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兴国寺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兴国寺篇
1、浚县兴国寺
太平兴国寺(简称兴国寺)坐落于浚县大伾山,其寺名是北宋皇帝赵光义以自己的年号“太平兴国”赐封的,如今它至少有1030岁了。和其他的皇家寺院相比,太平兴国寺犹如隐居的高士,深沉清寂。庙宇犹如山林的眼睛,-出山的意韵、山的文化精神。一座山,因为有了庙宇,更显山林的静谧与辽远。林立的庙宇道观给大伾山增添了几多神秘。我走在清晨雾霭的山间,感受着独自行走的乐趣。和大伾山古庙会的喧嚷相比,今日归于沉寂的山林是沉静的。我正与那些零星的游客一同走进这早春的大伾山画卷拜访太平兴国寺沿着大伾山东侧半山腰的砖铺山路,你可看到背倚山崖、坐西面东的太平兴国寺。高高台阶上的兴国寺山门,面阔三间,红漆木门,…
2、济南兴国寺
兴国寺兴国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东济南市长清区东南十公里处,与泰山、灵岩山并称“鲁中三山”。因有会仙、志仙、群仙、望仙、聚仙五个秀丽的山峰并列而得名。这里群山绵延,山清水秀,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古时道教十分兴盛,道观规模宏大,分南、北两观。北观即“洞真观”,观内碑石林立,宫观殿字数百间,主要有玉皇殿、真武殿、三元殿、清冷亭、石牌坊等。历史上,宫观殿宇几遭战火破坏,现堂存历代碑碣百余块,尤以“崔先生像赞碑”最为珍贵,此碑书画、刻俱佳,多为历代金石家所著录。南观称元都观,又名玄都观,是明朝德王府的陵园,陵内有明德庄王、德懿王、德怀王、德恭王、德定王、德端王六座寝墓,最近发掘的德…
3、博兴兴国寺
兴国寺俗称丈八佛寺,位于博兴县寨郝乡寨高村西北角。始建于天平元年(公元534年),自隋唐至清代,屡屡重修。据考证,唐天宝,金天眷,元贞,明成化,万历,崇祯,清道光菌重修过。丈八佛石造像亦称兴国寺石造像,坐落在博兴县城东南10公里处的寨郝乡寨高村西北角,因其身高丈八,俗名丈八佛。佛像坐北面南,全高6.75米,底座高1.5米,底面积7.29平方米,为单身立式圆雕青石造像。佛像高肉髻,面方圆,微笑,丰颐大耳,法相庄严,身披“褒衣博带式”通肩袈裟,内着僧支祗,胸前打结,“施无畏与愿印”,赤足立于莲花座上。佛像雕刻精致,造型生动,人体比例准确,衣纹舒展流畅,堪称艺术珍品。据史料记载:公元534年,这里始…
4、化身台兴国寺
这座台子上的是一座寺院,名叫兴国寺.它始建隋代,毁于兵火,明嘉靖年重建,寺内有600年龄白果树一株,高4丈余,4人合抱。如今,古老的化身台兴国寺是漯河市唯一对外开放的佛教活动场所。化身台兴国寺简介化身台位于郾城西11公里龙城镇李湾村北约1公里处。台高8.3米,东四宽180米,南北长130米,面积约23400平方米。属龙山文化遗址。古碑记载:化身台,但云其夫行於外,其妻朝暮登台望之,心志挛凝,久而立化为石,因以名——化身台。化身台八方位正,五行气和,四野拱而平,若立若陵,不圆不方,磊磊然。而钟灵不异于灵鹫峰也。台顶古刹兴国寺之初建,不知何代,明永乐初僧人得台槽刻其文曰:“大唐开元元年兴国寺造”。…
5、章丘兴国寺
兴国寺位于济南章丘区埠村街道叶亭山村东。始建年代不详,据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碑记,“其寺创建至今有数百年”。兴国寺于1979年被济南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2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原有正门(天王殿)、东西旁门、东旁门内侧照壁、东配殿(关王殿)、西配殿(灶王殿)及大殿等7座建筑,占地2340平方米。大雄殿起于基台之上,台四角各有石雕卧狮1只,形态生动。殿内5间,进深4间,大木举架,单檐歇山,斗拱施五踩重昂,顶覆黑瓦。殿内前后石柱有阴刻题记:一曰“济南府章丘县礼泉乡嘉庆十六年岁次辛未三月吉旦立柱”,一曰“济南府章丘县礼泉乡神泉里张玮”等字。…
