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楼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楼篇
761、聚魁楼
聚魁楼类别:古建筑时代:明、清地址:洛宁县城关镇东关村老城东南隅…
762、李庄碉楼
李庄碉楼类别:古建筑时代:民国地址:汝阳县上店镇李庄村…
763、东源乐村-四角楼
在东源县蓝口镇,雄壮巍峨的青山叠嶂下,一幢依山傍水、建筑规模宏大的大宅威严耸立着。青山、绿水、小桥与老宅炊烟,构成了一幅独具特色的客家民俗画卷。这幢客家民居就是乐村石楼,当地人称之为四角楼或者石角楼。置身于四角楼,你会被大宅独具匠心的建筑特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深深折服。四角楼建筑设计独特,布局合理,结构完整,有普通客家民居的共同点,又与普通的客家民居迥然不同,可谓是客家民居建筑上的一大杰作。从外观看,整幢建筑分为四幢(正座)、四杠(横屋),呈左右、上下对称的建筑风格。石楼前面有一口半圆形的池塘,与整幢屋构成一个大的椭圆形。五个角楼如同五个剽悍的勇士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石楼四周的墙壁全用条形花岗…
764、钟楼、鼓楼、乐楼——绛州三楼
绛州三楼系指钟楼、鼓楼、乐楼。位于新绛县城西部高垣之上。明清时州府县城多有市楼,俗称鼓楼,唯绛州三楼并峙,南北鼎形排列,钟楼在南,乐楼在东,鼓楼偏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鼓楼据碑记创建于元至正年间,明清均有重修。现存木结构为明代遗构。因年久失修,1994年进行抢救性翻修并彩绘,现面貌已焕然一新。鼓楼筑在七星坡顶端西侧,座西面东,在州府大堂的东南,基址宏大,砖石混砌而成,东西辟券洞门串通,楼身为三重檐,歇山顶,逐级相应收缩。底层面宽五间,进深二间,周围辟回廊,可以供游人四面了望,南观汾水如带,北望吕梁岚气氤氲,四周风光尽收眼底。二层、三层皆面宽三间,进深一间,二层也可以登高远望。楼内梁架规正,…
765、五号高楼
五号高楼地址:岳阳市岳阳楼区吕仙亭办事处时代:民国…
766、宋氏牌楼
俗称阳武石坊。在山西原平县城西18公里阳武村,清威丰五年(1855年)中议大夫,陕西延榆绥道盐运使衔武芳畴为母朱氏所雕造。石坊两座,村外道旁为陪坊,雕工简略。宅前西向为主坊,即朱氏牌楼,高10米,宽9.6米,正近方形,比例适度,开制壮观,雕造瑰丽。坊为重檐楼阁式,基座上雕力土四躯,四周雕勾栏望柱,柱础为石狮,柱身盘龙缠绕,额枋上满布人物,花卉,流云,行龙等图案,檐下雕斗拱橼飞,檐上雕瓦垅脊兽,坊前有旗杆石狮一对,坊后有巨石屏风,剔地突起,雕福禄寿三星。图案精致,刀法洗炼,时代虽晚,工艺颇佳,为我国清代石雕艺术的精品。…
767、华夏第一牌楼
华夏第一牌楼,系江南园林式建筑,仿明清牌楼风格,坐西朝东,砖石结构,以典型五斗拱式牌楼为建筑主体,十二柱七楼十三间,双层四角。牌楼飞檐峭壁,装修精美,气势轩昂。整个牌楼南北跨度86米,高21米,通体施朱漆,琉璃盖顶。牌楼正脊两端吻兽护顶,威武气派,四翼角尖塑龙首凤尾高高翘起。牌楼之下为四角藻井,二十四角垂莲座寿桃,金檐雕龙画凤,满目吉祥华贵。藻井内藏名家彩绘麒麟、兔、莲花及人物等,纷繁绚丽,令人目不暇给。牌楼采取中间为大,两边附以四栋小牌楼,呈阶梯状,向两边自然下藏,流露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谦虚、内敛的特有品性。走进牌楼,飞檐峭壁、雕龙画凤、金碧辉煌、气势雄浑。牌楼两边耸立着的两座四层高的塔楼,…
768、鼓楼山
鼓楼山位于“一县两区”(合江县、江阳区、纳溪区)结合部,长8公里,宽2至6公里,环山约20公里。以红砂丹霞地貌为主,属亚热带润湿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度,海拔720m至786m,年降水量1200mm,无霜期350天左右,森林覆盖率70%。远眺高耸入云,雄奇壮观,山形如鼓,层峦叠嶂,四周丹山岩层悬崖绝壁,除有五条盘旋小路可进山外,四处悬崖,高不可攀,上山岩口有双锁关等三关封路,地形奇特,古有三观五寨之说,历来乃兵家必争之地。明崇祯17年(1644),张献忠率义军入川,曾亲踏鼓楼;明末李自成曾率兵入山,高峰寺碑文铭记;1950年鼓楼山剿匪,解放军15、16军级地方部队攻打鼓楼山,剿灭土匪近万人,…
