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石窟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石窟篇
161、云冈石窟第16—20窟 昙曜五窟
昙曜五窟即云冈第16—20窟,位于云冈石窟窟群中部,由文成帝时负责佛教事务的沙门统领昙曜督建而成,故得名“昙曜五窟”,是云冈石窟开凿最早的洞窟,它是云冈皇家石窟营造的开始,也是北魏王朝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一项文化工程。规模宏大、造像雄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五窟主像姿态各不相同,第16、18为立佛,19、20为坐佛,17为交脚佛。景点位置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景区…
162、喀拉玉尔滚石窟
喀拉玉尔滚石窟喀拉玉尔滚石窟,[农一师五团喀拉玉尔滚村东南约5公里处·北朝—唐代·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洞窟开凿于喀拉玉尔滚山腰上。洞窟呈东西向排列,现已编号的洞窟4座。西面第1窟为纵券顶中心柱窟,主室宽3.25米,进深3米,高2米。中心柱宽0.93米,左右后三面有甬道。主室各壁残存白色涂层,墙上残留墨书汉文题记,漶漫不可辨识。其余的洞窟较小,无壁画痕迹,可能是禅窟河僧房。…
163、黄松沟石窟
黄松沟石窟,位于宁武县怀道乡黄松沟村北的黄沙崖石壁上。依山而建,坐北朝南,明代凿建,现存为明代。有大小两个洞窟。大窟宽、深均为10米,高3米,前有两行石柱四根,柱上雕龙,顶部有藻井,门楣上有仿木斗栱五朵。小窟宽1.65米,深3米,高1.15米。两窟内石雕佛像风化,只留佛坛。据窟内碑载,开凿于明“天顺六年”(1462)。该洞又名“洞洼”、“螺狮洞”。(《忻州文物荟萃》)…
164、金佛沟石窟
金佛沟石窟位于海原县李俊乡牛堡村西北的石山坡腰部,方位坐西北向东南,是须弥山石窟的分支和延续,石窟共存洞窟8座,依山势削山壁凿开窟,1号窟门内顶有宋代正和年间浮雕佛像20余尊。6号、7号窟内存浮雕佛像10余尊,窟皆平顶呈长方,窟外残存无首石雕坐佛2尊,服饰皆具有宋代特征。由于历史原因,窟内佛像大多被毁,窟内尚存雕像和洞窟对研究宋代佛教和建筑史有一定的研究。…
165、洞儿上石窟
洞儿上石窟,位于五寨县前所乡洞儿上村西约1000米处。始建年代不详。据村民讲石窟凿建于清代。坐北朝南。石窟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4米,东西宽3.5米,高2.5米,面积14平方米。窟内三面设佛台,高0.8米,宽0.5米,洞窟外壁左右有圆形凿洞,洞楣上方横向凿长5米,宽0.12米的石槽,为当时搭建木结构建筑所遗。2001年11月,五寨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66、南岩石窟
南岩石窟被称为“中华第一佛洞”的弋阳南岩石窟,位于弋阳县城南的南岩山,石洞宽60.60米,进深29.20米,高14.93米,面积1770平方米。洞内仍然保存北宋嘉定年间开凿的佛龛28座,龛内造像35尊,风格自成系统,色彩、结构优美大方,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美学价值,对于研究我国南方佛教传播、佛学文化、石刻艺术等也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167、邢河石窟造像
邢河石窟造像位于荥阳市贾峪镇老邢水库西崖,北齐天统四年(568)刻造,窟高、宽、深度均为2米,窟门左、右各刻一力士,窟内刻一佛、二菩萨、二弟子,这种方形石窟,但尊主造像,四壁无刻,与唐初洛阳以及山东益都云门山等石窟相似,特别是门左右的力士浮雕,昂首瞪目、威严护法,栩栩如生,与龙门奉先寺力士酷肖,现石窟已没于老邢水库中。第二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68、天皇山石窟
天皇山自然风景区亦称“五道壶石窟”旅游区,东距八达岭长城30公里,距延庆县古崖居1公里,总面积5平方公里。山上群峰环绕,怪石嶙峋,草木葱郁,瀑布众多,常年水流不断。景区内有五道壶、清泉寺、功德库、古松榆、飞来石、一线天、古辗、造钱炉、电蛇朝拜等数十处景观。地址:张家口市怀来县北辛堡镇电话:0313-6841908…
169、石鼓峡石窟
石鼓峡石窟,位于麟游县城东北县北村附近的澄水河西岸,(距县城7.5公里)。雕刻于中唐时期的石佛造型高大逼真,线条流畅传神,是佛教石刻艺术精品。石窟洞口被一棵形似华盖的古柏遮掩,风雨难入窟内。澄水绕石刻而过,沿巨石飞泻而下,撞击声如擂鼓,因此得名石鼓峡,俗称响石潭。此地为麟山十二景之一的“石鼓春喧”,被誉为麟游的小壶口。…
170、北屯石窟
北屯石窟,位于宁武县北化屯乡北化屯村南200米的砂岩上。元代石刻,现存二窟。1号窟坐西向东,窟门为长方形,门两侧雕佛龛佛像。窟内呈长方形深1.30米、宽1米、高1.5米,穹窿顶,内雕石佛,佛像头被毁。2号窟坐北朝南,窟门为圆拱形,窟内平面呈方形为1米见方,内供佛像。佛像完整。1985年,宁武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71、石佛湾石窟
