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旧址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旧址篇
241、延安中央社会部旧址
延安中央社会部旧址位于枣园村西。中央社会部成立于1939年2月,社会部成立后,即驻枣园。中共中央-迁驻枣园后,社会部迁至枣园村西现址。旧址现保存有李克农旧居等,包括机关旧址、总务处旧址、李克农旧居、一室旧址、二室旧址和共产国际远东情报局驻延安联络小组旧址等。1999年7月由-部出资予以全面维修,并举办了专题陈列展览。对外开放参观。三四十年代,中国的潜伏队伍中,国*民党有军统、中统,共产党有社会部。他们相同之处都是-组织,也就是-。不同之处,军统、中统特务服务于国*民党,社会部特务服务于共产党;国*民党的军统、中统特务用真名,共产党的社会部特务用化名;军统、中统中特务名气大,如戴笠、毛人凤、陈立…
242、肖崖革命旧址
肖崖革命旧址肖崖革命旧址位于横山县城南102公里处的魏家楼乡肖崖村拐渠内。1947年转战陕北途中,中国0、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等率领中央机关、解放军总部工作人员,于8月4日至8月8日在此工作、生活了四昼夜。当时,毛泽东、-、任弼时、彭德怀就住在肖崖村李俊臣的四孔接口窑内。窑院对面不远有一座小山犹如屏风,将旧址掩蔽起来。从山上俯视可见蜿蜒东去的大理河水缓缓流过,307国道像一条带子一样环山而过。毛主席工作疲惫的时候,爱在这座小山峁上散步。旧址是由四孔土窑接石头面组成的独院,左靠大路,右有居民。土窑深7米,宽3米,高3.3米,接口处深60公分,窗为圆窗,门为双扇门。从左到右一、二孔为…
243、基督教中华圣经会北京分会旧址
基督教中华圣经会北京分会旧址位于东单北大街21号圣经会是一个专门印刷发行基督教圣经的机构,虽不是基督教的一个宗派,却是传播基督教必不可少的机构。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美国圣经会委托在华传教士印发中文圣经;同治十五年(1876年),在上海正式成立美国圣经会中华分会;光绪十六年(1890年)在北京开办中华圣经会北京分会(ChinaBibleHousePekingBrand),第一任总干事为美国人甘牧师(Dr.T.G.N.Gatrell),但无印刷厂,只有批发与销售的业务。1923年,以美国圣经会名义在北京购得一块私人地产,得到美国马里兰州圣经会的捐款,1927年拆除地上的旧建筑,8月1日举行…
244、红村石油会战旧址
民国初年,威远新场一带的“地火”现象引起地质专家的极大兴趣,开始在曹家坝、新场、卡房店一带勘探。1940年,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派队到曹家坝火井坡钻探,这是首次使用现代技术在威远县境内为找“地火”开钻的第一口井(威1井)。在二叠系阳新统地层中发现微量天然气和卤水。建国后,国家加快了找油找气的步伐。1956年,在威1井南偏东18.56米处钻威基井。后不断勘察深钻,发现有气藏和油气结构。1964年,四川石油管理局派地质队到威远复钻威基井,出现漏气、井喷,这是四川盆地首次在震旦系获得工业气流,也是国内首次在最古老的地质结构层发现气藏。后又在二叠系阳新统发现新的气藏。这显示出威远和四川盆地有良好的天然气…
245、中共辽东特别支部通化分支部委员会旧址
中共辽东特别支部通化分支部委员会旧址,位于通化县果松镇七道沟铁矿内(在七道沟村),距镇政府所在地六道沟村9公里。根据中共中央“必须迅速加强东北工作”的指示,中共胶东区委城市工作部(对内称--部)于1944年8月,派共产党员罗衡(原名张致清)到通化县七道沟铁矿开展党的地下工作。同年10月初,姚黎明、李剑云等到七道沟铁矿与罗衡会面,罗衡代表党组织接收了姚黎明、李剑云、李鹏飞、刘仁宏4名党员,在工棚里召开了秘密会议,正式成立了“辽东各界抗日同盟总会”(简称“辽盟”),并相继建立了“辽盟”通化、辑安(今集安市)、七道沟分会。1945年2月,刘芝祥(刘子祥、方志舟)奉中共胶东区委之命,从安东(今丹东市)…
246、康都会议旧址
康都会议旧址(含毛泽东旧居、红一方面军电台旧址、红一方面军总医院旧址、康都苏维埃政府旧址、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旧址(宁家大屋))位于南丰县太和镇康都村,含毛泽东同志旧居、红一方面军总部旧址,近现代史迹。抚州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康都村,距县城30公里,北靠黎川,南通广昌,东偎武夷,翻过山隘即是福建省建宁县。康都村是红军反“围剿”时南丰县的巩固苏区之一。第一次反“围剿”后,红军到康都打土豪,进行革命宣传活动。第二次反“围剿”红军攻占建宁时,进驻康都村。1931年6月初,红军取得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和总政治部从福建建宁县移驻南丰康都圩下街“宁家大屋”。6月21日至22日,红…
