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之寺庙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之寺庙篇
421、南阳卧佛寺
南阳卧佛寺位于南阳故城西北隅,实属佛教一古刹寺院,清光绪新修南阳县志》、《南阳市志》等地方史书均有记载。《市志》记载:该寺建于清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原建筑有山门,上有匾额卧佛禅林,山门两侧有南阳知府顾嘉衡手书的楹联一枕酣睡,显示麈寰皆若梦,万籁俱寂,方知色相本来空。山门后有卧佛殿一座,有左右对称的厢房,最后有二层的翘角的古建筑楼房,共计18间。山门前有石狮、卧佛大殿,左右对称的厢房,院内有香炉,古石刻林立,古树若干株,最高建筑是两层翘角的楼房,雕梁画栋,山门内的四大天王像栩栩如生,卧佛酣睡如真,是一处休身养性的好去处。该寺院在民国时因受激进思想的影响,冯玉祥扒庙建学而毁于一旦,但古碑、…
422、福鼎香山寺游览区
香山寺游览区在九鲤峰之下的山谷中,可由经过一片瓦前往,亦可进入山门后直接走香山寺公路。香山寺始建于明朝,原名“妙香庵”。大雄宝殿前有块巨石叫“犀牛望月”,牛颈有一天然岩洞叫“犀牛洞”,洞壁上有一联:“秀句满江国,芳声腾海隅”,乃清户部尚书,同治、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所题,旧时佛堂就建在犀牛洞内。香山寺周围的山谷盛产兰花,花开时节,幽香阵阵,故寺名叫“香山寺”。游毕香山寺,沿左侧石径朝一片瓦方向走,见一气势恢弘的殿宇,为“五百罗汉堂”。五百罗汉堂,占地约4000平方米,殿内供奉着由缅甸汉白玉精雕细琢而成的五百尊罗汉坐像,每尊高1米左右的,还有六尊大型汉白玉佛像。罗汉,全称阿罗汉,即自觉者,称已灭…
423、中江寿宁寺
寿宁寺位于四川省中江县城西侧,北靠葱笼陡峭的楼妙山,而监清澈明净的凯江河,与县城南北二塔争辉,同城东魁山相映。寺后楼妙山北有古迹“玉局洞”,寺前有中江八景之一的“楼妙飞韦”,吸引着拜佛参观的群众来此登高眺望。清代邑训导左凝登楼妙山有诗云:“寻常极目叹崔嵬,此曰登监实异哉。四面群峰呈画谱,一湾流水倒瑶台。燕随春风高低舞,风送松声远近来。看看烟霞从地起,不知身在彩云堆。”寥寥数语,色画出楼妙山秀丽风光。名字由来寿宁寺原名“圣寿寺”,建于隋朝皇泰二年(619年)。该寺现所在地原为楼妙山古刹旧址。前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正果法师,青年时期出家于圣寿寺。法师圆寂以前曾说:“四川省中江县寿宁寺是我出家寺庙,希…
424、丹东双灵寺
双灵寺位于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炮首营村,在丹东市区西北郊的304国道18公里处北侧。这方风水宝地名为妙山,坐北朝南,势如靠椅,林木葱郁,溪水潺潺,金碧辉煌的双灵寺坐落其间。双灵寺是一座于明代三官古庙遗址上重建的佛教寺院。2005年农历三月十八,由凤凰山朝阳寺园林法师选址并主持洒净仪式,动土兴建,2009年7月竣工。寺院周边依山傍水,风景秀美。寺院区域山地总占地面积约70亩,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双灵寺以古法施工,精心建设,大到一阁一殿,小到一柱一石,无不堪称精品。尤其是汉白玉雕九龙玉道,其选料之考究、雕工之精美、造型之生动为寺庙之罕见。破土之初,在本来多为黄土的七八米之地下,竟然出现两块巨石…
425、兰州报恩寺
甘肃是我国佛教的发祥地之一,是丝路文化的中心。自佛法东来,到玄奘西行,都在陇原大地上留下了历史的足迹。由于这些殊胜的因缘,佛教信仰和佛教文化在甘肃有着特殊的影响。无论是被称为世界文化艺术宝藏的敦煌石窟,还是著名的天水麦积山石窟,都是佛教曾经在甘肃的辉煌见证。报恩寺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沙井驿,背倚凤凰山,面向黄河。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历代祖师,-安僧,度众无数,然经世事变迁,岁月沧桑,惜毁于文革。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古刹重兴在即。1997年初,在兰州佛教四众弟子诚恳邀请下,普正法师慈悲应允,出任报恩寺住持,乃发悲心宏愿,矢志中兴,在原…
