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民居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民居篇
121、斯氏古民居
斯氏古民居为清代江南典型的聚族而居大型宗族建筑群。位于浙江省诸暨市斯宅乡东白湖旁,占地1.3公顷。现存民居建筑多为清代所建,共有十四处之多。最具代表性有斯盛居、发祥居、华国公别墅。斯盛居约在1798年由里人斯元儒建造;“笔峰书屋”建于1822年;发祥居建于1802年前后,为斯元儒胞兄元二所建;华国公别墅是斯国华的家庙,学塾也设在其中,其建筑始建于清道光庚子年(1840年)。斯氏古民居各个组群皆有高墙围护,构成各自独立的建筑组合空间,内部由若干合院组成,布局对称,轴线明确,斯氏古民居是我国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一面镜子”,是中国古代江南民居建筑技术、美学和生态学的完美结合,是研究…
122、衢州郑氏民居
郑氏民居位于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石梁镇下村,有一座建于清中期的古宅,原建筑规模较大,清咸丰年间后屋被烧毁,部分保留至今。2009年,该古宅评为市级文保单位。据了解,该古宅坐西朝东,砖木三开间三进二天井二楼,前楼后厅结构,面宽10.9米,进深25.3米,面积276平方米,为硬山顶。走进郑氏老宅,发现该建筑由东至西沿中轴线依次为前楼、天井、中厅、天井、后厅。前屋为二楼四合院结构,后厅为二进一层厅式结构,整个建筑做工考究,用料粗大,雕刻极为精细。门面砖雕人物生动,花纹丰富。据柯城区文化文物科负责人余仁洪介绍,此建筑的发现对研究浙西地区的民居提供了较好的实物资料,特别是门面砖雕人物生动,花纹…
123、荆州城区民居
荆州城区民居位于荆州市。包括荆州市沙市区胜利街260号、234号,健康巷52号,荆州区东堤街10号、18号,南门大街46号六处民居。均建于清代,四合院式中轴对称布局,坐北朝南,砖木结构,硬山布瓦顶。沙市胜利街260号民居,面阔13.2米,进深80.67米。234号民居,面阔14.38米,进深71.52米。健康巷52号民居,面阔15.50米,进深48.07米。荆州区东堤街10号民居,面阔12.60米,进深39.51米。18号民居,面阔11.40米,进深28.15米。荆州南门大街46号民居,面阔14米,进深36.25米。荆州城区民居是历史文化名城荆州最为典型、最具代表性的乡土建筑,是古城历史和社会…
124、夕佳山民俗博物馆
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夕佳山民俗博物馆已于10月19日建成,向中外游客开放。位于著名的国家风景名胜区“蜀南竹海”边缘,距江安县城20公里。该馆于一九九六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区。于江安县夕佳山境内。它是迄今为止中国保存最为完古代民居建筑群之一,始建于1612年,被誉为“中国民间建筑活化石”、“传统文化的大宝库”、“天然鹭鸟公园”。该馆主要展示夕佳山民居的历史沿革、建筑风格。基本陈列为川南民俗陈列展。主要景点民居坐南向北,南依安远山脉,北临层层浅丘,有千人拱手,万山来朝的气势。占地6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056平方米。为悬山穿斗式木质结构,房舍123间,深院高墙,飞檐黛…
125、大埔民居
韩水秀色,琼楼瑰丽。大埔民居被誉为“客家建筑大观园”,每座建筑背后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在这里可以看到富商大贾、豪门家族不同的围屋建筑样式。例如县城龙岗村的大门乍一看是一座雄伟的门楼,细看楼门原来是镶在墙上的。据说,这楼的主人做生意发了家,但没功名不能建门楼,他灵机一动,就想出个绝妙办法做了个假门楼。客家建筑还寓意了豪门家族美好的祝福。位于大东镇联丰村的花萼楼共有三环共有210个房间。楼内圆形天井用大小不等的鹅卵石铺成,中心装饰着一个直径3米的古钱币图案,寓意着人们祈求丰衣足食的心愿,显示了客家人圆满、团结、平均、平等的生活理念,是目前广东土围楼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民居古建筑。客家建筑还…
126、涵江江氏民居
