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石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石篇
421、巧言石
希望自己能言善辩是每个人的梦想,拥有一副好的口才是每个人的愿望,据说还有真的可以实现这个夙愿的机会,那就是亲吻巧言石。巧言石据说是一块神奇的石头,相传中世纪-东征时,一位骑士从耶路撒冷带回了一块沾有耶稣血的圣石,并于1446年将它放置于布拉尼城堡中。每天都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排队来亲吻这块神奇的石头,因为据说只要吻了它,便会能言善辩,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但是想要亲吻到这块石头并非易事。巧言石贴壁呈90度,即使卧躺着身子离它仍有个空隙,所以必须将身体平躺,再反手抓住铁栏杆,半弓挺着身体,靠腰力臂力并将头凑近石壁轻吻。因为身下就是深谷,尽管有人保护,依然感觉惊心动魄,如果你“吻石”成功,方可获得…
422、钱伯斯石柱
钱伯斯石柱位于北领地爱丽斯泉的南部,距离爱丽斯泉约160千米,这个石柱已有3.5亿年的历史了,是由于长年累月的风化作用和雨水的侵蚀而形成的。钱伯斯石柱高约50米,斯图尔特(JohnMcDouallStuart)是第一个发现石柱的欧洲人,他于1860年来此并将石柱命名为詹姆斯•钱伯斯(JamesChambers),之所以命名为钱伯斯是因为他的最大赞助商叫这个名字。自此以后,不计其数的游客都来此游玩,并将自己的名字刻在了石柱底部的柱基上。在石柱的底部建有一条有围栏的小径,游客可在石柱的底部观赏这个巨大的石柱,最大的乐趣莫过于在石柱上刻下自己的名字,证明自己观赏过这个神秘的巨石。想…
423、双心石沪
石沪是先民智慧的展现,它是利用玄武岩和珊瑚礁所砌筑的捕鱼陷阱,而七美的“双心石沪”因造型浪漫,吸引众多的情侣前来,俨然成为澎湖观光的代表景点,位居澎湖景点第一名。双心石沪又称“顶隙沪”,已有700多年的悠久历史,坐落于澎湖县七美乡的北部,是澎湖地区众多石沪中保留最完整的石沪,是由许多石头排列而成,从高处更能清楚的看到两个大大的爱心。从高空俯瞰过双心石沪之后,可以下水走走、玩玩,附近海域的海水清澈碧蓝,如果水位不高,或是正处于退涛的时候,也不妨走到双心石沪里头,彷佛爱心将你围绕,十分浪漫,如果和自己的爱人一起前往,将会是人生中最美的经历。需要注意的是若要观看双心石沪必须先确认每日的退潮时间,才能…
424、白鹤梁水下石铭
位于涪陵区城北长江江心,是一块长约1600米,宽16米的天然巨型石梁。石梁仅冬春枯水期露出水面。相传唐时尔朱真人在此-,后得道,乘鹤仙去,故名白鹤梁。石梁上刻有自唐广德元年(763年)至当代的石刻题记164段,其中水文题记108段;石鱼图14尾,其中作水文标志者3尾。题刻、图像断续记录了1200余年间72个年份的历史枯水位情况,对研究长江中上游枯水规律、航运以及生产等,均有重大的史料价值。1974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水文工作会议上,中国代表团以《涪陵石鱼题刻》为题,向大会提交报告,白鹤梁的科学价值遂得到世界公认。白鹤梁上的石鱼石刻,不但有着重要的科研和史料价值,还有“石鱼出水兆丰年”和“年年有余…
425、泗洲山抗日石刻
泗洲山抗日石刻位于罗田县胜利镇周家垸村,共6处,散落泗洲山间。系抗日时期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李宗仁所辖第七军军长张淦及其幕僚于1938~1941年间所题刻。“笑看乾坤”,每字0.3米见方,横排一行;上款“己卯孟冬”,下款“济公”,每字0.08米见方;均为隶书,周边凿饰线框。“吼散倭氛”,每字0.3米见方,横排一行;上款“倭奴以中国为睡狮可欺,岂知狮已醒,一吼而倭氛散,一搏而倭奴灭,倭奴倭奴,死无噍类矣。辛巳仲春”,下款“容州凌压西”,每字0.08米见方,均隶书阴刻,周边凿饰线框,整体呈横匾状。“滕家堡偶占”,全文共105字,横排八行,每字0.08米见方,行书。山凹岩壁上方凿有“品”字形的大小三个…
