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石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石篇
381、白沙陨石坑景区
白沙陨石坑景区白沙陨石坑位于牙叉镇东南9公里白沙农场境内,直径3.7公里,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个陨石坑,也是目前我国能认定的唯一较年轻的陨石坑,更是全世界十几个伴有陨石碎块的陨石坑之一。陨石坑周缘环形山脊连续较好,仅在西南缘受两条溪河冲刷而出现豁口。开车深入到陨石坑腹地,站到一片茶林之前,远远望见峭壁上有一大片被巨大力量冲击的痕迹,这便是70万年前陨石冲击到地面上留下的痕迹。科学家对撞击白沙大地的“天外来客”的大小进行了科学估算,认为是直径380米的陨石,撞击能量差不多相当于360颗投放在日本广岛上的原子弹。海南白沙陨石坑不但发现有陨石,而且坑形地貌以及撞击形成岩石变质与震裂构造十分明显,是一处珍…
382、柯岩造像及摩崖石刻
柯岩造像及摩崖石刻位于绍兴城西柯桥镇柯山南麓。隋唐时期石刻。《柯山小志》卷上载:“石佛高五丈六尺,相传隋开皇间有石工发愿为此,未成而逝,以禅之子,子复禅孙,三世讫功。”嘉庆《山阴县志》卷二十四:“柯山寺在县西三十里,晋永和年间敕建。旧志:产石,为民所采成岩洞,巧匠琢为佛,唐以来创寺覆之。”后寺渐圮,明副使黄猷吉重建,更名普照寺。康熙年间里人对石佛饰以金粉。20世纪70年代,石佛双手及膝部以下遭毁。1997年县文物部门修复石佛双手及螺发。该景点在柯桥镇柯岩村(直落港)西北1公里柯山南麓一巨形弧岩内。属弥勒像,高11.3米,螺发肉髻,宽颐广额,披褒衣博带式袈裟,袒胸束腰,左手按膝,右手作说法手印,…
383、化子坪黑泉驿石窟
化子坪黑泉驿石窟位于化子坪镇黑泉驿村,距县城40公里,依崖开凿,单室独存,窟石宽8米,深9.7米,高4.5米。窟内残存8尊较完整造像。窟室内有两根连接窟顶的石柱,其上浮雕小坐佛,束髻(有的头残缺),面部线条简单。右边石柱上方开龛,龛内雕有观音菩萨1尊,头戴高花冠,宝缯飘外。冠中有一小化佛,观音袒胸露肘,有腕钊,胸饰璎珞,披络腋,披帛从右肩飘向后方再绕右膝,下著裙。娥眉微竖,鼻梁隆起,朱唇锁闭,有毫光。左手拄方形台座,右手置膝头,手牵巾。右脚弯落在台座上,左脚轻踏莲花。侧身坐在长方形的台座上,显示出神态温柔而飘逸的样子。窟室右壁上方残存6尊造像,其中5尊坐佛,l尊观音造像。佛均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
384、拉稍寺石窟
介绍位于天水市武山县城东北约50公里处的钟楼山中,又名大佛崖,是水帘洞石窟群所包括的显圣池、拉捎寺、千佛洞、水帘洞、三清洞5处名胜景观之一。山中曲径幽林,百鸟争鸣,空谷回应,与水帘洞隔山相对。《武山县志》载,相传鸠摩罗什运鬼斧神工,拉树梢成山,因有此名。北周明帝宇文毓武成元年(公元559年)秦州刺史尉迟迥初建,寺内保存了大量北周至元代的石窟艺术作品。在一块巨大的崖壁上摩崖浮雕塑造一高达四十余米的释加佛像,崖面三分之二曾为壁画,现存部分极其珍贵。陡峭的崖壁上有浮雕3尊,两旁是手持莲花躬身肃立的胁侍菩萨。旁有北周武成元年墨书题记。佛坐莲台上,镌有狮、鹿、象3排,上层6狮,中层9鹿,下层9象…
385、北关石桥
汝南北关石桥又名宏济桥,位于汝南县城北门外大街,宏济取广济万民之意。宏济桥始为木桥,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知县雷宗始创石桥,嘉靖年间知府黄似华重修,易名博爱桥。现为河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宏济桥为五孔联拱式石桥,南北长55米,东西宽7.3米,高11米,其中河身桥面长55米,两端雁翊桥面各长10.5米,东西宽7.3米,高10米,桥面为青石砌成。两侧各有25根望柱,大多为明代遗物,有8根是清代制作。望柱高1.2米,横断面为正方形,每个宽为0.3米至0.31米。柱顶部均雕有石狮,狮下雕刻行夏莲座,座下镌有荷叶墩。石狮姿态各异、有的挺胸昂头,仰望云天;有的双目眈眈,凝视桥面;有的侧身转首,顾盼嬉戏…
