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普济寺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普济寺篇
1、普陀山普济寺
普济寺又名“前寺”,位于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其前身是有名的“不肯去观音院”。唐大中年间(847-859年),日僧慧锷在五台山请得一尊观音像归国,遇狂风险浪阻隔,且有铁莲花围船,无法航行,只得上岸,与山民张氏在潮阴洞建此院供奉观音。梁贞明年间(915-920年),由“不肯去观音院”扩大为寺。宋朝先后改名为“五台圆光寺”与“宝陀观音寺”,香光始盛。宋嘉定七年(1214年),皇帝御书“圆通宝殿”匾额,定为专供观音之寺院。明洪武十九年(1421年)实行海禁,朱元璋命汤和进山烧殿毁佛;直至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才迎佛回山,重建寺院。明孝宗嘉庆年间(1522-1566年),普陀山寺…
2、太仓普济寺
普济寺,位于太仓市沙溪镇普济街南端。据宋代《庆元志》载:唐武后(则天)于长安三年(703)曾敕建瞿像宝塔于武安寺。唐肃宗,干元三年(760),有一高僧简大师率俩弟子来游武安寺,遂栖止于寺,并扩建武安寺,更名为“宝林寺”,至宋初始改为“广安教寺”与吴郡(苏州)的瑞光、妙严、明觉及万等寺交称为江左五名寺。另据《吴门有隐》(道光版)及《直塘里志》所载:在北宋真宗祥符年间,有吴中鲁国公,闵荣献罗法堂一座(十八尊)于广安教寺,并重行掘池建塔及募建寺前之桥,桥初名“香化”,亦称“寺前”桥,至明正德年间改为三墩拱形石桥,桥名“普济”。至明兴武十五年(1382)寺庙奉诏归并,寺更名为“丛林寺”。昔时诗人崔华对…
3、建德普济寺
普济寺位于马目大桥北端钟潭岭上,据史料记载,普济寺始建于北宋仁和天圣年间,距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属南海普陀山普济寺下院,素有小南海之称。三殿格局,寺内有印度进贡的玉观音一尊(属国宝级文物)。宋宣和年间曾毁;南宋建炎有桐庐僧废额移建;宋淳佑中僧日照修,清咸丰辛酉年毁;光绪十五年唐其章筹金建,十九年僧宽忆添造客堂;民国七年僧德增建平屋十间。香火鼎盛时,有殿宇多进,僧十几人,寺田二十余亩,山三十多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屡经战火的罹乱,屡建屡毁,止共和初期,寺庙还保存原来的规模,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文革-时,有遭毁,玉观音已被弃于深潭之中。1992年,由善男信女出资出力,在寺庙原基上重建观音一殿,并…
4、陆良普济寺
普济寺,在陆良县城东部,是元朝大德四年,马撒宋济隆叛,梁天松率军三千出镇陆凉时所建的王帐或斋宫。明初改建寺庙,建寺不久便种植了这株山茶。这从明代万历26年,任职云南按察使的邓美赏普济寺茶花所写的《茶花评》可知(此文《云南通志》、《陆良县志》均收载)。邓文说:“予于甲戍岁(万历26午,公元1599年)月在嘉平,按巡曲靖,道经陆凉,适道左普济寺,车中旁晚其内,茶花甚放,故暂停辕入刹一观。但见灿日蒸霞,云锦成诚堆,因忆省城之花,殊觉未能与此媲美!孰谓‘他花皆不及省城’那?......此树之寿二百年矣!枝干高有十余丈,大可合抱--。邓美观赏此花是在万历26年,上朔二百年,则是明洪武31年(建之元年,公…
5、肇东普济寺
四站镇历史上就遗有佛教寺院。清王朝道光11年(1831年)该镇的东兴村(当地人称老爷屯),就建立一座最笃寿寺。内有-1百余人,其中常驻-30多人。清光绪6年(1880),此寺因火灾被烧毁又在老爷屯西南1华里处重建最笃寿寺。因此庙建在老爷屯偏南方向,故人们习惯称之南庙,也叫-庙。解放后,僧人孟和于1956年当选为肇东县第二届人大代表,孟和圆寂后、终止了宗教活动。1989年四站镇有些解放前就信仰佛教并曾皈依佛门的老信徒,在70多岁的老居士、老中医大夫龚永祥的发起下,曾多次联名-市宗教部门,要求批准建立佛教活动场所,四站镇政府也同意他们的意见,经市宗教部门考核后,于1992年5月批准建立四站镇普济寺…
6、北投普济寺
北投普济寺为台湾罕见的日本真言宗佛寺,始建于日志时期的1905年。依据《台湾佛教名迹宝鉴》所述,它与同为台北市市定古迹的临济护国禅寺都是临济宗妙心寺派在台北的布教据点。当时,由于该寺庙的信众多为台湾总督府交通局铁道部的员工,于是便以铁道部运输课长村上彰一先生的谥号“铁真”而命名为“铁真院”,并在寺中设立“村上彰一翁碑”。北投普济寺整体采用日式风格,混合了日本传统的和样、大佛样以及禅宗样的三种类型。寺庙的大殿为单檐的歇山式样,面宽三开间,内部地面上铺着榻榻米,方便跪坐佛礼,与主持方丈宅院皆呈现朴素淡雅且宁静庄重的寺院之美。大殿全部采用高级桧木制造,保养相当良善,斗拱、虹梁上的雕刻亦十分精美,特色…
