约0.7米。这里是一处明代陶器烧造址。…
166、水家窑遗址
水家窑遗址位于渭源县上湾镇水家窑村南50米。内涵分属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与齐家文化。面积约2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0.3米。采集有: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泥质橙黄陶片,彩陶纹器表素面或饰有黑彩或黑、红彩的网格纹、锯齿纹、四大圆圈纹,可辨器形有双耳罐、盆、钵等;齐家文化夹砂和泥质红陶片,器表素面或饰绳纹、篮纹、附加堆纹,可辨器形有鬲、豆、高领罐、单大耳罐等。另采集有磨制石斧、石刀。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半山类型的特征和齐家文化的内涵有重要价值。…
167、小窑墩窑址
遗址创烧于西晋,延烧至唐宋两代。窑址为龙窑结构,东西长约50米,最宽处近20米,高约10米。小窑墩窑属我国古代南方的越窑青瓷系统。文化堆积包含三个不同时期。下层为西晋时期遗存,主要产品为青瓷器,胎质坚致灰白,釉色淡青或青中泛黄,器形主要有盏、碟、钵、洗、盘、碗、罐等日用器;中层为唐代堆积,以碗、盆、罐、灯盏等青瓷器为主;上层为宋代堆积,大都为缸、瓮等日用粗陶。2002年10月22日,小窑墩窑址被公布为第五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168、西坡地窑址
西坡地古瓷窑址位于西河镇西坡地村东的高地上,南北约500米,东西约100米,面积5万平方米。窑址范围内散布着大量的瓷器碎片,色釉装饰有白、黑、白地黑花等,多为生活用具,如碗、钵、盆、瓶等。与磁村窑址华严寺区出土的同类器物比较,造型和釉色基本一致,应属于同一时期。堆积最厚的地方达4米。经专家研究认为,西坡地窑址至迟在金代已经烧造瓷器,并且一直延续到元代。2013年,西坡地窑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69、丰源元代瓷窑址
丰源元代瓷窑址丰源古瓷窑址,位于乐平市东南45公里十里港乡丰源村灯盏山。1987年在勘察瓷土矿时发现,该窑址烧造时间较长,自宋至明,鼎盛时为元代,属青瓷窑,面积达50,000平方米,堆积层达2-3米。以烧造青、褐釉瓷为主,有少量黑釉器。器物有碗、盘、高足杯、盏、碟和罐等。采用印花装饰,有菊花,莲瓣花、缠枝叶花、铜钱花等。器物胎釉肥厚,瓷质纯细。匣钵多呈圆桶状。1983年10月公布为乐平县文物保护单位。…
170、碗碟墩古窑址
万全碗碟墩窑址位于万全乡竹舟村,以碗碟墩为中心,周围3个山坡均分布有窑址。产品有青瓷、青白瓷、酱釉瓷,器形以碗类居多,亦有部分小高足杯、碟、盏、水注、执壶、瓶、谷仓罐等,不同窑址产品略有差别。2016年考古发掘,揭露三条窑炉遗迹,其中一条为分室龙窑,为三明地区首次发现。碗碟墩窑址始烧于北宋中晚期,兴盛于南宋,窑场分布范围大,堆积厚,产品种类器形丰富,釉色莹润,质量精美。分室龙窑的发现对研究这种窑业技术的起源和分布有着重要意义。…
171、汉代烘范窑遗址
汉代烘范窑遗址位于温县城西15公里处的西招贤村西北。1974年在这里发现一处汉代烘范窑遗址,面积约1万平方米,遗址地面散存着大量的汉代陶片、铁渣、炉砖、红烧土和砖范块。经河南省考古队发掘发现,文化层厚1~2米。从四座残炉和窖室内挖掘清理出来500多套尚未浇注的叠铸陶范,器具种类有16类36种之多。大部分是铸造车马器具的,有轴头、轴承、革带扣、马御(嚼子)等。每套铸范由5~14层叠成,最少一次可浇铸5件,最多一次可浇铸84件。…
172、吴家村窑址
吴家村窑址位于城上乡窑里水库吴家村附近,于20世纪80年代初被发现。2018年3月,该窑址经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地表堆积有青白瓷、黑釉瓷和少量仿龙泉窑、土窑烧制的青花瓷等残片。黑釉瓷釉色纯正,器沿及器身釉薄处呈棕黄色,成为吴家窑黑釉瓷的典型特征。尚有少量兔毫、洒釉窑变器。器外釉不及底,器内底留有1~3厘米的涩圈,但未见垫圈,为直接摞烧留下的痕迹。该窑址对研究江西瓷器烧造业的发展有较高的价值。…
173、古磁窑窑址
古磁窑窑址古磁窑窑址地处浑源县城南15公里青磁窑乡古磁窑村南。遗址现存面积约6000平方米,堆积厚约1—3米。散布在地面的残瓷片随处可见,烧造期为中晚唐至金元时期。器型有碗、钵、瓶、罐、注子等。釉色有白、黑、青三种。唐代以后,烧造规模小,品种单一,以白瓷为主,主要器型有碗、盘。装饰以黑画花为主。一般器物无花纹,也有个别的黑彩绘画、刻花、剔花等。器物全部为支珠垫烧。地址: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青磁窑乡古磁窑村…
