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铜矿遗址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铜矿遗址篇
1、铜山铜矿遗址
位于淳安县西南的洪铜山,距县城约75公里。属铜山乡,为淳安锡铁矿所在地。据清《遂安县志》载:“洪铜山,县南七十里,唐天宝八年尝置场采铜,民苦之,因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地质部门曾在此探矿,并筹建地方国营铜山铁矿。1970年上半年至1971年12月,工人在施工中发现古矿洞及摩崖题记。1974年10月、1979年11月和1981年10月,省、市、县文物管理部门先后实地调查。遗址可分为老矿洞、摩崖题记、冶炼炉基和矿渣堆积4部分。老矿洞共发现4处,都在海拔600-700米的山腰,距洞口水平深度约七、八十米,有竖井、钭井、平巷等,采凿痕迹清晰可见。洞内遗物有坑木(木撑架)、蚂蝗拔+金铁钉、木轮、陶…
2、铜绿山古铜矿遗址
西周至汉代矿冶遗址。位于湖北省大冶市西北3公里,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14�56′,北纬30�05′。面积约250万平方米。地表覆盖有厚数米、重约40万吨的古代铜炼渣,是中国古代铜矿的重要开采地。铜绿山,根据清修《大冶县志》载:“山顶高平,巨石对峙,每骤雨过时,有铜绿如雪花小豆点缀土石之上,故名。”遗址于1973年大冶有色金属公司铜绿山矿在进行露天开采时发现,古矿井大多处在花岗闪长斑岩和大理岩的围岩蚀变带和破碎带内。1973~1979年多次发掘,清理出西周至汉代不同结构&…
3、照壁山铜矿遗址
照壁山铜矿遗址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镇罗镇以北照壁山的峰峦之中。据考证,该遗址是我国西北最古老的铜矿遗址。照壁山的古铜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可能就已开采,西汉时期就已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开采和冶炼,在西夏、元代亦持续开采冶炼,在我国西北地区极为少见,为进一步研究西北地区“青铜文明”的产生、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依据。该遗址由古矿洞、居住遗址和冶炼遗址三部分组成。在方圆约1公里的范围内有古铜矿27座,部分矿洞已受到后期人工开采的破坏,大部分洞口已被山洪堆积物封闭,洞口附近都留有大量的铜矿渣堆积。经初步调查,矿洞入口有竖井式、斜坡式、平行坑道式三种。在遗址表面,除发现汉代陶器残片及宋元瓷器残片外,还曾在…
4、九曲湾古铜矿遗址
九曲湾古铜矿遗址东周古铜矿遗址。位于麻阳与辰溪两县交界处的麻阳铜矿,南临沅水支流辰水。该铜矿曾不断发现一些已被前人部分开采过的老窿和木支柱、铁锤、铁錾和陶器等遗物。1982年,考古学者和铜矿工程技术人员联合对古矿井全面调查,先后发现古矿井14处。1处为露天开采,其余为矿井式地下开采。最深一处古矿井斜长近140米,垂直深度约80米。在矿井的顶部和侧壁上,仍保存有铁錾开凿痕迹。古矿井开采总面积达32351平方米,共采下矿石175365吨,其中含铜金属8525吨。在井下发掘的器物中,主要为木、铁、陶质,大多是当时采矿工具,有木制手铲、木杯锻铁小錾和陶制缸、豆。所出缸、豆在湖南各地东周楚墓中常见,故推…
5、大工山——凤凰山铜矿遗址
大工山——凤凰山铜矿遗址位于中国东部安徽省的南陵县和铜陵市境内,是一处西周时期至宋代的铜矿及冶炼遗址,年代为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1279年。大工山——凤凰山铜矿遗址发现于1984年,整个遗址区的总面积约600平方公里。遗址区内发现有冶炼、采矿遗址近百处。在其中的4处遗址内,还发现了一批西周及春秋时期的炼铜矿竖炉,汉唐时期的地下采矿场,唐宋时期的矿石焙烧窑、圆形炼铜地炉等重要遗迹。出土有冰铜锭、铜器、铁器、陶器等大量遗物。大工山——凤凰山铜矿遗址的发现,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它不仅为寻找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丹阳铜”产地提供了重要线索和物证,而且为探索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青铜文明的起源与发展,研究中…
6、奴拉赛铜矿遗址
奴拉赛铜矿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尼勒克县城南约3公里的喀什河南岸、阿吾拉勒山北坡的天山奴拉赛沟中,是一处春秋战国时期的遗址,距今约2600-2400年。遗址包括圆头山古铜矿遗址和奴拉赛古铜矿开采、冶炼遗址。在圆头山古铜矿遗址,发现有露天采掘矿坑和大型石器。奴拉赛铜矿采矿区已发现十余处竖井洞日,已塌毁,洞口约5米见方,有的竖井深达20米左右,宽约5米。洞口周围和竖井中发现大量矿石和圆形或扁圆形的石锤。冶炼遗址位于奴拉赛沟谷内较平坦的地方。奴拉赛铜矿遗址是新疆地区发现最早的矿冶遗址,从工艺流程、冶炼温度、矿渣和钢坯等几个方面看,都已达到较高技术水平,为研究中国新疆地区早期冶钢技术的起源和发展提供…
