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名关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名关篇
41、铜壁关自然保护区(铜壁关遗址)
铜壁关自然保护区铜壁关自然保护区,以盈江县铜壁关林区为主,还包括陇川县和瑞丽市部分林区,总面积40多万亩。保护区地处南亚热带向北热带过渡地区,北部有高原屏障,南部受印度洋季风和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的干旱气团交替影响,日照长,积温高,干湿季明显,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500毫米),年均气温19.5℃。这种复杂的地形和气候,形成了其独特的热带雨林、南亚热带雨林和温凉带阔叶林混交的林带。这片神奇的土地有着极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据云南省林业厅资源处调查,区内高等植物有63科,103属,195种。象云南石梓、山白兰、-木、合果含笑、高大含笑等珍贵植物有数十种。其中龙脑香(含毛芽龙脑香、盈江龙脑香、东京龙…
42、鹰扬关
鹰扬关是座历史雄关,地势险要。据连山志记载,北宋名将岳飞曾驻守过此关,太平天国洪秀全、石达开曾率兵在此关激战三天三夜并留下了“太平天国古战场与三十六坟”遗址,当年的战壕、堡垒遗迹至今尚有。更为重要的,是这里人们可以追寻-领导的红七军的革命足迹:1931年1月17日夜,-领导的红七军作为战略转移的五十五团、五十八团的部队经广西进入连山境内,在鹰扬关埋藏了一批不便携带的山炮和步枪。他们在举行著名的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后,奉中央指示向粤北小北江转移。现在,该景区修复了战壕、碉堡和城门、城墙、铁索桥等项目。目前已完成的项目有:鹰扬古城楼、森林迷宫、直跨溪水两岸的铁索桥。地处连山西北角,永和镇上草,粤湘桂…
43、寿唐关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是吴楚争霸、五代残唐时的重要军事要塞。位于清天观东1.2公里处。关上有重楼、钟鼓楼,东侧有碑,一面阴刻楷书“古寿唐关”四字,两侧有楼基30余间。为当年守兵营舍。关筑两山之间,地势险要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这里是古代战争中理想的屯兵之地。五代南唐时,南唐兵马据寿州,被后周军队围困,南唐元帅李景达驰兵救援,据此一隅,并在四周的山头上设置十八连珠寨,与后周军队作战。《宋史·张永德传》载:“世宗亲征寿州,领军前至,紫金山-列十八寨,战备严整。”而周世宗则在石山口筑寿唐关,前拒唐兵,后与下蔡呼应。所以便留下了军事要塞寿唐关。寿唐关在东、西楼山两山口之间,是凤台通往寿春的…
44、天仙关
天仙关,俗称关子门。天仙关附近尚有紫府洞、千丘观、灵泉等著名景观。去天仙关经夹江千佛岩横渡青衣江,溯石面埝坎约二里许,往左过桥上山。山路蜿蜒曲折,石级如梯,或间有缓坡,异石横卧于道旁;层层梯田毗连,果树掩映农舍,烟村暧然,景色幽雅。爬山徐行二十多分钟,仰视前有高崖耸峙,峭壁千仞,“高山仰止,其则不远”了。临近天仙关,石阶陡立,石壁如屏,崖高约三、四十米,巨岩石间有缝,路沿石缝凿开有阶梯而上,不知何年落下一天然多棱巨石,恰好盖于巨岩石缝上面,形成天然关口的景观。行人经此,必穿其下,单行巴手而过,有人相对必须侧身停留相避,无不谨慎戒心。凡人至此,足可领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写意。天仙关被前贤赞…
45、云梯关遗址
