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古村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古村篇
161、石潭村
石潭位于安徽省歙县霞坑镇,紧临浙江省临安市、淳安县千岛湖石潭村是所谓的徽州旅游圈的一个另类,尽管在地理和行政范畴上,它的确属于古徽州。不过绝大多数游客不会留意这个在地图上都相当难找的地名,自然也不会出现在旅行社的线路目录或导游词里。事实上,“石潭”在摄影圈里几乎是如雷贯耳,每年春秋两季,都会有n多摄影人如候鸟般如期而至,赴一场云海和花海的视觉大餐。春季的石潭属于油菜花、桃花和梨花。山坡上,山谷里,古宅旁,处处是色块、线条。金黄色的油菜花是这个调色盘中的主色调。一夜春雨过后的清晨,太阳还没露脸,云海就汹涌而至,山顶上的古村落在云涛中若隐若现,真一个天上人间!深秋的11月,爬上山头,你唯一需要做的…
162、塔川
村口及周围地带多植乌桕树,且古树参天,每到秋季,满山树叶色彩斑斓,粉墙黛瓦掩映其中,美不胜收。这里已成为众多摄影爱好者的必游之地。塔川村又名塔上,隶属于宏村镇,距离宏村仅2公里,是黟县小桃源众多美丽富绕的自然村落中一个独具魅力的山间村落。塔川,背倚高耸云端的黄山西南余脉黄堆山,遥对碧波荡漾的十里奇墅湖。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的二、三十幢古民居依山而建,层层迭迭,错落有致,远远望去,就好象一座巨型宝塔,此为“塔”之来历。塔川,高庵与低庵两峰之间(因峰之巅,原有西林寺禅院而得名),一条清溪破土而去,依山潺潺流下,穿村中而过,直奔风我秀丽的奇墅湖,此为“川”之来历。村庄因有“川”过而富有无穷灵气,清溪也…
163、增头寨
增头寨又名增头村,位于理县杂谷脑河畔桃坪乡增头村,是世界保存最完整的羌族建筑文化艺术,至今仍然保持着古朴风情的原始羌族村寨,其先民从西北迁徙而来,为避战祸,在崇山峻岭中绵延生息。增头寨有着纯净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纯朴的人文景观。羌居的一楼用来圈养牲畜,二楼是供人居住的卧室和伙房,三楼则是存放粮食、食品和杂物的地方。羌家小院的门锁颇有特色,都是主人自己设计和制作的,一块木片就是钥匙。但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只能打开自家的大门。增头寨的妇女能工巧手,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腰机编织手工艺。农闲的时候,室内室外、坝子田边都能看到她们的编织劳作。不同于古老编织的是,单一的土麻布色、青色被绚丽的色彩所取代。增头寨,…
164、高田坑村
高田坑村坐落于海拔600多米的山上,是浙江开化县长虹乡真子坑村的一个自然村。是开化海拔最高、保存最完整的原生态古村落,也是长虹乡最偏远的一个山村。古朴的泥土瓦墙,神奇的古廊桥,原始的次生林,一幅原生态景象。高田坑出名,缘起于一批最早“发现”它的摄影爱好者们。十几年前,他们翻山越岭来到高山之间,用相机定格这个古老村庄的每一帧画面。春有梨花盛放、夏有星空璀璨、秋有天朗气清、冬有白雪皑皑,在纷扰的城镇化进程中,高田坑保持着难得的自然之美。从205国道进入长虹乡境内,田园、河流、山林、清泉、奇石、溪涧、瀑布就逐渐进入视野,空气中弥漫着自然气息,沁人心脾。周围环境优美,沿途有各种景色供游人驻足观赏。长虹…
165、金山古村
金山村位于汝城县土桥镇,距县城东7公里处,辖区面积5.62平方公里,距今已有820多年的历史。“金山”村的“金”在古代是“荆棘”的“荆”,后来通过金山村民众的辛勤劳动,变“荆棘”之地为金银膏腴之地,“荆棘山”由此也改名为“金银山”了。金山村现有人口2400多人,居民主要以叶、卢、李三姓为主,在1平方公里面积范围内分布有古祠堂6座。其中叶氏家庙(敦本堂)、卢氏家庙(叙伦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氏家庙(陇西堂)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全村由湖南省政府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金山花卉基地是龙腾集团2015年依托金山厚重历史文化的古祠堂群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全资投资的全自动、智能化红掌种植基地。基地占…
