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崖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崖篇
81、铜陵滴水崖
滴水崖,又名泼珠崖,《铜陵县志》记载:“滴水崖,在县东南六十里横山岭坞;悬崖峭壁,宛如画图。有泉流其侧,如泻银河。”滴水崖,系溶岩断层所致,长约300多米,高约30米,崖顶平坦,面积20余亩。崖间,绿树丛生,藤牵蔓绕,怪石嶙峋,危岩欲坠。崖底右上方有一石洞,洞口狭窄,仅容一人进出,洞体斗折而上,到三米高处,渐宽至七、八米,洞深约21余米,洞内宛延曲折如入迷宫。置身崖下,一泓清泉从30米高崖顶飞泻而下,訇然有声。水花溅处,喷珠吐玉,细雨霏霏,如雾似烟,宛若一条条随风摆动的轻纱,在阳光照耀下,又如一道道若隐若现的彩虹。雨丝飘处,沁人心脾的凉意使人顿感轻松惬意。随着季节的更替,滴水崖的泉水也变幻着各…
82、房山摩崖题刻群
房山摩崖题刻群位于连云港市东海县房山镇房山主峰周围。其中张文治题刻位于东南侧房山主峰斜崖上的一块巨石西侧面。该巨石高约4米,东西长约6米,宽约2米,底部与石崖连接处仅1米见方,其险欲倾,千百年来却岿然不动。每逢阴雨天气,常有锈水从上往下细流,故当地群众俗称为“关老爷磨刀石”,简称“磨刀石”。磨刀石的西侧面中部平削,有一处宽90厘米、高110厘米的椭圆形雕凿平面,正中题刻“遗石千秋”四字,字体行楷,字形肥硕,字径为20×23厘米,年款为“民国甲申年中秋建”,落款为“皖滁张文治敬题”。此石刻1995年被公布为东海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磨刀石摩崖题刻。另外,山上还有多处题刻,有“天仙顶”、“会仙台…
83、隆化石佛口摩崖造像
隆化石佛口摩崖造像位于承德城西北隆化县蓝旗镇少府村北,开凿于少府河北岸石壁之上,距河床高10米,在文革时毁坏严重,现存面积东西长9米,上下高1.5--1.8米。造像20世纪40年代被侵华日军用强酸侵蚀,遭到不同程度破坏。由于多年来群众在此开山采石,一些造像多遭破坏。造像为辽金风格。在造像之东侧环山处的悬崖之上,有一人迹罕至的凹入石棚,有元代石刻题记5行,现保存4行。造像采用高浮雕手法,共存4组。第一组:3尊三世佛作半浮雕式坐于束腰式须弥座上,面容微笑慈祥,身披通肩大衣,两手平放在盘坐双膝之上。三世佛两侧各站立佛1尊,背面雕出千佛壁,第二三组:均在龛内雕出千佛壁,分上下两层共107尊。第四组:有…
84、弹子石摩崖造像(大佛寺)
时代:元至清类型:石窟寺及石刻地区:重庆市开县批次:第七批弹子石摩崖造像(大佛寺)位于长江边上,背依山崖,面对长江。现存造像8尊,古建筑五佛殿1座。元代的造像1龛,高13.75米,宽10.45米,深2.55米,龛内造像为一弥勒佛二胁侍弟子。弥勒佛善跏跌座,佛高7.5米,头上高肉髻刻以螺发,面相方圆,表情庄重。佛像身上内着僧祇支,腰上束带作花结,外披袒右肩袈裟,下身穿大裙,左手抚膝,右手屈指向上至肩。坐于长方形台座上,双脚赤足,踏于地上。佛的左右各雕刻有一身双手合十的弟子立像。高2.3米。五佛殿为清代重檐歇山式建筑,面阔五间,宽18.5米,进深两间,深7.7米。殿内石壁有一龛明永乐19年凿刻的3…
85、郑山·刘嘴摩崖造像
郑山·刘嘴摩崖造像在郑山和刘嘴之上,各有几块形态各异的大石包,就在这几块大石包之上,雕刻着一龛龛精美的唐代佛像,密如蜂房,当地人习惯称之为大石包造像。1984年,丹棱县文物工作者在全县的文物普查中,发现了这两处规模较大的摩崖造像群,由于郑山、刘嘴相距不过里许,因此,将这两处造像统称为丹棱郑山——刘嘴摩崖造像。2013年5月,郑山·刘嘴摩崖造像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郑山摩崖造像保护范围:东以第23龛造像外延80米,西以第39龛造像外延20米,南以第37龛造像外延80米,北以第40龛造像外延8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东、南、北外延20米,向西延外延10米。2.刘嘴摩崖造像保护…
