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之寺庙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之寺庙篇
481、保山光尊寺
地点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世科村后山梁建设时间唐天宝二年(743年)特点儒教、佛教、道教三教合一的庙宇简介该寺坐东向西,依山建成七进五院,共有建筑物23幢,占地9000平方米。建筑物样式分为三类,其中由西至东分别为山门、过厅(附厢房)、文昌宫(北附翠微楼)、大宝殿(附厢房)、观音殿、斗老阁、瑶池楼、戏楼为抬梁架重檐歇山顶殿宇,其余建筑物均为穿斗架硬山顶平房。这些建筑物多数用材粗大,且不事雕琢粉饰,既给人以高大雄奇的印象,又处处显示出粗犷古朴的韵味,是保山现存规模最大的儒、佛、道三教合一的古建筑群。集中了保山乃至整个滇西汉族地区自元、明以来,保山儒教、佛教、道教三教合一宗教建筑的风格和特点,具…
482、白鹭洲鹫峰寺
鹫峰寺坐落于南京白鹭洲公园东北角,建于明代天顺五年(1461年),为纪念唐朝名僧鹫峰而得名,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鹫峰寺所在的白鹭洲有着悠远的历史,东晋时为东府城所在地,南朝梁、陈时为大臣、诗人江总的住所。唐朝开元(713~741年)年间,刺史颜真卿在附近置放生池,宋淳熙(1174~1189年)时待制史正志将放生池移到这里,并在上面建起楼阁。明朝天顺年间,鹫峰寺就建在放生池的旁边,属中刹,下领迥光寺、千佛庵、大中正觉庵等。当时,有礼部尚书邹干撰写的《鹫峰寺碑记略》、葛寅亮写刻的《复修颜鲁公放生池碑》等著名碑刻,后均不存。明代原有的建筑布局,从《金陵梵刹志》所载明礼部尚书邹干《鹫峰寺碑记略》…
483、松江延寿寺
延寿寺位于松江区李塔汇镇李塔街,旁塔而建。明王建塔礼佛,高僧元信自定海卓锡塔中,吴越王裔钱氏结缘舍地助营殿宇,傍塔建寺。祈澄波静涛而名澄庵。礼塔为松江境内佛教发轫之地,塔寺胜迹历时已十三纪半有余。延寿寺系先有李塔而后建寺。据清嘉庆《松江府志》记载,李塔始建于初唐时期,因唐太宗第十三子曹王李明任苏州刺史时所建,为祈横泖舟楫波涛平静,夜舰明灯导航,兼以超度水陆亡灵而筑,已有1300年历史。因塔周内外上下匀布佛龛,精雕佛像及礼佛图,故称“礼塔”,实为松江最早之佛教道场。时人及后人为感念曹王李明约定俗成,称为“李塔”。横泖一湾也称为“李塔汇”。庶吉士仇炳台撰《重修李塔延寿寺记》云:“凡夫舟楫帆樯,过客…
484、香光寺景区
香光寺景区地处通东重镇二甲东北隅的香光寺,原名“香光莲社”,为“净土宗”道场。旧址在二甲团结街。1933年,为地方信士创建的居士林,1935年至1938年间,由信士姜其明(后出家,法名新道)募化、筹资相继建山门、大殿等33间,坐北向南,占地二亩,为四合院建筑。寺院建成后,礼请又修法师为首任住持。1940年,又真继承衣钵。原任通州师范学校校长、江苏省教育厅厅长的近代著名佛教居士江谦(字易园),应僧众之请来院讲经,“香光莲社”即为江居士欣题。后又真法师鉴于寺院已由僧人管护,遂易名为“香光莲寺”。从此名闻遐迩,成为通东地区规模较大、有影响的寺院。风云开阖,世事多变。1958年,香光寺被改建为地方医院…
485、百丈禅寺
百丈禅寺及中国佛教禅守“天下清规”发祥地,座落于有“仙源灵境”之誉的江西奉新百丈山,到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唐代禅宗巨匠怀海在此住持禅法20年,为中国佛教禅宗作出了四大贡献:一脱离律寺,别立禅居;二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大兴农禅之风;三整饬戒行,创立禅门宗规;四禅精慧秆,永续禅薪。特别是撰修“诏天下僧悉依此而行”的禅门宗规(即天下清规或百丈清规)而声名大振奋,引来无数禅学之人,曾出现“三寺五庙四十八庵”之盛况。“百丈清规”的制定,推动了佛教职工禅宗的发展与兴盛,奠定了百丈寺禅宗祖庭的地位,历代皇帝对百丈寺都有敕封或敕建,这一切使百丈寺在中外佛教界享有盛名。百丈寺代有高僧,唐代有黄檗希运…
