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古建筑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古建筑篇
121、泰山古建筑群
泰山古建筑群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城区北,与济南市接界地区。泰山居中国五岳(泰山、崇山、华山、恒山、衡山)之首,号称东岳。其中,岱庙是历代帝王泰山封禅大典之地,创建于秦汉,唐宋金元至明清屡有修建,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年)泰山上下殿、寝、堂、阁、亭、馆、楼、观、廊、庑等有813楹。现有主建筑天贶殿与北京太和殿、曲阜大成殿同称中国三大古宫殿。山上碧霞祠始建于宋,明清均有增修,成为规模宏大的高山古建筑。山阴灵岩寺在济南长清区,盛于唐宋,曾有殿阁达40多座、禅房500多间。寺内千佛殿彩塑罗汉有“海内第一名塑”之誉。山上山下文物古迹遍布,有东方文物宝库之称。寺庙宫观古建筑多达30多座。主要有泰安城…
122、大园苗寨古建筑群
大园苗寨古建筑群是个具有历史悠久且保存完整的建筑“博物馆”。自唐贞观二十一年(647),松外蛮之一酋长杨同外、杨剑松等受朝廷招抚封官赐地后,其后裔的一分支便开始在其领地皇家冲(原音注:黄瓜冲)一带安居乐业。此一说见于正史和部分地方志.而《杨氏族谱》则说是杨再思之孙杨光裕定居大园(大园有杨光裕墓).由于朝廷一些显贵对少数民族的歧视,徭税不堪重负,拒缴滋事屡起祸端.朝廷为保一方太平,每每派兵剿抚并施;于宋太平至宋熙宁年间(976–1077)在距皇家冲仅2里之地设置关峡砦,并筑城池。此后,皇家冲便更名“大园”。有鉴于大园是过往商贾游客的必经地,起着拱卫城堡,联通四方,进出要塞的歇息暂留地。因此,大园…
123、段店峨嵋山古建筑群
峨嵋山古建筑群位于济南市槐荫区段店镇大金庄西峨嵋山上。清初大金庄金某所建,因其好佛,取名大悲寺(大慈大悲之意)。清同治年间在山南建二仙祠,清光绪年间建文昌阁,逐步形成由大士殿(正殿)、东西配殿、文昌阁、钟鼓楼等组成的寺院。后殿宇逐渐坍塌,现仅存有一大殿、钟楼和数通残碑。大殿为单檐歇山顶,南面墙壁贴有一层青石,东西山墙为砖石砌筑,顶上覆黑瓦,现其顶部大面积坍塌。钟楼为石质建筑,整个形制为四柱歇山顶亭形,保存较好。其平面为正方形,台基由条石砌成,无柱础。台基上立有四根四边形抹角立柱,四柱顶部有石制横枋,两根石柱上刻有楹联。钟楼顶以若干块青石刻制、垒砌而成,单檐歇山顶,四面屋檐刻有瓦垅,檐口刻有瓦当…
124、峨眉山古建筑群
峨眉山古建筑群(峨眉山市)1.报国寺保护范围:以建筑围墙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0米。圣积铜钟保护范围:钟亭占地范围外延1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2.伏虎寺保护范围:以建筑围墙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0米。3.清音阁保护范围:建筑占地范围外延1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0米。4.洪椿坪保护范围:以建筑围墙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0米。5.万年寺保护范围:东至万年寺东侧山门,南至大雄宝殿南道路南侧、行愿楼南墙及法物流通处南墙,西至围墙,北至大雄宝殿北僧舍北墙、般若堂北墙及贝叶楼北墙。建设控制地带:东至万年管理处以东100米,南至万年寺…
125、顾特卜塔及其古建筑