石佛湾石窟,位于忻府区三交镇北冯村北1000米的河川东岸岩石崖壁上。分布面积500平方米。据壁面题记载,开凿于北魏孝昌二年(526)。现存洞窟10个,最大者高1.07米、宽0.92米,最小者高0.34米、宽0.29米。2007年6月6日,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172、开河寺石窟
开河寺石窟开河寺石窟(第四批省保)时代:北魏地址:平定县岩会乡乱流村西魁头山开河寺石窟位于平定县岩会乡乱流村西魁头山洮河北岸山坡南麓的断崖上。开凿于东魏至隋初,约在清末遭到破坏,几乎所有头像均被凿毁。开河寺石窟规模不大,有3个小型洞窟及8个附龛,摩崖造像1处,题刻18处。由东而西分别为第1~3窟,分别开凿于东魏武定五年(547年)至北齐河清二年(563年)。3窟均为三壁三龛式,宽1.2~1.6米,深1.1~1.5米,高1.42~1.72米,共有石刻造像88尊。摩崖造像雕造于隋开皇元年(581年),系利用陡直崖面开凿而成,主佛像高4.63米,佛两侧坛上各有一圆雕弟子像,再外侧为二胁侍菩萨。摩崖大…
173、柳林佛爷湾石窟
柳林佛爷湾石窟位于恩阳区柳林镇桅杆村,年代为唐代,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柳林佛爷湾石窟为巴中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柳林佛爷湾石窟东南最边缘造像外延20米;西北最边缘造像外延20米;西南外延15米;东北外延20米为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周外延1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
174、佛尔岩塬石窟
佛尔岩塬石窟(通江县)佛尔岩塬石窟主要为唐代道教造像,位于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杨柏乡贾村观村。2012年7月,通江县杨柏乡贾村观村,村旁山林中,一条小河缓缓流淌,河边高约25米的白砂岩崖壁上,4龛石窟清晰可见。“这是佛尔岩塬石窟。4龛石窟共有14尊造像,分别为唐代、宋代和清代所雕凿。”通江县文管所所长邓大金说,虽然数量不多,但却保存比较完好。由于是白砂岩颗粒状石质,1000多年的风雨已经将造像侵蚀,少部分造像局部损毁、石质风化剥蚀。但相对于其他地方很多石窟,保存却要完好得多。景观这些造像构思奇巧、形神交融、栩栩如生。最吸引人的是1号龛,佛端坐龛中央,头戴宝冠,面型方圆,庄严肃穆。侍立两侧的两个弟…
175、云庄石窟
云庄石窟位于永昌东南25公里的云庄山,古代云庄山有多处寺观,现存晋代以来的石窟21座。云庄山主峰山势高峻,形似莲花,曲径盘上,山崖多有石刻。山上被云杉、山杨、地柏以及金露梅等灌木覆盖,为永昌八景之一景点特色:存有最古老的石塔…
176、响堂寺石窟
位于榆社县城西南五公里的庙岭山。北魏至唐时依山造像,随之即像造宫,建成寺院,明清重修。现寺宇已毁,佛像尚存,并有千佛洞一区。今存摩崖造像一尊,高3.3米,面形方圆,肩披袈裟,罗纱透体,结迦趺坐,周围配有美丽的花纹,雕琢精细,形态逼真,确为唐代石刻造像之精品。…
177、大沟湾石窟
大沟湾石窟,位于忻府区合索乡苗庄村西约2.5公里处的大沟湾山崖中部。坐北向南,面积10平方米。现存石窟1窟,高1.15米,宽0.75米,深0.9米,窟内雕刻佛像84尊、狮子2尊、飞天造像4尊,窟外雕刻佛像22尊。为北魏雕凿风格。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178、龙门洞石窟
龙门洞石窟位于蒙自县老寨乡北5公里羊街与老营盘村之间山顶,属石灰岩溶洞。老寨为明安南长官司故地,明天启间,土司沙源,沙定洲在老寨建玉皇阁,关圣庙。龙门洞石窟亦开凿于明代。现存道教造像五躯,高1.6~2.5米,造型安祥威武,各具特色。…
179、石马寺石窟
名称:石马寺石窟(第七批国保)时代:南北朝至唐类型:石窟寺及石刻地址: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简介:石马寺石窟位于昔阳县大寨镇石马村村北。东依石马山,西临石马河。寺院石窟由石窟和摩崖造像组成。石窟、摩崖造像始凿于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后镌刻不断至隋唐。石窟现存3座,造像总数1300余尊,分布于三块巨石的七块崖面上。崖面最高处7米,总长70余米。造像大多为北魏镌造,少数北齐、隋唐所为。造像有佛像、弥陀、菩萨、力士、胁侍、供养人等。其佛像肉髻磨光,宽衣缚带。菩萨头戴高冠,披帛垂肩。石马寺石窟保存基本完好,较好地保持了历史原貌,突出反映了外来艺术与中国民族艺术融为一体,形成独具风格的中国造像艺术。雕像…
180、王乔洞石窟造像
王乔洞石窟造像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北郊约5公里的炭井村王乔洞石窟造像又名王--窟,是江淮之间唯一的石窟艺术宝库。此窟乃天然石灰岩溶洞,全洞长55米,南洞口宽3.5米,北洞口宽5.5米,洞高3~5米不等,洞底平坦,面积约2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