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墓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墓篇
181、岑彭墓
岑彭墓封土呈高台状,方形,边长25米,高4米,面积600余平方米,四周为耕地,此墓原来形制很大,后由于取土雨淋遗留至今状。岑彭为东汉光武帝云台二十八宿之一,字君然,南阳棘阳(今邓州市小杨营乡砖桥村)人。岑彭与前队式(王莽时新朝官称,即副太守)严说共守南阳,守数月,城中粮尽人相食时,乃投降。更始诸将要杀,为稍有政治眼光的刘演(刘秀兄、字佰升)所保留,并归刘寅所部。更始败,引河内太守韩歆同归光武。彭为反正投降之人,全凭自己攻城夜战之功取得光武之信任。其较大的功绩为:说朱鲔以洛阳降;从光武击败邓奉、董欣;先后歼击延岑、秦奉并逐之入蜀;从光武北击隗嚣;又与大司马吴汉并取西蜀,作战计划与大司马不一致…
182、杜文秀墓
杜文秀墓位于大理市七里桥乡下兑村。创建时间:建于1917年纪念价值:为杜文秀女婿张志勋所建。1856年,在太平天国运动的推动下,滇西爆发了回、汉、白、彝各族人民的反清大起义,回族杜文秀被推选为“总统兵马大元帅”。起义军攻下了滇西、滇南的53座城池,所到之处,“杀官安民”,军纪严明,大展生产,减轻税赋,重视民族团结,深受群众的拥护。但在太平天国失败后,清廷集中兵力进攻,大理政权日见危急。杜文秀为了力挽狂澜,亲率10万大军东征昆明。由于指挥不当,围城一年多还未攻下,清军援兵渐至,只好退守大理。1872年11月26日,杜文秀在重兵围城之下,为救城中数万百姓免遭-,在全家服毒后吞下孔雀胆,穿上大礼服,…
183、苏三墓
在河北省曲周县城西里处,有一个古老的坟墓,最大的一个是王景隆的,最小的一个墓是玉堂春的,玉堂春的墓埋在坟地的东北角,很不显眼的地方,并没有和王景隆合葬,玉堂春就是苏三,玉堂是她的艺名,在曲周县关于玉堂春的传说很多.明朝正德年间,曲周县出一个礼部尚书叫王琼.王尚书有三个儿子按排行大小,大猁子叫大官,二儿子叫二官,三儿子叫三官.那大官生性愚鲁,二官天资一般,只有那三官聪明过人,有眼观六路之能,一表人才,真叫人喜欢,后来起学名叫王景隆,就是戏曲里的那个王三公子.王景隆十八岁那年遵父命进京赶考,和烟花名0苏三相爱,待他床头黄金用尽时,狠心的老鸨把他赶出0院.多亏了苏三有情有义,进行周济,后来…
184、赤城杨洪墓
杨洪墓位于赤城县样田乡杨家坟村西,为明代昌平候杨洪之家族墓地,南北长250米,东西宽80米,面积20000平方米。该墓地明堂宽大,聚气藏灵,是一块独一无二的风水宝地。1993年7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墓地自东向西依次排列5座坟冢。1号墓是杨洪墓,宝顶为圆形,直径6米,砖石结构,墓基用石条砌成,墓顶檐下雕有斗拱,底部向南劈有卷门;向西为2号墓,是杨洪之母施氏墓。整个墓地建神道两条,东为杨洪墓神道,其最南端有石吼两尊,神道依次向北为石望柱、石牌坊、石狮、石猪、石羊、石马及武将、文臣等石雕像。杨洪神道碑由杨洪生前好友大同巡抚王越和宣府督察院督御史叶盛撰书,具体详细地记述了杨洪戎…
185、彭而述墓群
彭而述家族墓群是包含有彭而述,彭始抟墓在内的彭氏家族墓,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解放后,墓葬封土被平,神道及附属物被毁,古树被伐。1994年4月彭桥镇在修筑商城路时,于路北侧发现了彭而述墓,出土了墓志铭等文物,从墓志铭内容可知,该处即是彭而述家族墓群,现存碑刻10通,御砚一块、御匾“公明尽职”一块,御筵课读图(即跪师图)等文物。彭而述,彭始抟(彭而述五子),分别是明初、清初,出生于邓州彭桥较有名望的人物。彭而述字子钱,号禹峰,明崇祯年间的进士,清官阳曲县令,至清代,历任两湖提学佥事,贵州巡抚,云南右布政使,广西参政,贵州按察使,云南左政使等军政要职。康熙四年(1665年)告老还乡时病逝,归葬故…
186、曾国藩墓
