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21、联丰花萼楼
花萼楼位于大埔县大东镇联丰村,距县城有45公里,建于明万历36年(公元1608年),距今有近400年的历史,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花萼楼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86平方米,属土木结构的圆形建筑。共有三环,内环为一层30个房间,二环为二层60间,外环为三层120间,共有210个房间。楼高11.9米,楼的墙体用生土夯筑而成,底层宽2米。顶层宽1.3米,楼顶为木梁灰瓦。楼的第一层不设窗,第二、三层墙上设有内小外大呈三角的-眼,整座楼只有一个大门供出入,大门框用厚而宽的花岗岩石板组成,大门板钉上坚厚的铁皮,这些门窗设施是为抵御外人侵扰而特意设计的。楼内有面积为283.4平方米的圆形天井,用大…
22、石寨土楼
石寨土楼石寨土楼(方楼、树德楼、郭氏宗祠)位于蕉岭县南磜镇石寨村,于2002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方楼由该村郭姓五世祖于明代嘉靖1522年兴建,至明隆庆1567年建成,为时45年,距今490多年。坐东南向西北,东、西角各有一座碉楼(俗称火角)高出方楼约2米,总面阔33.8米,总进深26.3米,共计房屋71间,占地面积约889平方米,建筑面积3060平方米。盝顶、灰瓦面、山石三合土墙基田骨泥夯墙。树德楼由该村郭姓十世祖于明代天启1622年兴建,至清雍正1723年建成,为时101年,距今390多年,2006年、2007年按原貌部分修缮。坐东向西。为三层方形土楼布局,西南、东北角各…
23、饶平土楼
饶平土楼道韵楼位于饶平县三饶镇南联村,始建于明万历15年(1587年),该楼呈八卦形,三进三环围共构成“八卦”的爻画,座南朝北,面积1万平方米,-周长328米,直径101米、墙高11.6米,三层半,皆以黄泥土夯成,中间设有广场,全楼有正房56间,角房16间,水井32口,楼外周设有枪眼、炮眼,楼门顶还没有注水暗涵,很有特色。该楼虽在公社化时期小部分受到破坏,但目前保存较为完好,是饶平县境内655幢土楼寨中年代久远、规模宏大,风格独特的一处。润丰楼饶平县境内土楼寨总数达655幢之多,润丰楼是其中较具规模、较有特色的一处。润丰楼位于饶平县新丰镇丰联村,背靠“背头山”(省道柏丰线西),建于清道光年间,…
24、揭阳关帝庙(古榕武庙)
揭阳关帝庙位于揭阳市区天福路。也称“武庙”,是揭阳市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明万历29年。关帝庙祀关云长,褒其忠义。庙为三进院落四合院布局,正殿为重檐歇山顶。屋脊有花鸟嵌瓷,工艺十分精湛。前厅有八卦形藻井,雕刻有“桃国三结义”等题材的人物画,为广东省同类建筑所罕见,有极高的文物价值。中厅两边墙壁上嵌有石碑多处。其中有光绪初年福建巡抚丁日昌疏奏慈禧及光绪帝为该庙赐盈额的碑文,对研究关帝庙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古榕武庙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七年,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保存了粤东地区唯一的清中期神庙戏台,是潮汕地区历史悠久,影响较为深广的重要的古代宗教建筑,特别是获得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颁赐的“威宣南海”匾额,…
25、司谏进士坊
司谏进士坊,又称进士石牌坊,位于江门市江海区荷塘镇南村。建于明嘉靖六年(1527年),明世宗为表彰正德辛巳科进士余经所立。据《广东通志》记载,余经为当地南村人,字朝纲,号石龙,明代正德年间考取进士,曾任刑部给事中、福建漳浦县丞、瓯宁县令等官职,为官清廉,正直无私,弹劾奸臣,深受世人称颂。牌坊为四柱三间三楼的科第坊,仿木结构,全石砌筑,悬山顶,檐楼间加饰6赞斗拱,通高8米,面宽10米。正楼竖匾上镌刻“恩荣”二字,额枋镌刻有“司谏”、“大行”等楷书大字及“正德辛正巳科进士余经第”及“嘉靖六年丁亥岁仲春吉日立”等楷书小字,饰以麒麟图案。牌坊等级和规格较高,目前为我市唯一明代石碑坊,具有较高的文…
