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岩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岩篇
601、昭平读书岩
读书岩在樟林村的穿岩山腰上,是清朝廪生林廷干教书讲学处,故名读二岩。此岩洞分左中右三室,自山腰沿曲径攀缘上至中窒,窒前砌有石墙,室内平坦,可容30至50人横几而坐。往左经石笋和钟乳连成的石柱间通道左室,左室比中室阔约两倍,其中又可分为内间和外间,可作为两个不同年级的教室。中室向右拐弯,一眼可见“小嫏嬛”(意即神仙藏书处)3个醒目楷书大字,笔划挺拔秀丽,每字2尺见方,镌刻在走廊式的石壁上,系广东梅州叶鹤珊手书。穿过走廊,便进入一间豁然开朗的右室,石面光滑如镜,历代文人墨客题字赋诗多集中于此,游人常驻足吟咏。3洞均向南,阳光充足,夏凉冬暖。…
602、青狮岩
青狮岩距中渡镇8公里,岩长约200米,最宽处面积约5000平方米,窄处只有50厘米,岩内石景甚多,各具异状。有象雄狮初醒,威虎长啸,有象骏马腾飞,雀儿跳跃,有象凤凰展翅,鸳鸯戏水,有象渔翁唱晚,玉女含笑此种美景天成,实为县境罕有。身临其境,纵观其间,景色如画,分外妖娆,令人为之心醉,所到之处,又使人止步不前,恋恋不舍。…
603、姜窝子沟岩画
姜窝子沟岩画位于红水镇,时代为待考。2009年7月6日,姜窝子沟岩画列入景泰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岩画分布区四周50米。建设控制地带:岩画分布区四周100米。…
604、宾阳八仙岩
八仙岩位于芦墟北20公里,邹墟乡仙岩村背后的一座石山上。岩洞座落在石山的半腰,一条羊肠小道呈之字形通向洞口。洞穴高20多米,宽10多米,深20多米,呈椭圆形。洞口有一棵大榕树遮住大半边,洞里清快凉爽,设有两级拜台、观音佛像。原有一刘姓拐脚道士长住洞中,现有四道士住持。每逢农历初一、十五日,四方来客络绎不绝。洞中的石台上凿有棋盘,传说古时经常有人在此下棋。一天,一位老人上山打柴,见有8人整天在此下棋作乐,饮食不思。老人很惊奇,便走近观看,发现他们边下棋边吃桃子。老人向他们讨一颗桃子吃,吃后不再感到饥饿。随后,他们腾云驾雾走了,才知道碰到了8位神仙。老人回来后,向村人说起,大家再去探寻仙踪,已不复…
605、葛翁岩
葛翁岩位于芦墟西北8公里,新桥墟北5公里,倚靠白岩村。山上浓荫似盖,风景秀丽。据传因宋朝乾道年间(1165年至1173年)知州葛翁营建凉亭于葛仙岭而得名(另说晋朝葛洪曾游岩避暑而取名)。有东西两口。从东口进入,洞穴幽邃,循洞行数十步,旋现一高大洞府,顶平圆,钟乳倒悬,洞壁怪石嵯峨,宽阔高深,可容纳数百人;内有石泉一口,四时满而不溢,泉水甘冽,凉澈心脾。虽夏阳炎炎,仍是凉风清爽,自大洞府前行数十步至西洞口,洞口宽高数丈,丛丛绿树罗布,下有羊肠小道通马鞍山。历代州县官吏、文人墨客多往岩洞游览涉趣,题诗岩壁。然几经沧桑,风雨剥蚀,遗迹多湮灭。民国28年(1939年)12月,日军侵占昆仑关天险。国军陆…
606、弄怀岩
弄怀岩弄怀岩位于县城西北7公里处,系石灰岩,洞深数里处有积泉。秋冬水涸,持火把,照电筒可入。窄处如走廊,宽处似厅堂。钟乳垂挂,光怪陆离。岩缝聚蝙蝠,多且大。明嘉靖年间,上思知州周璞题“弄怀”二字刻于岩口上。古人游此洞后,多题诗作赋,写于洞口岩壁,或记入志书;赞赏岩洞风气。在上思八景诗中曾有“弄怀岩雅留仙迹”之句,旧志有“上思胜迹,此岩为最”之称。古时列入八景之一。…
607、虎头岩