德里的顾特卜塔及其古建筑位于德里南部几公里处,建于13世纪早期,是德里的一处标志性建筑。这座红砂石尖塔高72.5米,基座直径14.32米,塔峰直径2.75米,从下往上逐渐变细,塔身棱角状和圆状的凹槽装饰穿插出现。高耸入云的顾特卜塔是早期伊斯兰式古建筑,极其精美的建筑风格使她每年都吸引了来自世界的无数游客。顾特卜塔分五层,每一层都有突出的阳台,外表由交替的三角形和圆形折纹组成。塔内有很多的书法作品,登上塔上的旋梯可以眺望远处引人入胜的风景。顾特卜塔是伊斯兰文化在东西方传播的丰碑,同时,尖塔也是通知教徒按时祈祷的地点。周围的考古地区包括一些墓葬建筑:著名的有建于1311年的印度穆斯林艺术的精品阿拉…
126、坑背村古建筑群
坑背村古建筑群位于中新镇坑背村(广汕公路旁),建于明未清初,通面宽152.43米,通深53.96米,面积8225.12平方米。建筑群前面还有长方形的打谷场及围墙,占地2416.57平方米。整体建筑分为10列5排,面向东北方向。各独立房屋形制基本相同,为硬山顶,碌灰筒瓦,锅耳封火山墙,施彩绘,面阔均三间,宽度为10.49米。排、列之间有纵横青云巷。稍有不同的地方约有三处:一处是最右列为书房、花园前后各半的布局,书房面宽14.02米,深26.48米,约成小型四合院落;花园面积相同,布局严谨,名“别有开”花园。二是在其余九列的中间一列正中,建有“式谷毛氏祠”,作为整个建筑群的核心大祠堂。该祠深三进,…
127、宝镜何家大院
何家大院古建筑群宝镜何家大院位于江华瑶族自治县大圩镇宝镜村,因村前有一井塘水清如镜而得名。据宝镜《何氏族谱》记载,清顺治七年(1650),宝镜先祖何应棋由道县举家迁移至此定居,迄今360年。目前,全村共有11个村民小组、227户、989人,全部都是何姓后裔。宝镜何家大院建筑群至今保存完好。大院占地面积约80亩,由3堂井18厅组成,共108间房,俗称“三堂九井十八厅,走马吊楼日晒西”。大院建筑群布局坐东朝西,砖木结构,以青石、青砖、青瓦建成。院内屋舍整齐,重楼叠室,雕梁画栋,院外古木参天。由北往南依次分布为围姊地、大新屋、下新屋、老堂屋、新屋等五个部分组成,最早的建筑距今已经三百余年。即使是家大…
128、师家沟古建筑群
师家沟古建筑群(第六批国保)时代:清地址:汾西县僧念镇师家沟村村落居于三面环山、一面临沟的向阳坡地上,村中砖构的窑洞式宅院依山势而建,高低错落,环村一周的石板路将村庄围入其中,村中的宅院均为师氏家族所有。路外散布着师家的祠堂、节孝牌坊、油房、染房、酒醋房和长工院等,整个主体建筑占地面积约1.6万平方米。师家沟民居建于半山坡上相连的两个台地上,总体平面近于方形。院落的组合以中国传统的四合院为主,结合地形的变化和窑洞式建筑的特点,出现了一些与四合院组合的三合院和立体组合的二层多进合院形制。四合院的组合以封闭对称式平面为特征,宅门位于院落的西南角,宅门西向,同北方传统四合院中将宅门置于东南角、居中或…
129、郭壁村古建筑群
郭壁村古建筑群位于山西省沁水县东沁水西岸郭壁村。在明代,村主街即长达五里,有“金郭壁”之誉。坐西向东,背山临河,呈带状。村东沿河石砌护坡,村西山上筑有夯土城捕。村内分坊区,以“坊”、“里”命名,如“宁远坊”、“三槐里”等。村内现存多座内门楼、过街楼。过街楼下行人,楼上则作寺阁、戏台。山坡上有一座内门楼设“丁”字形门洞,十分奇特。村内有一座纪念清官崔钰的“崔府君庙”,庙中有建于明天启七年(1627年)的乐楼。村中民居为典型的晋东南风格,以二三层的四合院为主,大多为明末、清代遗构。村北民居、古街保存相对较好,建筑和装饰水平亦较高。村内建筑较豪华的“进士第”保存数座,砖、石、木雕装饰精美,有的门楼外…
130、曾家古建筑群
曾家古建筑群(含曾在公祠、曾云公祠、中将堂、会友堂、赏月台)一、地理位置务义港曾家清代建筑群,位于贵溪市耳口乡耳口村曾家村小组,泸溪河的中游,与国家级风景旅游区龙虎山和上清天师府接壤。交通便捷,铁路有鹰厦线,设有圳上火车站;公路有鹰潭至冷水至资溪公路且路面均已水泥硬化;水路有泸溪河直通天师府和龙虎山。建筑群依山傍水而建,树木苍翠,设计别致,环境优美,用料考究。二、范围面积“务义港”建筑群,始建于清乾隆三十至五十年间(公元1765-1785年),距今已有200余年历史。整个建筑布局呈“品”字形,分为“曾氏公祠”、“鱼塘花园”、“经学书院”、“住宅”四大部分,占地总面积达6.4万平方米,当年有84…