26、乐从何氏大宗祠
明顺德何氏大宗祠位于顺德市乐从镇。是何姓厚本堂。始建于明代,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重修。面阔三间,深三进,面积600平方米。头门是歇山式,莲花斗栱,四柱、底梁、华板所用石料均为砺石,木横梁雕瑞兽、花草,华板饰龙、马、麒麟浮雕,具有晚明雕刻特征,有较高的艺术价值。1991年顺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27、归善学宫
明、清惠州归善学宫位于惠州市惠城区桥东街道惠新中街1号惠阳高级中学校内。始建于元泰定元年(1324年),明清时期,曾先后修建26次。据嘉靖《惠州府志》记载,当时学宫颇具规模,有棂星门、泮池、戟门、大成殿、明伦堂、会馔堂、教谕室、东西两庑、号房,左后有敬一亭。至清代更有嘉善祠、肃癰亭、忠义孝悌祠、名宦祠、青云阁、文昌宫。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学宫为惠州中学校舍,1968年部分校舍为惠州市二中所用。现仅存有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所建的戟门与大成殿。戟门面阔五间17.7米,深9.75米,十二架椽屋分心用三柱,硬山式屋顶,高9米。正面柱头铺作、补间铺作各六朵,为六铺作出三抄重栱计心造,里转…
28、南社明清古村落
南社古村位于茶山镇,为明清古村落。整体造型像一条船,节庆有传统婚庆表演。这里的交通也很方便,里面也有吃饭的地方。这里是有着800年历史的南社明清古村,雕花翘檐式古旧建筑栉次鳞比,古建筑群保存良好,没太多后期添加,小资情调兼顾,乍一看还真有时光倒流的感觉。古旧的深巷,看不见尽头,望不见出处。村道旁枝叶繁茂的古榕树下有一口大池塘,两旁是青砖建造的旧式老房子,小桥流水,杨柳依依,古建筑倒映在水中,池水不起一丝波澜,分外安详。古村内有许多古老的祠堂,雕工精细犹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每座祠堂都是家族对前人开枝散叶的感谢,及与对后人光宗耀祖的期待。走进细看那些浮雕,虽然颜色掉落的差多了,但却依旧栩栩如生,令…
29、塘尾古村落
塘尾明清古村落是东莞现存较好,规模较大的古代村落。古村内共有书院19间,古榕树21棵。李氏宗祠气势雄伟,历史悠久;建于明代的围墙,是东莞市现存最完好的古村围墙。塘尾明清古村落对研究明清时期珠三角的建筑风格、社会文化、风土人情,以至于岭南文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塘尾明清古村落依自然山势缓坡而建,围前三口鱼塘一大二小,分别代表蟹壳与两只蟹钳,围面两口古井代表两只蟹眼,仿生喻意一只巨蟹守护后面的村落和前面的千亩良田。古村落布局合理,由围墙、炮楼、里巷、祠堂、书室、民居、古井、池塘、古榕等组成很有特色的聚族而居的农业村落文化景观。塘尾村明清古村落格局保存完整,未经破坏的明清建筑比较…
30、曹氏大宗祠
曹氏大宗祠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曹边村委会滘北村一巷6号。该祠又名南雄祖祠,始建于明。明崇祯九年(1636年)重建,光绪十七年(1891年)重修。深三进,穿斗式木结构,硬山顶建筑。占地486平方米,装饰古朴典雅。保存了南方独特的蚌壳墙,对研究珠江三角洲古建筑有重要价值。2002年7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31、广裕祠
