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墓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墓篇
381、于谦墓
于谦墓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三台山麓。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杭州)人。曾任监察御史,河南、山西巡抚。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之变”后,升兵部尚书,拥立景帝,抗击瓦剌南侵,捍卫京师。景泰八年(1457年),英宗复位后被害,次年(1458年)归落于杭州三台山。明成化二年(1466),于谦冤案平反昭雪,明弘治二年(1489),明孝宗表彰其为国效忠的功绩,赐谥“肃愍”,并在墓旁建旌功祠,设春秋二祭,形成祠墓合一格局。1966年,于谦墓区被毁。1982年,重建于谦墓,将原七座坟茔改为一座,墓高2米,青砖环砌,重刻墓碑,-“大明少保兼兵部尚书赠太傅谥忠肃于公墓”,墓前…
382、相皮乡乡石棺墓
相皮乡乡石棺墓石棺墓,即:石板墓,又称石棺葬,是青铜时代藏东以横断山脉为中心的地区最有代表性的考古文化。研究石棺墓,对了解昌都藏族及其他藏缅语族民族的历史渊源、民族迁移、民族融合、民族关系等问题,有重要的意义。1978年——1979年,西藏自治区文管会、文化局先后两次在贡觉相皮乡,对相皮墓地进行了调查与复查。童恩正教授认为,这是一处“战国——西汉晚期”的遗址,即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世纪初叶,其年代距今约2200多年,但另有研究者则认为是吐番时期的遗址。据当地群众介绍,相皮墓地曾经发掘进大批石棺、陶器、人骨等文物。1979年调查时见到的是一具残棺,为石板拼成,长方形,长为1——1.2米,宽0.4…
383、大庸古墓群
【大庸古墓群】一作“四十八堆”,位于市内岩塌、大黄土包、三角坪、大庸桥、且住岗(原孟坪)一带,方圆约五平方公里。据<永定县乡士志》载:“四十八堆在孟坪,东西罗列,错落如星,高约丈余,圆径倍之,传为周赧王葬宫嫔处又传为宋时征蛮屯驻为营,此遗址也。”今考其土堆移为砖室墓,其砖长35.5公分,宽16公分,上有五铢钱饰纹或五铢钱图案。墓封土堆一般高为5~6米,堆围达20余平方米。墓室共分三进,第一进为进口,深1.48米,高l米,宽1.1米;第二进为棺室,高2.59米,底宽3.5米,深5米;第三进为葬品室,大小与一进同。据考证,四十八堆应属东汉墓葬。所谓周赧王葬官嫔处或宋时征蛮遗址等,皆不可信。与四…
384、于渊烈士墓
于渊烈士墓年代:1949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公布时间:2012年8月15日地址:射洪县金华镇金华村简介:于渊烈士墓倾位于金华镇金华村1组金华山西坡,于渊(1895-1949)四川射洪人,又名光藻,号邦齐。1914年后入泸州讲武堂第一期学习,1925年任万县城防兼宪兵司令,1926年率部抗击企图武力抢夺被扣英轮的英国军舰。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后任川军第二十一军刘湘部二师六旅旅长、教导师二旅旅长、少将参议,曾帮助红军通过川军的防线。抗日战争爆发后出川抗日,任新十六师副师长兼第七战区游击司令。1938年刘湘病死后弃职回川从事-工作。1944年当选为民盟四川支部执行委员。1…
385、先烈路33号墓
先烈路33号墓位于沙河顶十九路军坟园西南。195年发掘。地面有封土,呈长圆形,东西长约20米、南北长约18米、高5米。墓平面如两个“凸”字横排,由两个圆锥形凸顶的砖室组成,墓室半入地下,两室平面方形,圆锥形穹顶,长、宽各3.6米、高3.62米。甬道、后龛和过道均券顶。室内有砖砌棺床。此墓早期被盗,棺具人骨已朽。劫余的器物有150多件陶器,胎质坚致,有的挂釉匀薄,呈青白色,已近于瓷器。品类除了一般容器、食器、炊器等外,还有城堡、屋仓、井灶、坐俑、乐舞俑、镇墓俑、陶牲畜及车、船模型。陶船结构完备,长54厘米、通高16厘米。船前有锚,船后有舵。两旁为司篙的走道。船内分前、中、后三舱。前舱低矮宽阔,…