166、上安古村
上安村,隶属于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范村镇。地处太行山八赋岭西,距县城30公里。建村时间不详,据传应在千年之上。在清代之前全村人都姓牛,即使现在,全村400余口人中,牛姓人数依旧占90%以上。鼎盛的清康乾年代,全村千余户人家,人口达5000余人。在晋中市一代,凡牛姓人均由上安村迁出。上安村不仅是具有千年历史的古村落,更是一个文化底蕴极其深厚的文明古村落。三步之内,必有芳华。上安村就坐落在山卯之间。整个村子呈南北走向,背靠崖山,面临津水,是一块名副其实的风水宝地。上安村地处典型的丘陵地带,古时交通不便,就是在今天,也只有一条3米宽的水泥路。但就是在这样一个山村,上安村的祖先、前辈却创造了数百年的辉煌…
167、柿林村
柿林村位于宁波余姚市,村因盛产“吊红”柿子而得名。柿林村庄四面环山,满坡翠竹林木,不但山水秀丽,又原始古朴。村中有一古井,井水清澈纯净,故有“一村一姓一家人,一口古井饮一村”之说。柿林村是一个单姓的血缘村落,全称皆一个姓——沈。据资料记载,为周文王的后裔,古时一路从河南迁徙至此。此外村中文物古迹众多,沈氏宗祠、赤水桥为余姚市文物保护单位。“一个村,一个姓,一口古井饮千丁”高度概括了柿林村的特色,单一的沈姓血缘,隐逸山林,自供自足,质朴善良,无意仕途却知书达理承传“耕读传家”的家风村俗。据资料记载:周文王第十子冉季封于沈,是沈氏始祖,其45世祖于元末明初迁居柿林,为柿林沈氏始祖,该始祖即太隆公。…
168、凫村古村落
凫村古村落(1)位置:曲阜市小雪街道凫村。(2)保护范围:古村落寨墙外东、西、南、北各5米。孟子故宅北墙外20米,南墙外50米,东墙外90米。(3)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至104国道,西、南、北各100米。曲阜小雪街道的凫村,位于曲阜城南12.5公里,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也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年)的诞生地。凫村作为孟子诞生地,是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村落,因“亚圣”孟子的母亲在白马河畔洗衣,见凫鸟落于水,视为吉祥物,故取名为凫村。孟子故宅坐落在村内东西大街路北,西靠白马河,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孟子故宅”门前现存古老的…
169、范和古村
惠州市惠东县稔山镇范和村:范和古称“饭箩冈”,相传地理地貌酷似饭箩而得名,亦有取“富饶之地”之意。早在明洪武元年,朝廷已在范和设置巡检司,派驻官员进行管理。枕山面海的地理优势,造就了范和这个富甲一方的村落。范和村所处位置,是个自古丰饶的地方,状似饭箩的风水布局,枕山面海的地理优势,造就了登山可樵,出洋能渔,垦地农耕,拦潮晒盐,富甲一方的村落,也因此吸引了从福建莆田、泉州一带辗转迁徙而来的各姓氏人口,另一部分则从粤东兴梅山区一带迁入落户于此,安居乐业。民丰物阜,海陆便捷促进商贸兴旺、古港千帆竞发的盛况,造就了当代范和人敢为人先的致富风貌。回顾范和村的历史,更有当时朝廷的内外管巡检司、协标右营守备…
170、黄溪村古建筑群