6、高唐兴国寺古塔
兴国寺古塔又称菩萨塔。位于高唐县城北17公里梁村街东。始建年代无考,传为兴国寺寺僧和当地居民共同筹资兴建,明清时曾维修。塔为青砖砌筑,八角楼阁式仿木结构,共13级(存11级),高37.5米。基座为正八边形,周长22.8米,面积33平方米。塔为仿木楼阁式建筑,外以青砖白灰、内用青砖沙灰砌筑,塔身内部的角檐及踏步、塔门等处施有木筋。平面呈八角形,边长2.85米,对边直径6.85米,总高38.8米,共11层,上设宝顶。塔基占地面积为33平方米。从下至上逐层收分,瘦俏挺拔,其他为单檐,檐部斗拱构件以青砖切割、磨制而成,做工精巧。门洞北开,可攀登。由于塔体瘦俏,攀登方法也较别致。攀登时二、四、六、八级从…
7、乾县兴国寺
兴国寺,亦称北寺,位于乾县城内西北方向步家巷(乾县党校西)。南北长300米,东西宽70米。现有正殿五间,偏殿三间,楼房十四间,是乾县佛教协会所在地。兴国寺始建于隋末唐初,选址于梁山之南,漠水之东,位于秦梁山宫遗址的东北方。是一块依山傍水,林木茂盛的风水宝地,也是清静优雅,景色宜人的佛国净土。寺院当时占地100多亩,规模宏大,建筑雄伟,雕梁画栋,宝塔玲珑。僧众济济,香火鼎盛,信徒众多,远近闻名。唐睿宗文明元年(684)设立奉天县以祀乾陵。北寺位于县城外西北方,与县城相呼应。唐德宗建中元年(780)扩建奉天城,筑子城周五里,罗城周十里,北寺被包容在罗城内的西北方。后来的北寺街即因北寺而得名,故尔…
8、林州兴国寺
兴国寺在传说尧帝避暑宫的东面。现存雕龙碑三通,均高约丈余,属县级保护文物。几通碑文有这样的记载:“隆虑名寺虽多,而最上者惟四,姚社兴国其一焉”’“姚之南有寺曰兴国,山神庙在其东,庙下日泉出焉:避暑宫在其西,傍有石塔十余,错落屹立,如玉笋环列左右,·又有东岳祠,七佛塔诸院”明时兴国寺有钟楼一座,佛殿及其它房屋58间,上下两院,庙地129亩,且有铜佛一尊,高约1.5丈,在林州独一无二。兴国寺创建年代已无可考,现存有“兴国院牒”碑一通,乃金大定年间立,文曰:“相州林虑县东姚村寺,主僧即窃状告,现主持本村佛堂一座,肆拾肆间,从来别无名额。今与小师定园同共纳钱二百贯文,承卖到‘兴国院’,名额…
9、井陉兴国寺
兴国寺位于石家庄市井陉矿区西王舍,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公元477—499年),孝文帝在太和年间迁都洛阳,经过此地见一奇石,下旨落驾歇营,观此地前有坨案,清泉,河溪,杨柳荻青,后有大岸孔雀古柏(而后板现齐文)灵气大显,真成圣地,就此下御旨口谕在此地建庙初名定和院(寺),竣工后更名兴国寺。兴国寺是华北地区著名的佛教道场,也是我国文化交流主要场所,历朝历代都是由高僧住持,如北周的慧能大师,唐朝太宗贞观年间的松严广辩普慧圆悟大师,宋朝仁宗皇佑年间的度清法师和其师弟白天术法师,金代世宗大定年间的白眉长老,明代宪宗成化年间的子端发心大师,清朝高宗乾隆三十四年的宽公源德觉灵大师。兴国寺历朝历代也都在扩…
10、尉氏兴国寺塔
兴国寺塔历史年代久远。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4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1963年,古塔被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兴国寺塔塔身每层高度自下而上逐层递减,平座面阔也渐次收敛,宝瓶式铜刹扣在顶部,整个塔身外观庄严淳厚,刚毅挺拔。古塔为砖塔,塔身内外均用青砖砌筑,全部采用卧砌法,砖与砖之间衔咬,塔体结实稳固。塔每层均由平座、塔身和挑檐组成,其檐下及平座斗拱为仿木构砖砌而成,斗拱用材比例硕大,制作规整,有四铺作和五铺作两类,是宋代建筑艺术的完美体现。兴国寺塔的另一显著特色是塔体内外壁均镶嵌有砖雕佛龛。佛龛砖呈正方形,其质如石,龛凹圆形。龛内浮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袒胸…