386、旱滩坡墓群
旱滩坡墓群位于武威市凉州区西南沿祁连山北麓的台地上,跨柏树、松树、西营3乡镇,面积2000万平方米。1972年发现,1975年、1984年武威地区文物部门先后进行了发掘、清理。1985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了发掘。墓葬时代分别为东汉、魏晋、十六国前凉等。汉墓部分地表无封土,部分有圆形小土堆。大部分为带有斜坡墓道的土洞墓,砖墓较少。汉墓中1972年曾出土医药汉简92枚(即“武威医简”),1988年在东汉土洞墓0土了完整的鸠杖一根,同时出土17枚王杖律令汉简及其他文物;魏晋和前凉墓地表均有封土,而且墓道部分亦有封土,圆形封土顶部和墓道口均埋有石块,标志明显;结构有土洞和砖室两种,均带斜坡墓…
387、陈晓云烈士墓
陈晓云烈士墓位于海曙区鄞江镇沿山村边家自然村西面,坐落在岙大里山的山麓,整体坐西南朝东北,占地面积64m2。该墓墓室成圆形,直径达3.06米,底部用石块砌成,上部用水泥浇筑而成。墓碑分上下两部分,上端刻着“陈晓云烈士之墓”,上款:1975年5月,下款:毛君谨君。墓碑的下端刻着“这里安息着边元仁陈继芳”,落款“中华民国三十二年五月”。陈晓云(1910-1944),女,原名陈素英,又名陈继芳,慈溪三七市(今属余姚)人。1924年冬小学未毕业辍学,次年改名陈晓云,考入宁波女子中学。1927年弃学回家,被迫完婚,未几出逃,执教镇海新仓小学,经斗争终获离婚。1938年移教鄞县梅园乡沿山小学。1941…
388、巴黎地下墓穴
巴黎地下墓穴是法国巴黎一处著名的藏骨堂,位于今天巴黎十四区的丹费尔-罗什洛广场,占地1.1万平方米,原为地下石灰石采石场。1786年,巴黎爆发瘟疫,为了解决墓地不足和公众卫生危机的问题,人们将埋在市区所有公墓中的尸骨转移至此,此后巴黎地下墓穴作为一个公墓一直使用到1814年。目前,已开辟为博物馆,有一小部分墓穴供公众参观。巴黎地下墓穴中的尸骨大约在600万到700万具之间,因为太多尸骨无法相配,只能将骨头根据类别分类堆放,并标明死亡年份,因而形成了大腿骨被排列成了比较整齐的骨头墙,碎骨头则用来填充,而头盖骨则在大腿骨组成的墙上镶了几道边,人的骨头可以这样不计尊严地堆放,却又被堆放得如此有尊严。…
389、周至李颙墓
李颙墓位于周至县二曲镇八一村。原有墓地190平方米,周筑土墙。封土圆丘形,直径约3米、高约3米。“文革”中封土、石碑皆毁。1976年后在原址划定800平方米作为保护范围。1956年由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颙(公元1624年—公元1705年)字中孚,号二曲,陕西周至县人。清初著名理学家,与孙奇峰、黄宗义同称清初三大名儒。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陕西总督鄂善以“隐逸”把李颙推荐给朝廷,皇帝批准召用,但他以患病托辞不受。十七年(公元1678年)举“博学鸿儒”时,礼部又以“海内真儒”举荐李颐,朝廷派-至其家敦请,他仍坚辞不应,并以-,以至自刎表白不做官的决心。此后,…
390、孔姆·艾尔苏卡法地下墓穴
介绍孔姆·艾尔苏卡法地下墓穴是亚历山大最大、最神秘的墓葬群,在罗马时期它也是埃及最大的墓地,历史可追溯到公元一世纪,在这里可以充分了解1800年前的罗马墓葬文化。孔姆·艾尔苏卡法地下墓穴深约23米,分三层,有约200个墓穴,最初是属于一个大家族的,后来其他家族的人似乎通过交费加入一种墓葬公司的形式取得了在这里入葬的权力。它的入口是一个圆形的大井,死者的木乃伊是用绳子从井口顺下去,参观时要沿着一条螺旋形的阶梯一路向下。地下一层是宴会厅,为死者送葬之后,所有的亲友聚集在这里宴饮。再向下则是迷宫般的中心墓室,摆满石棺。中心墓室的外围和纵深处还有更多墓穴。整座墓穴装饰华丽,随处…
391、袁台子墓