黄溪古民居主要分布在三个自然村,即:大院子、黄溪园、新屋场。共有窨子屋160多栋,总面积35300多平方米,其中大院子规模最大,面积最宽,共有窨子屋100余栋(部分已拆旧建新),面积达26200多平方米,高墙围立,青瓦灰墙,楼阁飞檐,青石板铺路,井字排列,横五竖七条街(弄)道,“正弄子”为主道,长180米,宽1.7米。整个建筑设东南西北四道大门,内弄要卡设若干小大门,门两边均设观察眼和枪口,院子中央特建有雄伟的“十楼”(即10层小楼),供观察、报警之用。有古庙、库铺、客栈、茶馆、作坊、学堂、民居等,民居为主。窨子屋内,清代、民国初期的门匾、横联、石雕石刻、壁画题字、门窗木雕等,随处可见,雕工精…
171、高岭古村
高岭古村位于深圳龙岗区南澳七娘山北侧东风岭的岭背山上,海拔200米。为大鹏半岛历史价值村落中初始风貌保存最为完好的客家村落。对研究大鹏半岛历史文化具有非凡的意义。村内有旧石桥、旧碉楼、旧西洋风格的小学校以及旧客家民居和祠堂等古老建筑供人们欣赏和研究。400年前,一对来自福建客家祖地的周姓夫妇在这里落地生根,开枝散叶。而在上世纪90年代初,村民因交通不便陆续迁出,在山下新建村落,命名为“高岭新村”,而原来的村落,则被称为“高岭古村”。逢年过节,部分村民还是会回到古村,祭奠先祖,追忆往日生活。石板坚实的三盛桥,把守村道的旧碉楼,西洋风格的小学校,深圳最早的自来水系统,古风犹存的客家民居,完好朴实的…
172、良地古村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福建省将乐县万全乡良地村,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这是一个由廊桥、家庙、祠堂、古厝等各类古建筑组成的古村落。整个村子就像挂在山坡上,成为闽西北客家乡土建筑的完美展现。良地古建筑群属明清宅第民居类建筑,主要由文武庙、梁氏宗祠、绪延厝、月山公屋、冠群谷仓和水尾木廊桥等六处保存完好的乡土建筑组成,保存至今的古建筑达23座。良地古建筑群,既是良地这一山地古村落景观建筑的核心组成与精华所在,也是闽西北客家乡土建筑的完美展现。进入良地村,要走过水尾木廊桥,一座百年老桥,横跨良地溪,廊桥中集中建有六个神龛,一个集灵宫,供奉如来、真武帝、妈祖、许真人、萧公尊王、本坊土地福德神,在福建地区十分…
173、鳌山古村
在黄圃镇鳌山村南约坊和北约坊一带,有多处古迹,如三十六级古石径道、宋代古码头遗址、古祠堂群、古青砖屋群、北极古殿、社学庙及北约观音大庙等。2012年,鳌山村成功申报为广东省第三批古村落。鳌山村的岗东南、北约坊方圆200米地段,坐落着苏、严、黎、许、何、关、潘、梁等八姓11座古祠堂和约200间古青砖屋群,至今保存完好的尚存40余间。其中包含一间古泥墙屋,一间古蚝壳屋,虽破烂但仍可看到旧貌,这些古建筑,不失其旧时依山傍水,绿树掩映,次第相连的古村落特色。位于鳌山村的北约观音大庙、北极殿、社学庙都是建于明清时代的,历史悠久,保存完好,承载了多彩的文化,很有考究价值。宋代码头位于三十六级古石径的东端,…
174、应山古村
应山古村,位于广东省乐昌市,村中全为白姓人家,全村一百多户人家,古村有600年的历史,因为这里曾经是乐昌的必经之路。村落主要建筑以清朝为主,古建筑排列整齐,建筑风格独特,以青砖瓦房为主,路面全部石板铺垫,屋梁雕刻精美,顶墙彩绘有人物花鸟图案画,栩栩如生,建筑群保存得比较完好,目前还保留部分明国时期的名牌号。应山古村始建于明永乐五年(1407年),至今已有600年历史。因昔日南北走向的乐宜古道和东西走向的湖广古道在村口重合,从而成为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有意思的是,它不同于南雄梅关古道上的珠玑巷,有百家姓氏,而这里则只有一个大家族白姓。据说白氏祖先原籍湖南长沙,因先祖宋元丰年间考中进士,官拜通直…
175、昌溪古村落
昌溪古村落始建于唐,是徽州古文化的缩影。目前被定为“县保”的有太湖祠、员公支祠及木牌坊、周氏宗祠、忠烈庙、姚氏贞节石坊、吴承仕故居等。昌溪村坐西朝东,清澈见底的昌溪河为屏,后有层峦叠翠的来龙山为障。自明代始,就砌筑了南自静庵、北至“务本堂”的长达3公里的古建筑群。其中有石拱桥、亭阁、宗祠、水口、书院、古庙和民宅等。村中有池塘20多处,古井更多,民宅鳞次栉比,扑朔迷离,宛如迷宫。昌溪文人辈出,有一门22个秀才、5个举人、2个进士即父子双进士之世家,光绪33年,该村青年吴承仕在保和殿殿试中获一等一名殊荣,成为封建王朝的末代状元,也是历代最年轻的状元之一。昌溪历史文物繁多:有大量宋、明书画家墨…