486、寿县清真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寿县城内西南隅,有“华东第一清真寺”之称,寺院东西长128米,南北宽44米,中轴线为三进重院,占地5632平方米,建于明天启年间,由正门、二门、正殿、后殿、边厢、垣墙组成,大门两侧设偏门,立体建筑无像宝殿为两殿一体结构,仿故宫太和殿造型,寺房49间,建筑面积936平方米,角柱、廊桩为凹式梅花柱,殿内柱墩呈鼓形,上下刻有莲花瓣,镌刻精细,殿顶筒瓦叠覆,钱脊蔓纹,整个建筑为歇山重檐,高大庄重,浑然一体,为江淮最大的清真寺。院内古银杏参天蔽日,肃穆幽雅。清真寺,是伊斯兰教寺院,回民做礼拜的场所,故又称礼拜寺。不少地方都有这一建筑,但象寿县城内这座清真寺的结构、造型及其宏伟堂…
487、后街清真寺
后街清真寺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人民西路。因秦州城五城相连,该清真寺在西关城东北角,早年称“西关清真寺”,寺北原畔邻城墙北垣,其墙被拆后,始临北关人民路。1970年后,因寺门改在后街澄源巷,从此通称后街清真寺。后街清真寺历史悠久。据《天水县志》记载,“创自元至正年间(1341~1368年),其殿五楹,琉璃碧瓦,丹楹刻桷”。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秦州重建清真寺楼碑记》赞曰:“其势嵯峨,高压岳阳斯楼也。”后街清真寺建筑合理,雄伟壮观。清真寺原为三进门:头道门位于澄源巷北口,为三间木结构牌楼,斗拱处竖书“清真寺”,门楣横书“渐入福地”,“诵经法祖”;二门在大寺巷内,为单檐大开间牌坊,-“常乐界…
488、永年泉亭寺
永年县城临洺关西南3公里处中召庄村南有一古寺,名曰泉亭寺。传说此寺原为战国时期赵王香火院。据清《广平府志》载:“泉亭寺在临洺镇西南五里,镇地掘井必三丈乃及泉,惟寺中地掘二尺即得水。内有莲池,水泉常溢。俗云赵王香火院,有古井尚存。明天启中邑人李养冲重修”。即临洺镇及附近村庄掘井必3丈方见水,而泉亭寺内地下不过2尺则见水。寺内有古井一口,环形莲池,池中央建有观泉亭,莲池内荷花婷婷玉立,含苞待放。莲池西北角和古泉相通,地下泉水自溢,常年不竭,更为奇特的是池中游鱼悠闲戏水,遍体通红,由此得名红鱼寺。据载,汉武帝征和二年,广平国王刘向病故,武帝便封顷王刘偃前往广平就任。顷王刘偃,字平干,因而改广平国为平…
489、太湖西山石公寺
石公寺,原名石公庵,位于苏州金庭镇西山岛上,是太湖第一胜迹石公山景区的一颗璀璨明珠。石公寺始建于何时,尚无详细资料可考,但是按照现存资料推算,至少在明代之前。明代著名孝子姚希孟(万历四十七年成进士,为南都掌院,著有《清閟全书》、《文毅集》。)曾有《石公山记》中记载“行数百武,至石公庵。庵面南,湖涌湍迅,洑在阶墀外,湖之旷而近,诸刹所不及。”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也曾前往石公寺。1814年,龚自珍留下名人尺牍续集卷九:“余以戊寅岁来游洞庭两山,有纪游诗一卷。庚辰春又游,补前游所未至,得诗不盈卷也。兹录四章,望舟中雅鉴。廉峰先生大坛坫是正,同岁生龚自珍敬状上。”小简后附诗云:“舟到西山岸,寻…
490、色切寺
色切寺色切寺,在山南地区隆子县境仙,位于县驻地以西、新巴乡龙坪村南侧,距县城5公里。寺庙建在一高台地上,南临陡坎,每拔3850米。色切寺始建年代约当佛教“前弘期”后期(约为9世纪后半叶),是隆子地区格鲁派六大著名寺庙之一,由查乌寺统辖。现有僧侣十余人。色切寺面积为30000平方米(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50米)。原建筑多为废墟,仅存杜康大殿。色切寺历史悠久,其始建年代约当佛教“前弘期”后期(约为9世纪后半叶),到“后弘期”时由强珍·多杰坚赞-重建,信奉宁玛派;至第九世0-隆我多嘉措(1805~1815)时期,该寺改宗格鲁派。由坎·觉切仁钦-主持寺务,由此传承六辈-(即坎·觉切仁钦、崔真旺杰、…
491、仁寿寺