袁台子墓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十二台营子乡袁台子村内,发掘于1982年,现已被原地封存保护。墓0土了大量陶器、釉陶器、铜釜、铜魁及马具等珍贵文物。墓室石壁表面涂一层黄草泥,上面又抹一层白灰面,以红、黄、绿、赭、黑等色绘制壁画。墓室门内立柱内面画门吏,东西相对。前室右龛内画主人像,坐于帐下方榻之上,左右方屏后各立侍女。在主人图前面的南壁上,画东西并列四女像,面对主人。西壁前部,上画奉食图,下画四神中的白虎及朱雀。西壁龛顶部画牛耕图。西壁后部画庭院图。北壁东部画屠宰图。北壁龛上部画玄武图。东壁前部画狩猎图。东壁北部画膳食图。东壁龛上部画车骑图。其他还有画于耳室壁面及墓顶等处的夫妇图、马图、甲士骑马图,以…
392、张世卿壁画墓
张世卿壁画墓,位于河北张家口宣化区下八里村北一里许的坡岗上。其中最著名的一座壁画墓营建于辽天祚帝天庆六年(1116年),墓主人为张世卿,系汉人,向朝廷进粟2500云骑尉。壁画色彩鲜艳,笔法流畅,线条、-都十分重要的价值。宣化辽墓壁画中,人物形象及服饰有汉人也有契丹人,反映出明显的契丹、汉族两种习俗并存交融的地方特色。墓群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它不愧为辽代历史画卷,不愧为地下艺术画廊。这座辽墓前后两室的白灰墙壁上全是壁画,总面积有86平方米,主要反映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场面,壁画色彩鲜艳,笔法流畅,线条、-都十分重要的价值。比壁画更为珍贵的是墓的后室穹窿顶部的彩色星图,这幅彩色星图既有中国的二十八宿星…
393、康有为墓
【康有为墓】位于青岛市崂山区大麦岛村北的浮山南麓。墓址占地1000平方米,墓呈圆形,周长16.4米,封土高2米。周围用石块砌成,砌石高0.6米。墓前竖立康有为的门生、当代艺术大师刘海粟撰写的“康有为先生之墓”碑(高2.22米,宽1米,厚0.26米),碑阴刻《南海康公墓志铭》。墓后植六棵挺拔的龙柏,象征“戊戌六君子”。康有为(1858~1927年),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戊戌变法失败后,--海外16年。辛亥革命后归国。1923年寓居青岛,1927年3月31日在青岛寓所病逝。原拟安葬故里,灵柩暂放于本人生前自择的李村东南象耳山(又名枣儿山)墓地。1929年决定不迁葬,就由吕振文撰…
394、芳荑洞百济古墓群
芳荑洞百济古墓群坐落在首尔松坡区芳荑洞,总共有8座墓地,据推算是三国之一的百济在定都汉江流域时期(公元前18~475年)修建的。古墓于1971年首次发现,1983年至1988年进行了修复,建成了今天的古墓公园。虽然古墓内的遗物早已所剩无几,但游客依然可以在这里了解到韩国古墓的构造及形态。芳荑洞百济古墓为横穴式石室墓结构,先在四面砌起石墙,修建安放遗体的玄室,然后在一侧开辟一条与外界连通的小路,最后在上面用土覆盖而成。这种横穴式石室墓结构与在日本北九州地区发现的石室墓结构非常相似,说明百济的墓地技术曾传入过日本。芳荑洞百济古墓群既是一处历史遗迹,又是一座古墓公园。古墓之间开辟出很多小路,供游客参…
395、城关墓葬群
城关墓葬群年代:战国、汉、唐、辽、金、元、明、清地址:蓟县城关镇类别:古墓葬小毛庄墓群,城关镇小毛庄,原有封土数座,最高者3余米,已平毁。地面暴露有较多绳纹砖碎块和泥质灰陶片。1991年发掘60余座,面积约1000平方米,有竖穴土坑墓和砖室墓两种,出土有陶罐、瓮、盒、壶、耳杯和五株钱等。2002年第二次考古发掘,面积43154平方米,发掘汉代至明清时期墓葬94座。79座汉墓,以单室土坑竖穴为主,出土了彩绘陶和青铜器,在以往的汉墓发掘中很少见到。2004年第三次考古发掘,共发现7座古代墓葬,东汉砖石混合结构画像石墓即是其中的一座,为天津地区首次发现。该墓南北全长22.8米,墓室东西最宽处8.6米…
396、林散之墓
林散之墓位于马鞍山市雨山区采石街道牛渚社区采石风景区林散之艺术馆内,采石风景区大门右侧约80米处。1989年林散之先生辞世后,与其妻合葬于马鞍山市采石镇的小九华山。1996年马鞍山市政府投资将林散之夫妇合葬墓迁入采石风景区林散之艺术馆内的“江上草堂”之左,建成墓园。墓园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中间是林散之先生和夫人盛德粹的合葬墓,墓体用黑色花岗岩砌成,墓形为印章样式,正面刻有启功先生书写的“林散之先生之墓”碑,背面刻有墓记。墓园最高处用花岗岩砌成半弧形照壁,赵朴初先生在上面题写了挽词“雄笔映千古,巨川非一源”。墓园在建造时保存了原有的名木古树,依地就势,阶梯布局,显得十分自然而不失庄重。现该墓…
