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1、火烧关栈道遗址
火烧关栈道遗址位于陇南市文县城关镇滴水崖村。遗址分布在关口东西两面绝壁,其中东面呈四层分布。现存栈道孔63个,摩崖石刻1处。每孔长约35厘米,高约30厘米,深约20厘米。关口以西有1摩崖石刻,刻有“万历十四年九月内重修奉本府”等字样。火烧关栈道遗址为研究蜀道、古代交通史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科学价值。1993年被文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遗址基准点为基点,向东、南、西、北各延伸100米。…
22、阴平栈道遗址
阴平栈道遗址位于陇南市文县尚德镇,据载为三国时修建,总长约15公里。遗址现存4处,分别位于尚德镇周家坝村及金口坝村,现有正方形栈道孔30余个。阴平栈道遗址作为阴平古道的组成部分,对研究古代陇蜀地区政治、军事、交通、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交流、民族关系等有重要的历史、科学价值。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周家坝西古栈道遗址:遗址主体边缘向东、西各延伸20米,以栈道所在崖壁山脊线为基准向北延伸30米,南至212国道北侧。周家坝东古栈道遗址:遗址主体边缘向东、西各延伸10米,以栈道所在崖壁山脊线为基准向北延伸30米,南至212国道北侧。曹字头古栈道遗址:遗址主体边缘…
23、石门沟栈道与摩崖石刻
石门沟栈道与摩崖石刻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大川镇石门沟村。始建于三国,历代多有修建。栈道遗址从石门北侧峭壁与沟溪平行延伸到石门南侧,东西峭壁上分布有正方形的栈道孔共4层80多个,每层栈道孔分布均匀,大小基本一致,间距1.2米至3米。东侧石崖有摩崖石刻1处,共刻有103字,为北宋皇祐四年(1052)所刻,记述了宋时诸官员巡查舟曲县境内时的情景。石门沟栈道与摩崖石刻对研究古代陇蜀政治、军事、交通、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交流、民族关系等有重要的历史、科学价值。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两峡公路东侧以东20米,南至石门南端以南20米,西至西石崖山脊线以西50米…
24、黄湾墓群
黄湾墓群位于白银市平川区水泉镇黄湾中村,时代为西汉中期至东汉初期。墓群分布在一条长1000米,平均宽度300米东西走向的山梁上。现存暴露棺椁的墓葬达26处,墓葬密集重叠,规格高低不一。墓群大部分墓葬为竖穴木椁墓,也存在少量竖穴土坑墓。出土陶器组合均为陶灶、陶壶、陶罐组合,同时还出土木牛、木马等木器,铜车饰件、铜镜、铜印等铜器,以及琉璃耳珰、水晶耳珰等饰件。2014年被白银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墓群基准点为基点,向东延伸700米,向南延伸500米,向西延伸900米,向北延伸350米。…
25、刘坪墓群
刘坪墓群位于天水市清水县白驼镇刘坪村,为战国晚期文化遗存。面积约20万平方米。发现墓葬约20余处,最大墓穴约18平方米,最深墓穴约15米,出土青铜饰件、配件、金银箔饰片、匕、戈、剑、刀、戟等兵器以及玛瑙、绿松石、煤精串珠等近5000件。为研究战国时期西戎文化、秦与西戎的关系、战国时期甘肃东南部和中国北方草原及欧亚草原文化交流提供了资料。2010年被清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墓群基准点为基点,向东、南、西、北各延伸500米。…
26、李虎墓
李虎墓位于天水市清水县白沙镇鲁湾村,为隋代上州刺史李虎之墓,坐北朝南,墓冢封土呈圆锥形,底面为边长7米、高0.5米的正方形基座。出土墓志及墓志盖,现存于清水县博物馆。其中墓志铭曾于清道光五年(1826)被掘出,后被回填墓中,1929年省通志局对李虎墓进行清理并录入墓志内容。墓冢前现有石碑1通,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大隋使持节骠骑大将军慎政公讳虎之墓”,另有1993年复制的墓志铭立于墓前。李虎墓保存完整,墓志铭文清晰,对天水地区隋代史研究具有一定价值。1982年被清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墓葬基准点为基点,向…
27、阎维家族墓
阎维家族墓位于张掖市高台县罗城镇天城村,为清代甘肃提督阎维(1691—1762)及其家族墓地。墓地分布面积500平方米,茔圈内有碑楼、阎维碑及墓葬8座,保存较为完整。碑楼高4.5米,墓碑碑身高1.98米、宽0.83米,额首宽0.85米,高0.62米,赑屃碑座长0.96米,宽0.64米,为研究清代河西地区丧葬礼俗提供了实物依据。2010年被高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墓葬基准点为基点,向东、南、西、北各延伸100米。…