古云梯关,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海关。位于今江苏省响水县黄圩镇云梯村境内,在明清时代是防倭重镇。明洪武帝在京师和全国各地设置卫所,明成祖时,云梯关就是大河卫的卫所。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和十六年(1557年),倭寇曾两次入侵云梯关,均被当地军民击败。上刻四个隶书大字:古云梯关。这就是史志上所载的云梯关遗址。这里原是灌河的入海口,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黄河夺淮以后,即变为黄河入海口。在明代它曾是苏北海防重地,筑土城五座,设置大河卫,驻兵防守。明初,洪武帝在京师和全国各地设置卫所,卫以下设千户所和百户所,一个卫的总兵力为五千六百人。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全国设置内外卫三百二十九个,…
46、鬼门关
鬼门关桂门关又名鬼门关,位于玉林市博白县浪平乡浪平村桂门关队,距离博白县城9公里。此关始建于汉代,设关卡于界上,以稽查行旅。。明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皇帝诏令将“鬼门关”敕改为“桂门关”。该关形势险要,虎踞三千峰,山横百二重,烟护羊肠道,云开鸟道通。集古代军事遗迹,自然生态风光与山寨风情于一体,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关隘,是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连接点,也是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交接点,其知名度之高素与天涯海角齐名。这是一条美丽神奇的古代驿路,至今还保存着古代修建的关隘石路,拱形石桥,铺石栈道,横架小溪两岸的英台木树桥等。明代嘉靖年间广西佥事、任博白知县的金辂在《兴业过白州…
47、三关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商、战国位于河北省蔚县西合营东岗地上,西邻三关河。周围地势平坦,遗物暴露较丰富。主要为相当仰韶文化的遗存,还有相当龙山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和战国文化遗存。遗址断崖处可见灰土层和灰坑,灰土层最厚达5米。三关遗址相当于仰韶文化的居址,均为矩形半地穴式,房内有圆形竖井型灶坑。居址的穴壁和居住面均抹有草泥土,经火烧烤,表面坚硬平整,居址内有柱洞五个,分布于中间和四隅各一个。出土器物有:小口尖底瓶、圜底钵、葫芦瓶、纹口彩陶钵、夹砂红陶瓮等。陶器中细泥陶和夹砂陶最多,泥底陶和夹蚌党陶次之。纹饰除素面外,有线纹、绳纹、弦纹、篦点纹和彩陶精陶以黑陶为之,兼用黑赫、黑红两种。图案多用弧形三角和圆…
48、古渡清水关
清水关位于延川县城南38公里处,离土岗乡只有7.5公里,在600多公里长的晋陕大峡谷的黄河古道上,清水关只是一个小渡口,据县志记载,清道光十一年前这里就是渡口,数百年来它并没有被人遗忘。在清水关的北边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由西向东注入黄河,这里又是一个重要的关口,清水关便由此而得名。在战乱年代,清水关是关津要隘,历代时常有驻军把守。明代,南侧五里处建有会峰寨,北侧建有牛尾寨。时至今日,清水关河岸上没有倒塌的窑洞内仍有当年红军防驻军书写的标语和《教室规则》。1936年5月2日,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锋军从清水关渡口西渡黄河回师陕北。这里曾有过它昔日的辉煌,明清前后,码头兴隆,店铺林立,商贾…
49、西陉关
又称西陉关,雄踞代县西北隅,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三关。在代县北境,内长城蜿蜒起伏,犹如一条苍龙,将雁门山、馒头山、草垛出连成一体,北拒塞外高原,南屏忻定盆地。素以关山雄固、军事要冲而名于世。这里峰峦叠嶂,山岩峭拔,峡壑阴森。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唐初于绝顶铁裹门处置雁门关,设寨驻兵,以防突厥。传说,因这里山太高,大雁南来飞往,只能从此关隘飞过,得名雁门。后因山路毁坏,车马难度,关寨亦废弃。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吉安侯陆亨移关城于旧关东北5公里之现址,南距代县城20公里,关城雄踞于危峦绝峰之巅,两边峻峰对峙,其形若门,东西两面将十八隘连为一体,真有一夫当夫、万夫莫开之势。关城周长1公里,石墙…
