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庙宇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庙宇篇
761、武功龙王庙
龙王庙位于武功镇东约500米漆水东岸边。清同治十二年(1873),知县陈尔弗在武功镇东郭漆水东岸创建漆水“龙神祠”,有正殿三间,门房三间,南北廊房各一间。光绪十四年(1888),知县、秦州进士张世英合邑中故有魁星、忠孝、节义、苏武、张载、康海与龙神为一祠而祭之。其后,刘理江(辽宁梨树县人)弃官云游,皈依玄门,先在氵韦水牛家河段扶人过河,后移武功镇东龙王庙旁漆水边助人,时称“人舟”,与后来之杨理灵、董理清增修龙王庙之灵宫殿、山门、楹廊等。建国后,龙王庙建筑悉数被毁,惟余土窑洞两孔。八十年代初,前掌庙者索回地亩,稍加修缮。1986年前住持牛成麟等力图恢复,经县政府批准,化缘四方,又得邑人相助,重砌…
762、沧州文庙
沧州市文庙,明初创修,现存大殿三座及东西廊,是沧州仅存的明代梁架斗拱结构古建筑,为沧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沧州文庙主体建筑至今仍保留着明代建筑风格,其建筑布局和建筑形式都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主流和精髓,是研究明代建筑史和儒学发展史的实物资料,也是地方建筑中的精华。文庙即孔庙,位于沧州市晓市街北端,南北长1105米,东西宽37.2米,坐北朝南,共三进院,门前原有7米长的照壁,东为礼厅,西为义路。进厅向北是一座单孔石拱桥--泮水桥,西侧有省牲所,再向后便是悬山顶戟门,中院东西两侧为廊屋,正中是文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东西18米,南北9米,正面五门,殿内立柱24根,出檐2米,顶为绿…
763、旬邑文庙
旬邑文庙旬邑文庙始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是旬邑县现存的唯一的一座供奉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科学、艺术和文化内涵。1982年,文庙被旬邑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旬邑文庙始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是旬邑县现存的唯一的一座供奉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科学、艺术和文化内涵。1982年,文庙被旬邑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大殿一座,座北面南,面阔五间,长16米,进深三间宽11.5米,为歇山頂,是典型的七檩六椽式建筑,屋面中心施绿色琉璃瓦,四檐施斗栱,五彩重昂,各角柱均施转角斗栱,檐部施勾头滴水,四个…
764、龙王庙建筑群
龙王庙建筑群分布在高出龙池水面约80米高的台地上,面对碧波万顷的龙池,背靠耸入云霄的高山。在浩大的空间容量中,精巧地构建了由庙门、祈雨台、正殿和配殿组成的龙王庙建筑群。庙门设置在台地的两端,形成一个石栏环护的庄严祭坛。正中为汉白玉石砌成的八卦形图案的祈雨台,中央嵌着太极图硕大“阴阳鱼”,表现着“万物负阴而抢阳”和“天一生水”的东方神秘文化的奥旨。庄严古朴的正殿巍然屹立在三层台阶上,黄色琉璃瓦的屋顶,在稳重平实中显现出飞动轻快的舒展姿态。殿内彩塑的黄、青、赤、白、黑五位龙神立像,采用拟人化的象征手法,表现着“五龙议治”的主题,共商如何适时布云行雨,保佑人间风调雨顺、繁荣安乐。地址:成都市都江堰市…
765、崇德孔庙
崇德孔庙又名文庙,位于崇福镇中山公园内。由大成殿、棂星门、文璧巽塔、泮池等组成。崇福镇是原崇德县的县治所在地,崇德孔庙是崇德县学的主体建筑,始建于宋元丰三年(1080),现存大成殿为清代同治四年(1865)重建,计五间,面阔20.6米,进深14.9米。平地起建,后金柱柱顶石呈方块形,加鼓墩,柱用包镶法;前金柱柱顶石用复盆式加鼓墩,不用包镶法,系利用明代旧物。檐柱用正方体花岗岩,歇山顶,飞檐翘角,板瓦屋面、脊饰已无。崇德孔庙除大殿外还有较完整的附属建筑,现存古迹有大殿正南方的棂星门、棂星门两侧有清道光十七年雕琢的石狮一对,南有明代嘉靖年间开挖的泮池,东有清咸丰三年重建的文璧巽塔,形象地寓意了文房…