7、五台山南台顶普济寺
五台山南台顶普济寺,位于五台县台怀镇宽滩寺村北约2200米。坐北向南,东西长68.43米,南北宽67.78米,占地面积4638平方米,据明《清凉山志》记载,建于隋开皇元年(581)。明成化年间(1465-1487)、万历年间(1573-1620)、清康熙四年(1665)均有修葺。现存建筑除大雄宝殿、文殊殿、客堂和僧舍外,余皆为清代遗构。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后殿(古佛殿),西侧建有地藏殿、观音殿、古文殊洞、普贤舍利塔等,东侧建有僧舍、客堂,近年来东侧又新建一偏院,为五观堂、僧舍等。寺内保存有明代佛像4尊,明清重修碑3通。1988年7月,五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
8、丽江普济寺
普济寺位于丽江县城西6公里普济山麓,普济寺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普济寺原有大殿、僧院等12个院落,现存3院。普济寺由山门、0堂、大殿、南北厢房等组成。普济寺大殿重檐歇山顶建筑,以顶覆铜瓦故又名铜瓦殿。面阔5间22.85米,进深5间20.3米,呈长方形,屋顶铜瓦覆盖面积为46.4平方米,是云南唯一幸存的铜瓦建筑。普济寺为滇西北13个-寺之一。在教仪上有融汉、藏宗教为一炉的特点。普济寺内尚存两颗古海棠树,古朴苍劲,枝干虬蟠,罩满整个寺院。普济寺前草坪如茵,丽江坝区风光,可以一览无余。普济寺周梨树成林,梨花满坡,每到春来花放,游人如织。1987年12月,云南省政府公布普济寺为第三批省级重…
9、武陟普济寺
武陟普济寺位于武涉县城东17.5公里千村。始建年代无考,元至正年间重建,明及清康熙年间重修。寺院建筑现存有山门和菩萨殿两座。均为元末明初建筑风格。山门面阔三间,单檐悬山琉璃瓦顶,檐下为四铺作真昂斗拱,阑额与普柏枋断面呈凸字形。山门柱下为八瓣覆莲石柱础,其中一件为宋代遗物。整体建筑保持元代风格。菩萨殿面阔三间,单檐悬山式灰瓦顶。梁架结构独特,驼峰与蜀柱同高,大梁及蜀柱后部错缝相接,梁架有云龙彩绘。柱下为覆盆式柱础,两山壁有明显的侧角。该殿与山门相仿,大致为元末明初建筑,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10、盂县普济寺
位于盂县西潘乡侯庄村。据乾隆版《盂县志》载,建于唐代初年,乾隆二十一年,移建现址,以后屡有修葺。占地面积1988平方米。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山门、过殿、正殿,两侧为东西配殿、耳殿、钟鼓楼。正殿面阔五间,进深八架椽,七架梁对前单步梁通檐用三柱,单檐悬山筒板瓦顶。柱头斗拱为五踩双昂,平身科每间一朵作五踩双昂。彻上露明造。过殿结构与正殿基本类似,只是花脊的烧造工艺较为考究,闪耀着琉璃的光芒。1986年被公布为阳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南漳普济寺
位于南漳县水镜湖泰鸿山。该寺始建于南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现有大雄宝殿、念佛堂、观音殿、地藏殿、天王殿、钟鼓楼、山门等建筑。寺内有缅甸产6尊汉白玉佛像.1997年5月省民族宗教委员会批准普济寺为湖北省佛教文化培训基地。…
12、石门普济寺
石门普济寺位于桐乡市石门镇墅丰村村北姚家里小组,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2010年9月14日,石门普济寺被公布为桐乡市文物保护单位。…
13、普济寺遗址
普济寺遗址位于清水县贾川乡阳湾王寺村。年代为汉代,类别为古遗址。2015年12月22日公布为清水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中心点为基点,东:以寺院院墙为界;西:以寺院院墙为界;南:以山门前村间公路为界;北:以寺院院墙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周界为基础各向外延伸2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