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连云区第一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连云区第一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1、大桅尖摩崖题刻
大桅尖摩崖题刻(民国)大桅尖摩崖题刻位于连云街道北云台山主峰大桅尖,北看连云港港口,南看大龙顶、狼窝顶、乌龙沟一线,西接二桅尖、围屏山,东连海滨,居高临下,地势险要。长期为驻军驻守。大桅尖摩崖题刻刻面高3.3~3.6米,宽9.25米,题“--”三字,横书。刻槽深8厘米,宽47厘米。字径近3米,楷书。传为--亲题。--(1876-1942),字峻青,河北省宁河县人。民国初任“海州镇守使”。1928年被聘为国民政府少将参议。该石刻西侧为海军观通站,东下方为空军雷达站,系--自题。此刻完成后,--十分高兴,题七绝一首:海上惊涛去复还,奇峰有路好跻攀。淋漓大笔留题处,赢得人呼--。”…
2、“金刚石”摩崖石刻
“金刚石”摩崖石刻(清)“金刚石”摩崖石刻位于宿城街道万寿山南麓西侧,清道光十五年(1835)两江总督陶澍题勒于一突兀石壁上,文曰“金刚石”,楷书,刻面长3.6米,高1.2米,字径约40厘米。该石刻与万寿山抗日石刻群、仙人屋景点、仙人屋石刻群、宿城水库游览区浑然一体,人文与自然景观积淀厚重。…
3、“留仙泉”石刻
“留仙泉”石刻(民国)“留仙泉”石刻位于宿城街道留云岭村虎口岭南坡路西侧,刻于泉旁巨石上,题“留仙泉”三字,隶书。附跋文,“汉僧会尊者留仙饮泉处,很久以前就有题额,数千年后字迹模糊。民国十三年甲子,振亚补刻,许立芬书”。款楷书。该石刻系民国十三年法起寺住持振亚所为。法起寺建于汉代,号称淮海间第一丛林,汉时即有西域高僧前来开坛说戒、传经受法。康居国高僧康僧会于吴赤乌年间来此传经受法,先到建邺,东吴国君孙权为之建塔,号建初,因始有佛寺。后之宿城法起寺传经受法并圆寂于此。法起寺原有鹫峰塔,为西域梵修人墓葬。振亚这一题刻为研究佛教东传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提供了佐证。…
4、吕端山摩崖题刻(五言诗)
吕端山摩崖题刻(五言诗)(民国)吕端山摩崖题刻位于高公岛街道黄窝村吕端山上。在临涧一石壁上的高1.3米,宽0.8米的浅龛内。题刻内容为五言诗,字径10厘米,楷书。诗意为退隐山中淡泊名之意。--题并书,钤印两方,印文模糊不清。吕端山摩崖题刻与龙潭涧题刻、龙潭题刻遥相呼应,是黄窝风景区重要的人文景观。…
5、吕端山“龙潭”摩崖石刻
吕端山“龙潭”摩崖石刻(民国)吕端山“龙潭”摩崖石刻位于黄窝龙潭涧上游,黄窝水库西侧高公岛街道黄窝村吕端山上。题刻刻于吕端山龙潭涧东侧石壁上,题曰“龙潭”二字,结体肥硕,字径约40厘米,楷书。龙潭涧发源于大龙顶,自西向东,经龙潭下渲,该涧又名乌龙涧。原有上龙潭和二龙潭,1942年黄窝水库扩建时将二龙潭淹没,现存为上龙潭。今属黄窝游览区一人文景观。…
6、平山黄儿墓
平山黄儿墓(宋)平山黄儿墓坐落在云山街道平山社区黄墓庄居民区。黄儿墓全石结构,墓高7米,墓道口宽13米,墓室方形、石砌、条石压顶,封土2米。占地面积600㎡,原系黄氏墓葬,后为藏军洞。宋至和元年(1054年)沈括在《梦溪笔谈?卷四?辩证二》中记到:“海州东海县西北有二古墓,《图志》谓之‘黄儿墓’。”…
7、平山始祖石
平山始祖石(明)平山始祖石位于连云区云山街道平山社区黄墓庄南端,东港中学西北侧,面向五羊湖平原,北侧为云台山西南麓。该石雕高1.66米,上部为“0-”部分,长0.43米,外径长97厘米,上粗下细,下部分略呈方形的柱体,八面楞角浑圆,高1.22米。在“0-”与石柱相连处,0-突起,头尖部平圆,有一凹槽,槽深2.2厘米。视其全貌,酷似成年男子的外生殖器。此石柱学名称作“石祖”,或称“始祖石”。是原始社会在崇拜特别是生殖崇拜、性崇拜的生命文化遗存,其习俗距今已有6000年。始祖崇拜始于原始社会后期,当时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人类在与自然界斗争中迫切需要壮大发展实力,尤其是人类自身的繁衍。于是,生殖崇拜…
8、纯阳庵摩崖石刻
纯阳庵摩崖石刻(宋)该石刻地处云山街道白果树村大庵,背依苏文顶麓,南望五羊湖平原,西去2000米与李庄仙人洞相连。刻面高0.67米,宽1米,字径25厘米。文曰:“纯阳庵,咸淳庚午(1270)严溪门人孙慧谨志。”该题刻于南宋咸淳六年(1270年),系严溪道长门人孙慧彰为纯阳庵题勒,是我市现存最早的道教提名石刻。该庵与仙人洞、老君堂均为后云台山道教圣地,在道教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为研究我市道教起源与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9、老君井
老君井(明)老君堂古井位于连云区云山街道老君堂村云山中心幼儿园院内,南距云宿公路300米,西临山涧与连云港警备区步兵营驻地相连,东南方与云山水库相望,背依倒崖山。老君井深8米,井口内径40厘米,外径65厘米,井檐口高25厘米,宽13厘米。为老君堂之配套设施。老君堂为明代庙宇,二战时毁于战火,20世纪60年代改为老君堂小学,现尚存明时银杏树两株及东道院石刻一通。崔应阶《云台山志》载:“北老君堂在万金湖北,沃壤山下,清幽邃丽,万木丛生,湖北第一仙境也。…
10、黄谭庙遗址
黄谭庙遗址(清)黄谭庙遗址位居墟沟街道龙头顶,东西两侧为深涧,南与墟沟南山雁门峰相对,北与烟墩山相连,下瞰墟沟港区。黄谭庙始建于清初,重修于道光丁未年(1847),单开间,面阔4.2米,进深3.5米,高2.6米,廊宽1.8米。硬山顶。屋面由7块石板叠铺而成,无梁。石门额刻“黄谭庙”三字,屋内尚存祭坛,祭坛两侧有石刻楹联。门额楷书,楹联皆为楷书,门前有影壁,用砖砌筑,高2.3米,宽2.8米,单檐,壁内有龛,高60厘米,宽40厘米,深40厘米。黄谭庙独立山顶,人迹罕至,保护良好。…
11、“万寿山”石刻
“万寿山”石刻(民国)“万寿山”刻石位于宿城街道万寿山顶,南瞰宿城水库,北望悟道庵涧,西连宿城西山,东临宿城山间盆地。字径约50厘米,楷书,无款。传为振亚和尚题勒。传初唐时期,秦王李世民征东至此,将士们一夜之间围土筑城,山呼万岁,山之得名。民国期间,许鸿滨及法起寺振亚和尚曾在该山南坡留有题勒,民国廿七年国民党第八游击总队题刻抗日誓言将其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