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扬州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旅游
扬州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41、板井
板井位于板井巷内,巷因井而得名。青石井栏,井栏已改,后配井栏上刻“板井”二字,砖砌井壁,现仍为当地居民使用。…
42、大东门桥
大东门桥位于大东门街东首,东西向横跨于小秦淮河上。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原为明代旧城东城门外护城河上的木构吊桥。1927年改为砖石拱桥,石砌桥基、砖券拱顶,桥面长10.7米、宽4.7米。沿用至今,保存完好。…
43、扬州小虹桥
小虹桥小虹桥位于北城根、南柳巷之间,东西向横跨于小秦淮河上。始建于明代,为砖拱桥,保存完好。1913年、1976年、2002年修缮。砖拱结构,石砌桥基、砖券拱顶,桥面中间为石砌阶梯式,两侧砖铺。…
44、如意桥
如意桥如意桥位于太--头西侧,东西向横跨于小秦淮河上,始建于清光绪七年(1868)。砖拱结构,桥面长15米、宽2.7米。砖砌桥栏,上镶“如意桥”、“同治七年立”、“埂子街公捐重修”石额题记。1978年、2002年修缮。…
45、迎恩桥
迎恩桥位于凤凰桥街中段,南北向横跨于漕河上,俗称“凤凰桥”,是五代、宋、无扬州城北门通衢上的桥梁,始建于五代或北宋。清中期,乾隆皇帝来巡时更名“迎恩桥”,《嘉靖惟扬志》中的宋大城、宋三城及明扬州府城隍三图上皆有迎恩桥;清雍正五年,邑人陆时达重造;1947、1952、1965年维修。迎恩桥现为砖石拱桥,保存完好。…
46、迎薰桥
迎薰桥位于南门外大街北首,南北向横跨于南护城河上。原为吊桥,清代改建为砖桥,清光绪七年、1923年维修。砖拱结构,桥面长7.05米、宽5.5米,两侧为砖砌桥栏,上镶“迎薰桥”、“清光绪七年修”石额题记。保存完好。…
47、江都县文化界救亡协会旧址
江都县文化界救亡协会旧址位于谢家巷13号。原为陈氏住宅,曾是党的秘密联络点。1937年宅主人陈素与江上青等人在此筹建了“江都县文化界救亡协会”,转赴皖、鄂等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建筑前后三进,三间两厢式民居,前后天井相连。宅西为一小庭园,庭园内客厅一间。…
48、许幸之故居
许幸之故居位于板井巷38号、40号,为当代油画家、美术理论家、文学家许幸之故宅。许幸之(1904--1991)扬州人,曾任上海中华艺大西洋科主任,副教授,参加过左翼文化运动,被推选为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主席,后赴苏北解放区,参与筹建“鲁艺”华中分院并在该院任教。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职苏州市文联主席,上海科教中影制片厂副厂长等职。先后创作《巨手》、《失业者》、《工人之家》、《无高不可攀》、《海港之最》等多幅优秀作品,创作了《伟人在沉思中》,为国务院办公室征集、永久陈列。出版了《永生永世之歌》及散文集《归来》。在上海电通影片公司导演了《风云儿女》,其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与插曲《铁蹄下的儿女》(许幸…
49、刘氏盐商住宅
刘氏盐商住宅位于绞肉巷1号,为民国年间盐商刘春田所建。该建筑大门北向,门楼已毁,大门对面有砖砌照壁。进门,为一庭院,庭院南部为东西两组住宅,均前后三进。第一进均为平房,分别为门厅和偏厅;第二、三进为两层串楼式住宅。建筑高大轩敞,砖雕、房檐砖细,作工讲究。于1940年,售于粮商庞春甲。…
50、基督教礼拜堂
基督教礼拜堂位于萃园路2号,1923年由美籍传教士毕尔士创建。旧称贤良街礼拜堂,属基督教浸礼会教派。砖木结构,十字形屋顶,鱼鳞瓦屋面,建设面积1000平方米,是一座集主日学与大礼拜聚会融为一体的教堂。礼拜堂中间是基督教徒做礼拜用的无柱敞厅(即礼堂)。两侧是供主日圣经学校作教室用的20余间房,各有活动隔间。拉开隔间连通礼堂,共可容纳千余人,原先有座位1008台,供主日崇拜圣诞节和复活节等宗教活动时唱赞美诗用。唱诗台上方有穹形墙柱,柱上镌刻有“耶和华在他的圣殿中,全地的人都当在他面前肃敬静默”金字,讲台后建二层平顶楼房,为牧师住所、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等。整座教堂保存完好,1981年批准为开放教…