清同治十一年(1872)二月初四日,曾国藩去世,终寿62岁。其弟曾国潢,子曾纪泽、曾纪鸿等从金陵(南京)扶柩回原籍湖南,五月下旬抵达长沙,六月中旬出殡,葬于南门外金盆岭南。两年后,曾妻欧阳夫人去世,曾纪泽遂将父亲改葬,与母亲合茔于善化县湘西伏龙山之阳,即今望城县坪塘镇桐溪村伏龙山南。曾国藩系糯米混浇铸墓堆,墓碑三道,主碑题曰:皇清太傅大学士曾文正公一品侯夫人欧阳夫人之墓,墓围直径5米,花岗石围:墓前古坪台50平方米;坪台东西石阙下通石级,沿桐溪寺墙而下,接曾国藩墓庐槽门。通道两旁原侍立石兽、石人,今仅存残迹。墓地正前有古银杏、罗汉松各两株,蓊郁茂盛。另墓地附近还有一倾圮神道碑,系李鸿章撰文,黄…
187、济北王墓
济北王墓位于山东省长清县城西南15公里处,为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诸侯王墓,由双乳山汉墓、福禄山汉墓及东辛汉墓组成。规模最大的汉王陵双乳山汉墓坐落在济南市长清区归德镇双乳山村,从1995年底开始进行抢救性发掘,被评为“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根据史料记载和实地探勘探,专家认为,它的主人是西汉时期的一个诸侯国济北国的最后一代王刘宽,因此它又被称为“济北王墓”。这座墓始建于西汉天汉四年,即公元前97年。令人惊叹的是,两千多年前,工匠们用简陋的工具,在一座坚硬的石头山上挖出了深达22米、面积约100平方米的墓室和一条八十多米长的墓道!双乳山汉墓依山为陵,凿岩成穴。一号墓座南朝北,…
188、泌阳秦墓
一九七八年冬,泌阳地方铁路施工中,在县城东北一点五公里处的关庄北岗,发掘清理了四座墓葬,出土了很多文物。据省博物馆和地县文化部门分析鉴定,认为是秦代墓葬。这四座墓葬一座保存较好,三座均遭破坏。保存较好的一座,尸骨皆无残留,根据出土的漆园盒和圈足内烙印文字“‖(二)小妃”三字判断,可能是座夫妻合葬墓。这座葬墓共出土随葬器物四十二件。其中铜器二十件,包括壁盘二件,壶二件,蒜头壶三件,园奁一件,勺二件,漆器十七件,这些漆器全是木胎,造型精巧美观,敦厚坚实,而且大都有彩绘,刻写有文字符号。玉器五件,包括壁四件,带钩一件;带钩系白玉、璃形,钩头、尾首均为龙头蛇嘴形,口、鼻、眼、耳刻工细腻,造形生动,浑身…
189、蔡昭侯墓
蔡器与楚器虽然国别不同,但在文化面貌上却基本一致,主要是由于春秋时期,在江淮汉地区的诸侯,经过长期征战,频繁的交往,文化交流也与日俱增,从而互相渗透,逐渐融合,最后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楚文化。1955年5月,寿县治淮民工在城西门内北侧取土加固城墙时,发现甬钟两件。经发掘发现墓葬,位置向西至城墙脚约40余米,向南至西大街约280米,墓型为接近正方形的竖井土坑,无墓道,墓坑正中略偏南有长2.4米、宽0.8米的漆棺痕迹,满铺朱砂一层,厚约2厘米。朱砂下面有玉佩1副,并有玉璧与扁形玉环等,其间排列着圆形、六角形、三角形、长方形的金叶;偏东处有铜剑1把,剑锋向南;墓主人的骨骼未能保存下来。从玉饰、金叶的…
190、吐蕃墓葬群
介绍位于都兰县热水乡热水沟西岸,距都兰县城约10多公里。属唐代早期大型吐蕃墓葬群,也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吐蕃墓葬。分布在长约7千米的热水、扎玛日、沙尔塘、斜歪4个自然村。1982—1986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此进行发掘与清理,大部分已被盗掘,1986年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墓葬均有封堆,分梯形和圆形两种;以夯土或堆以砾石后再复盖夯土,夯层间铺有沙柳枝条,夯土下方均筑平面为等腰梯形的石墙,边缘砌有土坯或泥球,并在其外侧涂以红色石粉;墓室为砌石,由墓道、中室、左右侧室和后室组成;封土堆前有规模巨大的祭祀坑、木车、木牍、玻璃器皿和金银器具。丝织品上有佛像、飞马及各种不重复图案130余种;…
191、盖斯墓
导游位于新疆哈密市西郊的盖斯墓又称“圣人墓”、“绿拱背”。介绍相传,唐贞观年间,应唐太宗李世民邀请,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派弟子盖斯、吾外斯,万嘎斯三人来中国传教。万嘎斯病逝广州,盖斯和吾外斯到达长安,受到唐太宗的欢迎。回国途中,吾外斯病逝于河西之回回堡,盖斯则于唐贞观九年(公元635年)殁于星星峡,被草草掩埋。后来,哈密回王派人在星星峡为其修建一座拱背。《新疆图志》记载:“星星峡麓有回纥墓。土人为醵金建屋,覆其垄,祷辄响应,匾额充栋,亦有施锦幢墓上者,恒积尺许”。后来拱背被拆毁,民国28年(1939年)时由哈密伊斯兰教徒发起,修建了现在的盖斯墓,将盖斯遗骸由星星峡迁葬于此。盖斯…
