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石刻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石刻篇
221、吴乾养墓道石刻
吴乾养,号绿野,本县人。据道光《象山县志》记载,他“三岁而孤,克自树立”,由乡荐任星子县县令。三年后,以政绩升钧州知州。后以劳卒于官。又据樊家桢《象山县志志文存疑》记述,星子县令吴乾养墓在县东二十里三角地。原墓道在三角地东边坟地山脚下,长约五十米,宽约八米,有石人、石马等石雕四对八具,等距排列于墓道两侧。一九五八年坟墓被掘,石雕六具被毁。今存石人、石马各一。石人造型比真人略高大,石马则较矮小。两具石雕比例精确,层次严谨。石人武将造形、服饰与石马鞍辔等雕刻,线条清晰精细,图像美观大方,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222、印心石屋石刻
位于白鹤泉西南、登临云麓峰石径的右侧,又名“御书亭”,今亭废石刻仍存,系山墙上嵌的一巨幅汉白玉石匾,高93厘米、宽2.88米,中刻楷书“印心石屋”四个大字,端庄朴雅,笔力遒劲。匾左刻“道光乙未秋月”,右刻“御笔”,“太子少保兵部尚书两江总督臣陶澍谨领恭摹”,正中上方刻有“道光之宝”的御玺篆章。周围装饰着二龙戏珠的花纹。据《岳麓书院续志》记载,印心石为安化资江石门潭水0产的一种名石。“印心”为佛家语,佛教谓印证于心而顿悟,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古代文人喜欢将读书的地方,起一个很雅致的名字,“印心石屋”应是一种书斋。…
223、黄竹坑石刻
黄竹坑石刻是香港史前时期的石刻,位于香港岛黄竹坑东北部一条小溪的旁边,近南风道一带,现已被列为香港法定古迹。黄竹坑石刻的特色是有3组明显的回旋纹,状似动物的眼睛,亦有一说为雷纹,用以镇压水患。其石刻风格上与长州及蒲台岛的两组石刻极为相似。而黄竹坑石刻的特别之处是深入内陆约1公里,不同于香港其他石刻位于海边。有估计指石刻发现之处,于新石器时代是临近海边的,但亦有指石刻下有小溪流经,仍可以算是接近水边。RockCarvingsatWongChukHang必去理由:香港最古老的史前石刻之一…
224、裴祠石刻
在山西闻喜县城东北25公里礼元车站北隅。礼元镇古名木兰镇相传为古代巾帼英雄花木兰抗击侵略者的铁栅关。裴氏祠建于此。裴族人才辈出,享有盛名。裴秀创“制图六体”,裴松之注《三国志》;裴度平藩镇,恢复唐中央集权。祠建于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迭遭兵火,历代得修,现存古碑数十通,在史料与书法艺术上多属有价值的石刻。北周《裴鸿碑》,书法稳健,唐玄宗书《裴光庭碑》,行笔豪放,字体俊美;殷令名书《裴镜民铭》,既近颜风,又含柳意,端庄凝重,笔力挺拔;金大定至清代谱序,书法劲健,刻工洗炼,为氏族遗物之精华。…
225、梅山摩崖石刻
梅山摩崖石刻分为碑刻、摩崖、墓志等类型。梅山接壤江西,安徽的西南门户。因山而名的参禅古寺,前来探幽访胜,咏诗作赋,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摩崖石刻和碑刻。既有千言大观,也有一字之惊;既有达官显贵遗墨,也有无名之辈狂书;既有数丈摩崖,也有盈尺小碣;正草隶篆,代不绝书,琳琅满目,瑰丽多姿。其中主要的有普门岭摩崖石刻、聚宝摩崖石刻、聚宝石记摩崖石刻、《古木》绝句摩崖石刻、《龙泉记》碑刻、梅山东石刻、神仙遗迹摩崖石刻等。这些石刻大大丰富了梅山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一座天然的书法艺术宝库,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保护范围:以石刻中心点为圆心,半径为10米的圆。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四周20米。…