426、重兴寺塔
重兴寺塔重兴寺塔坐落于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原同官县城)北街山坡,西靠虎头山,东临漆水河,海拔882.4m。始建于北宋年间,为六棱七层仿木建筑结构,密檐式实心砖塔。通高约13米,底层每边长2.17米。雕饰富丽,造型精美,塔顶有仰覆莲座覆钵和相轮、宝珠等组成的铁刹。塔内有梯,可登塔顶,俯瞰市区景色。重兴寺塔(铜川塔)原为重兴寺建筑之一。重兴寺始建于隋代,据《同官县志》载:“重兴寺,在县城北虎头山下。清康熙二十二年,知县雷之采重修,中有石坊,乾隆间圮。有二石柱,上刻金刚经,系唐永淳间物,今存其一,移藏县府。又有塔七层,始建未详,今尚存。”又载:“城北重兴寺故物,今置县府二堂后西廊下。唐…
427、资中永庆寺
永庆寺位于四川省资中县城东北隅重龙山上。地处成渝高速公路中段,距成都142公里,辟为宗教活动及游览场所。永庆寺始建于唐,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续建,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重修,乾隆、嘉庆时多次培修。寺前有石牌坊,上为“重龙古迹”,两旁有联曰:“双鹤横江,缅仙吏遗踪,百尺楼头寻鹤架;重龙绕郭,踵名贤旧址,三台渡口望龙门。”牌坊背面上书-“西蜀名刹”。两旁有联曰:“倚汉凌云,洵是西方法界;闻掬水,分明胜地曹溪。”牌坊后是“文命诞敷”牌楼,其后是永庆寺天王殿,殿后有重檐八角亭楼。传为宋代修的“来鹤亭”,亭后建有普陀殿。殿后有大旱不竭的“天池”。天池后是大雄宝殿,右侧有月池。典故万丈青山插…
428、沧州观音寺
东临大海西临涧,南控齐鲁锁幽燕。古刹历代高僧栖,名播天下誉津南。《青县志》(清.光绪)载:观音寺在县西南四十里大孝子墓东南隅,同治(1867年)六年重修。观音寺位于新兴镇大孝子墓村东,始建于何年何月已无从考证,但在其几百年的历史长河中,许多帝王墨客到此观瞻凭吊,留下了不少动人的故事。据说,清朝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九月,康熙第一次南巡。其间,他察民情,观民风宦风,听说佛定和尚正住锡观音寺-,遂前往,康熙帝君臣一行驻跸(音同“闭”:马车)河间府太平庄行宫,并写下:“新霜来朔风,纳稼满西畴”的诗句。农历八月十五,观音寺举行达摩祖师圣诞0会,观音寺前佛旗猎猎、人山人海、络绎不绝,一派节日的气氛。…
429、石景山龙泉寺
龙泉寺位于石景山区北部的蟠龙山上,远近闻名的法海寺的西侧100米的地方,当地群众俗称“西庙”。锯明正统八年(1443年)“敕建法海寺碑记”记载,太监李童在梦中见到一处福地,第二天绘出梦境图形,派人到处查找,来到玉喝乡水峪,看到的地形与所绘图形相同,经询问,原来是龙泉古刹。这说明龙泉寺在1443年法海寺建寺之前就是古刹了,无疑龙泉寺是蟠龙上最早的庙宇。龙泉寺的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面有悬崖,龙泉寺就像坐在太师椅上。古人建寺很讲风水,从风水的角度分析,龙泉寺的位置极佳。龙泉寺的得名是因为寺的西侧有龙泉,泉水从石壁流淌而下,落入一口满井。水量稳定,冬不枯,夏不溢,水质甘冽可口。现存的龙泉寺由三部分组成:…
430、众安寺
早就听说过青河县查干郭勒乡(原东风公社)以前有一座大庙,该乡科克玉依村哈萨克语的意思就是蓝屋子的意思。因为这座庙的顶子是蓝色的。由于历史的沿承,青河县境内有许多佛教遗迹。1998年我在乡里工作的时候,一次到夏牧场,下山时,有人告诉我,有个牧羊人在高山顶上发现了一个佛龛,里面有两尊铜佛像(当地老百姓叫阿拉腾阿达姆,就是金人的意思)。这当然是后话,但是,从中可以推断出来这里以前曾经盛行佛教。几次寻找众安寺,都没有确切的结果。20多年前在查干郭勒乡当社教队员时,一位老者指着乡政府后面山坡上的一堆砖块说:“那以前是个庙。”后来,又有人说:“庙就在乡政府旁边原来银行的位置上。”翻阅一些资料,对于这一座庙…