28、武家塬墓群
武家塬墓群位于平凉市静宁县威戎镇新华、新胜两村。墓群分布在长1380米、宽710米、面积约97万平方米的塬地上,为汉代墓葬群。暴露有砖室墓数座,出土有绿釉陶樽及铜蒜头壶等文物,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2005年被静宁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墓群内二级提灌蓄水池左侧基准点为基点,向东北延伸300米至山间林带路西南侧,向东南延伸1000米至上山小路西北侧,向西南延伸900米至新华、新胜村居民区东北侧,向西北延伸450米至河沟东南缘。…
29、王竑墓
王竑墓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城北街道北寺新村,墓葬始建于明弘治元年(1488),嘉靖十年(1531)敕赐再次修缮,葬有明宪宗时兵部尚书王竑。墓园坐北朝南,南北长140米,东西宽约70米,占地面积5466平方米,建筑面积2041平方米。现存封土,直径约10米高约3米,现存明景泰元年螭龙碑1通,高1.3米,宽1.08米;甬道南北长约300米,宽约60米;另存华表1件,石虎、石羊各1件,石鼓1对,碑座5件,明清时期碑首2件。王竑墓墓园结构完整,布局考究,碑刻、华表等石刻留存众多,对研究王竑生平历史及明代丧葬、建筑、石刻等文化有较高价值。1964年被临夏市人民委员会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
30、兰州天齐庙
天齐庙位于兰州市城关区盐场堡徐家山森林公园内。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嘉靖十二年(1533)重修。原址位于城关区张掖路山字石,1988年因旧城改造迁建现址。依原布局分布,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坐北朝南,由山门、中殿、后殿组成。其中后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悬山顶,前抱厦勾连搭。比例适宜,造型美观,气势宏伟,保留了早期建筑特征。1984年被兰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庙围墙外侧底边为基准,向东、南、西、北各延伸5米。…
31、柳合山堂
柳合山堂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西园街道五星坪。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是清代陕西著名儒商柳兆甲驻兰州的私宅。原位于城关区柏树巷,上世纪五十年代迁建现址,由后裔居住使用。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积490平方米。坐东朝西,四合五天井,三堂五厦,由堂屋、耳房、厢房、倒座、门厅组成。整组建筑布局合理,尺度比例适宜,工艺精湛,是这一时期民居建筑的杰作和代表,对研究晚清时期兰州的商贸史、民居建筑特征、建筑文化及工艺技术有重要价值。2014年被七里河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院墙外侧底边为基准,向东、南、西、北各延伸20米。…
32、河口古民居
河口古民居位于兰州市西固区河口镇河口村,明至清民居建筑。由37处性质不同的建筑物组成,其中祠堂5处,商铺3处,大车院1处,民居院落26处。建筑材料以土、木、石材为主,多为抬梁式建筑,屋面坡度平缓,装饰以前廊或檐下木雕为主。河口古民居建筑群是兰州保存较好的传统民居建筑,与青城、金崖民居共同构成了兰州古民居体系,各具特色,对研究我国西北地区传统民居建筑、民居文化、乡里社会结构、家族演变、人民生活等有重大价值。包括河口南街42号、河口南街44号、河口南街4号、河口南街13号、河口南街19号、河口街27号、河口街13号、河口街5号、河口街12号、河口街19号、河口街昌荣商店、张公祠、河口东门外72号、…
33、三沟魁星阁
三沟魁星阁位于金昌市永昌县朱王堡镇三沟村,始建于清代,占地面积210平方米。0位于台面中央,木构八角形、重檐攒尖顶。分上下两层,内梯连通。上层圆形尖顶,安装葫芦宝瓶,青瓦铺面。下层八角八柱抬梁构造,八脊斜面,围廊通透,檐枋施花牙雕板。八角起翘,角昂垂吊风铎,结构复杂,造型美观,做工精细,玲珑别致,极具地方特色。对研究该地区宗教文化、宗教建筑特征、建筑工艺技术等有重要价值。2004年被永昌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魁星阁台基中心点为基点,向东、南、西、北各延伸50米。…
34、屈吴山朝云寺
