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之寺庙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之寺庙篇
561、西安洒金桥清真古寺
西安洒金桥清真古寺,亦称清真北寺,其建筑年代久远,历史悠长,相传元明时期已存,距今已六、七百年之久。世代以来,聚居于洒金桥、大麦市街、新寺巷、香米园、东举院、庙后街等街坊的回族穆斯林群众依寺而居、依坊而商地生活在这片热土上。在抗日战争时期,当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蹂躏中国大地的时候,古寺这一圣洁之地也未能幸免,竟然惨遭日寇飞机野蛮轰炸。1940年4月30日,两枚炸弹分别落到大门内天井(古槐之西约两米处)和大殿上殿南墙处,所幸两弹均是“臭弹”,没有0,未造成人员伤亡。但由于猛烈的冲击力和巨大的震动,致上殿半毁,后殿移位。日本投降后,经坊民出资出力,并多方募捐,大殿才得以恢复。穆斯林群众对日寇的这一暴…
562、夺登寺
位于四川省阿坝县东北八公里处的哇尔玛乡政府所属提穷大队第四小队的境内。阿坝夺登寺1、地处人世十美之幽静,如仙境般之幽雅,犹如白海螺之体聚万物吉祥于之灵地。2、集众僧的夺登寺又以其白帽本教之寺的吉祥之地而得名为“梅竹扎西合旋林”而之盛名。3、夺登寺建寺于-第六绕迥木牛年即公元1385年,由本教仁布钦夏甫尼玛增大师奠基而组成僧团。大殿由80根柱头所支撑,取名为“本来寂静桑登林”。前后有十二代本教大师相继维护。-第十一绕迥之火马年即公元1666年,由夺登雍仲楚臣将该寺归属给从后藏兴达顶来的本教大师彭措旺杰而变为后藏本教的所属之一,在彭措旺阿坝夺登寺杰的大力帮助和鼎力支持下,又兴建了“兴藏大殿”,取名…
563、汤家汇接善寺
位于金寨县汤家汇镇小街。寺院后东南两边各有两条山岭。南边一条长300余米,北倚汤汇大河,河似“鲢鱼”,故曰“鲢鱼山”。唐代名将郭子仪四子郭金五平叛乱,战死于大别山,后葬于该山山南,现仍存坟一座,碑一块。东边一条长600米,弯弯曲曲,肖似民间花鼓灯之滚龙,它与另外八条山岭同向鲢鱼山南一小山包,神似九龙朝拜,人们戏称为“九龙戏珠”,因而此山被取名为“九龙山”。据史料记载,该寺建于明初。相传,当时鲢鱼山下梅溪镇为商南商贾云集之地,因汤姓居多,改名为汤家汇。后因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三袭河南,该庵被毁。清乾隆三十七年(1722年),由地方名士募化重修,更名“接善寺”。清道光七年至十四年(182…
564、凤翔石佛寺
石佛寺位于凤翔县城东北糜杆桥镇,距县城约13公里处。它雄踞于马头坡之上,青峰山之巅,俯视雍川大地。寺庙座北向南,占地四十多亩,布局得当,结构合理,气势雄浑,造形美观。这里背山朝阳,环境清静,气侯宜人,风景优美。立身寺院大门口,放眼向南,眺望鸟瞰,秦岭群峰绵延不断,雍州城貌尽收眼底。宝灵公路就从寺院大门口经过,人来人往,络绎不绝,交通便利,车水马龙。石佛寺原名千佛寺,始建于北魏386年—534年间,因供奉有1000余尊大小石佛像而得名。据考证千佛寺属千年古刹,历史悠久,昔日的寺院殿宇林立,香火鼎盛,弥阴蔽日,奇花异草,争奇斗艳,环境优雅,景色宜人,闻名遐迩,在关中一带享有盛名,山势居高临下,形如…
565、西番寺
西番寺位于今陇城镇西南1公里盘龙山之西番坪,相传始建于战国时期,早建庙宇曰无忧。无忧之意,一说是秦始皇诛阿育王后,战乱悉平,再无后顾之忧。另一说是诛阿育王后,观盘龙山麓有出帝王迹象,奏请始皇在此山头积麦崖处凿一处地藏王洞,以破其穴,曰无忧,后曰无忧寺,今名西番寺。唐太宗贞观年间,佛教大兴,西番寺有牌曰“贞观三年尉迟恭敬德督建。”经过多次的维修和扩建,庙宇壮观,楼台错落有致,风景幽雅。第一个台地是小巧玲珑的土地庙、魁星庙和抛物线形建筑的磨针洞。第二台地,右边是灵官殿,左边是戏楼、剧场和僧房。第三台地是寺庙的重点建筑,有山门和钟楼,院内正中长一棵形如巨伞的盘龙槐,右边是子孙宫、考察殿,左边是药王殿…
566、盐井寺