192、石寨山古墓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晋宁县上蒜乡石寨村,5公里处滇池之滨,面积约5000平方米。1955年至1996年先后五次考古发掘,清理战国至西汉滇国王族墓50座,出土器物5000余件。以青铜器为主,有生活用具、生产用具、兵器、各式贮贝器、铜鼓等,题材广泛,猎涉当时的社会风貌。距今2000多年前的公元前5世纪中叶至公元1世纪初,滇池沿岸曾经有过一个被称为滇的古代王国。长期以来,由于缺少文献记载,滇国的情况十分模糊。1956年,考古学家在滇池东岸晋宁一个叫石寨山的小山岗上,揭开了云南考古史上最大的发现:一个消失千年的王国一一古滇国墓葬群重见天日,由此证实了人们对古滇王国的猜测。1…
193、双潮西坑烈士墓
双潮西坑烈士墓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双潮乡西坑村。烈士墓坐东南朝西北,依山而建。自上而下依次为纪念碑、纪念广场、烈士墓地、壮怀亭、百米长廊和题字岩。纪念碑高约15米,平面呈“回”字形,立面为暗红色大理石覆盖。西北侧立面阴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东南侧立面阴刻碑记。基座为四方形,高出地面约0.95米。表面由青石铺成斜方格式样,四方均设有台阶。纪念广场地面水泥覆盖,四周有青石栏杆围成。纪念广场西北侧为烈士墓地,墓地平面呈圆形。共安葬12位烈士,各有墓志。墓地外圈为花坛。墓地西侧为壮怀亭,平面为方形。四柱,青石砌成。顶部为四方顶,水泥砌成。亭子西侧及南侧设有坐椅。百米长廊依山而建,拾阶而下,青石砌成…
194、嵊泗县革命烈士陵园
嵊泗县革命烈士陵园位于风景秀丽的国家重点名胜风景区—嵊泗列岛,在那碧波万顷,星罗棋布的岛屿中间,有一个面积最大的泗礁岛的宫山顶上,矗立着一座雄伟醒目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它占地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23平方米,道路1600平方米。1995年4月兴建,1996年4月落成,同年7月7日嵊泗解放46周年纪念日举行揭碑仪式。2000年5月后,把原分散在青沙、黄龙的烈士墓地陆续迁移到陵园内。陵园设计气势雄伟,依山傍林,山顶矗立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前正门屹立庄严的拱型门,正向朝南,气象万千。观碧海金沙,望山海奇景;数渔火点点、听林涛声声;守千米长滩,看海上日出。纪念碑广场总面积590平方米,一次可容纳30…
195、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北伐阵亡将士墓地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北伐阵亡将士墓位于郑州市建设路中段南侧碧沙岗。1928年4月,冯玉祥为纪念在大小数百场战役中的阵亡将士,批准拨出经费13万元,在白沙岗辟地400亩,建造北伐阵亡将士墓并祠。工程由交通司令许骧云为督办并监工,落成于1928年秋。1956年,改建为碧沙岗公园。墓地南北长约600米,东西宽约410米,面积为24.6万平方米,四周青砖高墙垒筑。墓地中部建-烈士祠,仿古建筑,占地4330平方米,有前后两个院,前院有正殿和东西廊房各7间,均高台建筑,有回廊,绿色琉璃瓦顶。后院正中为后殿,建筑形式与正殿同,殿内四壁嵌有当时军政要员的挽辞刻石。祠前有3座碑亭,即民族亭、民权亭和民生亭,均为…
196、东阳土墩墓群