50、漫川关
古镇漫川关位于商洛山阳县东南边睡70公里的漫川镇,地处金钱河与靳家河之汇合处,以地貌广大水域宽阔而得名。漫川关昔为秦楚之边界,历代均于此设防,现在为陕鄂之边。漫川关历史悠久。春秋时为蛮子国;战国时,楚至方城经此通过,秦楚分界碑今还尚在;南宋时,这里是宋金双方反复争夺的迂回战场;明清两代,这里水运发达,当时兴建的船帮会馆、湖北会馆、武昌会馆、骡帮会馆,武圣宫等建筑物今被列为保护文物。在漫川镇前店子村的土地岭下,山中有“千佛洞”,建于武周永昌年间,现存222尊佛像。洞外有民国修建的多角牌楼、寺院。在洞坎之下有清康熙年间修葺的竹林寺院和舞榭歌楼。漫川关依山傍水,群山环绕,东有崔嵬的龙山,北有巍峨的鹘…
51、金锁关
金锁关位于铜川市北约20公里处的三关口以南神水峡以北,曾是“榆塞秦关襟喉要地”,是关中的北大门,自古是军事必争之地。金锁关如今是西安至黄陵、延安旅游线路上的明珠。金锁关文化遗存丰富。目前有关城城墙遗址、六郎洞、龟石、石棋盘、点将台等景点。这里自然风光独特,上有三山呈“品”字形鼎立,山势险峻,雄关天堑;下有五龙潭、瀑布白帘景色迷人。…
52、八关山
导游洪深故居就在十字路口上,八关山的山角,一座二层的小楼。通过石阶进入院内,再通过石阶才能进入居室。由电影皇后胡蝶主演的《劫后桃花》就是由洪深创作的,这是中国第一部电影文学剧本,以青岛为蓝本写就。昔人已去,门锁也已锈迹斑斑。一代文学大师巴金说:“1932年,我来到青岛一个朋友山上的宿舍,在这里创作了《爱》和为《砂丁》写了序。”他提及的“山”就是八关山,朋友的宿舍就是沈从文的故居。沈从文故居与洪深故居相邻,也是一栋二层小楼,前有一庭院,植满了花草。沈从文在这里创作了《从文自传》、《记丁玲》、《八骏图》等名著,《边城》也是在这里酝酿的。看点戏剧家洪深的故居、沈从文故居都在附近,巴金也曾借宿于此。位…
53、石门雄关
石门雄关位于北沟川与洛河川交汇处,由青州城、马超洞、古寨堡三部分组成。周围山势险要,崇山峻岭,连绵不断。东西两山陡如刀削,耸立如门,故曰“石门”。青州城又名石门城、潘延堡,传说为三国名将马超所修,古城依山而建,三面环水,平面呈三角形,城墙夯筑,高4-6米,周长2000米,西门保存完整。马超洞位于洛河北岸的悬崖峭壁之上,与青州城隔河相望,传为马超备边屯兵时开凿,洞内设有八室,分上下三层,有“指挥洞”、“观察洞”、“屯粮洞”、“射击洞”等,左右用甬道相通,上下由天井相连,设计奇巧,布局严谨。古寨堡雄居于马超洞之上的太行山山顶,居高临下,与青州城、马超洞遥相呼应,互为犄角,扼守洛河河谷。石门雄关地势…
54、紫荆关长城
紫荆关,位于易县城西北45公里处的紫荆岭上。紫荆关地理位置显要,关城建在依山傍水,两峰对峙的广阔盆地内,四周形成天然屏障,是京西内长城荆关汉朝时为土石夯筑,后历经各代扩建,修葺,到明洪武初年,则改用石条作基础,以砖砌面封顶,并用石灰碎石灌注。自明成祖迁都北平(北京)更大兴土木,修城建关。在正统、景泰、弘治、嘉靖、万历、崇祯年间,都曾改筑、扩建关城,增设城堡、隘口,开凿盘山道等,使紫荆关形成了一个较完备的防御体系。《畿辅通志》称:“控扼西山之险,为燕京上游路,通宣府、大同。它是一处重要关隘,位于居庸关、倒马关之间,与居庸、倒马合称“内三关”。紫荆关它是进入太行的要口之一,是“太行八径”的第七径,…
55、鸦关景区
鸦关景区历史上著名的鸦关,既是当年徐霞客黔游故地,又是抗日战争中盟军战略公路上著名路段,景色壮阔。往北一公里,即为当年的古城墙及城门等历史人文景点,共同构成该人文景片,面积约12平方公里。鸦关又名乌鸦关、半关。位于县城西1公里的晴隆山下,是滇黔古驿道扼险要隘,是滇黔公路最为险要的咽喉路段,著名的24道拐抗战公路就开凿于鸦关隘口。明清时代,此处是蜿蜒的古驿道,关口建有涌泉寺,寺外设茶亭,专供路人游客小憩。寺旁岩壁之上,有“甘泉胜迹”等众多石刻。鸦关之雄险。名闻滇黔。明嘉靖年间,诗人周文化由此路过,留下“列哉风高仰万山,云空叶积马蹄艰,一为行省衣冠地,便是雄图锁钥关”的诗句。由于鸦关地理位置的特殊…