226、宝镜湾摩崖石刻画
介绍位于高栏岛宝镜湾,于1989年10月被发现,共4处6幅,散布于海湾所在的山腰、山麓200米范围内,其中最大的一幅长5米、高3米。岩画阴刻于大块平整的石面上,图案密集而复杂,形状有船、波浪、龙蛇、舞蹈人等,经专家考证,是距今二三千年前青铜时代的产物,是南越先民生活的写照。在岩画附近的沙丘和山冈上采集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陶片和石器,证明很早便有人类在此活动。此岩画为广东仅见,与中国北方、西南岩画风格迥异,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研、旅游价值。1989年被列为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广东珠海…
227、硖山口《慰农亭》及摩崖石刻
硖山口《慰农亭》及摩崖石刻位于凤台县城西南约3.5公里处的刘集乡山口村硖山口:古称硖石口,始于大禹治水时开凿的山峡,西硖古时建有禹王庙,又称淮河第一硖,古为据险屯兵之地,被历代兵家称为长淮津要,是淝水之战古战场之一,西硖石尚存淮上罕见的文物摩崖石刻,即公元1274年南宋夏松题石之《筑城记》,北侧50米处西硖之巅(现位于淮水中心80×40米孤岛)有清代光绪三年(1877年)修复的慰农亭。硖山口已于1991年因水利施工需要经省考古研究所抢救发掘文物250多件,经考证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1)“慰农亭”。保护范围:慰农亭所在的孤岛。建设控制地带:同保护范围。(2)摩崖石刻。保护范围:摩崖石刻所…
228、千唐志斋石刻
千唐志斋石刻位于中国中部河南省的新安县,是一处收藏有大量西晋(公元265~316年)至民国时期(公元1912~1949年)石刻的斋院。千唐志斋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是辛亥革命元老张钫自建园林的一部分。30年代初,张钫曾在洛阳地区广泛搜集历代的墓志石刻,并建斋收藏。斋内有走廊、天井和十五孔砖石窑洞,收集来的墓志石刻被嵌于壁间。共计藏有自西晋以来的历代墓志、石刻1400余件,其中唐代墓志达1185件,占中国出土唐墓志总数的三分之一,故被誉为“石刻唐书”,“千唐志斋”的斋名也由此而来。(国家文物局)…
229、马头山摩崖石刻
马头山摩崖石刻位于连山县小三江镇南约五公里的马头山上。自明代以来马头山即为小三江各村壮民避乱之栖所,今山上尚遗存明清两代夯土为屋的颓墙断壁,既有碉楼,亦有村民的住房。建国后,在该山北坡山腰的一块大石壁上,发现有摩崖石刻,镌刻时间为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全文共261字,对陈金釭、(按:陈金釭的釭字有写为“刚”、“釭”,1964年在仁化县出土有陈金釭铭文的铁炮一门,“釭”字从“金”从“工”,据此统写为“釭”),翟火姑的活动以及当地出现的战事记述较详。1990年连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230、“风婆婆”摩崖石刻