11、安国兴国寺
兴国寺,曾用名太中山三教庵,位于河北省安国市南三公里处的东长仕村正中。该寺始建於西汉宣帝年间,初名“玉皇庙”。西汉末年刘秀与王莽作战时,为王莽军所迫,刘秀和“安国药王”邳彤曾此庙避难,祈祷神灵护佑,后“光武中兴”刘秀登基,扩建此庙,一时遐迩闻名,香火极盛。朝贞观年间,善导大师的弟子净业法师曾在此广弘净土教义,并增建佛殿,遂更名为“兴国寺”。随后因后唐李存续的三皇姑在此剃度出家,故将兴国寺迁至西长仕,把此寺更名为“太中山三教庵”。宋代有咸润、宗显法师,在此以释为本,儒道兼弘,形成“三教一体”之说。时至清初,岁月悠悠,世事沦桑,此寺久已倾圮,慈莲尼师发大誓愿,冬不拥炉,夏不操扇,摄万人心,聚十方财…
12、新乡兴国寺
西牧村兴国寺,位于牧野区牧野乡西牧村南。始建年代失考,明万历年间重建,清代重修。山门、厢房已改建,现存正殿一座,座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大殿为四梁八柱木质叠架而起的砖木结构,硬山卷棚式绿色琉璃筒瓦顶,屋脊上有脊饰。寺内有明碑1通,记“县碑牧村周武王伐商之所。”另有明砖砌水井1口。1961年被新乡市人民委员会公布为新乡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乡市兴国寺始建无考。现存大殿,另有明碑1通,记“县北牧村即周武王伐商之所”。该寺系纪念武-商兴周而筑,建于汉明帝年间公元58年~公元75年。明万历年间重建,落成于明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秋。该寺坐北朝南,南北长550米…
13、兴国寺遗址
559年)有丈八佛大殿,隋、唐、宋皇统及天眷、明成化及万历都重修过。清道光年间寺院布局有正殿(丈八佛殿)、三佛殿、…
14、豫龙兴国寺
荥阳市东10公里豫龙镇有个兴国寺,寺边有个村,村以寺定名。据《荥阳志》记载,该寺始建于唐咸亨三年(公元672年)。据传,当时佛教盛行,洛阳白马寺的慧悟禅师到各地云游,来到豫龙镇,见此处北枕檀山,南临须水源,且有五条河汊蜿蜒伸向这里,状似五条巨龙,当地有“五龙朝圣”之说,便决定在这里建寺,取“上有天命,尊佛兴国”之意,定名“兴国寺”。建寺初期规模宏大,前后三座院落,有天王殿、前佛殿、阎王殿、大佛殿等,整个寺院占地200亩。宋太平兴国年间进行大修,现存有重修石碑一通。寺前原有古槐二株,相传秦朝末年,楚汉相争,战于北邙。刘邦率众路过这里时,既无村庄,也无寺院,只有一座小庙。庙门东西有两株碗口粗的槐树…
15、韩国兴国寺
兴国寺位于韩国全罗南道丽水市兴国寺路160号,是为了祈求国家的昌盛而建立的寺庙,寺的名字就有“国家兴盛,则寺庙兴盛”的寓意。该寺最早由普照国师在灵鹫山深林中于1195年(高丽明宗25年)建立,历经近千年的风雨沧桑,至今保留有大雄殿、圆通殿、八相殿等文化遗产,已被指定为韩国第38号文化财。兴国寺内处处都是宝物,大雄殿后佛帧画被指定为第578号宝物,卢舍那佛挂佛帧、水月观音图、十六罗汉图等也是指定的宝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保存价值。不仅如此,兴国寺周围的自然美景也很诱人,寺院后面的海拔439米的灵鹫峰和510米的进礼峰每到四月初就开满了金达莱花,一片火红,十分壮观。而且近年来,本区还举行灵鹫山金达…
16、忻州兴国寺