56、阳平关风景区
阳平关位于中江县城西7公里的凯江河畔,为古时中江的水陆通道。两岸峰岩耸能源工峙,形成小三峡风光;古代帛氏奴,蜀王程道养,清朝的李永和等历代农民起义军都曾把景区内的天台山、鸡冠山等作为屯兵练武,安营扎寨的地方,鸡冠山腰的三清洞,是神奇绝世的喀斯特溶洞,洞长八里,现已开发出1500米,洞内钟乳悬挂,石笋林立,洞口由小河、田野构成的道家太极图案浑然天成。此溶洞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悠久的历史文化为一体。景区内有民族英雄文天祥第七代后裔落户阳平的“正气堂”遗迹;有天台寺铁骨牡丹不下山的美丽传说;有近年发掘出来的古道教中央教区的“阳平都理”之印;有东汗崖墓和白莲教碑;有晚清名士李福源的“容海园”遗址;有…
57、五里关
五里关又名第一关,被称为“华山天险第一关”、“通天第一门”,是华山第一险关。关隘据险设障,筑石作垣,西接绝壁,东临深涧,为上山咽喉之地。一入关便可感觉到华山绝岭之风,其实到此才真正开始登华山的旅程。五里关位于王猛台前,因距华山峪口五里而得名。此关西为绝壁高山,东为河道深涧,在这里筑石作垣,据险设关,一人当关,万夫莫开。历史上每避兵乱,都凭此关隘为防守。现在这里的关墙,是清朝光绪年间(1908年)华阴知县崔肇林经手重修的。可以观赏许多人文自然景观。进入关门以后,顺石台阶往西走,有一孔石洞,名叫“三官洞”,洞内为半球状,塑有神像,系明万历年间开凿,洞口上边刻有“人间神钟”四个大字,为清末升允所书。…
58、薛关遗址
薛关遗址薛关遗址(第二批省保)时代:旧石器地址:蒲县薛关镇西约1公里的听水河右岸1964年发现,1980年正式发掘,获得石制品4700余件及一部分哺乳动物化石。C14测定为距今13550±150年。薛关遗址的石制品包括细石器和粗大石器两类,以细石器为主。原料有燧石、石英岩、角页岩等。细石器的类型达30余种,有楔状、船底形、半锥状、似锥状、漏斗状等各种类型的典型细石核达30余种,有细石叶和各种刮削器、尖状器、雕刻器、琢背小刀、锥钻等。刮削器占石器的83%。尖状器是薛关遗址的代表性器物。薛关石制品以小型者居多,打片技术兼用直接法和间接法。石制品中的一些大型石器,如似石斧、半月形刮削器和石锤等,与整…
59、唐玉门关
唐玉门关六朝、隋唐之际,中原通往西域的伊吾大道(今安西通哈密一道)畅通。玉门关由敦煌东迁至瓜州晋昌县境(今安西双塔堡一带)。这里截山横卧,山势险峻,碧水中流,形成天然隘口。东临绿州,西接荒漠,俨然铁关雄视。据有关专家考证,唐代玉门关就设在这里。这处千古名关的关城淹没在碧波荡漾的双塔水库之中,这里山峦起伏,烽燧林立,关内的沃野草原和关外的大漠戈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唐玄奘0玉门关、夜渡葫芦河的历史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自唐玉门关设置以来,这里成为将士出征的誓师之地,亲人送别的离散之所。也是唐代诗歌长河中最悲壮、最苍凉的千古绝唱“长风几万里,吹渡玉门关”,其豪迈壮阔之气,回荡在中国诗歌不朽的无限时空之中…
60、华山金锁关
金锁关是建在三峰口的一座城楼般石拱门,是经五云峰通往东西南峰的咽喉要道,锁关后则无路可通。杜甫《望岳》诗中“箭栝通天有一门”就是指的这里。道家认为,华岳为仙乡神府,只有过了通天门,才算进入仙境。所以有“过了金锁关,另是一重天的”的民谣。关门城楼始建于唐,明末道士胡真海进行了大的改建和修葺。康熙十八年道士阳隐重修。民国三十四年道士袁高善重修。1955年道士韩法升重修。由于天灾-,原建筑毁废仅存残迹。1985年人民政府重筑关门,形制规模皆佳于前。金锁关北接五云峰,南控华山主峰,东西两侧壑深千丈,关前仅有一米完的台阶石径。环周古松苍翠,奇石林立,常有祥云环绕,风光非常迤丽。站关前,北可观锦鸡守玉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