盐井寺,又名“传庆寺”,位于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渔峡口镇龙池村盐池温泉附近。寺院建于唐而毁于文革,遗址内有佛塔两座、义渡亭(又名:河神亭)一座。有关部门正着手修复。盐井寺是湖北宜昌长阳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盐井寺因为盐池温泉而得名,盐池温泉也因为产盐才使古人在这里长聚不散。据《后汉书》记载:大约4000年以前,在盐井寺发生巴人部落同盐水部落为争夺食盐的战斗。远古时代的“泰坦尼克号爱情”巨片在这里上演,盐水女神阻止廪君说:“此地鱼盐都有,土地广大,我愿跟您一块生活,不要再走了。”廪君说:“我将成为国君,所以我要寻找能生产粮食的土地,不能停止。”盐神夜晚跟廪君一起睡觉,早晨离去变成了飞虫。各种神都跟…
567、丹霞寺景区
丹霞寺位于南召县东北部,留山镇北五公里处。因后山前岭土质红色,建寺初取名红霞寺、仙霞寺,后更名为丹霞寺。寺庙区后靠蟒垛山,左邻青龙山,右依白虎山,附近有红蜘蛛山,远处有档子山作屏障、玲珑山相照应,气势雄伟而幽静。九龙河自寺前蜿蜒流过,环境优美青秀。丹霞寺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八大名寺之一,伏牛山寺庙之首,豫南禅宗圣地。从旅游角度来讲,本景区以丹霞寺为重心,包括寺庙区、塔林、青龙山、白虎山、古树名、门区等几部分。本景区最大的优势是山环水绕,人文自然融于一体,特别是丹霞寺周围的寺庙环境,风景如画。同时该景区离县城较近,旅游优势十分明显。(1)寺庙区:位于马湾村,始建于唐长庆四年(824年),盛…
568、迪庆归化寺
亦称“桂花寺”、“垮安寺”,藏语称“垮安东卡”。位于县治东北37公里处,在今过马营乡西北13公里与森多乡的交接处。藏语“垮安”意为“青城”指令内豪古呼和浩特市,该市1日名。‘归绥”,原青海地区称之为“归化城”。内字归化佛系统多转生于青海,在青海较有影响,在今大通县广惠寺建有“归化昂”。末世名札木多,出生于今贵南过马营乡的切扎,现任内蒙佛协副会长,约在四十年代在故乡建其府邸,形成一座小型格鲁派寺院,称之为叫“归化寺”或“垮安尕卡”。1958年前有僧房50间,常住僧侣4人。1958年后拆毁,现自行修复,仍有僧4人。归化寺位于迪庆州州府中甸城北佛屏山下的噶丹松赞林寺,在中甸县城以北5公里处,…
569、田家寺
田家寺位于清水河下游的莲花镇,建于隋朝开皇八年(588年)以前。这座佛寺为何名曰“田家寺”,这里有一段奇妙的传说。某年陕西的麦子熟了,莲花镇有一位姓田的麦客子去陕西赶麦场,麦子快要割完即将回家的时候,晚上这位田麦客住在岐山与凤翔交界处的紫金山佛寺里,夜间田麦客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菩萨对他说:“我要到你们莲花镇那里去”天一亮,这位麦客就按梦中所托找到了菩萨大殿,一看大殿佛像满座,一会儿,有一尊菩萨像摇动了三下,田麦客认定这就是托梦要去莲花镇的那位菩萨了。于是,田麦客就按梦中所托之法偷偷地背着檀香木菩萨像往回家的路上跑,看护佛寺的人发现有人偷走了菩萨像,料定是甘肃省麦客所为,就急忙吆喊村里人手…
570、射洪镇江寺
射洪镇江寺,位于川中“观音文化之乡”、唐代著名诗人陈子昂故乡,射洪县城关太和镇南片区涪江西岸,始建于唐末天祐年间(公元904年),初名“回黄磉灏寺”或“黄磉灏寺”。千年古寺,几度兴废。宋元时期曾四次增修扩建,明崇祯六年(1633年)被洪水冲破。清雍正二年(1724年),潼川知府派通判、贡生马寅来太和,现场考察,与乡人、寺僧商定,辟地八亩,修复三字形寺庙。兴建如铁锚型的九级奎阁一座,象征上顶天堂、下入地府、威镇涪江、泽润内坝、降伏孽龙水怪。历时两年半建成,更名为“王爷庙”。更名为“王爷庙”的黄磉灏寺,殿宇辉煌,气势雄伟,与登云寺大慈悲殿、广寒寺老鸦山等古寺遥相对峙,寺内释迦牟尼佛、观音大士、文殊…
571、晋江福林寺