766、岑溪关帝庙
关帝庙坐落在岑溪市南渡镇黄华河畔,与著名古祠邓公庙毗邻。庙宇始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年),为硬山顶砖木结构,设前殿、后殿、左右厢房及天井等。前殿为黄色琉璃瓦面,脊顶装饰双龙戏珠,堂煌壮观。内外墙壁现存彩绘壁画十余幅,色彩鲜艳,线条流畅,画工十分精致。庙门额嵌一方石刻横匾,碗口粗的“关帝庙”三个大凸字,遒劲醒目,大门侧倾用磨光条石镌刻一幅寓意深长的楹联:“先武穆而功深汉水,后文宣而圣道配尼山。”庙前地坪雄踞一对精工雕刻的花岗岩石狮,是道光年间广东信士捐资建造的。后殿为拜祭关帝的处所,殿中关公雕像,高约2米,赤面黑须,仪态威严勇武,左右待从为关平、周仓立塑。左厢仍保存道光年间重修碑记。关帝庙自…
767、螺洲孔庙
螺洲孔庙,福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吴厝村。是福建省乃至全国少有的非府非县治理的乡镇一级孔庙,也是福州地区目前仅存的两座孔庙之一。螺洲孔庙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吴厝村,始建于南宋,明成化十年(1482年)吴叔和重建,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隆庆二年(1568年)两重修,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重修并塑孔子像及颜渊、曾参、孔*、孟轲四像,清道光辛巳(1810年)由刑部尚书陈若霖再次倡修。螺洲孔庙占地面积1048平方米,孔庙的主建筑有大殿、天井、厢房、门楼、水池、棂星门等,占地面积1048平方米。大殿为土木结构,面阔5间,进深7间,穿斗式加抬梁木结构,单檐歇山…
768、旧城冼太庙
旧城冼太庙位于广东高州市长坡镇旧城村,始建于隋朝,是纪念冼夫人的最早的庙宇,现存建筑是明嘉靖年间重建,清代重修。旧城村是南朝梁置的电白郡和隋置的电白县城址,据考证,是冼夫人及其家族活动的主要基地,冼夫人去世不久即由官府立庙祭祀纪念而建置,是全国最早的冼太庙。后年久而毁,明嘉靖年间高州知府欧阳烈访旧址而重建。冼太庙主体建筑共分为三进,面阔18.8米,进深36.35米,分前、中、正三殿,各殿之间有天井相隔。抬梁与穿斗式混合结构,是典型的南方古建筑。该庙与位于高州市文明路东侧建于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的冼太庙还早。如今正殿还保留有完整的明代风格的灰塑脊饰双龙戏珠及各种花草、鸟兽、人物等,清代同治…
769、四基山观音庙
四基山观音庙,位于曲阜市尼山镇大烟庄村南四基山上,始建于明代。清代多次进行维修,庙在山套内,东、西、南三面环山,北面为山口,由此进山往南约500米处,即是庙院。庙院靠西山根,坐北面南,前后三进院落,过小桥有山门1间,山门两层,上为魁星楼,四面开窗,灰瓦顶,山门东侧有钟楼1座,为乾隆三十一(1766年)年所建,钟楼上嵌有《建钟楼碑记》1块。二门1间,拱劵顶,二门东侧有厨房1间,进二门即为庙主院所在,前为照壁,后为观音殿,又称菩萨殿,大殿3间,前有卷棚3间,卷棚内立有石碑数通,大殿内塑观音坐像。过大殿为第三进院落,院内正后方为玉皇阁,阁方形,两层,内塑玉皇大帝像,为乾隆二十五(1760年)年重修。…
770、东福殿城隍庙
东福殿城隍庙坐落在屏东县东港镇延平路,在当地惯称为“境主公庙”,即为东港七角头之一下头角庙宇。相传它由本地的一名商贾在万年州﹙今之凤山﹚的一次机缘中获得了一小香火,携返家中朝暮膜拜祷祝,而得神的灵感后于嘉庆十九甲戌年间(1814年)建造而成。庙内主祀神祇城隍爷,配祀卢府千岁、颜府千岁、朱府千岁、水仙尊王、城隍夫人、阴阳司、速报司、文武判官、谢范将军、戴将军、马将军等神祇。东福殿城隍庙建成以后曾历经风雨沧桑,殿宇庭构斑剥凋腐,故于1962年由地方信士黄万福等发起在旧地重建。庙内至今仍然保留着开基时的正身金尊,彰显了众信徒的虔诚。此外,东福殿城隍庙于1955年间因参予东港迎王由城隍指示妆扮,每三年…