426、石桥(萨拉戈萨)
石桥坐落于坐落于阿拉贡自治区的首府萨拉戈萨,也被称为“狮子桥”,因为桥两侧的柱子上有四只狮子,而狮子又是这个城市的标志,横跨埃布罗河,为萨拉戈萨最重要的桥梁之一。石桥为萨拉戈萨最古老的桥梁,历史可以追溯至15世纪。从12世纪开始,生活于此的人们便希望建造一座横跨埃布罗河的桥梁,以便于两岸市民的出行。石桥兴建于1401-1440年,为哥特式风格,可惜的是1643年的一场大洪水冲毁了大桥的中部。1659年对石桥进行重建,建筑师修复了被摧毁的桥梁并且加固了桥墩,1789年的时候又对埃布罗河沿岸部分进行加固,以免再次遭受洪水之害。石桥的重建对于西班牙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不仅促进了两岸市民的交流,…
427、碧云洞摩崖石刻群
碧云洞又名“水洞”系天然喀斯特溶洞,位于盘县城关镇西南一公里许。水洞之名最早源于上崖壁上的“水洞”二字摩崖,书镌时间为明嘉靖三年(1524)。此后,嘉靖三十年(1551)所编纂的《普安州志》在更订普安州十景时,将十景之一的“南洞(水洞)胜游”更订为“碧云佳兴”,至此得“碧云洞”之称。分布在碧云洞内外的崖壁上,现已知最早镌刻年代为明嘉靖三年(1524),最晚为1937年的摩崖石刻26方(有部分摩崖石刻由于)。有阴刻、圈刻、阳刻等几种刻法,每字最大者为1.76X0.9米,最小者0.06X0.04米。洞外摩崖多数字迹明显,字体较大,如“水洞”“通天一门”、“独立撑天”、“碧锁云封”、“…
428、青龙岗石刻
青龙岗石刻包括巫相岗石刻和龙门石刻,位于虞山小石洞东南上侧半山腰处,虞山中路路北侧。巫相岗石刻坐南面北,在一块高2米、宽6米的形如龙首的巨石之上,有用双勾法镌刻的“巫相岗”三个钟鼎文体大字,字径高约1.8米,宽约1.5米。巫咸系商初太戊帝(前1638-前1563)时候的贤相。汉《越绝书》载:“虞山者,巫咸所出也。”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巫咸,殷贤臣也巫咸及子贤冢皆在苏州常熟县西海隅山上,”明邓韨《常熟县志》:“巫咸墓,在虞山上,子贤亦葬其侧。”宋王爚为县令,尝修其墓。县令孙应时撰墓碑云:“墓在邑之青龙山嘴。”今虞山北端之小山村,又称商相村,传为巫咸父子之故里。龙门石刻坐南面北,在一块高3…
429、二仙洞石刻
二仙洞位于登封市区北嵩山太室山三皇口东400米处,坐北面南,三面悬崖峭壁,开凿时代当在明代之前。该处两洞为天然形成,东洞为二仙洞,洞内现存佛像五尊,其中西一尊为明代雕刻,洞东西宽4.8米,高3.8米。西洞为附属洞,宽9.8米,深4米余。二仙洞俗称“嵩阳洞”,确凿创建年代无可考。洞东西宽4.8米,南北深4.8米,内高3.8米,外高2.2米。紧靠洞后壁处有一石台上奉五尊佛像,东为文殊,中间为观音,西为普贤,两边各站立一名童子。西一尊有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部为明代雕石象基座,象座高28厘米,宽20厘米,长54厘米,形态似卧象,面目雕刻栩栩如生,嘴间雕象牙3厘米,清晰可见,石像为灰青石质地,石象右侧腰间…
430、龙门石窟禹王池
进入龙门石窟景区西山石窟,首先看到的便是禹王池。禹王池是为纪念大禹而开凿的,池子面积不大,池水清澈,常年保持在25度左右。小瀑布水流潺潺,池中水草丰盛,鱼儿游弋。地址:洛阳市洛龙区龙门石窟景区内,西山石窟入口处类型:池塘游玩时间:建议5-10分钟开放时间:(一)2月1日-3月31日:8:00-17:00,闭馆18:00;(二)4月1日-10月7日:8:00-17:30,闭馆18:30;(三)10月8日-10月31日:8:00-17:00,闭馆18:00;(四)11月1日-1月31日:8:00-16:00,闭馆17:00。(五)夜游开放时间(西山石窟、香山寺):4月8日-5月10日期间每天开放…