386、西石窟寺
西石窟寺位于封龙山南坡,约创于北齐时期,北宋时达到一定规模。原是一处寺院,有殿宇、禅房十余间。现房舍全无,仅存三处石窟。近年建了一座廊不是廊,房不是房的建筑,挡雨不遮风,也算是一种保护。仔细观察,在岩壁上尚存一些凹槽,大概是当年立柱搭梁之处。开凿于南北朝时期北齐的,是最西边的三世佛(三号洞),正中为观世音像,左为骑坐大象的普贤菩萨,右为骑坐狮子的文殊菩萨像。只是文殊、普贤二菩萨像也未躲过“文革”之劫,均被砸毁,现仅存大象、狮子的残片,后将残片与水泥混合修复,但工艺实难恭维,粘贴在水泥墩上的残片还是值得观赏、探究的,由此尚能想象其完整状态的精美。周围洞壁上刻满小佛像,观音菩萨背光之后原有十八罗汉…
387、斯皮耶纳新石器时代的燧石矿
斯皮耶纳的新石器时代燧石矿位于比利时埃诺省蒙斯的一个瓦隆村庄斯皮耶纳(Spiennes)。燧石矿面积达100多公顷,是欧洲最大且最早的古代矿坑汇集地。这些燧石矿的非凡在于提炼技术的多样化,及其与当时人类聚落之间的直接联系。这处新石器时代燧石矿名列UNESCO世界遗产名录。名录中对其的形容为“欧洲最大和最早的古矿集中处”,并引用了它们展现的人类技术发展水平以作为理由。这些矿占了靠近蒙斯的白垩山丘约100公顷,并且因其展现了露天矿与地下矿之间燧石结核的转变。这些结核被用鹿角镐掘出,岩石此后被敲碎成为粗制的斧形,并最终被抛光以达到末态。这些粗制品被在广大地区交易,并经常在其终点被抛光。抛光增强了最终…
388、玛尼石堆
玛尼石堆独具特色的经石堆的丁青成为一大亮丽的风景线,走过琼波,玛尼石堆无处不在,高原虔诚的佛教徒把那里所有的石头都变成有灵气的东西,便一代接一代在石头上不知疲倦地或刻写佛言,或刻画佛像,实在不会刻画的,干脆把石头捡起来堆成一个个人工山,就这样玛尼石出现了,它渐渐地在藏传佛教缤纷世界中象佛堂、象佛塔、象佛像、象佛经,象一样有了自己的地位,成为同等重要的宗教文化的一部分。世代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把自己内心世界活动用一种物质形式记录下来存留于天地之间,成为后人有目共睹的珍贵精神财富,经石的产生和发展也不例外。经石是高原人精神生活的宣泄,是信仰驱动的产物。经…
389、龙虎石刻
位于珲春市中心广场旁边的龙虎碑亭。是为纪念清末爱国将领吴大澄将军而建。1840年以后,沙俄侵吞了我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广大领土,并屡开衅端,横行不法,致使华夏之邦的边民生计日,颠沛流离。1880-1886年间,吴大澄钦差大臣身分奔走于吉林,珲春,宁古塔之间,抵抗沙俄入侵。为了防止沙俄入侵,他与沙俄签定了《重勘珲春东界约记》,并于图们江口补立了土子界碑,在珲春中俄边界添设了啦字,萨字,二界碑和十六个边界记号,在长岭子竖立了铜柱。从而有效地扼止了俄国向西扩张,保卫了中国领土地处图们至珲春公路边的凉水镇,原名凉水泉子。当时,由于沙俄入侵,烧杀抢夺致使村民们民背井离乡。1881年,吴大澄查边至…
390、中华曙猿化石地点
时代:旧石器时代1985年,古人类学家林一璞在江苏溧阳县(现在的溧阳市)上黄镇水母山采石场的裂隙堆积中发现了一些古老的哺乳动物化石。齐陶鉴定出其中的一些牙齿与发现于内蒙古的古鼷鹿牙齿相类似,从而判断拥有这些牙齿的动物生活的时代应该是早第三纪(距今6500万年至2400万年之间)。从1992年开始,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著名古脊椎动物学家玛丽·道森女士(和古灵长类学家和克里斯托弗·毕尔德与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齐陶、王伴月、李传夔、郭建崴组成了联合研究小组,对上黄地区及相关地区开展了进一步的野外考察,对富含灵长类的上黄动物群及相关动物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随后的工作发现了至少4个种的高等灵长类…