771、庙峡神谷旅游区
庙峡神谷旅游区位于重庆市巫溪县。庙峡历为“宁河七峡之冠”。两岸峻峰耸峙,峭壁如削,植被浓郁如墨,峡内猿猴攀援,鸳鸯嬉戏,古栈道依稀可见,云台仙子缥缈可人。峡中的“白龙过江”瀑布,宛如一条矫健的白龙,撞石飞越宽近100m的大宁河,汹涌壮阔,七彩斑斓,蔚为壮观,形成“飞瀑峡中过,舟从瀑下行”的“天下奇观”,是国家一级景点,位居全国知名瀑布之列。位于大宁河沿线最高峰云台山上的云台观,既有瞿塘峡夔门之雄,又有峨嵋山舍身崖之险,道、佛、巫三教合一,历史上是川东古刹之冠,曾与武当山并称。庙峡水碧、峡幽、峰奇、瀑绝。三峡工程竣工后,随着库区水位回灌延伸到庙峡入口,庙峡不仅可原址原样、原汁原味留存三峡地区古…
772、密县城隍庙
新密城隍庙位于河南省新密市老城中心十字街口北侧,东为鼓楼街,西与法海寺节孝祠相邻,北有县衙。始建于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清康熙、乾隆年间重修。城隍庙建筑群现存明清建筑93间,总面积4140平方米。坐北面南,由南向北按中轴线对称分布,大门前原有琉璃照壁、铁狮、石坊,现存有山门、戏楼、东西廊房、大殿、东西配殿、寝殿及东西道院。琉璃照壁、铁狮、石坊在文革期间被毁。现存建筑中戏楼面宽5间,进深2间,歇山式高台楼阁灰瓦顶建筑,实为戏楼、钟楼、鼓楼三楼合一,戏楼居中,钟楼居左,鼓楼居右,均座于3米多高的台基之上,台基下为5个砖券门洞可行人。大殿面宽5间,进深8米,为单檐悬山建筑,前后檐下各置斗拱1…
773、东华三院文武庙
东华三院文武庙位于香港上环荷李活道,是香港开埠早期的中式庙宇及于开埠早期于港英政府批准下可以用中国方法进行“斩鸡头,烧黄纸”的宣誓及裁决华人之间的纠纷。文武庙于2010年11月12日列为香港法定古迹。文武庙始建于1847年,由华人买办及地主谭亚财和卢亚贵等人筹建。自1908年,由东华三院管理。庙内香火极盛,四周有金色的神坛,供奉文帝“文昌帝君”和武帝“关帝君”的神龛。文帝手执毛笔,职司文学和官禄;武帝手持利剑,代表忠义武略。庙内安放了精铸的铜和白蜡香炉鼎,还有雕工精细的神像木座,布置极具传统中国庙宇特色;从前举行地方巡游时,村民会把神像安放在这些木座上。庙内庄严静谧,四处吊挂着大型塔香,回旋向…
774、大竹龙母庙
大竹龙母庙位于岑溪市糯垌镇大竹村。距梧州市区60公里、距岑溪市区20公里。龙母是梧州藤县人,因藤县县志也有龙母出生在藤县二十一都筋竹村的记载,因历代行政区域划几经变动,二十一都的筋竹村后来与大化村合并为一村改称大竹村。因此,另有一说认为龙母出生在岑溪市糯垌镇大竹村。大竹龙母庙是以龙母文化为基础,以弘扬龙母文化为主旨,以“龙母源”为主题,突出“母仪龙德”的文化精髓,结合岑溪市的民俗文化,开展以宗教朝拜、文化溯源为主的宗教及民俗文化主题公园,它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龙母始祖庙,创建于秦朝,同治六年重修,文革期间被毁,现已在遗址上重建;二是龙母早期生活的重要遗迹豢龙潭、撕麻石、父老河等景点该文化苑着重…
775、连滩张公庙
张公庙位于郁南县连滩镇高街路连滩中学左侧。坐西南向东北,建筑面积520平方米,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是为纪念明代广东总兵官张元勋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建,万历二十七年重修,清代又经多次修葺、扩建。主要建筑有头门、正殿、拜亭、配殿、回廊、东西辕门;前后院有戏台、炮台、六角亭、花圃等附属建筑。现存头门、正殿、配殿、拜亭。主体建筑平面呈方形,歇山顶。前殿、拜亭、头门前均为花岗岩石柱,柱础为石质花篮形。正殿设有6根格木圆柱,柱础为石质鼓形。配殿均为砖柱,砌成花篮形柱础。整座建筑墙壁上绘画各种人物、花鸟彩画及诗词;石柱上刻有多首对联。该庙保留明清两代南方建筑艺术特色,对研究瑶族历史和当地民间习俗有…
776、黄公林庙