泌阳县象河乡槐树李村西山南坡一块巨大的岩石下有一石窟,被当地群众称之为“风婆婆洞”。此洞高约2米、宽约1.5米、深约1.2米,洞内雕有佛像3尊,中间莲花座上端坐的“风婆婆”神态安祥,左右两侍者毕恭毕敬。“风婆婆”是中国古代神话中主风的神,春天,“风婆婆”教燕子唱歌,唱着唱着,柳条就绿了;夏天,“风婆婆”带着乌云散步,走着走着,就下雨了;秋天,“风婆婆”变了个魔术,变着变着,枫叶就红了;冬天,“风婆婆”送来了贺卡,送啊送啊,飘来了很多美丽的雪花!使得风调雨顺,给人们带来了富足祥和的快乐生活。樊金凤摄…
231、宿城仙人屋石刻
仙人屋一名“半半居”,又名“瓢崖洞”,位于连云区宿城乡万寿山南坡,洞内有门,有窗,有案,佳境天成,自古就是东海胜景之一。仙人屋石刻共有四处,镌于洞内外的石壁上。其中“仙人屋”、“玉女窗”题刻和“仙人屋”诗,刻于“道光乙未(1835年),为两江总督长沙陶澍题;“半半居”题勒为宿城法起寺住持裕通书。陶澍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经济学家。他于道光乙未年间巡视云台,督办海运,整理盐政,仙人屋诗刻便是他此行中留下的石刻之一。因此,此石刻有很重要的历史价值。1982年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西50米,南至公路,北50米。…
232、大龙湫摩崖石刻
大龙湫摩崖石刻位于乐清市雁荡山。大龙湫为雁荡山“二灵一龙”三绝之一,历代名人慕名来游者络绎不绝。连云嶂今存摩崖28处,碑碣7方。属唐者1处、宋2处、明4处、清7处、民国15处、不明年代者6处。其著名者有:唐诗人杜审言(646-约708)“杜审言来此”题名,宋嘉祐间(1056-1063)两浙转运使张瑰“张瑰唐公游”题名,明嘉靖三十年(1551)浙江提学副使薛应旂“嘉靖辛亥十二月武进薛应旂到此”题名,清道光廿八年(1848)前江苏巡抚署两广总督梁章钜题名,及民国十三年(1924)康有为“白龙飞下”题字。…
233、挂甲山石刻
介绍:挂甲山石刻在山西吉县城南里许挂甲山。此地背依锦屏山,面临清水河,杨柳夹崖,拱桥如虹,景色优美。据县志记载,唐尉迟敬德出征寓此,曾在锦屏已挂甲,更名挂甲出。也有传说唐太宗与秦琼奔赴长安,曾挂甲山巅,故名。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在山脚石崖上雕造佛像五区,每区二至三龛,龛人火焰式,龛内内多为一佛二菩萨,龛为座为覆莲瓣束腰须弥状,菩萨胁侍两侧。其中卧佛一龛,右手托腮,左膝徽曲,造型生动,神态自如。雕造手法剔地突起与线雕相结合,与其他石窟中圆雕相较,别具一格。山西临汾市…
234、大石坎石刻
大石坎石刻位于江口镇小桥街社区居委会,坐北朝南,分布在高6.5米,宽4米,距地表2米的崖面上,竖排七列楷书阴刻《江阳十景》:“鹰岩春晓双江螺旋澌滩雪浪南台飞瀑宝山夕照龙潭秋月佛头夜雨华寺木鱼角井灵泉蜈岭卧云”落款为:光绪癸未年秋月廖伦书。每字宽0.35米,高0.38——0.42米,字距0.05——0.08米,行距0.08——0.1米;字幅面宽3.4米,高4.5米,面积15.3平方米。该石刻为清末名人书写,书法精美,笔力遒劲,赞颂了平昌县的自然风光,具有重要的书法和历史研究价值。…
235、照镜石摩崖石刻
照镜石摩崖石刻位于郁南县罗旁镇罗旁水闸。照镜石又名黄鳝石,上刻“明嘉靖甲申十月十六日,布政使林富、按察副使徐文溥过此”24字。正楷阴刻,5行直书,每字约7厘米大。嘉靖甲申,即明嘉三年(1524年)。林富,福建莆田人,明弘治进士,曾任南京大理寺评事、广东、广西布政,官至右佥都御史,晚年辞官还乡。徐文溥,开化人,明正德进士,授给事中,历上疏言事。帝不听,遂引病去。世宗即位,起河南参议,迁广东副使。因多涉及权要,恐贻母忧,复引病归,行至玉山病逝。此石刻是林富、徐文溥两人巡视西江航道,过此题书。…