51、明庐
明庐位于广陵路122号,为扬州民国时期匏庐、汉庐、怡庐、明庐“四庐”之一。宅主姜氏,民国初营造社主人,购广陵路122号旧居,并将其改建,称“明庐”。前为住宅,均为三间两厢。后为花园。南围墙门额题“明庐”两字,内有厅房一座,明三暗四,西首厢房内保留园形罩隔。厅后为一小庭院,旧为厨房,现已毁。…
52、凌氏住宅
凌氏住宅该住宅位于南柳巷90号,建筑座东朝西,砖木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三进。第一、二进为三厢两间,第三进为五开间小平房。南北两侧有水井,火巷。该建筑保存完好,至今仍保留着民国初年修建时的水泥天井路面和水磨廊沿石。目前该住宅部分为凌氏后人居住,部分为房管局直管租赁房。…
53、参府街民居群
参府街民居群位于参府街70、72、74、76、78、80、90号,为民国初赵氏、高氏、曹氏住宅。70、72、74、76号为赵氏住宅,前后五进,均为明三暗五对合式住宅,前后天井相连。78、80号为高振声住宅,前后两进,明三暗五住宅。86-90号为曹姓住宅,现存两进,为明三暗五,东西厢房,前后有天井相连宅北原有庭园,后遭破坏。第一进东山墙下嵌“庆馀堂界”界碑一方。现代著名文学家、文史专家、文艺评论家洪为法曾租住参府街72号。洪为法(1900--1970),曾名炳炎,字式良(一作石梁),笔名天戈等,扬州人。洪为法为创造社成员,与成仿吾、郁达夫等相识、交往。1925年与周全平合编刊物《洪水》,发表…
54、丁氏住宅
丁氏住宅位于广陵路128号,为民国时期扬州律师丁绳武(光祖)所建。现存建筑前后三进,第一进为砖雕门楼和门厅,门楼后过道有土地祠。第二、三进为住宅,均为三间两厢。该建筑保存状况较好,现为丁氏后裔居住。…
55、弥驼巷赵氏住宅
赵氏住宅位于弥驼巷10号,民国建筑。住宅东西二条轴线,东路为一花园、一花厅。现为赵芝山后裔赵杰居住。花厅现已改建为住宅,但结构还保持原状。西路为前后四进,面阔三间,住宅之间均以天井相连。现西路四进为彩衣社区办公用房。该建筑东路花园与花厅间有一围墙,围墙门额镌刻“长春”两字,落款为“癸未仲春,含光书”。该建筑布局为东园西宅式民居,花园与住宅平行布置,颇具特色,为寻常民居所少见。…
56、胡氏住宅
胡氏住宅位于东关街306号、312号,为民国年间银行家胡仲涵住宅。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为民国早期建筑,至今布局完整。东关街306号的胡仲涵住宅原为小八字磨砖对缝门楼,旁置汉白玉石鼓一对,门扇厚实,铁皮包镶,钉饰花纹“五福盘寿”。大门下置一尺余高门坎,门楼东连门房一间。南墙面每块砖面皆经过刨磨后加工砌筑,因此墙面显得相当光滑细腻,这在扬州其他老房子中很少见到。墙面上原有福祠,后毁,残迹尚存。福祠左为磨砖对缝仪门,此为扬州大富人家住宅传统布局形式之一。仪门今完整,人仪门照厅三间,面南正厅三楹,柏木构架,两旁置厢廊。正厅后原有屏门。越过正厅,穿过腰门人后进,迎面住宅为明三暗五格局。东厢置耳门通…
57、大实惠巷李氏住宅
李氏住宅位于大实惠巷4号、小实惠巷14号,为民国初画家李石湖及其弟李石泉寓所。建筑坐北朝南,东宅西园。住宅前后四进,第一进为楠木厅,面阔三间,前置卷棚。第二进,明三暗五两厢。第三进住宅,面阔六间,东西为厢房。第四进为平房,面阔四间,进深五架。园内原有半亭、金鱼池,现已毁,北有花厅三间。…
58、金氏住宅
金氏住宅位于在苏唱街17号,扬州老字号“扬州浴室”创始人金宝芝的住宅。住宅由东西二座楼房和花厅组成,东楼为二层小楼,面阔四间,传统风格。西楼为二层西式小样楼风格,面阔三间,青砖木构结构,水磨石地面,顶为平顶,上置小歇山。花厅位于西楼南,面阔三间,天井内有一口水井,方形青石井栏,砖砌束腰井壁。整体建筑保存基本完好。…
59、大羊肉巷王氏住宅
王氏住宅位于大羊肉巷4号,为清名扬州清曲名家王万清住宅,王万清11岁随父王弼成习昆曲,3年后改学扬州清曲,在艺术实践中,融汇众家之长,形成王派风格。晚年悉心总结近代清曲名家及自己的演唱经验,著有《扬州清曲唱念艺术经验》和《扬州语音》两文,刊于《扬州戏曲》。该住宅座北朝南,前后二厅,均为面阔三间两厢,保存基本完好。…
60、公园桥
公园桥位于公园巷西首,东西向横跨于小秦淮河上。桥始建于民国七年,1947年修缮栏杆,1964年、2002年又分别进行修缮。现桥为砖拱结构,石砌桥基,砖券拱顶,桥面呈八字型,长7.8米、宽4.1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