431、马政寺
马政寺地处肥东县众兴乡华光村,距县城店埠22公里、合肥市区21公里;庙寺占地80亩,西临长丰县三十头乡,背靠众兴水库,海拔51.9米。登寺眺望,众兴水库宛如碧玉,田园风光尽收眼底。据乡人传述为凤凰宝地。古为东西南北交汇地,往山东、河南、上海的必经之路,寺内常年栽植花木、樟树、桂花,四季常青,冬暖夏凉,适宜人居,吸引僧人、居士来此定居,是旅游观光避暑的胜地,极具开发价值。马政寺由来久矣,相传始建于明初,为纪念朱元璋之妻马政娘娘放粮赈灾,而在此立寺奉祀。时事变迁,沧海桑田而失祀,经访原主持僧韩小斋口叙,刘铭传曾令部下首令重建此寺,塑像佰尊之多雄姿威武,后有龚大司马重建一次,上述均无文献可考。现谨存…
432、庆云寺
肇庆鼎湖山庆云寺,位于鼎湖山中部偏东的山谷中,座西面东,具有浓重的东方建筑艺术特色,是广东四大名刹之一,因为山顶雾霭常绕,故称庆云寺。庆云寺始建于明崇帧九年(1636年),与韶关南华寺、潮州开光寺、广州光孝寺并称为岭南四大名刹。光绪十九年(1893年),慈禧太后六十寿辰时敕赐“万寿庆云寺”匾和“龙藏经”,并对寺进行修葺。寺院颇具规模,占地面积1700O平方米,有殿堂房舍100多间,建筑面积达9000平方米。寺庙建在山上,依山势分成七级,l-2级为花园,寺院建筑群则分布于3-7级。寺内现存舍利子、佛经、题匾、法座椅、大铜钟等文物,还有菩提、木樨、古梅、红棉等古树名木,鼎湖十景中的“菩提花雨”、“…
433、宿迁真如禅寺
宿迁真如禅寺是陕西法门寺下院,前身为宿迁寿圣禅林(俗称南大寺),是苏北地区规模较大的佛教寺庙。该寺总占地78.6亩,其中建设用地45亩。2001年9月正式奠基恢复重建,2005年7月,山门殿、玉佛殿、大雄宝殿等主要建筑基本完工。因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规模宏大的庙宇建筑、一代高僧净一法师的无上愿力,使该寺自重建以来,便位列苏北名寺行列。寿圣禅林,始建于元大德四年(公元1300年),由僧人绍清创建,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僧人善祥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修缮,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僧人智兆进行了又一次重修,使寺庙渐成规模。寿圣禅寺山门宽敞;二进院为罗汉殿,四周飞檐翼蔽,壁间嵌有元、明碑刻…
434、妙因寺
妙因寺亦称“大通寺”,藏语称“大通多吉强”,清光绪年间改称今名。始建于一七四一年(清乾隆六年),是吉林省著名藏传佛教古刹之一。一九五四年和一九六六年先后两次遭破坏。二OOO年,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恢复重建,于二OO二年七月竣工。妙因,绝妙之行因,菩萨三大行也,即大慈、大悲、菩提心。位于今天祝县城西50公里的大通河东岸连城鲁土司衙门附近,背靠石屏山,右临大通河,山水相映,环境幽雅,是甘肃著名的风景游览区。妙因,取自佛家“绝妙之行因,菩萨之大行也”。佛经云,“妙因斯满,极果顿圆”,这是菩萨修行的最高果位。妙因寺建成于1755年(清乾隆二十年),是郭尔罗斯前旗“沙卜隆”云丹扎木苏活佛为祝贺乾隆皇帝寿…
435、雄登寺
雄登寺别名洋登寺。位于县城10公里处的茹布乡境内,海子山东南面,坐落在冷巴村后的山上,海拔4105米。“洋登”意为比原翁更寺(系白教寺庙)更山一层楼、更开阔的草原上修建的寺庙。后来由于汉语音译的关系,变成了“雄登寺”。雄登寺建立以前,这里以有两个寺庙殿堂,一个叫翁更打麻,一个叫翁更下麻,都是白教小寺庙。创寺人洛珍郎吉(原系白教徒)为求学深造,步行西藏,欲渴拜白教祖师噶玛巴,被其徒拒之门外,未能得见,转而求拜黄教大师宗咯巴为师,攻读经书八年,获得高深学识,回到稻城后,创立黄教,扩建雄登寺,为该寺第一代黄教活彿。时教盛兴旺僧众达730人。据考核:该寺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距今已有570多…