黄公林庙,清代建筑,位于海曙区古林镇古林村。据旧志记载:庙本祀黄姑。康熙间毁于火,咸丰九年重建,改祀汉夏黄公。光绪二十九年重修。由门楼、前厅、中厅、后厅组成的连四进建筑。纵进深70.6米,通面宽24.1米,总面积1700平方米,为我区规模宏大的庙堂建筑之一。第一进门楼,为七开间,正中三间大门,两旁偏楼。门楼后连接戏台,台檐梁枋由五斗拱--昂组合而成。台顶为波浪形螺旋式藻井,装饰繁华。第二进前厅,为三开间二弄二堂房,第三进中厅,厅前又设戏台,两旁配置看台。第四进后厅,为五间二弄。整个建筑规模宏大,中轴线布局匀称齐正,建造结构规整严密。主要石柱均刻楹联。梁枋、雀替等部件都雕飞禽走兽、花卉山水…
777、谢遇奇家庙
谢遇奇家庙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东坊47号左侧,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1997年重修。坐南向北,三间二进二廊一天井合院式布局,总面阔13.75米,总进深21.35米,占地面积约294平方米。砖木石结构,青砖墙体,红砂岩勒脚。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镬耳封火山墙,碌灰筒瓦,绿琉璃瓦当、滴水剪边。头门匾额阳刻“家庙”,年款“光绪辛丑年”,落款“陶浚宣题”,挂“荣膺一品祀享千秋”对联,进门有挡中屏风。后堂悬挂“载德堂”木匾,神台处供奉清十八世祖至民国廿二世祖先牌位。后堂屋脊灰塑有“光绪辛丑”、“文如璧造”款。家庙是清廷为表彰谢遇奇功绩恩准而建造的。谢遇奇曾跟随左宗棠去新疆平定叛…
778、绍兴禹庙
禹庙在绍兴市东南6公里、禹陵右侧,中祀夏禹。史籍记载,夏启和少康都曾建立禹庙,但已难考。今庙始建于梁大同十一年,历代屡建屡毁。现存大殿建筑系1934年重建,其他部分大都清代重建。保留明代建筑规模和清代建筑风格。中轴线上有午门、祭厅、正殿3进,顺山势逐步升高,殿前铺设石阶。正殿5间,高24米,1953年重建,钢筋混凝土结构,仿清代木构建筑形式,重檐歇山顶,气势雄伟。内有大禹立像,高2.85米,雍容大度,光彩照人。像前楹柱-“江淮河汉思明德,精一危微见道心”一联。午门前有岣嵝亭,内设明代翻刻的湖南衡山岣嵝碑。碑高3.9米,刻77字,内容为歌颂大禹治水之功,字体奇古,碑文传为夏禹治水时所刻,应是谬传…
779、西岳庙
西岳庙位于陕西省华阴县东约1.5公里的岳镇东端。华山古称“西岳”,是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矗立于陕西省华阴县城南,北面黄河、渭河,南接秦岭,海拔2100米。著名的地理著作《水经注》记载“远而望之若花状”,故名“华山”。华山自古就负有盛名,以其挺拔险峻名闻天下,曾有诗云“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上来”,把华山的气势、特征,通过与黄河的对比,体现得淋漓尽致。山间的庙宇楼阁,天然奇景,名胜古迹,处处可见,各处的建筑都依山就势巧妙地构筑,各具特色,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年代悠久的西岳庙。西岳庙在华山下约5公里处,始建于西汉武帝时期,以后成为历代的帝王祭祀华山的祠庙。现存的建筑都是明清时增修扩建的,主要的建筑…
780、石排康王庙
康王庙位于东莞市石排镇横山村上宝潭自然村,又名灵应祠。据光绪十四年(1888)《重修灵应祠碑记》记载,康王庙始建年代不详,雍正年间、道光八年(1828)、光绪十四年重修。原为祭祀玄天大帝北帝的庙宇,后摆放康王神像,始称康王庙。每年农历十月初一至初九抬康玉出巡,民众活动丰富多彩。平时逢初一、十五,其他乡民到康王庙参拜,进香者甚多。庙为三开间三进四合院落式布局,硬山顶,抬梁穿斗混合结构,宽12.7米,长33.77米,面积约429平方米。康王为宋朝龙捷指挥使康保裔,在抵抗金兵牺牲后-为“威济善利孚应英烈王”。现存建筑保存良好,首进屋正脊陶塑工艺精美,正面有“光绪戊子年”、背面“宝玉号店造”铭文。庙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