391、白石岭
位于琼海市西南12公里处,总面积约16.24平方公里,由登高岭等山岭组成。登高岭是白石岭最高峰,海拔328米。山状变化万端,移步换形。山上怪石嶙峋,千姿百态,石洞幽深,神奇莫测。每当云雾缭绕,山峰忽隐忽现,变化万千,犹在虚无缥缈之中。岭有1308级登上石阶贴崖而上,登之可观白石岭八景,饱览万泉河风貌。白石岭八景是:石柱擎天、金钟驾驰、青狮眺目、翠屏拥月、崆峒筛风、苍牛喷雾、花岗蔚彩、碧沼储云。从崆峒筛风上登300级台阶,便是白石岭最佳景观石柱擎天。清代本地举人王崇佑诗曰:巍巍群山峙荒原,一色莹光拂紫恒。未有阶梯从级蹑,总无藤葛敢扳牵。清尘半洁空中地,绿树偏绕云里根,欲问何年轻奠定,猛然遐想到虞…
392、浦口石佛寺
石佛寺位于南京市浦口区,现存一尊宋代石佛是国家一级文物。它既是历史的见证,又是中国劳动人民艺术和智慧的结晶。浦口区在南北朝以后清朝以前,寺庙林立,其中尤以佛教寺庙为盛,石佛寺便是其中之一。古人云:“天下名山僧占多”,中国的名山大川,无一没有寺院僧侣。南京浦口山陵起伏,峰峦层迭;虽未登入名山之列,但寺庙之多。不得不承认是与绿水环绕、景色宜人的定山、宝塔山、浦子山、平山、宣化山等有关。其中仅定山周围就有定山寺、石佛寺等数十座庙宇。据《江浦埤乘》记载:“石佛寺,在治(县城)东北十五里,宗建炎间建,明万历间乡耆周栋捐修并建东岳殿、华严楼于寺左,又修筑寺前官路二十里,加茸石桥,募置双岸圩香火田三十三亩,…
393、迪奎斯三角洲石球以及前哥伦比亚人酋长居住地
迪奎斯三角洲石球以及前哥伦比亚人酋长居住地包括四处考古遗址,位于哥斯达黎加南部的迪奎斯三角洲,被认为是公元500年至公元1500年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和政治独一无二的例证,于2014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一文化遗产由人工建成的土丘、已铺筑的地区、墓地遗址,以及不可思议的哥斯达黎加巨型石球组成。哥斯达黎加巨型石球位于迪奎斯三角洲和卡诺岛,数目约有三百多个,是哥斯达黎加原住民在公元前200年到1500年的石头雕刻物,多为辉长岩。这些石球大小不等,大的直径有6.6英尺(约合2.57米),小的直径只有几厘米,球面异常光滑,光可鉴人,是非常理想的圆球,上面刻着一些莫名其妙的图案,有直线的,斜线的,还有三…
394、大象山石窟
大象山石窟甘谷大象山石窟,位于天水市甘谷县境内距县城五华里处。那里有一座正看如旗,横看似龙的山峦拔地而起,旧名文旗,现名大象山。山上松桧丛生,丁香溢彩,亭台楼阁依山而建,雕栋画廊绿树掩映。山中悬崖间,峭壁上有大洞窟一个,洞内坐石胎泥塑大佛一尊。据考证,甘谷塑佛造像可远溯北魏,先后共经历了四个朝代,三百多年。大佛洞窟两旁,依山附势修有长长的走廊,如同一条腰带。廊上窟龛相连,巍峨壮观,现存二十二个窟龛,大都平面近方形。正壁开大圆拱龛和设高坛基,并有僧人修行的禅窟,这是大象山窟龛特殊之处,在全国也很罕见。甘谷大佛为释迦牟尼佛。大象山自从以大佛闻世更名后,世人一直沿称大像山。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在深入研…
395、鸿庆寺石窟
鸿庆寺石窟,位于义马市东郊7公里处的石佛村,共有六窟。第一窟:平面长方形,有中心柱。西壁刻佛传故事,上部刻绘释迦在菩提树下,一手支颐,神态安详;下部是两位妃子及宫女劝释迦不要出家的情景。南壁刻一佛坐莲座上,两侧各有两菩萨。北壁中间刻浮雕“降魔”变图,10余个魔鬼,手持利器,向佛进逼。两侧各刻一龛,龛内有佛和弟子菩萨,龛外有兽。东壁刻有高大的城楼,上下有菩提树和身着长衣的人群。中心柱上有佛、鹿及执伞侍者等形象。浮雕构图严谨,雕刻精致。第二窟正壁刻荷花瓣形尖拱龛;左壁一龛刻三坐佛,已损坏;右壁龛内刻一佛、二弟子、二菩萨。第三窟:正面刻释迦坐相,两侧为二弟子、二菩萨;右壁有三龛,中间大龛为交足弥勒,…
