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全国各地窑址资料介绍旅游
全国各地窑址资料介绍
41、溪口、涌泉窑址群
溪口、涌泉窑址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东汉晚期—南朝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溪口、涌泉窑址群,位于临海市杜桥镇和涌泉镇境内,其中杜桥镇为岙里坑窑址、鲶鱼坑口窑址、安王山窑址开井村粟下等点;涌泉镇为西岙窑址一个点。1989年12月12日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所在地临海立县较早,西汉昭帝始元二年(前85年)即立回浦县于章安(今椒江市章安镇)。东汉初改回浦为章安县,到三国置临海郡,直至两晋南北朝,郡治皆在章安。从窑址的分布范围看,其兴盛发展是与章安紧密相连的,发展趋势是随着临海政治中心的内移而内移,从灵江下游向灵江上游发展。岙里坑窑址的器物,主要是碗、罐、罍、坛…
42、北关古窑遗址
北关古窑遗址在城区西北面距潮州西湖约500多米处,也称窑上埠窑址,与距此不远之北堤头古窑址以及潮州古城南郊的洪厝埠窑址第四层、竹园墩窑址第三层一样,同为唐代古窑址。出土物有碗、碟、壶、罐、盆等物,胎胚较厚重,外壁一般施半截釉,平底,满釉和环底器极少,与广东唐代器物主要特征相符,从壶、碗造型风格看,也为南北各地唐代窑址、墓葬出土物所常见,本地唐“仪凤四年”墓也有同类出土,莲花瓣纹瓦当也具唐代风格。其实,除前述东郊笔架山古窑址外,潮州城的南、北郊等地(现均在湘桥区辖区内),都布满唐及北宋古窑遗存。如南郊洪厝埠窑址第二层、竹园墩窑址第二层,西、北郊的凤山窑址、田东园窑址、瓮片山窑址、竹竿山窑址、象鼻…
43、金鸡岙青瓷窑址
金鸡岙青瓷窑址位于慈溪市匡堰镇倡隆村,在金鸡岙浪网山南坡。1982年文物普查中发现,1986年8月慈溪县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从地表散布的遗物判断,该窑址属东晋时期。窑床方向朝南,地表遗物散布面积2,000平方米,堆积断面厚度为1米,部分堆积被唐代窑址瓷片堆积叠压。器物种类丰富,有四系罐、盘口壶、鸡首壶、碗、钵、盏、盆、洗、盘、砚、唾盂、尊、槅等,并清晰地展现出器物的演变过程:碗、钵、盆、洗等器物由平底发展到假圈足,再进一步转变成足底边缘有一周凹弦线的假圈足;胎从含沙粒较多、表面粗糙,发展到含沙粒较少、表面致密细腻;施釉从半釉变为底部露胎,再发展到满釉;釉层从透明度较差、不均…
44、郊坛下和老虎洞窑址
郊坛下和老虎洞窑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玉皇山南的乌龟山西麓,郊坛下窑址发现于20世纪20年代。1956年,浙江省文管会曾在遗址南部进行首次局部发掘,清理龙窑窑炉一座,并发掘了窑旁的部分瓷片堆积。1985年10月到1986年1月,临安城考古队对窑址进行正式发掘。1988年冬,因建设南宋官窑博物馆又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共1400余平方米,共发现窑炉一座,作坊遗址一处,其中作坊遗址包括房基三座、练泥池一个、辘轳坑两个、釉料缸两个、堆料坑一个,素烧炉一座,以及素烧坯堆、排水沟、道路等遗迹。出土瓷片三万余片,窑具数千件。老虎洞窑遗址位于杭州市凤凰山北麓,南距南宋皇城北城墙不足百米,西南距郊坛下窑遗址约2…
45、程窑遗址
程窑遗址位于登封市区东南约7公里的东金店乡程窑村北的台地上,西临双溪河(书院河)、岳村,东临告成镇西范店村,北靠丘陵、南临程窑村,遗址北部有朱口至西范店乡间公路一条,遗址处在河岸的二级台地上,遗址范围地势高,周围低,该遗址于1977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队(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在登封告成王城岗遗址发掘期间,组织对嵩山地区颍河两岸古文化遗址调查时被发现,1979年春河南省文物工作队赵会军、曾晓敏等同志对该遗址进行了试掘,试掘面积75平方米。1984年河南省第四次文物普查时,登封文物工作者对该遗址作了调查,1987年3月1日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程窑遗址为第一批文物保持单位,2000年6月28日登封市人民政府…