福林寺坐落在晋江市龙湖镇檀林村东南,檀林旧称福林。据《福林移溪并建福林堂记》碑载:同治甲子年(1864年)兴工移溪于乡外,溪旁旧有福林堂,已废为墟基,于同治丙寅年(1866年)复建,后改为福林寺。现寺占地面积3026平方米,建筑面积1380平方米,分前、后两殿及护厝、园林等设施。前殿为大雄宝殿,古朴庄严,中祀三世尊佛,旁祀观世音、地藏王菩萨,两边墙壁彩绘十八罗汉。后殿祗园楼原为二层楼宇,系1932年乡贤许经梨与开山祖师转伴和尚倡建,一楼祀千年千眼观音;二楼祀释迦文佛、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并设有禅房。后殿楼宇历经六十余载沧桑,屋盖梁木腐蛀,墙面脱落,有坍塌之危。1994年由福林村老人协会倡…
572、青州真教寺
青州真教寺,据寺内碑文记载:元大德六年(1302年)元相伯颜后裔所建。它历来是山东省东部伊斯兰教的活动中心。已故著名大阿訇王静斋曾在这里掌教,译著过伊斯兰教经典著作;现任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马松亭大阿訇1935年曾在此讲过经,领过拜淄博、临沂、济宁等地的许多阿訇都曾在这里学经。全寺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多平方米。院落3进,主要建筑为大门、仪门、礼拜大殿等。布局在东西中轴线上,左右成对称式配列。大门为一座单檐歇山式砖石结构门楼,其斗拱、挂砖饰以雕刻图案,面积36平方米,高8.5米,宽30多米。大门上方石匾镌有“真教寺”,大门背后横额砖雕有阿拉伯文“麦斯吉德”,寺门对面有照…
573、虞山宝岩禅寺
宝岩禅寺位于虞山宝岩生态观光园的中心位置,是景区内的一个主要景点。宝岩生态观光园位于江苏虞山国家森林公园南麓宝岩湾的苍山翠谷之中,占地面积200公顷,被称为“虞山第一湾”。园内森林景观绚丽恢宏,以大片天然针阔混交林为主,建有果茶立体栽培园、果树精品园、观赏竹种园、杨梅品种园等森林植物生态园,同时开放有一列科普蒸汽列车,餐饮区有十多家特色农家饭店。现已成为了集农业生产、生态观光、森林旅游、休闲度假、文化娱乐、科普教育于一体的旅游胜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亲近、回归自然的好去处。同时也是江苏虞山国家森林公园内一个森林景观最为丰富的自然生态园。宝岩禅寺初名延福禅院,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距今已有1500…
574、临朐悬泉寺
悬泉寺位于石家河乡崮山村南1华里许。寺庙全无,仅存无碑一,清碑二,所在文载,元朝以前建寺,后坍塌,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后修复。清乾隆二年(1737)有佛殿、宝阁、韦陀室、僧房等建筑。乾隆四十四年(1779)、同治八年(1869)均曾修葺。民国后期渐废。“文革”中,残存的0和凉亭被扒掉。除东、南庙门残存以外,在寺址盖有茅屋十数间。院西北绝壁下悬泉尚存,泉水滴沥,下汇成池。陡崖面南,高约20余,东西跨约百米。崖根有苍藤多株,径最大者30多,藤最高者约30米,皆沿陡壁攀附而上。崖壁间攀生古柏、山榆、黄连等树,皆古老多姿,苍藤盘干缘枝,直至崖顶树杪。初夏,紫藤花开,艳丽多姿。悬泉西侧篁竹约1.5…
575、三宝寺
三宝寺位于黑龙江省鹤岗市南山区鹿林山,约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始建于1990年4月17日,至今以有18年历史。鹤岗三宝寺在市委市0和宗教事务局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第一代当家师上宝下勤、现任当家师果成法师大力弘扬佛法普度众生的十几年里,在建庙的大居士姜来仁的勤俭持家、兢兢业业率领一些佛教徒发心发愿的辛苦创业,如今三宝寺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在这十几年里年年都定期举行法会活动:正月初一弥勒菩萨圣诞;二月初八释迦牟尼佛出家;二月十九观音菩萨圣诞;四月初八释迦牟尼圣诞;六月十九观音菩萨成道;七月三十地藏菩萨圣诞;九月十九观音菩萨出家;十一月十七阿弥陀佛圣诞;十二月初八释迦佛成道。每年这样的法会佛…
576、中江镇江寺