介绍头岩又名“山君岩”,位于温泉至汤岭关路旁。此岩“负山而立,昂首作咆哮之状”,因形似虎头,故名。此岩虽仅粗具虎头之形,但张口怒目之态,却威气逼人。岩下有石凳可坐,如同老虎张口吞人。奇景天然,令人百看不厌。岩上镌有“虎头岩”三字,为南宋时歙人罗愿所书。民间传说,从前黄山有个凶恶的财主。他的青年佃户大山,救了一只被财主追杀受伤的老虎。为了报答救命之恩,这老虎在大雪封山,大山家断了柴米的年关,给大山衔来了一个姑娘、一袋米和一只猪腿。这姑娘是被财主抢去逼婚逃命的,已无家可归,便与大山成了亲。财主知道了,急忙带着瓜牙去找大山算帐。那只老虎又领着大山夫妇上山藏了起来。自己蹲伏在附近,张着大嘴,将追…
608、兴文红军岩
红军岩位于兴文县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风景区、世界地质公园兴文石海“大漏斗”岩壁,距离兴文县县城26公里。1935年2月6日,红军长征路过兴文县,红一军团后卫部队一个战士为逃避敌人抓捕,跳下悬崖牺牲,当地百姓一直将红军战士跳岩牺牲之处叫作“红军岩”。1996年,兴文县人民政府、兴文县石林管理处在红军岩下修建了烈士墓,刻上墓碑,岩壁上凿上张爱萍将军题写的“红军岩”三个大字。大理石墓碑及记述这段历史的碑文分外醒目。…
609、阳阿克比西艾格勒岩画
阳阿克比西艾格勒岩画。位于棋盘乡阿孜岗沙勒村东南处约3公里的山体断面上,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坐标为:西北角:东经76°43′27.1″;北纬37°26′42.5″东南角:东经76°43′27″;北纬37°26′42.4″西南角:东经76°43′27″;北纬37°26′42.4″东北角:东经76°43′27.1″;北纬37°26′42.5″海拔2820米…
610、彭家峡岩画
彭家峡岩画位于正路乡,时代为待考。2009年7月6日,彭家峡岩画列入景泰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岩画分布区四周50米。建设控制地带:岩画分布区四周100米。…
611、铜钵耸池岩
铜钵耸池岩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江山乡铜砵村中心小学内,始建于南宋,后塌,明代中叶重修。坐西北朝东南,占地816平方米,二进两厢房并中殿带两护厝平房建筑。中轴线自东南向西北依次为灰坪、台阶、大门、前厅、天井、中殿、后厅。后厅面阔3间,进深8.2米,单檐歇山顶,抬梁木构架。后厅与中殿间为前廊,设左右侧门可通两护厢。前厅与后厅间以两侧廊相连。后厅与中殿以前厅高1.3米,有左右台阶。中殿为平台,正中设几级台阶。后厅原供奉三殿佛,天花板为藻井式。前廊设左钟右鼓,钟为南唐天成二年遗物。大门为一正两侧,门前有抱鼓石一对。旧址于1982年被龙岩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改革开放以来,有数10批120…
612、上思通天岩
通天岩通天岩于在妙镇屯隆村六索屯左边。洞内分内外二厅,内厅其巅空洞,由中仰望通天,故名。二厅可容纳上千人,昔人游览其间,多有题咏。…
613、濂江瑞迹岭岩画
濂江瑞迹岭岩画位于仓山区城门镇林浦九仙山瑞迹寺后岩壁上,朝向南偏东17度。岩壁前有一水洼,水由岩缝中渗出,岩画为人像图形,下为水波纹及溅起之水花,人上为云形图案,笔划粗犷、简练,原郊区文管会上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岩画委员会执委陈兆复,曾复函疑为唐前祀雨图。1995年4月被确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该摩崖石刻历史较早,十分珍贵,为研究仓山区古代石刻艺术提供实物参考。…