174、中村窑遗址
时代:宋至明中村窑址位于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中村乡回瑶果场。通过调查资料可知,窑址分布于十余座山岗坡地上,有大小龙窑数十座,面积数十万平方米。由于三明市饮水工程建设需要,1993~1994年对中村窑址中的草寮后山窑址进行了两次较全面的发掘,揭露出较完整的龙窑、陶洗池、制坯作坊、神龛等重要遗迹。中村窑址以烧造青白瓷为主,兼烧酱黑釉器,极少青瓷器。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75、南窑遗址
南窑遗址位于景德镇市乐平市接渡南窑村东北面。遗址的考古发掘获评“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考古研究表明南窑烧造历史悠久,距今有1200多年的烧造历史,是瓷都景德镇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窑业遗存,对探索瓷都景德镇早期窑业的技术源流、传播与影响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不仅填补了景德镇地区唐代瓷窑遗存的空白,而且把瓷都景德镇的制瓷历史向前推进了200年,是瓷都景德镇“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先声,为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的兴起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2019年,南窑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乐平市接渡镇南窑村开放信息:开放…
176、斧头湖窑址
斧头湖窑址位于武汉市江夏区斧头湖北岸法泗乡、范湖乡、安山乡、河垴乡境内,五代-元窑址群。面积约20平方公里。1984年发现39座瓷窑,其中馒头形窑堆34座,龙窑5座。窑堆高者达12米,底部直径约15米,龙窑一般长30-40米。采集瓷片质一般呈红褐色,釉色有绿、青、黄、黄褐、黑等,器形有带流罐、橄榄形罐、平底碗、矮圈足碗、注子、缸形器等。窑具有和筒形匣钵和带乳钉的支圈,以叠置仰烧法为主。(第三批)…
177、楼上坡瓷窑遗址
楼上坡瓷窑遗址宋代安阳县善应镇东山村楼上坡位于安阳县善应镇东山村楼上坡,唐代创烧,元末停止烧造。地表发现有多处红烧土,散落窑具、瓷片等。瓷片质地粗糙,胎厚釉浓,色彩素净。还有少量米黄,紫红色及“冰裂纹”。器物大多上半釉,施釉不匀,属民间瓷窑。该窑址延续时间较长,规模较大,内涵极为丰富,对研究我国瓷器制作艺术具有重要价值,1963年被公布为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178、大团山青瓷窑址
大团山青瓷窑址位于瑞安市陶山镇荣垟村,分布面积约5000平方米,堆积层最厚处达4米,保存比较完整。属瓯窑青瓷系统,生产年代为北宋。产品有碗、盘、罐、瓶等,碗类数量较大。胎质坚细,呈灰白色。施满釉,呈青灰、青黄色,大都开冰裂纹。纹饰:碗类内底划团花,内壁篦划花卉图案。罐类外壁划莲瓣纹,莲瓣肥硕。瓶类肩颈部设有双系,腹部划瓜棱纹。窑具有垫圈、支座、匣钵。匣钵皆扁圆形,内呈漏斗状。器物均用匣钵正装叠烧。…
179、孟家井瓷窑遗址
孟家井瓷窑遗址孟家井瓷窑遗址(第一批省保)时代:宋地址:太原市迎泽区孟家井村北遗址位于太原市东15公里的孟家井村。村北以烧造黑、白、青、紫釉瓷器为主,村西大道东侧主要烧造白釉印花瓷器。瓷片堆积面积约有2000多平方米。从采集标本看,器型以民间实用的碗、碟为多,同时还有罐、钵、灯、枕等器物。孟家井所烧瓷器古朴浑厚,在器物造型、纹饰釉色、工艺等方面都具有地方特色。…
180、玉缸山窑址
玉缸山窑址位于横溪镇,是鄞州区已发现的最早窑址,时代为东汉。该窑址堆积面积约900平方米,堆积厚度约1-1.5米。堆藏丰富,器物类型较多,以碗、罐为大宗产品,制作精湛。纹饰以印花席纹、网纹、弦纹为主。釉色光滑,多为青中带灰。胎质较细,呈灰白色。窑具有复钵型垫座、双足器、喇叭口、筒形垫具和圆饼三足钉器等。该窑址于1982年6月16日被鄞县(现鄞州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