仁寿寺位于祖庙路,是一个与佛山、禅城得名关系非常密切的佛教寺院。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由密宗上师纵堂首建,与当时的塔坡寺、德寿寺、三元寺并称为佛山四大丛林。顺治年间的国师玉琳通琇禅师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主持募捐并重修山门。至道光年间,因仁寿寺僧粮久乏,法运式微,广州华林寺住持释仁机(祗园)大和尚受佛山官绅的邀请,到佛山募化重修仁寿寺。咸丰元年(1851年),工程完毕。经过几度修缮,寺院规模更胜从前,前至佛山涌将军桥头,后达文华里尾,左邻镇南街、右连三官街。寺内除四座主大殿外,仍有后殿、左右偏殿、龙华堂、方丈室、斋堂、客堂以及僧舍99间和花园一个。1935年由佛山佛教密宗弟子李佩弦等捐…
492、大岭山观音寺
大岭山观音寺位于东莞市大岭山森林公园石洞景区中心,是至今为止东莞第一座自筹重建寺庙与厚街镇、虎门镇、长安镇、大岭山镇四镇相邻,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据载,大岭山观音寺始建于明朝,至今已有三百年历史。观音寺一度香火鼎盛,高僧辈出,然经时代变迁,古寺毁于战乱。其前身为观音古庙,只是一座小小的土地庙。1914年改奉观音菩萨。文革期间,古庙基本荒废。改革开放后,当地信众修建数间小庙,因无人打理,久成危房,破败不堪。1991年左右,一位香港人在原址重修,并在古庙附近塑弥勒佛佛像一座。法不孤起,遇缘则兴。感应道交,不可思议。2001年,觉悟法师任观音古庙住持,并改名为观音寺,发愿重兴古寺。针对…
493、鲁仓寺
鲁仓寺藏语称“鲁仓讲修兴善洲”,又因系尼尔仓-所建寺院,亦称“尼尔讲修兴善洲”。位于县治茫拉西北2公里的哈买日山根,属森多乡。由尼尔四世罗桑却吉尼玛(1850一1909)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尼尔仓本为今贵德县常牧乡尼尔寺-,一世罗桑南喀,二世阿旺丹增尼玛,建贵德尼尔寺,三世罗桑丹贝坚赞。(1802一1849)。从第三世起,又派生出两个尼尔仓系统,一为1851年出生于贵德日安的丹巴热吉,仍住尼尔寺,一为鲁仓寺的创建者罗桑却吉尼玛。罗桑却吉尼玛,贵南鲁仓人,由拉加寺的香萨-认定为尼尔罗桑丹贝坚赞的转世,并由其兄拉加寺的鲁什则仓-带往拉加寺学经,曾任该寺法台,39岁时建鲁仓寺,不久建一座有…
494、海丰鸡鸣寺
海丰鸡鸣寺,位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北部莲花山森林管理区,距海丰县城13公里,在莲花与银瓶两山环抱的鸡心山上。始建于明崇祯六年1633年),为高僧印真和尚向合邑缙绅商户募款所创建,原址在寺对面5里之莲花山下,因破晓时慈任常闻鸡心山有公鸡啼鸣,认为灵瑞而迁于今址。1987年,陆丰定光寺释达观和尚几经跋涉,寻到鸡鸣寺旧址,决心师承印真复建鸡鸣寺。翌年农历五月二十六日成立鸡鸣寺筹建理事会,年底由潮州开元寺释定持方丈主持,举行奠基典礼。1989年农历三月十七日,由开元寺堂主释弘歉法师和南岩寺当家释弘如法师举行重建动工仪式。1999年底,省佛协副会长、光孝寺首座大和尚释宏满被聘为该寺方丈。现鸡鸣寺已初具规…
495、罗山寺塔
罗山寺塔罗山寺塔又名岱堡塔,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和家庄镇东马村西南,此塔建于晚唐,据现在已有1500多年,陕西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渭南市10大最佳旅游景点之一。罗山寺塔又名岱堡塔,位于合阳县和家庄镇东马村西南约1000米的乳罗山东峰。乳罗山从东往西绵延5公里多,从澄城的寺前镇顺108国道进入合阳县境。向北远远望去,只见东西二峰如同双乳罗列在大地上,所以得名“乳罗”。清代合阳人王省所著《合志辩驳》中这样写乳罗山:“自山南远望,真如两乳罗列。比兴安府汉阴县之双乳山,尤觉有情。”在正塔的不远500米处各有两土塔,塔前原有罗山寺,塔原为九层,现存七层半,塔高30米,塔内原有木梯可登,现已损坏,…
496、沧州清真礼拜北大寺