东阳土墩墓群位于江苏省东阳市江北街道、六石街道、巍山镇一带2006年6月10日以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东阳市文物办对西周古墓群进行发掘,1号坑、2号坑、3号坑都许多重量级发现,至7月23日,4号坑的发掘、清理工作基本结束,共出土三具人类骸骨和包括一尊三脚瓷鼎在内的105件珍贵文物。东阳土墩墓群现有5处保存较好,分别是祥湖石角山石室土墩墓、派园石墎洞山石室土墩墓、石宅银角山石室土墩墓、派园下马柴自然村前山土墩墓、古渊头峋界尖土墩墓。这些墓葬均坐落于小山之巅,作东西向,规模宏大。石角山、派园、银角山三座石室土墩墓墓室均由巨大的石块构筑而成,选用巨石多为板状、条状或方形,有的巨石长及数米,重达数吨…
197、安乡南禅湾晋墓群、刘弘墓
南禅湾晋墓群位于黄山头镇,其中最富盛名的莫过于位于墓群西侧的刘弘墓,该墓距今约2000年,占地面积15000米。该墓是已发掘的西晋高级贵族大墓中保存最完整,出土文物最丰富的墓葬之一。刘弘墓的发掘还是199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刘弘,西晋名将,字和季,沛国相人,生于公元236年,于公元306年病逝于湖北襄阳军中,享年70岁。爵封宣成公,历任荆州刺史,镇南将军,车骑大将军等职。葬于湘鄂两省交界处的安乡黄山头主峰东南麓的南禅湾。1991年4月经省文物部门批准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发掘出文物78件。1991年8月1日,《中国文物报》在头条头版位置报道了这一重大的考古新发现,刘弘墓在当年被评为全…
198、霍锡熊烈士墓
霍锡熊烈士墓坐落在东莞市中堂镇斗朗村渡头。1987年4月,中堂镇人民政府为纪念霍锡熊烈士牺牲40周年,把烈士的骸骨从惠阳县富美村(现惠州市惠城区芦洲镇富星村)移葬到他的家乡斗朗村渡头。墓坐西向东,呈圆形体,半径2米,周围有约1米高的围栏,墓碑高3.6米,上窄下宽,钢筋水泥结构,顶有红五角星,碑上竖写红色大字“革命烈士霍锡熊同志之墓”,碑底座刻有霍锡熊烈士生平简介。墓地总面积约27平方米。霍锡熊,又名霍路洪,曾用名石熊。1915年出生于东莞中堂镇斗朗村。1938年8月,霍锡熊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参加广东抗日民众自卫团增城三区常备队。东莞、增城等地失陷后,他奉命回到家乡,带领群众开展抗日斗争。同年…
199、雷晋乾烈士墓
雷晋乾烈士墓位于永州市祁阳县三口塘镇坝塘村。雷晋乾,祁阳县三口塘镇坝塘村人,1898年12月出生,1918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师范,1921年三师成立一个进步学生组织——心社,雷是首批参加者,并是骨干成员之一。是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春参加三师驱逐反动校长刘志远的学潮。之后先后去安源、水口山发动工人运动和“岳北农工会”组建工作。1925年秋同罗严、毛泽民、夏明震等到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并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1925年12月由国民党湖南省党部和中共湖南区委以农民运动特派员的身份派遣回祁阳发展党组织,领导农民运动,开展革命活动。先后发展段文元、王镇湘、廖康国为中共党员。1926年1…
200、唐一岑墓
唐一岑,广西府临桂县举人,明嘉靖三十三年(1553年)来崇明县任知事。其时,倭寇屡扰崇明县城,杀人放火、抢劫财物,崇明百姓深受其害,对其恨之入骨。唐一岑到任后,闻之此事,迅速修筑工事,训练沙民,采取了一系列积极防范倭寇骚扰的措施,并发动组织全县军民,亲自带阵,齐心协力抗击倭寇的屡屡进犯。后因奸人与倭寇内外勾结,破了县城,唐一岑怒不可遏,带领军民和倭寇展开巷战,斩杀数寇后,只身负伤,终因流血过多以身殉职。为了表彰唐一岑英勇抗寇以身殉职的功绩,明世宗嘉靖帝敕赠唐一岑为光禄寺丞,谥“愍忠”,并筑墓建祠。最初,墓和祠均建于平洋沙旧县城西南角,1731年迁至蟠龙镇东约500米处,后因年久失修,面目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