236、吴复墓石刻
介绍吴复墓石刻,在肥东县萧纡乡享堂任村。吴复随朱元璋南征北战,以功封安陆侯,追封黔国公,谕葬。墓面向太湖,背靠高岗。神道旁南北对立一组圆雕石刻。自东向西排列翁仲、狮、羊、马、华表各一对,均整块花岗石雕成。翁仲高2.4米,柱剑挺立,威严肃穆。工艺为镂空与浮雕结合,简繁相宜。马小耳,长鬃,背面浮雕连枝花,腹下镂空;左侧雕驭手,戴圆顶帽,着长皂服,穿布云鞋。驭手和马由整块巨石雕成。神道西有龟形碑座,碑文为大学士刘三吾铭,惜碑已失。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合肥市…
237、大浪湾石刻
大浪湾石刻是香港史前时期的石刻,位于香港岛大浪湾以北,现已被列为香港法定古迹,亦为香港首个法定古迹。大浪湾石刻在1970年被一名警务人员发现,位于临海的石崖上,面积90厘米乘80厘米。图形为抽象的鸟兽纹,图纹大致呈几何形。考古学家估计,该石刻刻凿年份大约为新石器时代,估计是当时居民相信刻石能护佑航海人士,以及他们对航海及天文表现崇拜。现在该处已被加建封罩以作保护。RockCarvingsatBigWaveBay必去理由:香港最早划定的法定古迹…
238、“天下第十八泉”摩崖石刻
“天下第十八泉”,即圆泉。位于郴州城南约8公里的苏仙区坳上镇田家湾村。泉水自石壁一圆窦中汩汩而出,汇为圆潭,故称之“圆泉”,泉水晶莹,被誉为“香雪”、“圆泉香雪”因此而得名,是郴州古八景之一。早在《方舆胜览》中,即记述了北宋元丰年间(1078年)诗人张舜民,字浮休,由环庆行营机宜被贬为郴州税监。刚到郴州城,就匆忙寻找圆泉,欲一饮为快。一天,他来到城南的永庆寺,见寺侧有一清泉,以为就是闻名天下的圆泉,便欣然而饮,饮后顿觉悠扬解醒,澈骨开襟,十分高兴,于是作《永庆寺记》,把圆泉的名声、水质,以及饮后所感,大书特书了一通,认为能喝上这样好的泉水值得庆幸,即使遭贬也不后悔。但在他遇赦北归,弄清了圆泉的…
239、庐山摩崖石刻群
庐山摩崖石刻群(玉帘泉摩崖石刻、简寂观摩崖石刻、卧龙岗摩崖石刻、“龙虎岚庆”万杉寺摩崖石刻群),最早可追溯至南朝时期并一直延续至清朝。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的庐山以风光雄奇俊美着称于世除了自然风景之外,它的人文景观也蔚为壮观。这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就包括庐山的时刻。由于时刻具有保存时间长久的特点,因而被广泛地用来记录史籍经典,成为人类表达记录思想的一种形式。一千多年来,许多文人墨客和政要名流刻石记游庐山带带不断,这些作品诠释着庐山的风貌景致,也记载着历史的兴衰更替。…
240、北盘江铁索桥及石刻群
北盘江铁索桥是滇黔公路上的天险之桥,距晴隆县城东24公里,称“滇黔锁钥”,有“天险能挡万兵”之称。明贵州布政使朱家民(云南曲靖人)于明崇祯元年(1628)建盘江铁索桥,崇祯三年(1630)竣工。1936年10月,贵州省建设厅将铁桥改造建成汽车通行的钢索悬桥。抗日战争爆发后,为适应抗战需要,1938年10月,西南公路局又把钢索悬桥改造成双车道、载重为15吨的钢桁构桥。晴隆县——北盘江铁索桥及石刻群,途径G320国道,驾车约行驶40分钟,无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