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石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石篇
101、淮南虫化石群
地处安徽省淮河南滨的八公山,因淝水之战而自占闻名。现在的八公山则是因沉睡其中的大量珍稀占生物化石。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发现的“淮南虫’,而震惊中外。1984年,莫斯科第27届国际地质学大会上.我国地质占生物学家发表了一篇关于“淮南虫”的考察报告,引起了各国学者的浓厚兴趣。因为这一发现,对日前国际公认的地质年代的时间划分和地壳运动史产生了直接冲击。达尔文认为:动物生命出现不到6亿年,因此地质史中“占生代的上届划分是距今6亿年前”的认识维持了一个多世纪。直到1959年.科学家在澳大利亚发现了埃迪卡拉动物化石群,测定结果证明:动物来到这世界上己是6亿-7亿年前的事了。如今,这个被认为是动物出现极限…
102、阳春石林
阳春石林因山之巍峨,峰之险峻令很多游客流连忘返,就连造梦工场里的大导演也相中这里的奇景,到此处来取景。阳春春湾石林位于春湾镇东北2公里的蓬花垌。从“百页剑门”进入,里面是一块平坦的草地,草地四周矗立着无数如刀似剑的石峰,高60多米,宽50多米,极其险峻奇特,有诗人叹曰“万把青铜剑,锋芒指夜天”。此外还有“天马腾空”、“猛狮过岭”等石林景观。…
103、马山金钗石林
马山金钗石林传说明朝洪武年间,忻城土司知县有位小女名叫翠屏。翠屏聪明伶俐,父母宠爱有加。尤喜吟诗习字,舞刀弄剑。天性飞扬,狂放不羁。翠屏十六岁时父母将其许配给都安土司知县的三少爷为妻。忻城土司知县为爱女准备的嫁妆有金锭银锭、绫罗绸缎十大箱,唯独缺少一把首饰“发钗”。他决定把今属于马山县金钗镇的地界当作一把“发钗”划赠翠屏为嫁妆。出嫁那天,花轿抬到“金钗”地界,翠屏要看一看她的领地“金钗”的风物景致,便在一个名叫夷江里的小屯子停下。翠屏叫一声护送的老管家:“我要出去游一游!”管家喏喏而应。几位伴娘、婢女簇拥着翠屏信步走到野外,当她往南远眺时,望见一座酷似春笋的青山,青山背后有一片翠绿幽幽的竹林,…
104、嘉祥武氏墓群石刻
嘉祥武氏墓群石刻位于嘉祥县纸纺镇武宅山村北,为汉代祠堂和墓地,始建于东汉桓、灵时期,全石结构,石刻画像,内容丰富,雕制精巧,是我国保存完整的汉代石刻艺术珍品。现存石阙、石狮各一对,石碑两块,祠堂石刻构件四组40余石。武氏墓地最早见于北宋欧阳修的《集古录》和赵明诚的《金石录》,南宋洪适将题字与图像,集于《隶释》、《隶续》中。1964年将处于深坑中的石阙、石狮,按原位置提升到现在的地坪以上,并建立了宽敞的保护室。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群石刻为东汉晚期武氏家族墓地石刻建筑。又称武梁祠、武氏祠。在山东省嘉祥县武宅山村北。现存双石阙、1对石狮、2通武氏碑和4组零散的祠堂画像石,雕刻精美…
105、石月亮观景台
石月亮距离福贡县城32公里,在我们没有目睹它的芳容之前,我先给大家介绍石月亮。石月亮位于高黎贡山山脉中北部福贡县石月亮乡境内的怒江西岸海拔3200米——3500米之间的山颠中,是一个天然大理岩溶蚀而成的深洞穿透整个山体而形成的。深洞呈椭圆型,东西长32.70米,上下高约60米,宽30米,深12米,洞前有一棵约20米高的干枯云杉树。从远处眺望恰似一轮明月高高悬挂于山林峰海之中,与天空连接为一体,群峰簇拥,形成一个集宏大、奇异神秘、秀丽为一体的怒江大峡谷地质奇观,傈僳语叫“亚哈吧”,是傈僳族的发祥地。在傈僳族和怒族的民间故事中,有许多有关石月亮的神秘的传说,给它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其中最著名的是:…
106、石卡雪山景区