131、谈文溪村古建筑群
谈文溪古村和古建筑群谈文溪古村落位于新田县三井乡谈文溪村。该村是典型的人居场所,择地而居,后靠山,前依水,伐有其林,耕有其田,行有其道,饮有其水。其建筑相邻相依,可互相照应,又被宽敞的石板路分开。每栋建筑有正门、侧门、后门,既统一,又相对独立。其封火墙、重檐翘角、门楼、青石板道路、完整的排水系统,具有河南建筑的特色。现存古民居26栋,门楼、家庙、驿站、绣楼各一座,建筑面积达6800平方米,大都为明末清初建筑,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文溪家庙、门楼、驿站、绣楼。其家庙为三进砖木结构,分前戏台、中天井、东西两侧厢房、后大殿;门楼为重檐歇山顶。其宅第建筑风格均一致,为前大厅,后神堂,左右各两厢房。所有古建…
132、洪江古建筑群
洪江古建筑群位于湖南省怀化洪江市沅江北岸。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建洪江寨,元末时已成为湘黔间商镇。明代设洪江驿,清置洪江镇,民国时有“小南京”之称。迄今完好保存有三百多栋古窨子屋,六十余座庙、堂、祠、院及一些旧报社、学堂、钱庄、戏台、作坊、商铺、青石街巷冲等。明清窨子屋和会馆是这里最有特色的古建筑。窨子屋形似四合院,多为二进二层,或三进三层。三层以上南北间有天桥连通,高耸的封火墙内,屋顶从四围适当向内中倾斜,靠方形小天井采光通气。依山傍水,或处于深巷或吊脚于岸边,屋檐高墙接踵,石板巷道与石级码头相连。镇内有山西、常德等十大会馆,大多靠近水码头,伸展到深巷高坡。会馆一般有正殿、偏殿,正厅、客…
133、上庄古建筑群
时代:明至民国地址: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上庄古建筑群主要包括胡适故居、胡适私塾、胡传旧居、胡寿基宅、敦履堂、胡开文旧居和胡开文纪念馆等古建筑。其中胡适故居建于清代,是胡适童年-及青年返乡完婚的住宅,胡适先生在故居内前后-了11个春秋;胡适私塾建于晚清,前后两进,是胡适幼年接受启蒙教育的地方;胡传旧居建于清代早期,是一进三开间厅式建筑,是胡适父亲胡传出生和-的老宅;胡寿基宅建于晚清,是一栋集书法与雕刻于一体的徽派艺术建筑,胡寿基是胡适的学生,新华社记者,与胡适同族同宗;敦履堂建于明代,是上下对堂二楼通转的建筑,同时也是上庄村现存唯一的一栋明代建筑;胡开文旧居建于清代,前后两进,是我县最先根据外地建…
134、花坦古建筑群
花坦古建筑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明、清公布时间:1997年8月29日位于永嘉县花坦乡的珍溪西岸。始迁祖朱兴,五代时任永嘉尉,爱此溪山之胜,遂定居于此。村落呈长方形,坐北朝南,-块石寨墙,东、北、西三面开设寨门。内存民居、祠庙、牌楼、亭阁等古建筑50余座。民居依山而筑,布局高低错落有致,单体建筑平面有一字、口字、曰字等式,立面或一层、或二层楼阁。花二村“四面屋”由前后厢廊、前后厅堂组成,占地达1600平方米。宗祠4座,规模宏大。以乌府祠堂为最早,原名敦睦祠,建于明正统年间(1436—1449),系二进二廊合院,中设戏台,占地600平方米。前厅面阔九间,进深二间,梁架粗壮,斗拱密叠,悬山式屋…
135、大安古建筑群
大安古建筑群由大王庙、粤东会馆和大安古桥组成的大安古建筑群,见证了平南人曾经创造的时代辉煌。粤东会馆原貌为三进,宽三问,总建筑面积近千平方米,为砖石木结构,硬山顶,风火墙,琉璃脊饰,对研究古代两广经济、文化、艺术交流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大安古石桥建于道光六年(1826年),至今仍固若磐石。相传古石桥是根据“易有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理数建造而成,全桥为主体,代表太极,大桥墩2个,代表两仪,桥墩成船形,尖头向上游,减轻了水流的冲击,桥面分七跨,每跨用一尺宽梯形石条敷面,石条大面在上,小面在下,使桥面积水和污泥从石隙处及时排出,桥之北端又有岩石作保护。古石桥精美绝伦的工程设计技术,至…