46、石马弄青瓷窑址
石马弄青瓷窑址位于慈溪市观海卫镇白洋村,在白洋湖西岸南部。1982年文物普查中发现,同年5月慈溪县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瓷窑依山而建,中间低落,两侧隆起,堆积丰厚,瓷片散布面积为10,000平方米。窑址的北半部为唐、五代遗存。产品以翻沿、坦腹、宽矮圈足碗为主,并有玉璧底碗、莲口碗、盘口壶、瓜棱执壶及各类罐、钵、簋、灯等;釉色以青黄居多,釉层均匀,滋润,透明度好;纹饰有荷花、团花等,刻划线条疏朗挺拔;装烧工艺采用匣钵装烧,部分产品采用瓷质匣钵涂釉密封烧成,品质极佳;有的碗底和窑具上划“吉”、“记”字款。出土的部分碗、壶等器物与宁波市和义路出土的一批精美的器物相同。窑址南半部为北…
47、枫树湾青瓷窑址
枫树湾青瓷窑址位于慈溪市观海卫镇里杜湖西岸的窑头山东麓,南面靠近栗子山青瓷窑址。1982年文物普查中发现,1986年8月慈溪县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该窑址由唐、北宋的五处窑址连成一片,面积约6,160平方米,其中唐代窑址3处,北宋窑址2处。这5处窑址均分布在湖岸,局部被湖水所淹,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唐代制品以坦腹浅圈足碗为大宗,还有瓜棱壶、胆囊壶、翻沿深腹罐、钵、玉璧底碗等;釉色以青黄居多,也有青灰等色;器表以素面为主,少数刻划有荷花等图案,有的罐耳上印“上”、“文”、“太”等字款;少量器物用匣钵装烧,器形规整,釉色滋润,光泽感强。北宋时期的制品以大小各异的喇叭口圈足壶为大…
48、赵窑遗址
赵窑遗址赵窑遗址位于武安县城东北20公里,东距京广铁路11公里。四周群山起伏,河流纵横,中间为一盆地,赵窑村便位于盆地中央的台地上。赵窑遗址位于赵窑村南,东南有洺河,北有马惠河,面积约15万平方米。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0年原河北文化学院和河北省文化局工作队在此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探方28个,发现各个时代的灰坑、陶窑和墓葬,复原文物500余件。此次发掘主要集中在赵窑主要集中在赵窑遗址的东南部,从早至晚有仰韶、商代及西周的文化遗存。仰韶文化发现灰坑2个,出土有陶、石、骨、蚌器,陶器陶质以细泥红陶最多,夹砂红陶和细泥灰陶次之,夹砂灰陶最少,陶器以素面为主,细泥陶中红顶钵最多,器类有钵、…
49、月台瓷窑遗址
月台瓷窑遗址位于新密市西北约二十五公里处,牛店镇西约7公里处的月台村境内。东西长1000米,南北长1500米,总面积150万平方米。遗址分布在月台河两岸和与月台河相连的沟壑两侧。在月台河南岸的高台地,经调查发现有仰韶至汉代的遗迹。2006年底发现了该瓷窑遗址,并于2007年试掘窑址两个,一个为方形窑,窑东部有三个烟囱,中间直,两边斜向中收。窑壁较直,用砖砌成。西部被现代房屋压住,未清理清楚,在其周围发现大量的瓷片,有黑瓷、酱釉、茶叶末等。另一个为一长条形窑,在西部有五个形制相近的土洞,似烟囱,窑底发现有几块陶罐的残片。文化层厚度为0.2~0.5米。从一些断崖上可以清晰地看到瓷片堆积层。地上暴露…
50、东门渡官窑址
东门渡古称符里镇,三国东吴时建镇,位于芜湖县花桥镇东门村,境内的东门渡官窑,建于皖唐至北宋时期,是最早的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范围包括小山、营盘山、康王山、-地、窑头山、小竹园等6处,总面积达20万平方米,陶瓷堆积厚达10余米,遗物主要有容器、动物造型、砂质碾槽、陶楼、蓬花钵、舀子等。“古窑址”与境内的“万佛塔”、“宝鼎庵”、“符川观”、“登亥井”、“百门潭”及“营盘山”、“康王山”等名胜古迹相映成片,与花桥镇沿山村南村的宋代9座古窑群遥遥相望,距新丰林场甚近,可建成集旅游、观景、购物为一体的休闲观光中心。东门渡窑址,为五代-宋窑址,位于花桥镇东门渡行政村,1985年经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