石卡雪山景区位于香格里拉县城西南,距离县城约7公里,与纳帕海相邻。在当地藏语中,石卡雪山意为“有马鹿的山”,虽称为雪山,其实仅在每年11月至来年4、5月间有积雪,其余时间则是山岩裸露,不过山间低矮处则草甸茂密、杜鹃花盛开,徜徉其间,非常惬意。石卡雪山主峰海拔4449.5米,景观四时不同,可归纳为一句话“春看绿草夏看花,秋观秋色冬观雪”。五月时候,顶峰的积雪依然皑皑,但山脚下已是0满园。碧绿的草甸上,牛羊成群,炊烟袅袅,一片和谐的田园风光。接下来的夏季,则是花的海洋,漫山遍野的杜鹃花争奇斗艳,令人心醉。九、十月份,山下的草甸被盛放的狼毒花染成一片红色,山间则是大片金黄的红杉和杨树桦树。而11、1…
107、五德桃源旅游景区
地址:贵州省石阡县汤山镇五德镇位于石阡县境东南部,距县城35公里。地处连接古思州、石阡府及乌江水系与沅江水系的驿道之上。既是古时石阡府、镇远府、思南府、铜仁府、松桃府设置“五府厅”的治所之地,也是石阡历史上闻名遐迩的古老茶乡、苔茶发源地,更是石阡当今的桃源圣境、水果之乡,亦是人们参悟茶道、探秘长寿、体悟人生境界的绝佳圣地。五德镇自古以盛产茶、产好茶而闻名。其地所产茶叶叶肉肥厚、栗香持久、汤色明亮、味醇甘爽。曾是明、清时期石阡的“贡茶”主产区之一。1958年,五德茶叶应邀参加全国群英会,受到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评价,周恩来总理还亲笔题词“茶叶生产、前途无量”制成锦旗,鼓励五德大力发展茶叶产…
108、北山石刻
北山摩崖造像始刻于唐末,至南宋结束,石刻位于大足县城北2千米的北山上。以大佛湾为中心,遍及其四周的观音坡、营盘坡、佛耳岩、北塔寺共五处。长达500多米。岩高约7米,沿崖造像。从南到北形状若新月,龛窟如蜂房。造像5000余尊。造像细腻精美,技艺娴熟巧妙。除部分碑刻、塔幢和浅小龛窟残毁外,其余均保存完好。北山,古名龙岗山,距大足县城龙岗镇北1.5公里,海拔545.5米。北山摩崖造像重点保护范围面积7.62公顷,一般保护范围面积21.82公顷,建设控制地带面积28.15公顷。北山佛湾摩崖造像,开凿于公元892~1162年(唐景福元年至南宋绍兴)。造像崖面长约300米,高7~10米。龛窟密如蜂房,分为…
109、井陉龙窝寺石窟
龙窝寺石窟位于井陉县城微水西南25公里、天长古城西10公里的小龙窝村西0.5公里处石崖上。石窟前临燕晋古驿道,今307国道由石窟西南绕过。石窟东北为石太高速公路。龙窝寺石窟为石家庄市境内现存十余处石窟之一,由于其独特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佛像雕刻以及石壁上诸多古人题刻,故在1993年被定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窝寺建造年代已不可考。清雍正《井陉县志》中有“龙窝,在县西南二十里。石壁峭立,古柏崖生;梵宇楼台,颇为可观。传神龙断路,货郎仗剑斩之。至隆庆间,大雨冲出枯骨一窖,约数百斤许。”龙窝寺及其西大龙窝村、其东小龙窝村皆由此而得名。原龙窝寺规模较大,寺前西南、东北两端各建有楼阁一,阁下即为燕晋往…
110、石棚峪石棚
位于大石桥市官屯镇石棚峪村南石棚山上的石棚,是新石器时代末期至青铜器时代的一种墓葬(或祭祀建筑)。石棚,由经过加工磨制的巨大花岗岩石板构筑,东西向,壁石套合整齐,有侧脚。东壁石残,南北壁石伸出西壁石外。盖石方正,长4.30米,宽4.00米,厚0.44米,延出壁石,形成棚檐。该石棚呈东西向,它的上盖、侧壁及后壁均为花岗岩大石板,在其北壁外檐盖石下,曾发现有红色划线,东壁外檐盖石下亦有南北向划线,可见当时在建造石棚的时候,就已经有建筑设计的行为了。数千年来,石棚岿然不动,远古人类的修建水平可见一斑,非常了得。该石棚占地面积大约54平方米,东麓为乡间公路,北麓为采石场,西侧500米处为水库,南侧为丘…
111、义慈惠石柱