436、龙华寺遗址
龙华寺遗址位于山东省博兴县城东北陈户镇南,冯吴、崇德、赵楼三村之间。龙华寺始建于北魏中、晚期。北魏——北齐时期,该寺香火极盛。该寺大致经历了三次大型重修:一是隋朝时期。隋统一全国后,佛教被尊为国教,隋文帝在位期间,曾重修龙华寺,建龙华塔,并设立龙华塔落成碑。二是唐朝时期。隋朝末年王薄起义时期,龙华寺成为民众反对佛教、起义军进攻的重点而遭到劫难。唐朝初年,善男信女再次重修龙华寺,但寺院比原来已逊色不少。三是清朝时期。宋朝时期,金兵大举入侵中原,使龙华寺毁于战火。直到清光绪年间,经过重修,龙华寺又重现生机。据说寺院建筑雄伟壮丽、古朴大方,大门朝南,分前后两院,院内建有大正殿、东西厢房和钟鼓楼等。民…
437、济南清真南大寺
南大寺原址在济南历山顶乌满喇巷,始建年代不详。元代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迁到现在的地址,当时只有“楹殿数间”。明宣德年间,当时的南大寺掌教整顿教务,济南教门为之一振。(公元1436年),开拓地基,修建院墙,增建礼殿,南大寺始具规模。明弘治七年(公元1492年)陈玺任南大寺掌教,领导济南穆斯林大拓寺基,扩建大殿,立南北讲堂、僻静所、沐浴室等,并将寺门朝向由南改东,南大寺自此始有中国伊斯兰教建筑特色,成为较大规模的古建筑群。此后,南大寺又经明嘉靖、万历清嘉庆、道光、同治和民国初年的多次修葺扩建逐渐臻于完美。清真南大寺在建筑功能设置、朝向、内殿的装饰等方面都严格遵循伊斯兰教的一些基本原则,而…
438、昆明圆通寺
圆通寺位于昆明市区内的圆通街,与昆明动物园毗连,是昆明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从唐时南昭国在此建“补陀罗寺”算起,已由1200多年的建寺历史。同时,它也是现在昆明市内最大的寺院,在中国西南地区和东南亚一带都享有盛名。云南省和昆明市的佛教协会都设在这里。圆通寺以造园手法建寺,青山、碧水、彩鱼、白桥、红亭、朱殿、彩廊交相辉映,景色如画,是全国重点佛教寺庙之一。寺宇坐北朝南,富丽堂皇,整个寺院以圆通宝殿为中心,前有一池,两侧设抄手回廊绕池接通对厅,形成水榭式神殿和池塘院落的独特风格。殿内供奉有清光绪年间精塑三世佛坐像,大殿正中两根高达10余米的立柱上,各塑有一条彩龙,四壁还塑有五百罗汉像,均堪称中国佛…
439、青田阜山清真禅寺
阜山清真禅寺属县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百座名寺之一。寺庙主体建筑以中轴线为标准,依次为山门、钟鼓楼、放生池、一进门台、二进白衣丞相殿、三进观音殿、厢房,西侧配殿有夫人殿,总占地面积约一万平方米。山门为砖混仿古建筑,重檐歇山顶,首建于1985年。门额匾“泽被侨乡”为沙孟海于1991年题写,过山门左右两边为钟鼓楼,平面呈正方形,8.2米见方,三重檐四角攒尖顶,楼内分别置巨形钟鼓各一。天井中处为放生池,并建“吉祥桥”,放生池面积约200平方米,1987年修建。一进门台面阔七间20.9米,进深三柱4米,五架檩,中柱分心双步梁。二进白衣丞相殿,面阔22米,进深11.25米,十一架檩,前后双步梁,明间上施八角…
440、海山隆福寺
饶平县海山镇石头村之东、上港村之西南,海山镇(岛)烟楼山麓的隆福寺,创自1千多年前的晋朝(265—420),为志书所载潮汕最早创建之寺庵。历经多次兴废。已于1986年至1994年由释光辉法师主持重修,规模宏伟,庄严壮观,1988年10月21日被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被登记开放。它处于古称“蓬莱”之海山,又是在宋代由僧把香火传至附近隔海(现已陆路相通)的古称“瀛州”之汫洲镇永福寺,故两寺被称为“瀛蓬双福寺”。隆福寺,在信宁都汫洲堡黄芒山,晋时建,宋时废圮,近有耆民陈萃吾同住持僧开一募缘重建,以为讲经之所。于其地掘和铜像三尊,今在寺中,高2尺余,是北帝像也。为饶平县最早之寺,在潮汕也属最早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