涵江江氏民居位于萩芦镇梅阳村新厝自然村。为清监察御史江春霖(1855-1918)之故居。始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咸丰年间(1851-1861)及光绪二十一年(1895)两次扩建。坐东南朝西北,通面阔75.5米,通进深56.47米,占地面积4400多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3500多平方米,为二进合院式建筑,中轴线上依次为外埕、内埕、前厅、天井、正厅、后院、后厅(述志堂)。中轴线两旁依次均为主房、小厅、耳房、小巷、护厝、天井、小巷、重护厝、天井、小巷、又重护厝,共146间房,19个天井,俗称“百廿间大厝”。整座建筑群排列紧凑,土木结构,内部空间较小,风格简约。涵江江氏民居2009年公…
127、庆阳窑洞民居
庆阳地处典型的陇东黄土高原区,当地居民完整保留了传统黄土窑洞的居住形式,已成为今天庆阳民俗之旅的重要参观内容。据《甘肃通志》载:庆阳府人“好稼穑务本业,有先王遗风,陶复陶穴以为居,于貉为裘以御寒”。这就是古代周人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条件挖掘的两种不同形式的窑洞。今天,在庆阳各地,随处可见这种古老的居落形式。人们靠沟坡就崖壁之势,掘洞筑室,叫“崖庄”;从塬面上向上掘出一个两三丈深,方方正正的大坑,再在四壁向里挖出一孔孔窑洞,好象一个地下四合院,叫“地坑庄”。这种独特的居落及人民的生活方式自有妙处。有诗赞曰:远来君子到此庄,休笑土窑无厦房,虽然不是神仙洞,可爱冬暖夏天凉。景点位置甘肃省庆阳市…
128、宝源路旧民居
宝源路旧民居位于荔湾区宝源路8至34号、5至23号。年代为清末明初。西关有“三宝”——多宝路、宝华路、宝源路。其中,542米长的宝源路是广州旧民居较为集中的路段,分布着20多处文物建筑。从来没有一条老街像宝源路一样,走两三步就能发现“广州市历史建筑”“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旧民居建筑”“荔湾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的铭牌。趟栊门、满洲窗、铁窗花、花街砖、木楼梯老街随处可见西关民居的元素。据统计,宝源路临街分布的西关民居建筑多达20多栋,还有几间气派的洋楼。其中,龙津西路和逢源路夹着的前半段,有不少西关民居保存较完好,形成连片的整体风格。1999年7月,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129、胡氏古民居建筑
胡氏古民居建筑位于天水市秦城区。是明代秦州举人、中宪大夫、山西按察副使胡来缙的私宅。俗称“南宅子”,因与胡来缙之子胡忻的北宅子隔街相望,故名。占地面积2350平方米,南北长约60米,东西宽约36米,坐南向北。五进式庭院布局。现存房屋建筑8座26间、垂花门1座、影壁3座。一进院由大门、东西垂花门和影壁组成。大门面阔三间,单檐硬山顶,明间向外伸出成垂花门式样,檐下雕饰富贵华丽,瓜栱和栱垫板透雕云纹花草,横批和雀替均浅浮雕海云、牡丹、凤凰等吉祥图案,外门额书“太学生胡松秀之妻蒲氏”,由此,大门明间为一节孝坊;内门额书“副宪第”;脊饰龙吻和雕花脊筒子。由大门进入天井,正面立一座清代重修的一字影壁,东西…
130、武夷山下梅古民居
下梅古民居位于武夷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以东8公里处的下梅村,面积9.6平方公里,总户数600多户,总人口2800多人。下梅村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又是晋商万里茶路起点,完整保存着明清时代的古民居70余幢,有着深厚的民居文化和茶文化底蕴,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古村落,已成为武夷山旅游业的新亮点之一。区内山清水秀,交通便捷。早在新石器时期,下梅村就有人类在这里居住。北宋咸平元年(公元998年)已发展成一个行政区。南宋时,理学家朱熹在这里讲学。圣人过化,儒雅传世,此后,村中名士迭出,斯文一脉,源远流长。明末清初,下梅村是武夷岩茶外销的集散地。据市志记载:最多时每日行竹筏达300余艘。建豪宅7…
131、湾底谭氏民居