614、写字岩
写字岩位于县城东北约53公里的温泉乡三交村核桃坪大塘口南岸。岩高约20米,宽46米。岩上古迹有岩画、墨书及石刻。岩画主要分布在岩的中下部,可见者30余幅,能清楚辨认者仅3幅,均在岩左面,距地表约lO米,土红色,从左至右:第一幅高18厘米,宽18厘米,为两人并立人像,人前有一虎,似奔跑状;第二幅距第一幅30厘米,高14厘米,宽24厘米,为3人并立人像,头顶无发;第三幅距第二幅80厘米,位置比前两幅高,画高14厘米,宽lO厘米,为一个头上有四绺发的站立人像。墨书分布在岩中下部,多达上千处,现能清楚辨认者lO余处,以正楷或草字为多,书写多在明、清时期。其中有诗两首,距地表6米。其一日:“此地名为…
615、普陀岩
饶平县所城镇上湾村西北幽谷中的普陀岩,俗称“上湾岩”,位于闽粤交界南海之滨,背靠龙湾山麓,漫山遍野林木翠茂,奇石嶙峋,泉水叮咚,鸟语花香,环境清幽恬静。一条迂回曲折之石径,约二百余级,从山下蜿蜒而上,绕过林中凉亭,直通庵寺山门。它创自南宋淳熙(1174—1189),从1980年起修葺扩建,历10余年全面告竣。1988年10月21日被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被批准开放。普陀岩依山而成,佛宇俱梵以石。创自南宋,1980年至1990年修葺一新。总占地100亩。数株古榕,苍劲挺勃。四周绿竹环绕,清风习习,使人心旷神怡。寺内依山分为三层。一层正厅为大雄宝殿,二层是地势较高的天然石屋,屋顶巨石镌有“普…
616、仙井岩题刻
仙井岩题刻位于镜洋镇磨石村,年代为明代。1988年,仙井岩题刻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617、木孜力克岩画
木孜力克岩画木孜力克岩画位于县城东南20公里处的木孜力克沟,岩画刻在表层为白色石英石的平整岩面上,岩画面积3.16平方米。画中有15人。其中有成人、有小孩,有男人、有女人。画中更有毡房、畜群。整幅岩画表现的是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场面。…
618、梁家湾岩画
梁家湾岩画位于红水镇,时代为待考。2009年7月6日,梁家湾岩画列入景泰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岩画分布区四周50米。建设控制地带:岩画分布区四周100米。…
619、鲁日朗卡岩画
鲁日朗卡岩画该岩画于日土县日土村以西约2公里处,海拔4270米。这一带属于班公湖南岸的山前地带,山体基岩多为硅质岩及超镁铁岩,岩画分布在山脚岩石的节理面上,距地面高度为1-20米。鲁日朗卡岩画属旷野露天的崖壁岩画。共计有20组画面,所有岩画图像均用敲琢法完成,造型方式有两种,其一是用尖利的工具在岩石上敲琢出若干小凹坑,由这些小凹坑构成线条,用线条勾画图像的轮廓、形态;其二是敲琢出密布的小凹坑形成剪影式的图像形态,细部则用线条表现。两种造型方式构成的图像中以线条表现的居多,剪影式的图像略少。…
620、沉香角岩画
沉香角岩画位于上金乡进明村荷村屯东600米,时代为战国-东汉时期。沉香角岩画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整座沉香角山及山脚下30米内为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外延10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