兴国寺位于忻州市城内兴寺街。据碑文记载:兴国寺始建于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原名圣国寺,唐圣历元年(698)敕为太平兴国禅寺,后唐长兴年间(930-933)改为兴国寺。该寺原先规模宏大,近来在维修天王殿时,发现梁上有块木板题有:“大唐敕赐忻州城太平兴国禅寺,周围有十二院。大明洪武年重修,成化年重修,弘冶年又重修,嘉靖二十六年八月又重修,今大清同治十一年四月开工重修佛殿、廊房、围墙。万寿宫朝门周正堂、济荣重修。”若大的一座皇家敕建寺庙,清以后再没维修过,再加上人为的破坏,特别是“文革”期间的拆寺毁像,几乎夷为废墟,幸存下来的只有天王殿一座建筑。忻府区佛教协会会长寂常法师看到这种残破局面,发心修…
17、秦安兴国寺
兴国寺座落在秦安县城北街,是一组风格古朴的建筑群。《秦安县志》记载:“兴国寺创建于元至顺三年(1332年)。该寺伽兰殿所藏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胡多见撰书的木刻题记载:“秦邑城北有兴国寺,寺上有般若殿一座,雄镇如盘,左有伽兰殿,右有菩萨殿,环铺如楔。中左有钟楼,中右有鼓楼,对峙如柱。门前有金刚殿,门侧有天王殿,护卫如队。诚秦城一古迹,一奇观也。”明胡缵宗撰《秦安县志》被誉“兴国梵宫”,列为秦安八景之一。兴国寺的建筑多已圮毁,现存大门、钟楼、天王殿和主建筑般若殿。般若殿面阔三间,长11.7米,进深两间三椽,(前出副阶一椽)宽八米。单檐歇山顶上布灰筒板瓦,正脊两看面浮雕行龙和牡丹纹饰。两…
18、兴国寺梅花殿
兴国寺梅花殿时代为宋至明。位于湖南省慈利县江垭镇九溪村,此为省内现存较早的古建筑之一。据清《慈利县志》载:“兴国寺,在江垭九溪城,唐代创建。”相传为唐尉迟恭所修。大殿已毁,现仅存梅花殿,又名八卦楼,因其明间枋上原嵌有一黑石板,上置贝壳梅花,晶莹光亮,故名。梅花殿实为兴国寺中之观音殿,为整体建筑中之第四进,部分构件尚保留明代或明代以前的建筑特点和风格。清咸丰八年(1859)曾予修葺。其平面呈正方形,三面有墙,边长12.4米,高12米,三开间,砖木结构。殿内有楠木金柱4根,高5.6米,直径约0.5米。檐柱12根,高3.9米,直径0.4~0.5米均为木櫍柱础。楼顶为八角出檐,檐下置斗拱八…
19、太平兴国寺塔
位于运城市安邑城内东北方原太平兴国寺内,又名南海塔、安邑塔,唐贞观年间创建,宋代改建。塔呈平面八角形,共十三层,原高89米。多年来因地震等原因,塔身高度减少了18米,现留十一级、71米。塔身三层至六、七层显著收分,塔内空、小八角室。第一层南面开门,东西北三面均开一小室,仰视似叠涩藻井,但被破坏,仅留痕迹。第二层直至顶层,南北、东西各施圆拱窗,在每层塔的八角上,都悬挂铁制风铃。塔尖上铸有“绛州”二字,塔尖下端原有如盘香的螺旋,今已不存。2013年5月,太平兴国寺塔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运城市安邑城内东北方原太平兴国寺内类型:古塔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电话:8:30-17:00门…
20、解村兴国寺塔
河北博野县兴国寺创建于唐景龙四年(710年),位于河北博野县程委乡解村小学校院内。此塔原为兴国寺内之建筑,现寺己毁,仅存此塔。河北博野县兴国寺石塔为四方形十五层密檐式实心石塔,通高7.51米,分为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塔基边长1.73米,由三层方石组成。塔身第一层由三块整石拼合,形成塔室,室内南面辟券门,门左右各雕一持剑守护神;正面壁上雕刻一佛二弟子及供养人,并刻有“景龙四年”等字样。第二层至第十五层为密檐式,每层檐均为石雕成叠涩式样。每层为一块石料,檐部为一块石料,相互叠压,塔刹为一石雕宝珠。此塔全用白玉石料雕成,做工精细考究对研究唐代建筑风格具有重要参考价值。1993年被公布为河北省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