湾底谭氏民居为河嘴乡谭氏家族家宅,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占地约4亩,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该民居规模大,格局完整,建筑风貌保存较好,建筑工艺精湛,装修精美,是川渝地区少见的庄园建筑精品。湾底谭氏民居已经有250多年的历史了。湾底谭氏民居在《谭氏族谱》上有明确记载,家族发展沿革清晰,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并具有突出建筑特点,建筑与环境相互依存,和谐统一,展现了川渝地区古代民间建筑的景观与空间营造技艺。该民居在营造技术方面具有地方传统技术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建筑风格相结合的特色,并反映出了民间建筑装饰艺术特征和技艺水平。2019年10月7日,湾底谭氏民居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132、九重屋古民居
九重屋古民居位于大悟县黄站镇熊畈村,清代建筑。背山面水,坐北朝南。11进30天井,南北长118米,东西宽25米,占地面积近3000平方米。前厅房屋六间(门楼一间,大厅两间,前室一间,左右厢房各两间)。单重面阔18米,进深11米,厢房面阔4米,进深5米,天井及院落面积200平方米。后院东北侧有古井,由青条石砌成,井口成正方形,深达15米。九重屋由明代中期移居湖北的江西熊氏始建,后多次扩建,是一处集鄂赣文化为一体的优秀历史建筑。它不仅见证了中国古代史上的最后一次移民,而且在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上也有重要的贡献:1946年,在中原突围过程中,新四军领导人陈少敏同志曾在九重屋居住并指挥战斗。…
133、板浦古民居
板浦古民居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板浦镇西大街20号,大寺巷4号、6号、15号,西顾巷汪家大院共5处,多为清至民国时期的建筑。有的一宅三进,有的为联排式民居,各自为独立的庭院。主要建筑坐北朝南,青砖小瓦,硬山式,立字梁,内设板壁。主屋的右侧立有天香阁,古色古香,具有徵式建筑的特色,保持着明清时代的建筑风格。板浦民居连云港市目前保存较为完好的近现代建筑群。板浦民居,对板浦镇的兴起、商业贸易及建筑艺术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2010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各民居外墙向四周各5米。建设控制地带:各民居外墙向四周各50米。…
134、秦淮民居群
秦淮民居群三条营古建筑(秦淮区夫子庙街道三条营社区三条营20号)刘芝田故居(秦淮区双塘街道高岗里社区殷高巷14,14-1、2、3、4号)程先甲故居(秦淮区双塘街道实辉巷社区大百花巷11号)秦大士故居(秦淮区夫子庙街道乌衣巷社区长乐路57、59号)糖坊廊河房(秦淮区双塘街道实辉巷社区糖坊廊61号)钞库街河房(秦淮区夫子庙街道乌衣巷社区钞库街38号)钓鱼台河房(秦淮区双塘街道磨盘街社区钓鱼台192号)棋峰试馆(秦淮区夫子庙街道乌衣巷社区钞库街52号)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五批2002年10月秦淮民居群清代南京市秦淮区…
135、平顶窑村传统民居
平顶窑村传统民居位于修武县西村乡平顶窑村。年代为清。平顶窑村传统民居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焦作市修武县西村乡平顶窑村,是太行山深处一个山窝里不足百户的小村。从博爱县城出发,大约60公里,在枫林峡景区正门停车,需步行3.5公里。这里古树繁花,石屋错落。房屋大都平顶,不起屋脊,随高就低因地势而建,所以路边往往就是别人家的屋顶,因此出现了“出门便上房,人在屋顶走”的奇特现象。村里清一色的石屋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半山腰。平顶窑村所建房屋,极少用砖瓦起脊,大都是用水泥沙石铺顶的平顶石屋。由于村子依半山腰而建,房子与房子之间、路与路之间全部是青石铺的台阶或是自然的陡坡连接在一起。…
136、赵沟村传统民居