396、伊芦山石刻群
伊芦山石刻群位于连云港市灌云县伊芦乡伊芦山,石刻主要分布在伊芦山中峰和西峰两处。中峰以中庵为中心,院内井旁石壁上有王同题刻“奇泉”草书大字;院东南角石壁有2.4米正方形石刻一方。在东向的悬崖上天然石洞内有王同“云洞”题刻,行书;在中庵下侧西南台阶阶旁石坡上有“高山流水”四个大字为王同题刻,楷书。伊芦山西峰山脚下的耶苏教堂东岩壁上有隶书“更衣处”,楷书“衔杯处”;南侧有楷书“龙神岩”;篆书“月泉”。从“龙神岩”石刻向上,有隶书“云关”;向南为王同楷书“含光”题刻。从“云关”题刻向上有隶书“翠壁”;西侧有楷书“云龙潭”。龙祠(二郎庙)遗址有廖世昭题刻。从“翠壁”向上有隶书“三生石”,西峰顶有隶书“…
397、戈斯峭壁陨石坑
戈斯峭壁陨石坑坐落于北领地,距离爱丽斯泉市175公里,形成于大约1.42亿年前。1.42亿年前,一颗直径为22千米的行星或彗星以每秒40公里的速度在澳大利亚发生撞击,该天体撞击地球时变成一个熊熊燃烧的熔炉,撞入地面约800公尺,它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相当于2.2万兆吨黄色00,炸掉了周围大约四百平方公里的地面。戈斯峭壁陨石坑于1873年被发现,在被科学家发现之前,早已为当地土著所熟知,他们虽早己迁离这里,但到处留下他们当年活动的痕迹。行星或彗星的无意撞击形成了澳大利亚最大的陨石坑---戈斯峭壁陨石坑。起初陨石坑直径大约20公里,现在的坑直径只有4公里,是坑的中心部分。像大多数类似的陨石坑一样,…
398、黄果树奇石馆
黄果树奇石馆位于黄果树生态旅游中心停车场,场馆面积3000平米,于2009年底开始运作筹备,是黄果树风景名胜区投放2010年暑期档旅游市场的一个集地理、地质、科普教育、中国传统美学、传统石文化于一体的文化旅游体验项目,堪称一部贵州地质演进史的活教材。黄果树奇石馆共分“远古沧桑馆”、“雅韵天成馆”、“梦幻晶花馆”三大部分,“百龙”、“百花”、“雅石”、“矿物晶体”全球宝玉石标本、玉雕件等展示内容。收藏古生物化石十多个属,40余种近百块。其中有典型的关岭创孔贵州海百合、胡氏贵州龙、关岭鱼龙、楯齿龙、盘县混鱼龙等;雅石类:青、墨、红、黄各色,盘江、乌江、红水河等水系及全省各地各类奇石500余件,贵州…
399、大金石
大金石是缅甸一处著名的佛教朝圣地,位于孟邦丹那沙-边小镇斋托附近,是一块耸立在悬崖边的巨石,海拔1100米。石头表面贴有金箔,石上建有一座7.3米的佛塔,据传里面珍藏有佛祖的头发。该地是缅甸继仰光大金寺(ShwedagonPagoda)、马哈牟尼佛塔(MahamuniPagoda)之后佛教徒的第三大朝拜胜地。传说佛祖释迦牟尼某天经过大金石所在地,将自己的一缕头发送给了一名叫做TaikTha的隐士,这位隐士后来将这缕头发盘到自己的头发里,转而将其献给了国王并期望这缕头发能被供奉在一个与自己的头相似的大圆石里。这位国王因为继承了他父王和母后的超自然神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大海深处找到了这块大…
400、蒋兆和流民图石刻
该石刻刻在泸县玉蟾山风景区东北角的一岩壁上,坐西北向东南,于1989年4月15日落成。《流民图》石刻浮雕是根据泸县籍著名国画大师、美术教育家蒋兆和(1904—1986年,祖籍泸县方洞镇,出生于泸州市龙马潭区卿巷子)的不朽之作《流民图》雕刻而成。石刻浮雕长41米,高3米,共刻划了100余个人物。原画完成于1943年秋,全卷长26米,高2米,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各阶层群众的悲惨生活现状,展示了日本侵略军铁蹄下哀鸿遍野、尸骨横陈的人间惨象,表现我各阶层人民渴望生存与和平及民族独立的愿望,产生了撕心裂肺的真实效果。《流民图》石刻右端为蒋兆和石刻雕像1座和《蒋兆和与流民图》石碑1通。蒋兆和石刻雕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