431、泰山石刻
泰山石刻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包括经石峪和唐摩崖两部分。经石峪位于泰安市泰山中路斗母宫东北400米的山峪中。北齐时(公元550-580年)镌刻,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佛经摩崖刻石。-刻于面积2064平方米的缓坡石坪上,自南而北竖行刻《金刚般若波罗密经》44行,为-的上卷。字径50厘米,以隶为主,兼有楷书、行书和篆书。书法遒劲,在书法史上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周围还有宋、明、清、民国及现代观经、题诗石刻20多处。唐摩崖位于泰安市泰山玉皇项南80米处。刻于唐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摩崖高12.3米,宽5.3米。碑文24行,每行51字,现存1008字。除“御撰御书”四字和末行年、月、日为正书外,其他均为隶…
432、石塘纸号建筑群
相传在南唐建县以前,石塘村北有方塘十口,故谐音石塘。其南为武夷山镇,北接稼轩乡。元时手工造纸业在石塘兴起,及明代发展成临近诸县手工业造纸中心和集散地,亦是县内最大的农村圩集之一。石塘是铅山县建筑城墙的两个集镇之一,靠河一侧建有城墙,墙外为宽而深的护城沟。其城墙建于1932年,周长3。5华里,设置城门城楼6处,城楼大小约15平方米。现在保存下来的城墙余100米左右。镇内秀水环绕青山,山,水,街同行不悖,意境深远.桐江水及三条人工渠蜿蜒流过小镇,大家或傍水小筑或跨水而建,绵延成街.整个小镇的建筑呈纺锤形南北走向.石塘街全长1200多米,宽4-5米,全部铺以青石板,令人惊讶不已.街上的店铺鳞次栉比,…
433、苏州石湖石佛寺
石佛寺又名潮音寺、海潮寺、潮音禅院等,位于石湖茶磨山下,依茶磨山边的岩石造型,凿就一尊观音佛像,立于山崖裂隙间,俗称“石佛”,寺名由此而来。清乾隆皇帝南巡至此,题写匾额“普门香梵”并撰写对联一副“愿力广施甘露味,闻思远应海潮寺”。对联至今仍在观音殿的石柱上。石佛寺始建于宋淳佑年间(公元1241-1252),由尧山主开山,规模虽小,却甚得佳境。元代诗人陈基到此游览,有《登观音岩》诗云:普陀山枕海波宽,古洞谁移此地安。岩下碧潭常侵日,云根瑶草不知寒。楼篁鹦鹉呼人语,伏涧蜿蜒听法蟠。山兀石桥方广路,也须一虔姿盘桓。后该寺历经数次重修,到了民国初年,石佛寺尚有大殿,后毁之以火。文革期间,寺庙遭到破坏,…
434、龙洞子摩崖石刻
龙洞子摩崖石刻(原名:龙洞子石刻)年代:清类别:石窟寺及石刻公布时间:2012年8月15日地址:射洪县明星镇龙潭村简介:龙洞子摩崖造像及石刻位于明星镇龙潭村6组村东300米,西距村委会800米。造像石刻凿于龙洞河右岸高4米,宽50米的龙洞山黄砂岩壁上。龛高1.3米,宽0.7米,深0.02米。坐西向东,造像4龛。K1龛高1.2米,宽0.6米,深0.01米,楷书阳刻题记,局部模糊不清。K2龛高1.2米,宽0.6米,深0.01米,楷书竖排阳刻题记,18行,398字,字径0.04米,记述增修事宜。K3为石龙,长2.4米,宽1.3米,深0.01米,作龙珠行戏图。K4龛高2.4米,宽1.3米,深…
435、石篆山石刻
石篆山位于大足县城龙岗镇西南25公里处的三驱镇佛惠村,海拔444.6米。据佛惠寺《严逊记碑》记载,造像于公元1082~1096年北宋元丰五年至绍圣三年开凿而成。造像崖面长约130米,高约3~8米,通编为10号。是中国石窟中典型的佛、道、儒“三教”结合造像群。石篆山摩崖造像重点保护范围面积0.21公顷,一般保护范围面积0.18公顷,建设控制地带面积2.47公顷。石篆山摩崖造像为典型的释、道、儒“三教”合一造像区,在石窟中罕见。其中,第6号为孔子及十哲龛,正壁刻中国大思想家、儒家创始人孔子坐像,两侧壁刻孔子最著名的十大弟子。这在石窟造像中,实属凤毛麟角。第7号为三身佛龛。第8号为老君龛,正中凿中国…
