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陵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陵篇
81、来安县半塔烈士陵园
由半塔保卫战旧址、皖东革命纪念馆、刘少奇纪念馆和新四军二师纪念馆及烈士陵园组成,系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AA级旅游景区。半塔保卫战旧址位于来安县半塔镇西北光山山坡上,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是新四军津浦路东的活动中心。1940年3月,半塔保卫战在此打响。半塔烈士陵园是为了纪念半塔战役和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于1960年在半塔保卫战旧址上建立的。半塔烈士陵园的中心是一座烈士纪念塔,在塔的正前方有新四军著名将领张云逸于1954年5月1日撰写的《半塔烈士纪念碑记》,塔的两侧前方有一对造型别致的琉璃瓦凉亭,西侧为革命文物陈列馆和半塔革命纪念馆,在纪念馆陈列有珍贵历史照…
82、繁昌县烈士陵园
繁昌县烈士陵园建于1984年,位于芜湖市繁昌县城南峨山头。烈士陵园占地13万平方米,由烈士纪念碑、纪念塔、烈士公墓、烈士事迹陈列馆、凭吊台等纪念建筑物组成。总建筑面积982平方米的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为一幢两层楼房。在两层800多平方米的陈列馆大厅里,陈列着各个革命时期的繁昌乃至皖南革命斗争史料;645名烈士遗像及生平事迹介绍和部分遗物等。有着抗日战争时期谭震林率领新四军三支队指挥的“繁昌五次保卫战”史料;有苏托夫、罗锋等遭敌残害的悲壮事迹;有南繁芜地区军民策应的人民解放军27军300余人的“先遗渡江大队”和“渡江第一船”的史迹;还有建国后繁昌儿女在抗美援朝和对越自卫还击战中光荣牺牲的事迹。繁昌…
83、雪枫烈士陵园
雪枫墓园(亦称雪枫烈士陵园)位于泗洪县半城镇境内,滨临景色秀美的洪泽湖风光带。距县城约25公里,距宿迁市区70公里,属人文风景旅游区。抗战时期,新四军第四师为建立豫皖苏根据地,与日寇、顽匪英勇作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深得民众拥护和爱戴。彭雪枫是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和新四军杰出指挥员。原名彭修道,1907年9月9日出生于河南省镇平县七里庄。他于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9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5月由上海中央军委到苏区红军部队,先后任红军大队(纵队、师)政治委员、江西军区政治委员、红军大学政治委员和中革军委第一局局长等职。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任军委第1野战纵…
84、青龙山革命烈士陵园
青龙山烈士陵园由纪念碑、烈士墓园、纪念广场三个主体构成,整体气氛庄严肃穆。纪念碑于2011年春率先完工并向社会开放;烈士墓园位于纪念碑后,所有烈士墓采用草坪葬设计,卧式的黑色墓碑周遭以草丛鲜花装点,截至目前,墓园内已有30位烈士英灵长眠其中,他们牺牲于不同年代,既有革命战争时期为国捐躯的烈士,也有新时期为祖国的建设事业鞠躬尽瘁的英魂,更有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献出生命的忠骨。…
85、临邑革命烈士陵园
临邑县属鲁西北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是冀南七专署、冀鲁边二地委领导抗日的中心和渤海二军分区的后方基地,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在几十年的革命斗争中,曾发生过王楼、于信庄、苏家庙、盘河等战斗,肖华、何郝炬、龙书金、曾旭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临邑留下了战斗足迹,2000多名优秀共产党员、仁人志士、热血青年将生命奉献在这块红色土地上,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为褒扬革命先烈,激励教育后人,保护和传承好这一宝贵的红色历史文化,2012年3月,临邑县委、县政府启动实施慰烈工程,投资1600余万元,将原林子官道烈士陵园、临南王楼烈士陵园、临盘菅寺烈士陵园等3处烈士陵园进行整合搬迁,依托…
86、藕塘烈士陵园