86、中岩寺摩崖造像
中岩寺摩崖造像中岩寺摩崖造像,位于青神城南9公里处之岷江东岸的中岩。据史载,中岩于唐代开始建寺,中岩寺唐名德禅院,是诺巨那罗汉誓不归极乐世界,而愿住人间与世人同甘共苦,人们称他是掌嗣、禄之神。经过北宋、南宋的大规模扩建到明代时,中岩山中寺院众多,摩岩造像及石刻碑文无数,已成为蜀中一处著名的佛教游览胜地。历代建筑的寺院主要有:上岩“垂拱寺”,中岩“景德禅院”,下岩“慈姥庙”等。此外,江边有“水月楼”、山中有古塔、“东坡读书楼”、石窟造像,以及众多的碑刻楹联题字等等。民间曾流传有“先游中岩,后朝峨眉”的说法。中岩寺摩崖造像共48龛2492尊,以唐代造像居多,造型简朴而又生动,线条流畅。宋代诗人范成…
87、黄陵寺摩崖造像及石刻
黄陵寺摩崖造像及石刻(邻水县)位于邻水县龙桥乡黄陵村黄陵山南崖和东崖约500平方米的崖岩壁上,共计摩崖造像3龛,摩崖石刻题记7幅,岩墓4座。建造于宋代,延续于明清。摩崖造像3龛,造像42尊,开凿于宋代。正视,作金刚座。左右各2尊弟子、菩萨像,服饰已完全汉化,无佛教造像装饰特色。造像比例适中,线条流畅,保存完整。摩崖石刻题记7幅,岩墓4座,是和尚火葬墓从墓葬雕刻风格特征看,3座崖墓均系宋代遗物。均分布在黄陵寺山东崖石壁上。据县志记载:“黄陵寺系宋淳熙年间建造,在治南五十里,悬岩佛像甚多,高者长丈余,镂刻俱极端严。”可见黄陵寺石刻造像应是宋代雕塑无疑。从碑记也可证实这一点。据调查,黄陵寺原有三…
88、烈火危崖
烈火危崖的正式名称叫做巴彦扎格,位于蒙古国南戈壁省的戈壁地区。烈火危崖是巴彦扎格的俗称,之所以取此名称是因为这一广阔的区域分布着众多红如烈火般的危崖。它们坐落于戈壁地区,这里天高云淡,视野非常开阔,自很远处就能看见她们娇艳的身影。尤其是在日落西山的时候,漫天的红霞照应着连绵的山崖,相当壮丽,惹人爱怜。地球上很少有比烈火危崖还偏僻的地方,开拓者美国古生物学家和探险家罗伊•查普曼•安德鲁斯(RoyChapmanAndrews)在1922年至1930年间曾总共五次对这一区域进行了突破性的考察。安德鲁斯和他的团队在宏伟的峭壁下发现了大量的恐龙化石,包括全球首次发现的恐龙蛋和…
89、盖平山摩崖石造像
盖平山摩崖石造像,位于莱州市柞村镇东朱宋村东北约2.5公里的盖平山面南的崖壁上,其北、东、南三面,山体环抱,石造像正南方为一宽敞平台,是一处寺庙遗址。东面山上流下来的溪水,从寺庙遗址南的沟壑中自东向西流过,石造像的西南方为人工筑成一个小型水库。石造像正对着的南山上植被生长极为茂盛,而石造像所在的北山,岩石裸露,少树木生长。佛造像西约1.5公里处为南北公路,公路以东为至盖平山均为东朱宋村的果园,林木繁茂,果园间有简易的道路通向石造像处。侯登岸在成书于道光七年(1827)的《掖乘》中曾记载:“盖平山,城东南三十里,有寺曰上寺,多松株,山根有二洞,中镌佛像。”此处所指的佛像即为盖平山摩崖石造像,这是…
90、郁林观唐隶宋篆摩崖
唐隶宋篆摩崖在花果山山门以西不远处,原有建于隋代开皇年间(581—660年)的郁林观,140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能够指出它的遗址所在之处,完全得益于石壁上的那块唐碑《东海县郁林观东岩壁记》。唐碑镌刻在一块天然的平整巨石上,净面高2米,宽3.8米,苍劲的隶书气韵恢弘。由于石质优良,从唐代流传至今,依然字迹清楚如新,是国内罕见的珍宝。《东海县郁林观东岩壁记》是一篇美丽的游记散文,叙述海州司马崔惟怦巡视海疆之后,顺路到这里游览的情景。文中描绘了当地自然景观,还详尽叙述了地方官元暖开辟飞泉景点的过程。讲他怎样亲自策划和设计,砍尽杂草,剔除危岩,筑埝收贮上游的雨水,使飞瀑常年不断。同时还种植不同季节开放…
