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一批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一批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41、韦家墓群
韦家墓群系汉至现代的韦氏家族墓地。位于曲阜市董庄乡东韦家庄水库南岸。东西长约150米,南北宽300米。原有墓葬1000余座,墓碑100余块,松柏杨各种树木500余株。1966-1967年,树被伐光,碑毁殆尽。1978年为修水库,取土筑坝,墓区夷为平地。(1)位置:曲阜市石门山镇韦家庄村。(2)保护范围:以坝体西南角(35°46′01″N、117°03′44″E)为基点,向东300米,向南150米,向西150米,向北150米。(3)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缘线向外延伸50米。…
42、防山墓群
时代:周、汉防山墓群位于曲阜城东8公里、防山西麓。墓群分布在东西3公里,南北宽约2公里的山丘上,原有坟冢22座,现仅存10座。封土最大的一座东西为71米,南北达75米,斜面高40米。最小的径lO米,斜高4米。墓前无碑,亦未经发掘。据已暴露的墓葬可知,墓室均依山势直凿穿石而下,前有墓道,上为封土,多为夯筑。从采集到的鼎、豆、盘等陶器残片和几何花纹方砖判断,为东周至汉代的墓葬。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3、朱德总司令召开军事会议会址
朱德总司令召开军事会议会址位于曲阜孔林内祭祀孔子的享殿前。1950年10月29日至10月31日,朱德总司令在享殿前召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兵团团级以上干部会议。会上朱总司令作了抗美援朝动员报告。会后不久,第九兵团即赴朝参战,战绩显赫。此次会议是建国后的一次重要军事会议,为此,孔林享殿因之染上了革命的色彩,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77年12月22日,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将其公布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位置:曲阜市孔林享殿前。(2)保护范围:纳入孔林保护范围。(3)建设控制地带:纳入孔林建设控制地带。…
44、安丘王墓群
安丘王墓群系明代早期郡王墓地。位于曲阜市吴村镇九仙山王林村后,有墓葬3座:一座为圆丘形封土,直径80米,斜面高35米,俗称“钓鱼台”;一座东西宽24米,南北长40米,斜面高度20米;一座于1958年夷为平地,墓室下塌,发现砖砌券形墓室,出土一合圹志铭,盖铭日:“鲁府安丘王镇国将军圹志铭”,据底铭,知墓主为第三代安丘王朱当遂,成化十二年(1476年)袭封郡王爵位。考《明史·诸王世表》,第二代鲁王朱肇辉第四庶子朱泰宁于宣德十年(1515年)封为安丘王,传八世,至天启间除封。…
45、姜村古墓
姜村古墓位于曲阜市小雪镇姜家村西北。此处原有墓冢14座,13座已夷为平地,仅存此墓。锥形封土,南北长105米,东西宽97米,锥坡斜面高度55米,经夯实,夯层分明。未经发掘,墓室结构不详,仅从暴露出的陶片、砖瓦等断为汉代墓葬。…
46、孟母林墓群
孟母林是孟子父母的合葬地。位于曲阜城南13公里的凫村。后人以为孟子成名,在很大程度上是孟母三迁教子之功,故林地称“孟母林”,孟子死后,其后世子孙亦结冢葬于此地。孟母林墓群位于曲阜市小雪镇凫村,系孟子母亲及孟氏后裔的家族墓地。1985年修建林墙,享殿三间、大门三间。1996年,孟母林神道树立两根望天吼石柱;104国道旁建孟母牌坊1座。现孟母林内有各种树木12844株,宋、元、明、清碑碣数百块,成为一处不可多得的人造园林。1977年被公布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孟母林墓群是埋葬亚圣孟子父母及部分孟氏后裔的墓园,林内文物众多,古树参天,占地面积700余亩,是一座仅次于孔林的墓地。两千多年来,孟氏族人葬…