247、抗日战争时期中共襄河地委、襄北地委旧址
拖市镇夏家场一带,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红军主力回旋作战和天京潜特区、天潜县委活动集踞的中心地带之一,这里的党组织和苏维埃政权有较好的基础。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五师主力部队在县区乡地方党政军组织积极配合下,开辟天西、扎住脚跟,先后建立了天门县行政委员会和天京潜县抗日民主政府,使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各项建设蓬勃开展起来。随着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在鄂中、天汉的扩大,新四军五师为了开辟襄南、进军洞庭湖,实现战略包围武汉的任务,1942年10月决定撤销天汉地委,成立襄河地委。襄河地委成立后,由京山县的罗桥迁入佛子山的坟禁至观音湖一带,并在石家河以西组织第三军分区和第十三旅的主力团队进行了曾家湾战斗,沉重…
248、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
汉口长春街五十七号(原中街八十九号)是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抗日战争爆发。由于中国0的努力和全国人民的强烈要求,蒋介石-抗战,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我北方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即第十八集团军),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为了领导和推动伟大的抗日战争,我党在-管辖区建立公开的办事机构----八路军办事处和新四军办事处。八路军武汉办事处于一九三七年十月经-同志筹备建立。办事处先设在汉口安仁里一号,李涛同志筹备任处长。同年十二月迁至现址,处长为钱之光同志。0中央代表团也在这里办公(对内为0中央长江局)。一九三八年元月下旬,新四军军…
249、中共浙东区委成立旧址
中共浙东区委成立旧址,位于观海卫镇昌明村,原系清光绪年间在杭州经营烟草(化妆品)的商贾宓彰孝的第一、二进宅院。因宓彰孝在杭的店号叫“宓大昌”,故当地群众称该院落为“宓大昌”。旧址由大门、主体建筑和偏房组成,总占地面积2,53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670平方米。大门坐东朝西五开间。主体建筑坐北朝南略偏西,由头门、正厅及厢房组成,通面宽35.65米,通进深29.3米。偏房在主体建筑西侧,坐西朝东,呈梯形布局。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全国抗日战争的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党中央、毛主席审时度势,作出了在我党力量薄弱地区增辟战略单位的战略部署。中共华中局遵照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于1942年…
250、重庆黄山抗战旧址群
重庆黄山抗战旧址群的历史沿革经历了四个阶段,是重庆市重要的抗战历史文化保护地。第一阶段:20世纪初,重庆白礼洋行买办黄云阶的私产,命名为黄山。第二阶段:“七·七”事变后,1937年10月,蒋介石召集国防最高会议,确定四川为抗战大后方,重庆为国民政府驻地。为避日机轰炸,蒋介石侍从室将黄山购来为蒋宋修建官邸。在太平洋战争爆发的近5年中,由于黄山警卫森严,给外界一种神秘之感。最令人感佩的是,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和蒋夫人美龄将他们在黄山的私人别墅无条件赠给了重庆扶幼院(中国福利院的前身)。第三阶段:国共内战后,为川东行署所在地。刘伯承、邓小平、贺龙等曾在此活动休养。1951年,被走群众路线…
251、中原军区暨中原野战军司令部旧址