日前,定远县藕塘烈士陵园在顺利通过市旅游局组织的实地检查评审后,成功申报国家AA级旅游景区。这是我县第一个国家AA级旅游景区。根据我县旅游景区A级创建计划,今年我县共申报了藕塘烈士陵园和令狐山两个AA级旅游景区。定远县藕塘烈士陵园位于定远县东南30公里的革命老区藕塘镇,建于1944年,1978年兴建纪念馆并装馆布展,1983年正式对外开放。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一座“烈士纪念碑”和一幢“革命纪念馆”。现有员工8人,每年接待游客5万人次。作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进行申报后,该景区对照2A级旅游景区的评定…
87、东阳市革命烈士陵园
自鸦片战争特别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东阳人民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数百名优秀的东阳儿女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了缅怀先烈,激励后人,1953年12月,东阳县人民政府拨款在吴宁镇新安寺塘兴建了革命烈士陵园。1986年10月,东阳县委又决定在风景秀丽的西山新建烈士陵园,第一期工程纪念碑和烈士墓地于1988年3月落成。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市委、市府根据全市人民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和处于浙中文化名城的地位,决定兴建烈士陵园第二期工程。工程主体包括:革命烈士纪念馆、瞻仰广场、台阶、浮雕群像、牌坊、著名烈士墓地、纪念亭、围墙等,扩征土地13亩,工程总造价300多万元,从1994年…
88、南泉革命烈士陵园
南泉革命烈士陵园位于重庆市巴南区南泉街道西500米渝南路边缓坡地带。1949年11月下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十二军三十五师一〇三团,南温泉战斗中,我军一营营长徐照奎等三十一名指战员光荣牺牲,1953年为纪念烈士们建立的历史功勋,特建革命烈士陵园,陵园由坊、亭、碑、墓四部分组成。2000年被市政府公布为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革命简介1949年11月,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和四野47军等部队,在刘伯承和邓小平指挥下,受命入川直捣国民党最后老巢重庆,并于24日攻占了南川。当晚,--司令在南川召开了11军、12军、47军军长会议,紧急部署解放重庆的行动计划。25日,十二军35师103团奉令作…
89、唐玄宗李隆基泰陵
唐玄宗李隆基泰陵泰陵是唐玄宗李隆基墓。李隆基是唐朝第七个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皇帝之一。因“开元之治”,他把唐王朝推上极盛的巅峰;因“天宝之乱”,他又把唐王朝推向几致覆亡的深渊;一折“长生殿”,使他流传千古;一曲“长恨歌”,又使他遗恨终生。“因山为陵”是唐代帝王陵墓的重要特色,十八陵中有十四陵营建在“孤耸回绝”的山峰之中。泰陵位于蒲城县东北十五公里的金粟山。金粟山为五龙山之金脉,海拔716米,“有碎石若金粟状”。其山系自西南向东北方向伸展,诸峰罗列,呈环拱之势;山形起伏,逶迤蜿蜒,若龙踞凤翔,远望呈黛色,气势磅礴,雄伟肃穆,去雾苍茫,真可谓“蒲城八景”之一的“五陵闲云”。泰陵玄宫就…
90、沙洋烈士陵园
沙洋烈士陵园由两处烈士公墓合并而成,一处位于原下河街东侧一片荒地上(后属金星农业社—今汉江实验高中北面税务宿舍处),掩埋着1948年5月16日解放军汉江三分区部队攻克沙洋时牺牲的部分烈士;一处位于原电信公司台基(今交通管理站)上,数十位1949年夏南下时因病去世的第四野战军战士长眠于此。1957年清明节前,沙洋镇人民0将两处烈士遗骸清理后合葬于后处,并修建院墙,树立墓碑,院门两侧刻写着沙洋镇镇长吕时松书写的“万古千秋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墓碑上刻着“革命烈士之墓”六个大字,并附诗二首。1962年陵墓迁至城西燕家山(现沙洋电信局处),由沙洋镇人民0管理,1988年沙洋区人民0成立后交区民政局管理。…
91、日照烈士陵园