91、东崖绝壁
嵊山镇可投宿的旅馆较多,价格20-50元不等。推荐在东崖绝壁所在地前卫村住宿,因为这里是嵊山岛最东端,远望大海,可看到太阳从海平面上升起,很是壮观。但村中没有旅馆,在三轮车下车处有个杂货店,可向老板娘询问住宿,一般可得到解决。踏上嵊山码头,便是人头攒动的集市。不时有人从归航的渔船上挑着一担硕大肥壮的蟹来卖。小商贩的跟前放着大大小小的塑料盆,里面放着各种各样的海鲜,有佛手、对虾、海鳗等等,水灵灵的,价格极为便宜,千万不要错过。介绍在嵊山岛最东端,也是舟山群岛的最东端,高达数十米,连绵数千米,直伸入海,狂涛拍岸,溅起“千堆雪”。其中的元宝石千奇百态,妙趣横生,极耐观赏。景区内还有明清以来的摩崖石刻…
92、登崖忘忧景区
登崖忘忧景区,位于前景区弯月形山峰的弯月处,海拔380米,由六个景观构成。忘忧崖下有鹦鹉岩、药泉、老营、饮马泉、盘龙石,崖上有幸运石。这一景区以老营为中心。老营,是多年来采山、挖药和游人休息地。从老营顺登山石阶向下近约50米,路右面为鹦鹉岩,左面为药泉。此药泉,四季不枯,清凉可口。从老营向上攀登约30米即到达忘忧崖峰顶,登顶之后就可见幸运石。而从老营沿石阶前行40米,路左有一泉,泉旁平放一天然石槽,因名“饮马泉”。继续前行约20米,路右边便是“盘龙石”。此石高约2米,面积约10平方米。距石1米多远长着一棵大柞树,树干弯向石头,底干与大石块上部平行,树干附在石面变曲伸延,若干树枝从横长着的树干上…
93、碧水寺摩崖造像
碧水寺摩崖造像千佛崖佛教摩崖造像原坐落于宝成铁路复线涪江大桥桥头龙西堰西岸崖壁,原有1000余龛,1940年修建龙西堰时毁损大部,仅存100余龛。造像镌刻于长8.2米、高2.7米的崖壁之上,有唐代广明元年(880年)造像题记3则。造像上端中央有一宽2米、高0.35米的矩形龛,龛内有排列整齐的造像4-6层不等共160小龛,龛内均有深浮雕佛像。1985年,绵阳市(县级)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因修建绵阳至江油高等级公路拓宽路面施工需要,将其全部从崖壁剥离嵌入碧水寺崖壁保存。崖壁有唐代摩崖佛教造像18龛、《金刚经》石刻一方,因年代久远,造像风化严重,仅第1、4、5、16号龛和《金刚经…
94、涞滩二佛寺摩崖造像
涞滩二佛寺摩崖造像位于重庆市合川市区东北约三十公里处,濒临渠江。位于涞滩镇鹫峰山东部山岩上,在山岩主体和崩裂的巨石间凿宽形成空间,并于南、西、北三面岩壁上摩崖造像。岩顶上为清乾隆年间重建的二佛寺下殿,系三重檐式木结构歇山顶建筑,抬梁式梁架,黄色琉璃瓦屋面,整体遮盖全部摩崖造像。造像共42组1700余尊,石碑及摩崖题刻14通,总分布面积约1200平方米。北岩系造像核心,主尊为释迦牟尼说法像,方向140°,通高12.50米,肩宽3.60米,肩厚1.20米,释迦头盘螺髻,面部丰腴,着双领下垂袈裟,左手抚膝,右手举于脸侧着说法印,赤足坐于平台上,左右各立侍阿难、迦叶,后背半环状立十地菩萨,各执法器,释…
95、飞升崖
导游:飞升崖一峰突起,三面绝壁,山脊上有一条小路直达峰巅,在此可览武当“七十二峰朝大顶”的胜景。介绍:飞升崖名称的得来与一个传说有关。相传,真武大帝年轻时就在此-,他面壁数十年,心如古井,甚至鸟儿在他头上筑巢他也纹丝不动。在他大道将成的时候,紫气元君下凡来考验他。元君化作一美女为玄武梳妆,玄武避女色而逃到绝壁的一块岩石上。美女羞愧得纵身跳崖,玄武一见立刻跳下救人。这时,峡谷中五条神龙腾空而起,簇拥着真武升天而去。后人在这里建起了“梳妆台”,并把伸出岩壁的巨石叫做“试心石”。据史料记载,宋代以来,就有许多隐士在飞升崖下的石洞中-。曾有一人长期住在洞中,问他姓名,他只回答“谢天谢地”,于是后人就把…
96、骝马山摩崖造像