51、缑氏盆窑遗址
盆窑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缑氏镇盆窑村寨东南,处于马涧河南岸的二级台地上,地势平坦。顾刘路从遗址东侧通过,一条村级公路从其中南部贯穿直达盆窑寨村。遗址平面略呈长方形,东西长约500米,东西长约300米,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2-3米,地面散落的遗物较少,采集的陶片主要出自马涧河南岸上现代人挖坟取土翻出来的土堆之中,有泥质红陶、泥质灰陶、夹砂褐陶、夹砂灰陶和磨光黑陶,纹饰有绳纹、素面,器形有杯、罐、盆、尊等。从发现的陶片来看,该遗址保存完整,文化内涵丰富,涵盖了仰韶、龙山、二里头、商、周几个时期的文化遗存,为研究该地区先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盆窑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
52、云集窑
云集窑遗址群位于衡南县新县城云集镇云集村,临湘江西岸,呈带状分布,规格大、数量多,在全国也不多见。云集窑为民间龙窑,始建于唐代末年,兴盛于宋代,终于元代,烧造时间400余年。云集窑是我省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时间最长、贮存量最多的古窑址群之一,对研究我国陶瓷发展有着重要价值。云集古窑遗址坐落在湘江沿岸云集黄金村,现存窑址八座,曾在1997年考古发掘出土两条五代至北宋的龙窑和大批器物标本以及珍贵文物。其中2号龙窑,长达50米,前后有二道由4个匣钵垒成的挡火墙。如此之长的二次投柴孔且保存完好的龙窑,在国内尚属首次发现。2号窑上层覆盖的堆积物近三米,在二米左右处分别出土了刻有“太平兴国四年”、“衡阳县界…
53、曲江寒窑遗址公园
曲江寒窑遗址公园是中国第一个大型婚俗婚礼婚仪体验式主题公园。曲江寒窑遗址位于西安曲江新区东南隅,紧临曲江遗址公园,与大雁塔、大唐芙蓉园和大唐不夜城隔水相望。是曲江新区的六大遗址公园项目之一。总规划面积188.75亩。其中公园占地60亩,周边功能用地120余亩。曲江寒窑爱情主题文化公园将以寒窑遗址和在此发生的爱情故事为线索,以曲江寒窑遗址为核心建设中国第一个爱情主题文化公园,使之成为定情婚礼纪念的圣地,以爱情旅游、爱情消费、爱情纪念、爱情教育为主要产业方向,集遗址保护、旅游开发、文化产业建设的爱情主题公园和幸福产业基地。传说在后唐时期,宰相王允的女儿王宝钏不畏当时等级世俗观念,毅然嫁给贫苦青年薛…
54、猴头沟窑址
猴头沟窑址位于赤峰市西南45公里猴头沟乡缸瓦窑村。窑址地处丘陵起伏的山区,中间为一狭长缓平地带,山下一条自西向东的季节河,窑址分布在河套的北岸至水泉沟屯的南坡。这里地下有煤矿资源和大量的优质瓷土,水位较高,为烧制瓷器提供了较好的自然条件。窑址在村东、南处分布密集。东西长约千米,南北宽约200—300米。文化层堆积厚达1—3米。地表散布瓷片、窑具极为丰富。从采集的标本看,缸瓦窑以烧制粗白瓷为主,其次是缸胎厚重瓷,少量细瓷。器形以碗、盘、碟、壶、罈为主,也有瓶、罐、盂、盒、盆、玩具等。釉色以白釉为主,兼有三彩釉、黄釉、绿釉、茶绿釉、酱黑釉、酱褐釉、酱红釉和铁绣花等。花纹多以卷草、牡丹、荷花、梅花、…
55、密县瓷窑遗址
时代:唐宋密县瓷窑遗址,位于新密市城区西南,原密县老城西门外。遗址地处南北走向的菜园沟河两岸,李公惠政桥横跨其上,桥北称碗窑沟,桥南称菜园沟。在河沟两侧断崖上,都暴露出窑具和瓷片的堆积层,尤其是桥南河沟东侧更多,堆积层一般厚1—3米。在两侧断崖上,还发现了一座残窑址,窑壁用土坯筑成,已烧成砖红色;澄水池2个,为礓石砌成灰色光滑硬池面。遗址南北长1080米,东西宽200—300米,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密县瓷窑遗址,经过多次调查和发掘,采集到大量的瓷片和瓷器。从采集到的标本看,瓷片以白釉为主,黑釉和黄釉次之,珍珠地划花与三彩次之,青釉最少。白釉瓷中数量最多的是各种各样的碗,还有一定数量的壶,以及…