中原军区暨中原野战军司令部旧址陈列馆位于平顶山市宝丰县商酒务镇皂角树村、北张庄自然村、何庄村、杨沟村等。北张庄村是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中原军区暨中原野战军司令部下设参谋处、情报处、军政处、军械处、通讯处、机要室等。根据中央关于相对稳定指挥机关驻地,以利统一指挥中野和华野在中原协同作战的意图,经过慎重选址,1948年5月26日,刘伯承、邓小平率中原军区暨中原野战军司令部领导机关进驻县城西北商酒务镇北张庄村,在此指挥开封、郑州、洛阳、襄樊等战役,1948年11月离开宝丰赴淮海前线。中原军区暨中原野战军司令部现存刘伯承邓小平旧居、军政处、情报处、通讯处旧址,中原军区团以上干部会议会址、中原军区警卫团…
252、边区群众报旧址
边区群众报社旧址位于延安城东清凉山上,1940年3月25日在延安创刊的通俗周报。开始由延安大众读物社主编。1942年2月18日大众读物社结束,《边区群众报》社成立,谢觉哉任社长。该报四开四版,初办时为油印或石印,后改为铅印,由毛泽东亲自题名。该报以边区基层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为主要读者对象,行文口语化,通俗易懂。1947年3月国*民党军占领延安后,该报随-战陕北继续出版。从1948年元旦起,该报改为日刊。并改名为《群众日报》,作为中共中央西北局的机关报。同年4月延安收复后,《群众日报》又迁回延安出版。1949年6月1日又迁西安。1953年1月成为中共陕西省委机关报,1954年10月6日更名为《陕…
253、长汀县革命委员会旧址
长汀革命旧址位于福建省西部长汀县,开创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9年初,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从井冈山转战到赣南、闽西,3月份,第四军发动的长岭寨战役告捷,红军攻占了长汀城并成立了闽西第一个红色政权——长汀县临时革命委员会。到5月时,红军控制的区域达到五个县,方圆数百里。又经过不断的发展,闽西、赣南革0据地逐渐连成一片,到1930年的下半年,形成了中央革0据地。长汀革0据地是闽西革0据地的一部分,后来也成为中央革0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汀革命旧址主要包括省苏维埃政府旧址、福音医院、云骧阁、章耕别墅、中华基督教堂等处革命旧址。省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长汀县城兆征路,旧址原是历代汀州府…
254、中共同兴乡支部活动旧址——小市子
小市子位于犍为县同兴乡小市子村2组。1933年冬,中共嘉定中心县委派遣党员段祺臻、梁祚超到犍为、沐川、马边三县,以马边河一带煤矿区为重点,发展党的组织,组建革命武装。段祺臻、梁祚超以卖布为掩护,先后到沐川县高笋、舟坝和犍为县同清(现同兴乡)一带活动,发展进步青年教师潘英仲为党员。嘉定中心县委派潘英仲到同清场(同兴建坛罐窑电站淹没)以开店为掩护,以同清小学校长身份,先后发展青年教师何学儒、进步青年田正太入党。1934年初,经嘉定中心县委批准,在小市子(现同兴乡小市村)成立犍为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同兴乡党支部,何学儒任书记。为加强对同兴乡党支部的指导,嘉定中心县委指派邓可语、赵启民直接联系,并在清…
255、古城会议旧址
古城会议旧址位于井冈山龙市景区,在龙市镇东北处。这是一个山清水秀、风光绮丽的地方。古城会议旧址就坐落在古城街旁,原为联奎书院。1927年10月3日,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革命军从三湾抵达古城,当天在这里主持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会议总结了湘赣秋收起义的经验教训,确定了团结、改造袁文才、王佐两支地方武装的方针,并做出了在罗霄山脉中段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战略决定,史称“古城会议”。1927年10月3日,毛泽东同志率领工农革命军从三湾来到古城,当天在这里主持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前敌委员会委员、工农革命军营以上的党员干部及宁冈县党组织的负责人和袁文才的代表,共四十多人。会议历时三天,总结了秋收起义的…