日照烈士陵园坐落在海曲西路136号,始建于1945年,现占地面积42亩,是省政府批准确定的省级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曾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国防教育基地先进单位”、“全省烈士纪念建筑物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民政系统先进单位”、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山东省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现陵园主要纪念建筑有抗日烈士纪念塔、日照革命史纪念馆、日照暴-动纪念馆及烈士墓区等。抗日烈士纪念塔是烈士陵园核心纪念建筑,1945年冬,抗战胜利后不久着手筹建,翌年夏建成,整个烈士陵园的以此为中心进行布局。纪念塔以青石为体,白石为座,呈长方体,结构严谨,雄伟壮观。塔高12米,塔顶是一尊八路军战士戎装石刻雕像,…
92、河源烈士陵园
河源阮啸仙烈士陵园位于市区公园路中山广场西侧,1958年始建,是原河源县人民政府为纪念阮啸仙等革命先烈而建立的,命名为“啸仙烈士陵园”,源城区政府于1990年6月成立“啸仙陵园管理所”为股级事业单位,定编6人。陵园原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后经两次扩建,现占地面积约2.8万平方米,园内建有阮啸仙烈士纪念亭、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墓各一座,墓碑铭刻记载了377名河源籍革命先烈的芳名。1987年原河源县政府在陵园内安放了一座阮啸仙烈士汉白玉塑像。1989年10月,啸仙烈士陵园被省政府列为第一批省级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1995年5月,啸仙烈士陵园被河源市政府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0年…
93、德州革命烈士陵园
德州市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88年,前身为原德州市(现德城区)烈士陵园,1995年德州地改市后划归德州市民政局管理,2004年迁于现址(德城区虎仓路8号)。园内共安葬着83位有名烈士和350余位无名烈士。1990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命名为“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国防教育基地”,2007年被省委组织部命名为“山东省党员教育基地”。市烈士陵园占地160亩,栽有100余种数万株花卉树木,绿化面积达60%以上。主要设施有:可容纳近万人的5000平方米的纪念广场;海拔46米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意含德州1946年解放);面积1…
94、明献陵
明献陵,位于天寿山西峰之下,是明朝第四帝仁宗昭皇帝朱高炽和皇后张氏的陵寝。献陵的营建是在仁宗死后开始的。仁宗临终曾遗诏:“朕既临御日浅,恩泽未浃于民,不忍重劳,山陵制度务从俭约。”宣宗朱瞻基即位后,遵照仁宗遗诏营建献陵。他召尚书蹇义、夏元吉至皇宫,对他们说,国家以四海之富葬其亲,岂惜劳费?然古之圣帝明王皆从俭制。作为孝子也只是想使亲人体魄永久保存,并不想厚葬。秦、汉时期厚葬的弊病,足为明戒。何况皇考遗诏从俭建陵,天下共知,今建山陵,我认为应遵皇考先志,卿等以为如何?蹇义等回答说:圣见高远,发于孝诚,这是对千秋后世都有益处的事。于是,宣宗亲定陵园规制,并委派成山侯王通、工部尚书黄福总理修陵事宜。…
95、闽西革命烈士陵园
在福建省龙岩市城区虎岭山上,有一座庄严宏伟、布局严整、颇具特色的园林化烈士陵园。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由民政部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由民政部确定为全国第一批100处爱国主义教育之一。是闽西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闽西是当年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红军的故乡。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烈士的鲜血,这里的每一座山林都迷漫着战火的硝烟,这里的每一条河流都陪伴着红军勇敢战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闽西有十多万儿女参加红军,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8.6万中央红军中就有2.8万闽西优秀儿女。当年,中央红军强渡湘江;冲破了国民党第四道-线,是6000…
96、扶余县烈士陵园