屈吴山朝云寺位于白银市靖远县高湾镇三百户村,始建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清代多次维修。寺院为佛道合一寺庙,三面环山,依山而建,阶次分布,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寺院现存三官殿、白马殿、大佛殿、八佛殿、三清宫等建筑,建造精良,风格独特,保存较好,对研究当地宗教文化、建筑特征、建筑工艺技术等有重要价值。1988年被靖远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庙沟东侧山脊线,西至庙沟西侧山脊线,南至朝云寺大门基座南侧底边以南30米,北至戏台北侧山脊线。…
35、秦州文庙
秦州文庙位于天水市秦州区大城区步行街,始建于明代,至民国多有增修。占地面积1120平方米,建筑面积787平方米,现存大成殿和戟门两座建筑。大成殿坐北朝南,面阔五间,通长24.4米,进深五间,通宽19.95米,重檐歇山顶,戟门面阔三间悬山顶。秦州文庙对研究天水地区儒教文化的发展和建筑史、建筑技术有重要价值。1981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围墙外侧底边为基准,向东、南、西、北各延伸5米。…
36、天水山陕会馆
山陕会馆位于天水市秦州区中城街解放路,民国十三年(1924)建成,为山西、陕西会馆的统称,两馆相邻。山西会馆占地面积171平方米,建筑面积118平方米,坐西朝东,有前后两殿,前殿悬山卷棚顶,后殿悬山抬梁式,均面阔三间。陕西会馆占地面积36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坐北朝南,由砖雕门楼、前后两殿组成,门楼面阔三开间,仿木构建筑砖雕砌筑,雕刻精美,砌筑精细,内涵丰富,美观大方;前殿面阔三开间,悬山顶;后殿面阔三开间,硬山双坡顶。山陕会馆对研究民国时期天水的商贸活动、商业发展、会馆建筑、砖雕艺术等有重要价值。1990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
37、石门山古建筑群
石门山古建筑群位于天水市麦积区伯阳镇石门村,多为明清时期修建,现存古建筑29座。主要建筑有玉皇殿、王母宫、圣母宫、三官殿、三仙庵、祖师殿、三清殿、灵官殿、文昌宫、财神殿、赵公殿、山门、聚仙桥、钟鼓楼、戏台等。各建筑依山就势,体量较小,构造精巧,做工精良,小巧玲珑。石门山古建筑群对研究中国道教史、地方道教文化发展具有重大价值。1982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无量殿:以大殿台明底边为基准,向东延伸2米,向南延伸5米,向西延伸2米,向北延伸3米。赵公殿:以大殿台明底边为基准,向东延伸2米,向南延伸4米,向西延伸2米,向北延伸3米。…
38、人民街古建筑群
人民街古建筑群位于天水市秦安县兴国镇南关社区人民街,为清代商贸街建筑群。由街道、临街商铺及院落构成,街道东西长454.8米,南北宽8.4米,占地面积3820平方米。沿街分布商铺59座180间,其中南侧26座81间,北侧33座99间,较大的商号有“万顺马”、“复兴成”等20余家,此外还有其他民居9处15座,总建筑面积约5500平方米。临街铺面多为单坡硬山顶,三开间或五开间,铺面后连接四合院。人民街古建筑群我省现存最为完好的古代商业街区,对研究当地清代以来商业发展史、商贸活动、商铺建筑及民居等有重大价值。包括1—11号、15—21号、26—41号、45—69号、73号、74号、76—80号、87—…
39、贯寺李家祠堂
贯寺李家祠堂位于天水市甘谷县大石镇贯寺村,清至民国家祠建筑。占地面积495平方米,建筑面积180余平方米。祠堂呈四合院形式,坐北朝南,由堂屋、东西厢房、牌坊门构成。堂屋三开间,单坡硬山顶;东西厢房均三开间,单坡硬山顶;明间为单檐双坡歇山顶大门楼,两侧次间为单檐双坡歇山顶小门楼,大小楼之间有四座相连的单檐双坡悬山顶小夹楼,通宽13米;牌坊门楼为仿木构建筑砖雕砌筑,除雕出结构外,还有二十四孝图、八仙、瑞草瑞兽等图案,雕工精细,寓意深刻,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1984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围墙外侧底边为基准,向东、南、西、北各延…
40、大靖古建筑群
大靖古建筑群包括马神庙、火庙大殿及财神阁。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马神庙:东至南、北厢房东墙外侧连接线以东7米,南至南厢房南墙外侧以南2米,西至大殿西墙外侧以西5米,北至北厢房北墙外侧以北2米。火庙大殿:东至大殿基座东侧底边以东10米,南至大殿基座南侧底边以南10米,西至大殿基座西侧底边以西10米,北至大殿基座北侧底边以北10米。财神阁:已划定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