我国有十个民族信仰伊斯兰教。信仰伊斯兰教的群众进行礼拜活动的地方称清真寺,又称礼拜寺。凡是信仰伊斯兰教的群众比较聚居的地方,都建有清真礼拜寺。在我国众多的清真礼拜寺中,河北沧州清真北大寺是比较著名的一座。沧州清真北大寺位于沧州市城区东南回民聚居的新华区,在全国回族中享有盛名。这座清真寺历史悠久。沧州一带是回民的聚居区,据资料记载,明代初期,为了解决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群众进行礼拜的场所,有一当地的吴姓回族官员变卖土地多亩,带头捐资建寺。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沧州市及其附近的其他回族居民也纷纷慷慨资助。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在吴氏主持下,清真寺的建造工程于明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正式开始,历经18…
497、静海寺
静海寺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沉甸甸的一笔,它刻下的是历史的沧桑,也刻下了历史的叹息.1842年,当英国侵略军用炮火点燃滔滔江水,在下关江面耀武扬威之时,当年为褒奖郑和航海,风波无警而敕建的静海寺就注定要成为孱弱的清政府的陪葬品.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那曾一度辉煌,几修几毁的静海寺,满怀彻骨之痛却又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耆英,伊里布,璞鼎查在康华丽号上签订了一个为中华民族开启了百年耻辱的,又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香港岛被割离祖国的怀抱.历史不会忘记,静海寺不会忘记,断垣残壁更不会忘记,民族史上这流血的痛诉,这深深的耻辱,这沉沉的叹息.百年沧桑,旭日东升,随着历史新纪元的诞生,静海寺也从此得到…
498、蓝田悟真寺
悟真寺位于西安市蓝田县城东南15公里的莲花山山腰,地属秦岭北麓。悟真寺初建于大隋开皇年间,其兴起却在唐时,并和一桩离奇的骷髅案有关。据说在唐太宗贞观年间,悟真寺中有一僧,夏夜无眠,游走于附近的蓝溪。走着走着,僧人忽然听见有人在诵读《法华经》,但不知人在何处。当时月朗星稀,四周遥望,方圆之内,视野所及,寂然无人,该僧人有些害怕了,他跑回寺院,将此事告诉群僧。第二天晚上,大家一起来到蓝溪,侧耳倾听,又闻诵经声。再细听,那声音竟然来自地下。众人互视,无不恐惧。第三天,大家扛着铁锹,来到前夜所作记号处。在住持的指挥下,众僧掘开地面,看到下面原来是一具骷髅。那骷髅不知什么年代的,形色黯淡,显然已经干枯很…
499、岗沟寺
岗沟寺位于太极湖西南岸,距县城约15公里。当初建在临沟的山岗上,故名。明代成化二年(1466年)创建上下两院于沟脑。藏语称“投吉乾宝”(意为南海观世音)。岗沟寺所处的峡谷,曲折多弯,溪流淙淙,叮咚作响,绿草如茵,山花点点。馨香飘逸,清新宜人,组成大大小小自然草坪无数。地极深邃,清凉幽静,林木茂密,野藤悬垂,是一处避暑乘凉的好去处。周围山势雄奇,重峦叠嶂,石峰如林,奇丽异常。谷口,一泓晶碧透的湖面,波平如镜,构造了一幅山奇水秀,神秘而美妙的自然画卷,令人心驰神往。岗沟寺原建有两院:上院是菩萨大殿、大佛殿、五华楼阁共30间,佛38身。菩萨大殿飞壁雕有一尊白玉菩萨角像,身高4丈,芙蓉花面,漫座祥云…
500、慧剑寺
慧剑寺位于四川省德阳市什邡五公里的回澜镇境内。寺庙占地76亩,坐北向南,呈长方型。采用古代传统建筑的庭院组群布局,运用均衡对称方式。寺庙建筑,全是木、石、土混全,工世精巧。殿宇楼阁的门、窗梁柱、卷檐枋楣,斗拱藻井、天棚壁面,均施彩绘,凌空的房檐屋背上,皆置从龙蛇虬兽,花鸟鱼虫,再衬以参天的栅楠,可谓辉煌。“宋淳熙十六年(1156年)十一月,邑人淳于震,放梦紫衣比丘,来此募化,交日随父入寺,见僧真常,公所披之衣,所出之簿,所化之端(缘),所颂之偈,悉与梦符,你子惊然,以为异事。遂施稻田若干亩,助僧建楼于桥,并亲记其事”。这便是应梦楼的来历。还说,不数年,僧真常圆寂,而淳于震官登显位,任转运使,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