扶余县烈士陵园始建于1988年,正值东北解放40周年,为了表达全县人民对革命烈士的崇高敬意,扶余县委县政府决定修建“三岔河镇烈士陵园”。占地10900平方米。恢复县制后,“三岔河镇烈士陵园”更名为“扶余县烈士陵园”。由于陵园面积小,2002年县政府决定将陵园移址新建。新烈士陵园于2004年8月13日落成,占地39000平方米,园内有革命烈士纪念碑、梁士英烈士全身塑像、无名烈士纪念碑、烈士墓群和革命纪念馆。走进陵园首见的是高耸肃穆的“革命烈士纪念碑”,此碑由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碑身刻有“革命烈士纪念碑”金光灿烂的七个大字。革命烈士纪念碑右侧,耸立着威风凛凛、全副武装手端冲锋枪、岿然伟岸的…
97、杨闇公烈士陵园
杨闇公烈士陵园是全国4A级旅游景区,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重庆市青少年教育基地。陵园修建于1987年,由邓小平亲笔题写园名。2010年6月,杨闇公烈士陵园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改扩建,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建筑学专家齐康教授负责主持规划设计和施工方案,占地面积由12.5亩扩大到50亩,功能由下而上一共分为四个区,分别是入口休憩区、陵园瞻仰区、展览办公区和森林公园区。墓茔这里有杨闇公烈士及夫人赵宗楷的墓和为解放潼南牺牲的32位烈士的墓群。中间的西式墓体就是杨闇公的墓,杨闇公的遗体在历史上经过三次搬迁,第一次是在1927年4月6日他牺牲后,遗体被暂时存放在重庆江北的相国…
98、瓦子街战役烈士陵园
瓦子街战役烈士陵园,始建于1949年4月4日,当时占地17亩。园内安葬着我军在宜瓦战役中牺牲的包括714团团长任世鸿、参谋长武治安在内的5287名烈士的遗骨。一直是黄龙县重要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受到地方党委政府的精心重点保护,经过多次大的整修,现在的面貌与建园初期相比,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81年4月,0黄龙县委、黄龙县人民政府为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缅怀革命烈士丰功伟绩,首次对陵园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扩建和维修,新修起烈士纪念碑一座,同时修建了围墙等基本设施,扩建后整个陵园占地二十四亩。纪念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碑座为正方形,四面有八级台阶,象征1948年;碑身为两个断面,象征2月;碑身…
99、四保临江烈士陵园
四保临江烈士陵园始建于1947年,占地面积33170平方米,由烈士纪念碑、烈士墓群,四保临江战役纪念馆等设施组成。地处陵园最高点的纪念碑主体高14.6米,是烈士陵园的标志性建筑,矗立在墓-。纪念碑正面镌刻着陈云同志题写的:“人民烈士浩气长存”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陵园内安息着四保临江战役中牺牲的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第十师师长杜光华;抗日战争中牺牲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第二师师长兼政委曹国安;安息着四保临江战役中牺牲的温士友团长和著名战斗英雄李安仁烈士以及抗日战争、四保临江战役、抗美援朝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牺牲的革命烈士704位。其中有8位日本籍烈士。四保临江烈士陵园始终受到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和大…
100、明昭陵 十三陵-昭陵
明昭陵位于大峪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二帝穆宗庄皇帝朱载垕(年号隆庆)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昭陵是目前十三陵中第一座大规模复原修葺的陵园,也是陵区正式开放的旅游景点之一。昭陵陵园建筑面积为35000平方米,现存有完整的祾恩门、祾恩殿及其东西配殿,和方城、明楼、宝顶等。这里埋葬有明朝第十二帝穆宗朱载垕和他的三位皇后。穆宗,年号隆庆(1537~1572),在明朝16帝中是个平庸的皇帝,登基6个月便不愿过问政务,在位6年从未公开发表过自己的政治主张。穆宗虽不关心政务,但大臣们的建议与作法也不反对,例如历史上著名的隆庆议和,就是在大臣们的支持下促成的。隆庆议和发生于隆庆五年(1571),从此汉蒙两族二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