镇江寺又名王爷庙,因塑有镇江王爷薛运龙的神像而得名。它位于中江县城盐市街的凯江边,是中江县保存比较完整的走马转角楼式样的古庙,1985年被中江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解放前,因道路交通不便,中江的进出口商品多通过凯江船运,水灾和船翻人亡的事时有发生,老百姓都说是水妖在作怪。民国版《中江县志》载:清道光14年(1834年),由沿河的众商人集资修建了这座镇水妖、避鬼邪的神庙。该庙坐东朝西,由镇妖大殿、走马转角楼、厢房及戏台等建筑组成,石拱形双扇大门上方墙上有“镇江寺”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两侧各有“河清”、“海晏”二字,意指江河无波浪,百姓安定,天下太平。跨进大门,抬头就是木制戏楼,左右为走…
577、魁山寺
魁山寺因建于魁山之顶而名之。位于蓬莱镇城南,前有青狮白象,郪江玉带环绕,后为五凤朝阳,铙钵铜鼓,左有猫儿守盘,石亭迎万佛,右是金禅护龙洞,宝石镇石龙过江。魁字山源于峨眉龙泉之主脉,又名写字岩、位于蓬莱镇南面,相对高度95米,海拔高标380米。全山均为页岩和浮土层,唯山顶一石屹立,形若塔顶。岩石质地坚硬细腻,中无缝罅,且向北一面,壁立如刀削,平坦若玻璃,巨“魁”字就刻于石壁上。人们故称“五凤朝“之”东北凤”山为魁字山。“魁”字高5米,宽4米,字形正楷,阴形、笔划最深为4公分,最大笔划横面为40公分。家迹工整,笔力有神,大而不弛,密而不紧,间架恰当,左右均称,铁画银钩,苍劲有力,笔锋舒展,柔中有刚…
578、莲开净寺
莲开净寺,位于南雄市南郊一公里处,是粤北较大的尼众丛林之一。莲开净寺,原名莲社庵,由念纯大师创建于明朝,据《直隶南雄州志》载:莲社庵,青莲寺,兴隆庵,渡山寺均在水南村,在这几座寺院中,以莲社庵为最。兴建于清道光年间,曾有住众百余,香火甚旺,时为郡内著名之佛教圣地,亦是岭南之名庵。随着历史的变迁,该寺院衰于民末,抗战时期,僧人离散,至五十年代,殿堂只剩残垣断壁,伴随几株挺拔古树,佛像荡然无存。逐渐成为苗圃场用地。改革开放以来,落实宗教政策,一九九四年由南雄市政府礼请当代禅宗大师本焕老和尚发起重建,并委派其徒印先、徒孙顿勇等人筹建,得到了政府及十方善信的大力支持,至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全面落成,建筑面…
579、三合青龙寺
三合青龙寺遵义县三合镇乌江岸边之青龙寺。苍翠群山环伺,宝刹庄严,气势宏伟,堪称黔北佛教名胜。有寺已久。相传此寺建于宋朝,缘起天空飞来一巨石,落于李姓田内,村民遂建庙。初为“飞神庙”,因事有灵,更名为“最灵庙”。十年文革浩劫,遭遇巨创,以飞来石为址,所建大雄宝殿,及观音殿等俱被拆毁,仅余基石。1981年,高僧释明亮云游至此,见此地民风淳朴,颇有道观之象,遂暂居劫后余生之破庙,潜心修佛,以禅农并举之道“持戒修真,普渡众生”,历经殚精竭虑的管理,香火日盛,信众倍增。即于1987年扩建庙宇,孰知挖出一方三余米巨石,石下宿有青蛇两条,约25公斤左右,大师见之,急呼“归位”不动,念佛诵经三日后,再移巨石,…
580、碧水寺
碧水寺又名滴水寺,座落在市区北部龟山西麓涪江东岸崖壁,是一处殿堂楼阁与园林结合的风景点,即碧水寺滨江公园。碧水寺石刻造像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碧水寺为一座寺庙,最早建于唐太宗贞观年间(627-649),曾多次被毁和重建,但规模均很小。1986年开始新建的碧水寺滨江公园,以古碧水寺为中心,沿涪江东岸崖壁向南北延伸约1000米,公园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大殿、环秀楼、碧波轩、子安居、北亭、望涪厅以及其他配套建筑。碧水寺大殿共四层,三重檐九脊顶歇山式仿木建筑,通高21米,附崖修建,巍峨壮观。底层为由多根钢筋混凝土方柱支掌的开敞式布局。二层为主要殿堂,殿堂内石崖半悬,崖壁有唐代摩崖石刻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