广裕祠拥有七处历史文字的印记,这就是它的最珍贵之处。广裕祠是广东第一次发现有确切建筑年代的古建筑,被著名考古学家麦英豪称为“非常宝贵的建筑标本”。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文物古迹里都是惟一的。古祠有6次最明确的维修记录刻在脊檩下或者墙体的碑文上。2003年12月1日经修复的广东省广州从化市太平镇钱岗村广裕祠,获得了今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第一名“杰出项目奖”。这是中国首次获得该奖项的头名。广裕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钱岗村为南宋宰相陆秀夫后裔所建,位于村中的广裕祠则始建年代不详,一说是明永乐四年十一月始建(即公元1406年),另有一种说法是建于明朝宣德年间(1426-1435)…
32、石洞古庙
石洞古庙位于肇庆七星岩东北石洞岩,始建于唐初,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重修,清嘉庆三年(1798年)。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重修。与石洞岩为一体,岩中有庙、庙在岩洞中,古庙建于0.5米高的台基上,木结构,小型单间殿式,坐北向南,长3米,宽3米。庙内四柱高各为2.1米;前二柱为八角形,石质;后二柱为方形砖柱,重檐,四面斗拱三跳。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在石洞岩口增建山门,面积48平方米,无斗拱铺作。1983年重修,部分改为钢筋混凝土梁架。大门上花岗岩石匾额阴刻“石洞古庙”四字。檐柱两根,花岗岩石质,刻有楹联;石柱础为花篮形。庙中所祀为县人周氏塑像,已毁,1983年立玉石浮雕“祥风甘雨…
33、东莞黎氏大宗祠及古建筑群
黎氏宗祠在中堂镇潢涌村,始建于南宋,最初是为了经念当时黎氏家族0的一位至孝之人,他因母病深重,于是割股和药,治好母病,传为佳话,并由县里申报朝庭,奉旨荣门,以建宗祠。宗祠为三进院落,两天井,四合院式布局,前有包台,两侧为厢房,东西共有房15间,总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是东莞现存最大的宗祠之一。主体建筑为广东著名的硬山顶式,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内进神台两则保存安放有宋、元、明朝著名的撰文碑记:宋为进士、元为朝中仕郎、明为国子监祭酒、以及监察御史、翰林院士等东莞代出的名人所提所立,是考证东莞文化发展史的一个重要遗址。这个宗祠在南宋德祜年间毁于兵火,元朝重建,元末再次毁于兵火,明朝又重建,抗…
34、顺德青云塔
明顺德青云塔位于顺德市大良镇神步岗,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原名神步塔。因岗下有青云路直抵县城东门,故俗称青云塔。塔平面为八角形,外观七级,楼阁式砖塔,高45.4米。塔底层边长3.3米。县志载:“塔高十有二丈,七级,级有扶梯,可登临,八角皆铁凤衔钟,风来声闻十里”。塔基转角处砌托塔力士,为粗面砂岩雕刻,线条粗犷有力。第四层门额上嵌“三元挺秀”石匾,落款为:“万历壬寅秋八月吉旦”。是明万历三十年建塔的物证。塔身柱枋外皮灰料搀和朱砂,色彩古雅,历久不褪,俚语称“青云塔与(许)新不与旧”。1985年维修。1991年顺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文物…
35、明远桥
明远桥在杏坛镇逢简乡,按顺德县志记载,该桥为宋代李仕修建造。这是顺德梁式三孔石拱桥中,文献记录最早的一座。因经历代重修,现桥已难找宋代风貌,仅存明代的风格了。史料记载:李仕修,字建业,杏坛镇逢简人,宋代庆元已未(1199)科进士,任福建肃政廉访司佥事,升浙江行省参政,曾在乡筑大石桥数座,便利行人。该桥为梁式三孔石拱桥,红色沙岩石构筑。全长24.8米,顶宽4.7米,高4.5米。桥拱为纵联砌置法,桥栏华板刻有各种花纹图案。两旁望柱各十四条,柱头雕石狮一只,现仅存十只。该桥两边斜道不砌石级,行人来往象上下斜坡一样,古代车马过桥,可畅通无阻。站在桥上左右眺望,宽阔的河涌两岸,整齐的石砌墙紧靠河壁。蕉林…
36、崔氏大宗祠