397、春墓岗
战国时楚国令尹春申君的墓地,位于曹县城西北10公里,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春申君,姓黄名歇,楚国令尹,与齐孟尝君、魏信陵君、赵平原君并称战国四公子。黄歇多才多艺、能言善辩。任左徒时奉命出使秦国,唆使秦昭王打消攻楚念头,并与楚国结盟。公元前272年,他随太子熊完入秦为人质,在咸阳居住九年;楚顷襄王病重,为使太子归国继位,黄歇将太子装扮成楚国使者的车夫,回到楚国,他只身留在秦国,后在秦应侯范睢帮助下回到楚国。公元前262年,太子熊完即位,任命他为令尹,封为春申君,领淮北十二县(今山东西部皆属之,曹县时为蒙县也在其中)。从此,黄歇在楚国担任令尹二十余年,为楚国的政权巩固和繁荣富强作出很大贡献…
398、安金藏墓
安金藏墓位于永寿县监军镇永安村。该墓竖有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陕西巡抚毕沅所书“唐代国公安金藏墓”碑石一通。1986年被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竖立署名永寿县人民政府文物保护标志碑一块,并对该墓藏划定了保护范围,建立了保护组织和科学记录档案。安金藏唐京兆人,初为太常工人。则天称制,睿宗号为皇嗣,少府监装匪躬,内待范云仙以私谒皇嗣腰斩,太子被软禁。唯有安金藏等工人能在左右,有人在武则天跟前诬告皇嗣潜有异谋者,乃令酷吏来俊臣刑讯逼供,左右不胜楚毒,皆欲自诬,唯有安金藏慷慨陈辞:“若不信金藏之言,请剖心以明皇嗣不反!”即引佩刀自剖其胸,五藏迸出,流血遍地,气绝而扑。则天闻之,遣医人却…
399、黄淳耀墓
黄淳耀墓又名“二黄先生墓”。为明末殉节的抗清志士黄淳耀黄渊耀昆仲墓葬。原墓建于清顺治五年(1648年),坐落在今盐铁塘西方泰水产村东南隅,墓地0.64公顷。1962年9月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68年8月被夷为平地。1986年,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会同嘉定区人民政府决定易地重建墓址在原址东侧,按原墓式样重建黄淳耀墓。1990年,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拨款12万元,方泰乡人民政府拨地0.17公顷,是年8月开工,12月25日竣工。原上海图书馆名誉馆长顾延龙手书“二黄先生墓”镌于墓前石牌坊正面,其背镌“陶庵留碧”4字,系复制前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吴玉章手迹。墓碑亦为顾延龙手迹。碑刻——明黄淳耀事略碑高72厘…
400、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墓
导游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墓坐落在市内体育路,占地965平方米。介绍墓主是11世纪中期的维吾尔族诗、学者玉素甫·哈斯·哈吉甫。他生于1019年,卒于1080年左右。公元1070年前后,他用古回鹘文写成了一部长达13000余行的叙事长诗《福乐智慧》。这部长诗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涉及当时政治,经济,文学,历史,地理,数学和医学等,是一部大型历史文献,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受到国内外史学界的重视。陵墓坐北朝南,呈长方形,正门宽4.2米,高8米,正门两侧各有一座高达8.7米的圆柱形塔楼,陵墓由墓葬群、门楼和主墓室组成。主墓室外方内圆,上覆穹窿顶,顶正中有一个小塔楼。陵布局独特、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