56、宜兴窑址
宜兴窑址位于江苏省宜兴市汤渡村附近的均山,属于吴晋时期南方青瓷窑址群。遗址分布范围约0.5平方公里。1959年南京艺术学院首次发现两晋时期的窑址3处。1975年宜兴陶瓷公司又发现吴至两晋时期的窑址3处。1982年又有新的发现。在均山窑址中发现有残留的窑墩,直径约20米,高4米。有的残窑用砖筑成,窑壁上架有石条。出土的窑具有窑垫、垫饼、窑托以及筒形、钵形、齿形和钉形窑具等,窑托中有的带“年廿二只制”等铭文。出土日用器皿的碎片,有盆、洗、钵、盘口壶、双系罐等。装饰花纹有弦纹、网纹、羽毛状纹、连珠纹、铺首等。釉色浅绿微黄,或称蟹青色,胎色黄白,根据釉色分析,是采用还原焰气氛烧成。这种青瓷胎质细腻…
57、黄堡镇耀州窑遗址
黄堡镇耀州窑遗址位于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耀州窑是中国古代的六大名窑之一,是北方地区青瓷的主要产地,因为规模宏大,所以自古就有“十里窑场”之称。从1984年~1986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了窑址近5000平方米,发现了唐、五代、宋、金、元时期的制瓷作坊14处、窑炉18座以及数千件完好的瓷器和30多万件瓷片。这些瓷器、瓷片的胎体瓷化程度都非常高,质地坚硬,瓷器上刻有各种山水、人物、花卉等上百种纹饰图案,给人以“刚劲如刀斩斧截,轻柔似水流花放”的艺术美感。耀州窑瓷器的釉色多为青中-,莹润如玉,精美质朴,其艺术风格独具特色,素有“巧如范金,精比琢玉”的美誉。发掘中还出土有一组唐…
58、大埔碗窑窑址
大埔碗窑窑址位于香港新界大埔碗窑村,总面积超过五公顷,是香港目前已发现唯一的青花瓷窑址。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已有学者关注碗窑的历史,鉴于碗窑遗址的重要历史价值,其中1500平方米于1983年被划定为香港法定古迹。大埔碗窑村一带,水源丰富,并出产优质的瓷土矿,由明代开始,已有文、谢二族经营窑场,制作青花瓷器。虽然清初的迁界令窑场一度荒废,但迁界令放宽后,又慢慢恢复过来。康熙十三年(1674年),南迁至大埔的客家马氏族人,向文氏购买窑场。至清朝中、后叶,碗窑村的陶瓷事业已甚具规模,产品行销至江门一带,一度有“海滨瓷都”之称。但民国成立后,受到沿海各县窑场的廉价品竞争,碗窑村的陶瓷事业逐渐式微,并于…
59、多祜清代砖瓦窑遗址
多祜清代砖瓦窑遗址多祜清代砖瓦窑遗址位于弥渡县寅街镇多祜村委会东北面,距村委会约1公里、小瓦窑村500米处。多祜清代砖瓦窑的结构属于明窑,因形状象馒头一样而俗称“馒头窑”。其制作方法是在山坡地上挖一个竖穴,然后在竖穴周壁用砖块支砌。窑体由火门、火膛、窑室、排烟孔、回火沟、火口等结构组成。烧砖瓦时,窑工将制好的窑坯码入窑室之内,然后通过窑前的坑道将柴薪从火门放入火膛,火膛上有火口,柴薪在火膛中燃烧后,火焰从火口进入窑。窑室底部砌有回火沟,四周有四个排烟孔,进入窑室的火烟从四壁的烟孔排出。当砖瓦烧好后,为使砖、瓦冷却并转为青灰色,窑工必须将水从烟孔中倒入窑室,因此窑室底部的回火沟又起到了回水的作用…
60、怀安窑址
怀安窑址(淮安窑址)位于仓山区建新镇淮安社区天马岭,1953年发现;1962年普查发现南朝遗物。窑址面积8万多平方米,主要分布在石岊山山南端。1982年发掘,发现两个厚1~3米的文化层堆积,年代分别为南朝和唐代。其0-土的南朝器物3000余件,有短流注子、钵、盘、杯、碗、盅缸、茶盏、茶托、菜坛、盘、壶、罐等日常生活用具和多足砚等文具、鐎斗、火盆等明器以及大量的窑具,一件支座上有“大同”纪年。瓷器均灰白胎施青釉。唐代斜坡式龙窑窑床遗迹,在南朝堆积南约5米处。窑床残长8.5米,宽2.4米,两壁残高0.1~0.15米,出土器物2000余件。除继承南朝遗制外,还有长流注子、瓜棱形注子、多咀塔式谷仓、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