崔氏大宗祠又称山南祠、崔氏始祖祠,是一处建于明代中期的家族祠堂建筑。位于佛山市南海区沙头镇城区内。宗祠坐北向南,面阔五间、纵深五进,有108个门口,现存有牌楼式的头进、牌坊及厢房。宗祠代表着家族祖先信仰的优秀文化形式,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建于明嘉靖四年(1525年),清光绪年间重修,1985年南海县政府拨款维修。现仅存前进、牌坊及厢房。前殿为牌楼式,抬梁木构架,莲花托斗拱建筑,每层檐脊有灰塑彩凤,梁架上下雕花鸟和故事人物的立体图案,生动精巧;石牌坊为四柱三间楼式建筑,正面刻“山南世家”,前面刻“缵服扬休”,顶饰莲花托灰塑,抱鼓石是西樵山粗面岩石制作,雕花鸟、竹木图案,设计之精美,做工之…
37、吴川双峰塔
双峰塔座落在吴阳镇塔脚村。明代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吴川县令周应鳌于江海河流处建此风水塔,谓之“笔塔凌霄”。又因特思山(俗叫尖山)、丽山远揖塔前,定名“双峰塔”。塔为平面八角形,七层,高23.15米,第一层直径9.8米。塔身为壁内折上式,各层设假平台。塔基为石板雕花装饰,高1米,塔边棱角处嵌有石雕托塔力士,形象古朴,姿态各异。至于建塔原因,据晚清举人吴宣崇撰写的《重修江阳书院碑记》记述,其中有:“江阳书院者,前明万历二十七年,泰和周公应鳌,谪宰吴川时建也,吴川山水泄于限门,周公用形家言,塔于此。复即其下建书院。所以振兴人文者,厥意甚盛”由此可见,双峰塔与江阳书院均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七年…
38、高州冼太庙
高州冼太庙位于高州市文明路,潘州公园北面。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始建,嘉靖四十三年和清同治年间先后重修。主体建建筑共三进,总进深49.5米,总面阔13.4米,建筑面积826.3平方米,分前殿、中殿、正殿。正殿为穿斗式梁架结构,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顶脊灰塑双龙戏珠等饰物。庙内《冼夫人记》碑、《恭谒冼夫人庙书》碑等碑刻,保存完好。解放后,该庙曾一度被改作幼儿园,冼夫人像被毁,物资散失。八十年代以来,在省、市、县有关部门的重视下,各界人士踊跃捐资修葺,该庙得以重光。庙内雕造于清同治年间的玉香炉,亦已由私藏居民完璧归庙。两尊冼夫人塑像,一大一小,大者由雕塑师与机械师仿原像设计,施以巧艺,使之能…
39、封开大梁宫
明封开大梁宫位于封开县渔涝镇扶学村。始建年代不详,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重建。大梁宫为砖木建筑,单檐歇山顶,屋面平缓,屋檐有升起,面宽、进深各五间,通面宽15.48米、通进深14.8米。穿斗与抬梁混合式木构架,采用月梁、叉手等早期做法。五架梁为抬梁式,七架梁及椽栿为穿斗式。檐柱出一丁头承挑檐檩,各梁节点置如意斗栱承托,平梁上设叉手,下金檩等构件设有托脚,木梁均砍杀为月梁形制,木柱两端略有收杀。柱础为覆莲式样。正檩下的柎檩枋上有“大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岁次丁酉季冬十二月十二日乙卯吉日”字样。1979年封开县革命委员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7月17日,大梁宫大殿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
40、南华又庐
走进南口镇,映入眼帘的除了星罗棋布的传统造型的围龙屋之外,还有不少带有花园和自来水系统的新式建筑,这些就是上世纪初归国华侨的杰作。这些建筑中保存最好,名气最大的是坐落在侨乡村的“南华又庐”。“南华又庐”的主人创建人潘祥初先生用了18年时间,为8个儿子营造了这座“十厅九井”。这所房子曾经非常兴盛,左右两旁八套连成一体,一个儿子一套,里面相通,上面是厨房杂物间,总共整个屋子有118间房,更有“屋中屋”之称。现在走进围屋,还是可以看到不少西方的痕迹,就连墙脚处还隐约能看到淡雅的壁画。南华又庐座西朝向东南,占地面积10816平方米,建筑面积11220平方米。外观宏伟,正立面为硬山式,庐内分为上、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