义慈惠石柱,又称北齐石柱,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齐石塔古建筑。该石柱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西北二十里的石柱村,建于北齐大宁二年(562年)年,是杜洛周、葛荣起义军遗骨埋葬之处。石柱造型奇特,雕刻带有强烈南北朝风格,是少数北朝时代的遗存至今难得的的艺术佳作。义慈惠石柱坐落于定兴县城西北二十里的石柱村,柱身上刻有“标异乡义慈惠石柱颂”九个大字和长达三千多字的“颂文”。因建于北齐时代,所以也被称为北齐石柱,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柱造型奇特,雕工粗壮有力,是遗存至今难得的北朝时代的艺术佳作。全柱分基础,柱身与石屋三部分,通高6.65米。基础是一…
112、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
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列为国务院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总编号为第57号,现分别叙述于下:一、褒斜道在秦岭山脉中,有一条贯穿关中平原的汉中盆地的山谷,其南口曰褒,在今汉口区北25公里;北口曰斜,在眉县西南15公里,长凡235公里。自战国起,就有人在谷中凿石架木,修筑栈道,历代踵继,多次增修,后人就命名为“褒斜道”。汉武帝大加修凿褒斜道250公里,从而出现了“栈道千里,无所不通”的盛况。二、石门石门是用人工开凿的一个隧道洞,在褒斜道南口,洞长16.3米,宽4.2米,高3.45米。1970年修建石门水库时,淹在水库中。石门的开凿年代,据《石门颂》记载是在东汉,开凿于公元1世纪,故近代外…
113、丹阳南朝陵墓石刻
丹阳南朝陵墓石刻位于江苏省丹阳县境内。丹阳南朝陵墓石刻现已发现的主要地点有陵口镇萧梁河两岸、狮子湾、仙塘、前艾庙、金王陈村、烂石垅、三城巷、水经山村等八地十处,这十处陵墓主要是南朝时的齐、梁两代的帝王、帝后陵墓,其中有齐宣帝萧承之的永安陵、齐景帝萧道生的修安陵、齐武帝萧绩的景安陵、齐明帝萧鸾的兴安陵、梁文帝萧顺之的建陵、梁武帝萧衍的修陵以及金王陈村、烂石垅、水经山村已经无从考证而失名的陵墓。这些陵墓的前都有神道石刻,石刻的造型十分生动,气魄雄伟,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珍品。坐落在丹阳市胡家桥北2里狮子湾的齐宣帝萧承之永安陵坐南向北,已平,陵前现存石刻二件,东为天禄,保存完好,身长2.95米,高2…
114、南京南朝陵墓石刻
体现南京南朝古都神韵的艺术瑰宝——南朝陵墓石刻,在江苏省内共有32处,其中南京地区有19处,分布在江宁、栖霞等处,其年代最早始于南朝刘宋,距今约1500年,19处陵墓石刻中,帝陵共3处,另有失考墓7处。这些陵墓大多取坐北朝南方向,石刻距陵墓约千米左右,一般都包括镇墓神兽、神道石柱、神道碑等几种。镇墓神兽分双角天禄、独角麒麟与无角辟邪三种,形态基本相似,均体形高大,昂首挺胸,口张齿露,目含凶光,腹部两侧刻有双翼,四足前后交错,神态威猛庄严。天禄与麒麟仅限用于帝陵,辟邪则专用于王侯墓前。位于栖霞区狮子冲陈文帝陈倩永宁陵前的天禄、麒麟,是帝陵石兽的代表作。它们相向而立,造型矫健灵活,雕…
115、绥德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景观称为“秦时明月汉时关”。早有“旱码头”之称的绥德,地理位置特殊,商贸业繁华,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引得历代骚人墨客在此留下墨宝。而绥德的石雕艺术更是源远流长,代代相传。历经秦汉唐宋,于明清时期,绥德古城内遗留的人文景观、摩崖石刻以及民间广泛流传的石雕艺术品不胜枚举。诸如秦时扶苏监军驻绥时“太子府”遗址、“赏月台”遗址、呜咽泉景观和疏属山巅的扶苏墓、扶苏祠等景观;“晋溪洞”“龙洞清流”“天下名州”等摩崖石刻;以及民间老乡家保锁娃娃的炕头石狮狮,还有那些深埋墓葬而被挖掘出土的东汉画像石。很多著名的摩崖石刻在“文革”中被毁坏,为了恢复被损坏的历史遗迹,反映绥德源远流长的人文历史,去年3月…