436、石家庄市规划馆
石家庄市规划馆位于体育大街以东,北临世纪公园,总建筑面积约1.36万平米,展区面积7000平米。石家庄市规划馆展现了石家庄城市发展变迁的过程;体现城市规划建设的辉煌成就。随着知名度不断提高,现已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推行阳光规划、公众参与的平台,城乡规划研究的重要基地,招商引资的重要舞台。石家庄市规划馆2009年5月20日正式对外开放,2011年7月开始进行布展提升施工,提升后对外开放三层,共十三个展厅。一层为城市寄语厅、城市总体模型大厅和临展厅。二层为城市春秋、总规纵览、模型秀演绎厅、一河两环、百年铁路、正定新区。三层为大西柏坡规划、航空港规划、东部产业新城、重点片区规划。展厅重点利用高科…
437、大连石槽景区
石槽村风景区位于滨海路的最东端,是一处依山傍海,风景秀丽的幽静去处。这一带海岸曲折,岬角海湾较多,岩壁峭岸,礁石嵯峨,峥嵘险峻,景色尤为壮观。是登高观海的好地方,能和它相比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大连北大桥。在平地上观看一望无际的大海,经常会让你觉得有些索然,有一种千篇一律的印象。而有了葱郁而雄浑的山色映衬,白茫茫的大海也好像倏忽间有了灵气似的,难怪唐代大诗人李白在登山望海之后会发出“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的感叹来呢。对于大连人来说,石槽又是个休闲垂钓的好地方,石槽岬角海湾较多,礁石嵯峨,颇有些峥嵘险峻,造成很多涨潮涌浪的回流之处,回流在礁石凸角外侧较深处形成涌波,溅起水花或泡沫,溶氧量高…
438、阿勒巨石阵
阿勒巨石阵位于瑞典东南部斯科讷省名为科瑟贝里亚(Kåseberga)的小渔村,就在波罗的海的边上,分布着这样一个排列整齐的巨石阵。这些石头分布在风景如画的青山上,任何浪漫的灵魂都不舍得离开。据分析,阿勒巨石阵建成于公元前500年,即北欧铁器时代。巨石阵由59块砂岩组成,每块重约1.8吨,排成一条长达67米的船形巨石阵。在船形石圈内,科学家在1989年的考古时还发现了木炭及人类遗骨。一般认为,像这样的历史遗迹通常出现在重要人物的墓地上,根据斯科讷当地的民间传说,这个巨石阵是安葬生活在约1400年前的国王阿勒的地方。也有研究认为这是为了纪念那些死在海中的人;也有人认为这跟冬至有关。阿勒…
439、魔鬼大理石保护区
魔鬼大理石保护区位于北领地的南部,建立于1961年,占地面积18平方千米,因无规则堆积的圆形巨石闻名世界。魔鬼大理石保护区是一群高约4米,宽约13到33米经由几百万年长期风化而成的巨石堆。在当地原住民的传说中,他们是澳洲神话黄金时代中的重要角色彩虹蛇所下的蛋。这些巨石堆积长约一公里,它们以不可思议的方式堆积,有些只有少数的支点。由于澳洲一些地区高度铁含量使得石头呈现赭红色,并且大理石成分在巨石表面留下浅浅的纹理,让这些巨蛋在日出时分或夕阳西下时显得格外的红艳。据说,随着风化作用,这些巨石将会一点点的变小,变成一堆小圆石。游客可以攀爬这些巨石,也可去附近的丛林探险或者户外野餐等。在魔鬼大理石保护…
440、临朐沂山歪头崮石刻
临朐沂山歪头崮石刻位于沂山风景区西北部,海拔971米,是沂山第四高峰。据史料记载,沂山石刻,主要是摩崖造像与题刻。由于历代战乱,多已被毁,现仅存歪头崮救苦观音像和人世蓬莱题刻等为数不多的石刻。造像为倚坐式,头戴花冠,头后饰尖桃形项光,面相方圆丰润,双目平视,表情静穆。短颈、圆肩,颈下胸前有项饰,帔帛由双肩向下,绕臂沿体侧飘垂。腰系长裙。一腿屈起,一腿平身。造型丰满,刻工精细。像左侧有铭文4行,共20字,其上一行旁行四字“救苦观音”。其下三行直排“善友韩氏法名净全李宅吴氏李宅雇氏”。造像铭文虽不十分清晰完整,线条笔画仍依稀可辨。据造像面相特征及衣饰造型等风格特征看,其年代应在唐代晚期。沂山自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