769、望月楼
若论攀枝花的古建筑,当首推米易望月楼。初听这楼名,让人不由得想起岳阳楼、黄鹤楼以及大观楼之类的文化名楼,谁能想到它却是一座清真寺,一座阿訇登高呼唤附近村落的教徒把斋、做礼拜的地方。米易望月楼坐落在米易县挂榜镇,是一座三层亭榭式的建筑,距成昆铁路青杠站500米。望月楼高105米,背靠马槟榔山,楼外是舒缓平静的安宁河,底楼面对西方,故前人有“登楼望月,听孙水悠悠南流;极目清辉,思麦加漫漫西行”的感慨。安宁河古称孙水,麦加是伊斯兰教的圣地。一幅佳联,写尽望月楼的神韵。望月楼也有一段民间传说。相传挂榜清真寺教拜楼曾建在挂榜宝山山麓,楼高五层,宏伟壮观,为清康熙年间所建。楼内雕梁画栋,金壁辉煌。楼层中有…
770、黄源藏书楼
黄源藏书楼,位于北湖万苍山麓,与载青别墅左右为邻。黄源先生于1996年向家乡海盐赠书近万册,县委、县府对此十分重视,于1997年拨款筹建藏书楼,1998年10月竣工,建筑面积560平方米,分左、右两楼,左为创作楼,右为藏书楼,中间有曲折走廊相通,是一座具有明清建筑特色,寓藏书楼和创作为一体的文化楼。黄源(1906-),名启元,字河清,海盐县武原镇人,早年追随鲁迅先生,在上海编辑《文学》、主编《译文》等杂志,翻译许多译著,如《屠格涅夫的生平和作品》,《一九0二年级》,《将军病死在床上》,《高尔基代表作》等,抗战爆发,弃笔从戎,先后主编《新四军一日》与《抗敌》杂志的文艺部分,“抗敌报”文艺副刊,与…
771、沧州清风楼
清风楼广场因清风楼而得名。清风楼建于1995年,托名古晋沧州“清风楼”而兴建,既是一个对景标志点和区域景观性制高点,又提高了整个城市的文化品位,是沧州城市建设史上一座里程碑式的建筑。清风楼广场建于2000年8月,总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8500平方米。广场主体由音乐喷泉、硬化铺装、植物景区三部分组成,与清风楼一起构成了运河西一道亮丽的景观。观赏清风楼广场不能不登清风楼,登上这座5层仿古建筑,一观沧州城区风貌,风物果然大不同。一条玉带从南向北流过,不远处南湖湖光粼粼、碧波荡漾,映着树荫、山色、楼影,影影重叠,汇成一曲交响乐。清风楼南面就是清风楼广场,葱葱郁郁的绿色把整个广场包围,…
772、燕角楼故址
为辽南京子城(皇城)东北隅角楼。子城位于南京城西南隅,三隅均与城垣相交,只东北隅独立,古建此楼。燕角谐音为烟阁、线阁。故址在今广安门大街与南、北线阁街道相交处。…
773、古樵楼
游歙县城内以前有东南西北四座樵楼,现存两座,一个叫南樵楼,一个叫东樵楼。东樵楼又名阳和门,原名钟楼,建于明弘治年间,为重檐式的双层楼阁。这两座樵楼咫尺相望。介绍古樵楼主要指的南樵楼,它是宫殿式三层楼阁建筑,它的下层两侧有登楼石级,中间是人行通道。通道两壁,对称地竖立着二十六根木柱,俗称“二十四根通天柱”(因为中间两根原来一直被砌在门墙内)。此谯楼最早建于宋宣和年间,现存的古谯楼基本保持宋代的建筑风格,特别是其中的“排栅柱”,乃正宗宋代“营造法”,今已很难见到。传说古时候,有位邝知府,自以为懂得风水地理,为了镇制他认为不吉利的山势,就在徽州府府堂正前方,建造了这幢皇式楼阁。据说,他为了区别于北京…
774、进士牌楼
进士牌楼位于岩头古村,是楠溪江同类建筑中气派规模最大的一座。相传在岩头镇上村,明世宗嘉靖四十四年(1565),岩头村金昭身中进士,由大理寺左寺右寺副,迁任端州知府,嘉靖年间得世宗皇帝所赐立牌楼,立于金氏大宗祠正门前左侧。牌楼平面呈横长方形,三间四柱木构建筑,高7.63米,面宽9.90米,通进深2.35米。明间两柱为方石柱,次间两柱为木柱,用材粗壮,并在柱头抹成小斜面。柱脚前后置石抱鼓,柱础为覆盆式。牌楼两外侧立有四角柱,明次间均有阑额、由额、额枋等,各施雀替、丁头拱。正额前后悬匾。头拱粗壮规整,制作精致。屋子脊用薄砖砌成清水花脊,脊面刻如意花草。明间屋脊两端饰龙头吻;次间脊端饰凤头吻,两垂脊脊…
775、都江堰城楼