赵沟村传统民居位于渑池县段村乡赵沟村。年代为清。赵沟村传统民居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赵沟古村位于段村乡境内,占地面积24平方公里。该村始建于秦末汉初,距今已有2200年历史,被外界誉为“中原石头城,深山小迷宫”。该村不但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而且还遗存着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村的核心保护区域全长800余米,宽100余米,现有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古建筑84所,村内多以石头建筑为主,石头房、石头墙、石头路、石头巷、石臼、石磨、石碾、石雕、石槽、砖雕、木雕及“文革”时期的标语、毛主席语录等比比皆是,千年、百年树龄的古树覆盖全村,是解放战争时期渑池县委的后山指挥部所在地。…
137、河山岩村古民居群
河山岩村位于新田县金盆镇,离县城约36公里,东邻宁远太平镇龙眠洞村,西邻骆铭孙村,北邻青山坪村,是新田、宁远、蓝山、嘉禾,四县交汇之地。村内现存58座保存较完好,微派风格的古民居,整个古建筑群布局集中,建筑严谨,规划科学,底蕴丰富,极具历史人文价值,历来就有“小台湾”之美称。该村现有居民300多户,总人口1500多人,都为骆姓。全村属传统农业种植村,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为支撑。还有大豆、红瓜子、红薯等含硒作物。2013年,河山岩村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9年,河山岩村古民居群入选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138、海口邱氏老宅
海口市中山路老街63号是一处清代琼北传统民居群——“邱氏老宅”,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藏身于南洋建筑风格的骑楼之间。骑楼本身就很有特色,而邱家老宅规模大,布局严谨,有中原文化遗韵,可成为老街景观的特中之“特”。邱氏老宅面积有1000多平方米,原先的正屋共有5进,民国二年(1913年)不知何故拆掉了第五进,否则现存面积更大。宅基地东西宽度有10余米,两侧是廊庑,可住人,可读书,也可品茗。正屋和廊庑共同组成了3个四合院。交通指南景区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中山路63号乘车线路:在海口市内乘3、5、6、14、20、30、43、60、旅游1线公交车前往…
139、家舒巷古民居群
家舒巷古民居群位于兴化市区东城外家舒巷中。原为明代御史舒楚后代所建府第,为区别城南舒家大巷而命名家舒巷。清代以来或售或修而成民居。巷东侧主要为清代名医赵海仙(履鳌,1830-1904)故居,西侧北部门楼高大,水磨砖砌,雕饰精美,多布有正厅、轩廊、书斋,横跨东西。南去为清代名医魏荫塘(1866-1932)之鹤山堂,东西两院,南北五进。魏、赵两门为清末“兴化医派”的主要代表,数代名医,名播天下。家舒巷古民居群多为明、清建筑,连片成群,青砖黛瓦马头墙,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建筑科学价值。1986年,兴化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140、东门楼及迤萨民居
东门楼及迤萨民居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因独特的马帮文化曾创造出昔日的迤萨辉煌,其中体现中西合璧的迤萨特色建筑群成为展现当地历史文化的遗产。在红河县众多建筑遗存中,有着“小布达拉宫”美誉的迤萨东门楼和民居最为著名。东门楼是红河县唯一现存的城门楼,与其相连的是姚初民居,其房屋为中西式三层楼三进四合院,外观成方形碉堡状,坚固稳重;借鉴西欧建筑式样,在古朴中透出精致;建筑用料考究,建造精细,虽历经近百年仍风采依旧,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充分展现了当时西南与内地交往以及我国各民族与东南亚国家各民族交往的融合,极具历史价值和艺术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