136、秭归凤凰山古建筑群
凤凰山古建筑群位于秭归县茅坪镇。因兴建三峡大坝,1990年将屈原祠等古建筑迁建于茅坪凤凰山。凤凰山古建筑群占地2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1000平方米,分三大区域布局,屈原祠区、古民居、庙祠区及古桥梁、石刻、城门区。屈原祠,位于凤凰山古建筑群西南部的屈原纪念景区。原名清烈公祠。建筑面积2870平方米。唐元和十五年(820年)始建、元、明、清历次维修。1976年7月因兴建葛洲坝水利工程迁址并更名为“屈原祠”。中轴对称布局,保存有山门、配房、大殿、屈原铜像、东西碑廊、屈原纪念馆及屈原墓等建筑。屈原故里牌坊,位于凤凰山古建筑西南部的屈原纪念景区。清代建筑,四柱三间三楼歇山顶木构牌坊。高约7米,面…
137、黎家古建筑群
“黎家古建筑群”原名“明清村庄”,位于广福镇板湖村黎家自然村(即黎家自然村全部)。据黎姓家谱和地名普查资料记载,唐时,黎姓已居在此。该村的黎姓祖先是为了守卫“唐永王墓”而在此居住、繁衍的。黎家自然村全称为“永木黎村”,最早称为“守墓黎村”。黎家自然村内共有古建筑37栋,其中34栋为明末清初所建,风格多为勒马式八字门头,一般两进四厢或一进两厢带反照堂,有的两旁留有暗走巷。基本为砖木、穿斗架木梁式结构。两进四厢带反照堂的一般长30米,宽14米;一进两厢的一般长20米,宽13米。村庄房舍呈半月形排列,坐西朝东,总面积约22000平方米,尤其是两栋“大夫第”的门坊保存较好。另外,村内还有另一处县级文物…
138、兴隆山古建筑群
兴隆山古建筑群位于环县四合原乡四合原村东北四合塬以东6千米处,现存14座建筑,始建于明,清康熙、道光年间曾两次修复和扩建,总建筑面积569.8平方米。该建筑群分为三个区域:一是东南峰外围建筑区域,现存有牛、马王庙,城隍庙;二是中峰东南坡上分布的建筑群,它们不规则地分布在许多小平台上,由下而上依次有前门楼、碑坊、中门楼、三进门楼、关帝庙等建筑;最高处为中峰峰顶主建筑群,以无量祖师大殿、献殿和山门为中轴线,旁有佛殿、菩萨殿、钟楼、鼓楼,共同构成了对称规整布局。现存建筑布局疏密有致,巧妙地利用了自然地貌,呈不规则分布。庙宇楼阁以砖木结构和纯砖结构为主,单体建筑大部分为歇山顶,每座建筑檐下都有三至五…
139、喜洲白族古建筑群
喜洲白族古建筑群位于云南省大理市喜洲镇,滇藏公路东侧。喜洲早在六诏与河蛮并存时就已是白族聚居之地,隋代称“史城”,唐宋间为南诏、大理国“大厘城”。清末民初,当地民族经济发展较快,主要建筑遗存多于此时建造,民国时又有营造,如清末赵家院、1920年建的严家院、1948年建的杨家院和董家院等。喜洲白族古建筑群现存明、清、民国时期较完整的民居101院,加上现代承袭白族传统形式民居共约1500院。各院平面布局有一向一坊、一向二坊、二向三坊、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五福寿、六合同春、走马转角楼等式样。房屋构架为抬梁穿斗结合五柱落地的形式,内院屋檐为出厦、吊厦或倒座。建筑造型主房高、耳房低,正面设照壁。照壁…
140、司空山古建筑群
司空山古建筑群包括牌坊、二祖禅刹、石刻等。牌坊始建于唐代,后毁,明天启元年(1621年)重建,坐北朝南,四柱三间五楼枋木结构,花岗石建造。现仅存二楼,面阔9米,残高6.5米,进深2.8米,梁枋浮雕,全枋均以50厘米见方的抹角石柱为整体支柱,支柱上端刻锦纹图案,地层夹住宝瓶状。牌坊顶部构建在文革中毁坏,但被寺庙僧人搜集后,集中存放在大雄宝殿前。司空山上仍保留了许多二祖弘法的遗迹,有修行的石窟寺二祖禅刹,有北齐天宝三年(公元572年),在佛洞后传衣钵于禅宗三祖僧璨的传衣台,还有三祖面壁的三祖洞,这些都是禅宗二祖慧可卓锡司空山的历史见证,都是司空山作为中华禅宗第一山的实物见证。遗址上有石刻100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