116、铜鼓县摩崖石刻群
摩崖石刻群于1983年公布为铜鼓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铜鼓石”石刻,是我县最闻名的石刻,我县因其取名,也因此而古今闻名。据《义宁州志》载:“铜鼓石在武乡二十四都,屹立数丈,形如铜鼓,相传许旌阳逐蛟过此,石中有声,疑以为怪,挥剑劈之,今一石中分,宛如剑劈,县诸石屹矗,森若列载,故因其胜而建官司马。”“试剑”石刻,明末隆庆年邓子龙书,与“铜鼓石”同一石体,又名“试剑”,下则署“武桥”二字,为邓子龙之别号。“潘周过化”石刻,与“铜鼓石”同一石体,明末邓子龙书,是我县重要石刻之一。“潘周过化”其含意是:江西巡抚潘季驯,巡道周思敬派鄱阳守备邓子龙到赣西边陲,镇压了李大銮农民起义之后,铜鼓地境才开化…
117、阿拉善奇石街
阿拉善奇石赞张雄志“宇宙千秋凝神韵,造化万物铸石魂。”“神舟”号飞船升起的地方——中国秘境阿拉善,神奇诸多,独有一奇,便是奇石。这里大漠浩浩,戈壁苍苍。这里有大“海”,是由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和它们之间的戈壁而汇集的浩淼瀚海。这里也确实有过真正的海洋,曾是大海的故乡。据地质学和考古学研究证实,阿拉善很久很久以前曾是汪洋大海。在10亿年前的元古代晚期至两三亿年前的中生代三叠纪时,这里地壳运动剧烈,海底火山爆发,陆地多次沉浮,天空风云激荡独特的地质构造和亿万年的地质变迁,阿拉善原野就如一个巨大的奇石加工厂,在地壳运动、火山岩流、风化沙磨、日蒸月寒等地球物化的内外力综合作用下,…
118、叱石风景区
叱石风景区位于新会市杜阮镇的羊石坑,离新会市区14公里,距江门市区9公里。叱石山是圭峰山绿护屏向东北延伸的一条支脉,山势雄伟,古松参天,奇石磷响,更有泉水棕棕清如白练。早上云雾缭绕,景致变化无穷。晨登山顶观日出,远眺银湖,旭日东升,霞光波影,蔚为壮观。傍晚,可欣赏江门万家灯火,竞艳争辉。晴天,山下村庄成片,风景秀丽,令人心旷神怕。叱石山是圭峰山绿护屏向东北延伸的一条支脉,叱石山海拔380米,山势峻峭,是圭峰山绿护屏向东北延伸的一条支脉。名山胜景,到来游览者众多,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达15万人次。每逢九九重阳都有万人登高,蔚为壮观。1991年重新装修的叱石宾馆和松涛园餐厅,内有歌舞厅等娱乐设施,可…
119、齐云山石刻
齐云山碑刻统位于安徽省休宁县齐云山。齐云山原有碑刻和摩岩石刻1400余处,现仅存462处,其中石碑206处,石刻256处。其余景区也有小量分布。遍布全山,以罗汉洞、紫霄崖和石桥岩一带为多。其中年代最早的是北宋大观年间的石刻,大多数为明、清两代的石刻和碑刻,约占总数的80%以上。石刻大多镌于悬崖绝壁之上,有的字大逾丈,有的字小如拳。其中镌刻于寿字岩处的“寿”字楷书,字径达230厘米。碑刻及石刻字体,楷、行、草、篆、隶俱全,流派纷呈,各具风格,镌刻工艺精湛。摩崖石刻位于西北鸡冠山峭壁上。面积约60平方米,按凹凸自成3阶,自上而下镌刻明正统二年(1437)、天顺五年(1461),成化七年(1471)…
120、朱家尖·乌石塘
乌石塘昔日是渔民晒网的地方,现在已是朱家尖的重要景点之一。你可以在乌石塘看到成万上亿颗乌黑发亮的鹅卵石,乘上海上泛舟,可以听掌舵渔翁为你讲述乌石塘和樟州湾的传说,一定会增添浓浓情趣。乌石塘长约500米,宽约50米,高约5米。这条横卧着的海塘全由乌黑发亮的鹅卵石自然倚坡垒积而成,气势庞大蔚为壮观。卵石花纹斑斓,光洁可爱,小如珠矶,大似鹅卵,可与南京雨花石和三峡五彩石媲美。元朝的《昌国州图志》有记载:乌石塘,在马秦,绵亘百余丈,高可五丈许,枕海之滨,表里皆青圆石子,如龙之鳞甲。樟州湾的南岸,分布着很多礁石,礁石群形状奇特,犹如龙眼、龙嘴。龙嘴旁有一石隙,当地渔民称其为龙之洞,每当台风将临,此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