256、涵江联络站旧址
涵江联络站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涵西街道萝苜田23号。莆田文史专家陈长城是原涵江商会会长陈杰人的长孙,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共闽中特委的领导下积极参加地下革命活动。1948年秋,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城市工作显得更加重要,闽中地委决定在陈长城家建立涵江地下联络站,由陈长城负责人,其他成员有郑兆树、杨俊,还吸收了若干进步青年共同配合工作。涵江联络站建立后为闽中和莆田的解放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接待、掩护革命同志和革命同志家属,保护他们的安全。二是接送进步青年到大洋根据地参加革命,为闽中党组织和游击队输送得力干部。三是侦查敌情,收集情报,配合党的武装斗争。期间陈长城经常派员到城厢等地打听消息,了解国民党军政…
257、广东咨议局旧址
广州广东咨议局旧址位于广州市中山三路,建于宣统元年(1909年)。为一组中西合璧的建筑群。坐北向南。自南至北有大门(为祠堂式建筑,已毁),石砌荷池拱桥,仿西方古罗马式的议会大楼形式主楼,砖木结构的两层楼后座(已毁)。主楼的东西两侧还有砖木结构附属建筑(已毁)。主楼前圆后方,大厅屋顶为半球形,8柱环列,空间开阔,有内外回廊。廊两层。大门入口在1948年改建罗马式的4条大圆柱,气势轩昂。楼是砖、木、钢梁柱的混合结构。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11月9日,广东各界代表在咨议局庄严宣布广东脱离清政府独立,成立都督府。后曾作为非常国会会址。1921年5月,孙中山在此宣誓就任非常大总统。1925年10月…
258、秋收起义部队第三团驻地旧址——刘家祠堂
刘家祠堂位于浏阳市大围山镇小南京社区上街,西去五十米为大溪河,坐东朝西,面积为1044.26平方米。风格样式及形势:面阔三开间为34.67米,二进深为30.12米。四级台基高60公分,八角方形石柱有阴刻长联上联为:“白沙踞浏东上游数百年占于斯聚族至今为著姓”,下联为:“大围当祠南一面两三峰秀翘特出钟灵有自借名山”。四级抬梁架,檐口内装饰为卷棚,大厅内原有四根木柱,两根为圆柱,两根四方形柱,2002年当地政府重修时换成了水泥圆、方柱。有长方形天井边缘用麻石砌成,地面为烟砖。外墙左右各有引墙一扇,后栋山墙为卷形,门为木质,窗原来只有引墙各一个,后来在一楼引墙上各开三个窗口,在左边二楼房间里,留有秋…
259、浙南特委机关驻地暨浙南游击纵队司令部成立旧址群
1948年11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司令部、政治部在瑞安县桂峰乡板寮村正式宣布成立,中共浙南特委书记龙跃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郑丹甫为副司令员、胡景瑊为政治部主任,下辖三个支队、一个独立大队、一个警卫大队。同时,中共浙南特区委员会(简称“中共浙南特委”)改称为中共浙南地方委员会(简称“中共浙南地委”)。浙南游击纵队司令部与浙南地委机关驻地同设在板寮村。浙南游击纵队的成立,标志着浙南游击战争进入了战略进攻阶段。这支以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留下的人员和长期坚持浙南斗争的干部为骨干,以根据地的共产党员和贫苦农民为主体的浙南武装队伍,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紧密配合解放军主力…
260、解放大桥战斗旧址
解放大桥位于福州市区,原名万寿桥,跨越闽江,连接台江仓山两区。1949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由叶飞指挥,分兵三路直取福州。8月17日,中路28军由朱绍清率领,82师和83师于17日5时先后攻入福州。82师主力及83师相继入城。前锋团迅速推进至万寿桥。为阻止人民解放军过江,掩护其主力撤退,国民党军以一个团的兵力固守大桥,以猛烈的火力交叉网--桥面,并以小钢炮不断袭击江面和桥面,形成了坚固的火力墙。当解放军前锋团冲到万寿桥时,突然遭遇密集火力的射击,伤亡10余人,进攻受阻。团政委孙乐洵命令3营副营长魏景利组织几十人的突击队强行攻击,突击队员奋勇争先,魏景利却胸部中弹,仍用手捂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