都江堰市区西,城门雄伟,城堞从江边沿山脊直上,这就是古城遗迹西门城楼和古城墙。前人“压堞山光绕半城”的诗句,赞美的就是古城垣形成的胜景。这里宋代以前没有城垣。城区东边只到今百货公司附近,“岁配鹿角为寨”。宋元祜(公元1086~1094年)间,刘随任永康军(今城区宋代为永康军治所)判官,他见“军无城堞,每伐巨木为栅,坏辄以他木易之,颇用民力”,就动员全城百姓“环植杨柳数十万株,使相连属,以为限界,民得不困。”(《宋史•刘随传》)刘随构筑的杨柳城,西至白沙,东至今百货公司附近。今白沙乡杨柳坪和城区杨柳河都是刘随当年“环植杨柳”留下的遗迹。明洪武(公元1368~l398年)时,“缘山傍水…
776、东崖钟楼(幽冥钟亭)
看点每当僧人撞钟祈祷时,钟声似在天上轰鸣,震动八方,响彻方圆几十里。导游东崖钟楼临近,有东崖禅寺、观音庵,九子寺等景。观音庵又称“天柱庵”,始建于宋,庵内存摩崖观音大士石刻像,即“飞来观音”。朝过观音,继续前行,可到百岁宫及新建的五百罗汉堂。介绍东崖云舫旁即东崖钟楼,又称“幽冥钟亭”。建于清同治年间,坐落于斗鸡岩峰顶,1983年重修,为六角形两层楼阁,底层悬3吨重的巨型幽冥古钟,有僧人住在亭内,昼夜撞钟。门票·开放时间无(开放时间上午八点至下午五点半)交通可由祗园寺乘缆车至百岁宫下,往东崖禅寺方向步行即到。…
777、谢月兆楼
谢月兆楼位于宣城市区,系南齐著名诗人谢月兆任宣城太守时所建。谢月兆于南齐明帝建武年间(公元494年-496年)出任宣城太守,于城关陵阳山顶建造一室取名曰“高斋”,在任期间理事、生活于此。唐初,宣城人为怀念谢月兆,于“高斋”旧址,新建一楼,因楼位于郡治之北,取名“北楼”,又因该楼建成时,敬亭山已经扬名,登楼可眺望敬亭山,故又称为“北望楼”。唐代李白曾多次来宣城,登此楼凭吊,赋诗抒怀。《秋季登宣城谢月兆北楼》诗脍炙人口,千古传唱。诗曰:“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由于李白之诗广为传颂,故该楼又被称为“谢公楼”、“谢月兆楼”。此…
778、阐化楼
阐化楼在保山市西太保山东麓,四川会馆旁。明初始建,现存建筑清末重修。阐化楼两座四合院,占地面积717平方米。正殿穿斗式木结构,单檐歇山顶,前檐出抱厦,通面阔12米,通进深9.3米。阐化楼历来为当地道教洞经会活动场所。1984年公布为保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779、武宣县北门城楼
武宣县北门城楼位于武宣镇上北街,俗称北楼。北楼门亦称尚武门,北楼建于明代初期、明洪武年间;先筑土城墙,至成化年间,改为砖墙。城墙高二丈,阔一丈三尺,周围濠沟广一丈五尺,深四尺。县城建有东西南北门楼,前清在各城门楼设兵马司,各门楼驻兵十名,明崇祯八年(1636年)把二帝庙从高立山迁入北楼;清康熙二十七年(1689年)把北楼作县义学;雍正十三年(1736年)改为养济院,以栖流犯,同时义学中止。清乾隆三十一年(1767年)重修,民国初期在北楼设民团局,民国二十二年(1934年)改为武宣镇公所。l985年武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80、中卫鼓楼
鼓楼位居中卫市区正中,清初名曰文昌阁,始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七月十四日庙会时不慎失火焚毁,仅存基址。道光十一年(1831),知县艾椿年率典史沈垣与当地士绅一道捐资重建,翌年建成。解放后,鼓楼受到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1955年,拨专款对鼓楼包砖修整;1984年被列为原中卫县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992年、1997年原中卫县人民政府又先后3次拨专款粉饰彩绘,使鼓楼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市区中心。鼓楼底基呈长方形,南北长为224米,东西宽为1665米。基座正中为“十”字形门洞,分别通四面街道。门洞高3.75米,中心为穹窿顶,正中有八卦藻井,八卦图周围悬木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