桂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区骝马山北麓。共6龛,23尊。主要镌刻佛、弟子、菩萨和供养人。2~6号龛保存基本完好。其中3号龛较能代表唐代造像特色。该龛造像10尊,主像为佛,居中,坐高1米;身躯厚重,着广袖褒衣,斜尖领,衣褶简洁朴素;面部略平,颐颊饱满;左手按膝,右手上举作说法状;静穆安详,结跏跌坐于平台金刚座上。台座两侧置0狮子,作卧伏状。佛左右为摩诃迦叶、阿难陀二弟子,均圆领袈裟,面向主付,合掌而立。迦叶高鼻梁,深眼窝,络腮,卷胡须,眉脊、颧骨突起,形态严谨持重;阿难秃头、胖脸,形态虔诚温顺。弟子左右为二菩萨。右首菩萨脸庞丰满圆润,体态丰腴健美;右臂上曲偎胸,似持拂尘(腕已残),左…
97、红崖天书
“红崖天书”位于贵州省关岭县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晒甲山上,距黄果树大瀑布约7公里,发现至今有多种称呼,如“红崖碑”、“诸葛公碑”等,其法定名称则为“红崖古迹”。那些“书写”在崖壁上的神秘符号,大小不一,参差排列,似篆非篆,也非甲骨文,神秘而优美,并且历经数百年风雨剥蚀,却能依然如故,色泽似新。这些神秘符号因其不可破译性而被当地百姓世代相传为“天书”。长期以来,有关专家、学者为破译“天书”纷至沓来,对“天书”的解释也层出不穷。一些专家认为“天书”内容为皇帝所颁的一道“讨伐诏檄”;有人认为“天书”刻的是诸葛亮南征的有关传说和遗迹;也有传说认为“天书”是夏禹治水功成之后的刻石纪念;还有人认为“天书”是苗…
98、司里山摩崖造像
司里山摩崖造像位于东平县戴庙乡司里山上,造像主要集中在山顶呈“品”字形分布的三块巨崖周围,共有大小造像千余尊,完整清晰者600余尊。如按年代划分,则东崖多为北齐、唐宋造像,其中最高者为北齐一佛二弟子像,主佛像高9.8米,戴宝冠,面相浑厚,手施说法印,著褒衣博带式袈裟,倚座于宽平座上。此尊造像高度堪称“中原北齐第一佛”。其右下部有宋代嘉佑二年“三教通连”龛像,为我国摩崖造像中最早的“三教通连”龛像。西崖多为唐、宋摩崖造像,有一佛二弟子和一佛二菩萨、二弟子、二天王、二力士等组合像,其中唐代多为武后时期的造像,多通体磨光,面相丰圆饱满。宋代造像则神情丰富,雕刻精细,其中的36尊罗汉像等更是神态各异,…
99、圣水寺摩崖造像
圣水寺是2009年7月公布的绵阳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7月公布的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寺坐东向西,背靠山崖,前临高坎。前石墙砌12层条石,每层尺厚,计一丈二尺高。中劵拱石门,宽2.1米,高约2.5米,额阴刻“青石流辉”四字,有联:“密密石丛盘古径;涓涓云窦泻寒流。”额意境足,联出北宋张士逊《题西庵寺》,张早年曾为射洪县令。门外5阶石梯,内22阶平分两段。门洞上为三大士前殿,塑像周围有黄画匠的精描壁画。庙内青石铺地,正殿为大雄宝殿,殿两侧各一泉池,右侧莲花井,约2.5米宽窄。殿左玉皇殿,内塑玉皇、观音文昌,药王等,有巨石入殿内。两殿之间普陀岩有泉井,内石雕水观音,井壁有石刻画,旧时色彩未脱…
100、仙都摩崖题记
仙都摩崖题记位于浙江省缙云县仙都风景管理区,分布于初阳山、鼎湖峰、仙水洞、铁城、小赤壁五景点,从唐代延续到近代。现存摩崖石刻和题记120余处。最早的摩崖石刻为唐代乾元年(公元758年)间篆书名家李阳冰的“倪翁洞”三字篆书和建中元年的一条游记。宋代摩崖题记有55处。明清题记有32处。民国(公元1912-1949年)时期的题记有15处。当代题记有10处。仙都山是中国道教名山,所以题记内容有不少是和道教有关的。也有游人的题词,体裁包括诗赋和散文。书体有篆、隶、行、楷、草等体。题记作者较出名的有唐代的李阳冰、宋代的沈括、明代的李健、清代的袁枚、民国的楼村和现代的沙孟海等人。仙都摩崖题记延续一千多年,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