176、油岭民俗瑶寨(千户瑶寨)
清远连南瑶族自治县油岭千户瑶寨秀美的风光,浓郁的风情,拥有两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瑶族耍歌堂和瑶族长鼓舞,拥有一个国家级授予的民间歌王和一个省级授予的民间鼓王,令世人瞩目。踏入油岭,看舞听歌,风情万种入画来。1998年,油岭村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油岭千户瑶寨,位于连南(广东西北部)县城之西南,座落于约800米高的半山坡上,吊脚楼依山而建,聚居着世界唯一的连南“八排瑶”,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油岭瑶寨历史悠久,最多时有房屋近900幢,1000多户,5000多人,素有“千户瑶寨”之称。民居层层叠叠,错落有致,一律为青砖或木质结构。整座寨子横1300多米,纵900多米,是连…
177、苍坡古村
苍坡村位于岩头镇北面仙清公路西侧,处岩头村北2.5公里处,占地146亩,为李姓聚居之地。现有人家500余户。五代后周显德二年(955),始祖李岑(号苍墩)从福建长溪迁来,遂以村名为其号。后为避宋光宗赵憞讳而易今名,故“苍坡村”。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第九世祖李嵩邀请国师李时日对村落建筑进行重新设计。村中街巷呈八卦形,以方形环状的鼓盘巷为中心,向东南西北四方开八条路,经村寨的八道门通向村外。先后建东西两方池及园堤胜景。同时以“文房四宝”作为规划思想指导其布局,建长306米、宽2米的直街称“笔街”,对村西笔架山;以两方池作“砚台”;砚台两旁搁置长4.5米、厚0.5米、宽0.3米、端头打斜的条…
178、走马塘古村落
千年古村走马塘位于宁波以南,鄞州区茅山,人称其为“四明古郡,文献之邦,有江山之胜,水陆之饶”。村中明清古建筑众多,民风淳朴,文物古迹众多。历朝历代,这里出过76位进士,被誉为“中国进士第一村”.走马塘现共有人口1500余人,全是陈姓。距市区30分钟车程.据历史记载,它始建于北宋端拱年间,当年陈氏从江苏长洲迁此歇脚居住,至今已逾千年。千年古村走马塘已经在心中存在了很长时间。据说村中明清古建筑众多,民风淳朴,文物古迹也很多,按记载:自北宋至明清千年以来,这里陈氏家族中前后出过进士76名,任职地方官吏161人,被誉为“中国进士第一村”。走马塘村位于宁波鄞州区茅山镇,地处鄞南平原,依傍奉化江支流东江,…
179、石泉村古建筑群
石泉村是三塘胡氏家族聚居地,因“胡氏先祖淑政公号石泉”,故村以其号名之。现在村内的大部分古建筑建于清末,至今有几百年的历史。村落以清代建筑为主,民国“欧式建筑”自成一派,建筑形式保存完好,村落内部特色较强,功能布局精巧,外部形成独特的村落布局,可观性较高;聚落式的格局使得村落自成一派。古民居内部朴素无华,十分内敛。附属在建筑上的装饰物则是石泉古民居的精髓,门坊、石额、墙裙、梁柱、窗棂和门楣上,都有精美的雕饰,人物鸟兽栩栩如生,山水花卉妍秀多姿。村口最打眼的六幢民国时期欧式风格的建筑,恰好围成一个院落,这里曾是“湘南王”胡凤璋的住所。胡凤璋曾任蒋介石国民革命军第一游击中将司令、汝桂警备团团长,是…
180、从化凤凰客家古围
凤凰古围,又名金钱山古村,位于从化江埔凤一村,就在双凤山脚下,一片灰褐而泛着白色的陈旧屋顶遍布,呈整齐而规划地排列,这个山脚下的小村落,很像武侠小说里世外高人们居住的地方。与其它从化的古村略有不同的是,凤凰古围里的建筑更接近客家古围,这大概也是它“凤凰古围”名字的由来。如果从高处俯瞰,可以看到村子里的房屋排列十分规整,横纵成行成列,井井有条,四周被围楼或围墙包围起来,平面呈方形,呈现完整的客家围村的风格。围内的住房多为单元房,有斗廊式或“大齐头”(一厅一房)。而由于村里有三种姓氏,因此有祖堂,大门口有禾坪和池塘,这都是和广式围村不一样的地方。村子里有三个姓氏,因此有三个祖祠并排而立。虽然我们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