7、白山堂古铜矿遗址
白山堂古铜矿遗址位于酒泉市金塔县大庄子乡新八分村东北50千米处,古铜矿遗址分布呈长方形,南北长约382米,东西宽约185米,总面积约27925平方米。在遗址中心位置遗存有新石器时期的原始矿井一处,南北长19.7米,东西宽9.1米,深4.8米,矿井壁面有原始工具凿挖的痕迹。四周散见铜矿石和早期凿挖矿井使用过的石凿、石锤、石斧、石刀等工具。地表残留有少量的红陶残片。在矿井东南约200米处的1座丘陵山上发现大量用于打制开矿的硬石块,并在山坡地带发现打制石器。初考为四坝文化时期铜矿遗址。该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古代冶铜业的萌芽和发展状况提供了很好的依据。该遗址为第三次文物普查新发现。2010年公…
8、大井古铜矿遗址
大井古铜矿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林西县官地镇中兴村大井自然村北1公里处,为青铜时代的遗址,年代距今2900年至2700年。该遗址文化性质单纯,属于夏家店上层文化,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一处集采矿、冶炼、铸造等全工序的古铜矿遗址。遗址主要遗存集中分布在山冈和坡地上,有采矿坑、冶炼坩锅、工棚建筑遗迹等。共有露天采矿坑47条,最长的有102米,最短的有7~8米,宽度为0.8~2.5米,深度为7~9米。矿坑之间不连接,有顺坡纵向开采的,也有横向开采的。大井古铜矿遗址的发现,不仅进一步证实了早在两三千年以前,中华民族的先民就生产、生活在这里,并使用着原始而艰辛劳动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商周青铜器文化;而…
9、凤凰山铜矿遗址
凤凰山铜矿遗址位于安徽省南陵县和铜陵市。已发现冶炼、采矿遗址近百处。其中铜陵市的木鱼山、金牛洞,南陵县的江木冲、塌里牧四处,发现一批西周、春秋炼钢竖炉,唐宋矿石焙烧窑、圆形炼铜地炉,汉唐地下采矿场等重要遗迹,出土铜锭、铜器、铁器、陶器等物。该遗址自西周早期始,延续至宋,长达两千余年,对研究古代冶金史和长江下游社会经济史具有重要意义。…
10、安城古铜矿遗址
安城古铜矿遗址位于郧县安城乡石箱子村,东周遗址。面积约6万平方米。洞穴式矿井。洞口开于山顶和山腰,共三个。山腰两洞相距约200米,与山顶洞口相距约400米。山顶洞口呈正方形,进洞口米处有采矿巷口6个,呈斜坡壮,深约80米,洞穴内高2.5米,宽0.8米;山腰洞深约65米。洞内壁有条状窝壮采挖痕迹与残留铜渣。保存基本完好。(第三批)…
11、铜岭铜矿遗址
1、年代早:经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黄土第四纪地质研究室分别对遗址21个木样进行碳十四测定,遗址年代始采于商代中期,距今约3300年。2、保存完整:该遗址地层清晰、叠压关系明显,它使我们对先秦采矿技术有较为系统的认识。在采矿方法上,有从露采到坑采,包括落矿、出矿和地压管理三种作业。在开拓方式上,有商代中期竖井、平巷联合开拓,到西周时期发展为竖井(斜井)、平巷、盲井联合开拓。并适其地质条件的不同,对坑道采取自然支护、或人工支护总之,该遗址从整体上构成了中国早期采矿技术体系。3、遗存丰富:经过五次科学发掘,采矿遗址在揭露1800平方米范围内,清理出竖井103口,平巷19条。揭露…
12、垣曲铜矿遗址
铜矿遗址铜矿遗址(第三批省保)时代:汉地址:垣曲县中条山中铜矿遗址早在50年代就有发现,有矿洞及冶炼矿石的工作面,洞内出土的采矿工具主要有铁锤、铁钎等。采集有铜矿石、冶炼矿渣等。另在洞内发现有大量木炭,估计当时是用加热法开采矿石的。…
13、吕祖洞铜矿遗址
吕祖洞铜矿遗址位于莱芜区口镇北江水村,年代为商周,类别为古遗址。2015年5月4日,吕祖洞铜矿遗址被公布为济南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4、九华山铜矿遗址
矿址位于南京市江宁县汤山镇东北3公里的南山下,南京九华山铜矿伏牛山矿区银孔山麓108工作面,距地表深40米。1974年发现,1987年夏南京市博物馆与南京博物院合作对该矿址进行了调查。该矿以采场为主,井巷为辅的采掘方式,作业程序先打竖井,然后开拓采场。现发现竖井10处,有垂直式,或略带弯曲,其口部形状一般正方形,边长约1米;发现巷道28条,有平巷和斜巷两种,口部形状多近似刀形,径O.75~1.15米之间。层层叠压的井巷,用于运输和通风、排水。采场发现5个,一般空间300平方米,高lO米,上、下相叠,采场之间用梯形竖井串通,当时采用分段法螺旋道开采工艺,层次清晰,明显看出上、中、下三层工作面,并…
15、卡房铜矿遗址
卡房铜矿遗址卡房铜矿遗址位于岚皋县佐龙镇西厢村北3公里的卡房,清代。遗址长600米,宽250米。包括冶炼场一个,矿洞两个,南北分布,两洞相距200米。其中北侧矿洞洞口呈不规则长方形,宽1.9米,高1.4米,深约82米,矿洞前有开采时残留的石渣;南侧矿洞洞口呈长方形,高1.5米,宽1.2米,深约26米,洞口边沿有长满绿绣的矿石。冶炼场位于矿洞西部600米左右,呈长方形,南北长36米,东西宽12米,现为耕地,残留有冶炼过的矿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