47、明鲁惠、恭、端王墓
明鲁惠、恭、端王墓明鲁惠王、鲁端王、鲁恭王墓,旧称三王墓,在泗水县圣水峪乡二岐山下的皇城村后。西南与尼山为邻,南与盗母山相望,东为颜母山,四山环绕,群峰相拱,而以二岐山为最。境内地势平坦开阔,土地肥沃。十分壮观,别具气象。三王墓中,惠王墓居东,端王墓居中,西为恭王墓。三墓约呈馒头形。而以恭王墓为最大。封土高3米,长宽各约4米。该墓营建在由九块长方形梯田连成的所谓“九级台阶”上,处于二岐山下的中央部位。墓的周围原建有陵园,墓前亦有享堂和建筑物。现尚能找到柱础石及琉璃瓦残片。“九级台阶”下便是一条南北大道,墓前约一里左右,现存有陵园门址,长6米,宽3米,高约1米,用石灰石垒砌,并有大量石灰及砂子…
48、微山岛古墓群
微山岛古墓位于微山岛西部,有微子墓和张良墓及小型汉墓群。微子墓封土高10米,底径70米,墓前有明、清碑4块,墓主微子是殷纣王的庶兄,“微”是他的封国,死后葬于微山。微山岛古墓群含殷微子墓、张良墓、目夷君墓、墓前村汉墓群、万庄汉墓群。张良墓位于墓前村北,封土高15米,直径100米,墓前有清康熙二年石碑一块,上书--“汉留侯张良墓”,微山是张良的封地,死后葬于微山,汉代原有建筑物及汉碑早年损坏。附近汉墓众多,近十几年来,已发掘百余座,出土各类文物600余件,现仍有大批汉墓暴露在外。…
49、水牛山摩崖石刻
汶上水牛山摩崖石刻位于汶上县白石镇小楼村东南约1公里水牛山南麓山洞右侧。摩崖刻字处为一长方形磨光石面,长2米,宽1.5米,隶书6行,共计52字。“舍利佛汝问云何名佛云观佛者不生不灭不来不去非名非相是名为佛如自观身实相观佛亦然唯有智者乃有知耳是名观佛”。字迹清晰、笔法遒劲,与泰山经石峪,铁山摩崖石刻风格相近。据《金百学》记载:“而周之吉日癸已即摩崖刻也。而佛经之有石刻始于高齐,宇文周时。”审其格数,应与经石峪摩崖刻字的时间相同,水牛山摩崖当为北齐人所刻。水牛山摩崖刻石以隶为主,间有楷、篆、行书,书法俊逸,雄健浑厚,古朴拙厚,方圆兼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和书法价值。近年来,国内外书法家到水牛山…
50、济宁太子灵踪塔(汶上砖塔)
太子灵踪塔座落在汶上县城西北隅宝相寺内,太子灵踪塔始建于北宋(公元1112年),八角十三层楼阁式建筑,塔高45.5米,为砖彻八角形十三层楼阁式建筑。塔顶呈葫芦莲花形,底层东、西、南三面各彻有佛龛,外檐每面有四罗斗拱,上刻簿片方升,四层塔檐八面雕莲花座;塔刹由黄色琉璃烧制而成,金光耀灼,在当地有“黄金塔”之美称。汶上历史悠久,古太子灵踪塔原称宝相寺塔,因宝相寺而得名。宝相寺始建于唐代,原名昭寺,占地25亩,北宋咸平五年重建,易名为宝相寺,因年久失修,毁于1946年。1993年汶上县葺修该塔时,在塔的地宫内发现佛舍利、捧真身菩萨、银菩萨等141件稀世文物,始知此塔名为“太子灵踪塔”。之后,汶上县人…
51、南旺分水龙王庙
南旺分水龙王庙座落于南旺镇汶河、运河交汇处。为表彰宋礼、白英创修南旺水利枢纽工程而始建于明初,后相继扩建。至清咸丰十年(1860),形成庞大的建筑群,主要有龙王大殿、禹王殿、宋公祠、潘公祠、白公祠、文公祠、水明楼、戏楼、观音阁、关帝庙、蚂蚱神庙等。因年久未修,多失原貌。南旺分水龙王庙古建筑群,坐落在今天的山东省汶上县南旺镇的汶水入运处。南旺居古大野泽之滨,历史悠久。元代开凿京杭运河,南旺因地势隆起,像个罗锅,被称为“水脊”。水脊成了运河畅通的难题,明朝初期,工部尚书宋礼和汶上民间水利家白英经过勘察,在戴村筑坝遏汶,驯服汶水西行,从南旺入运,七分北流,以济漳、卫;三分南流,以济黄、淮,而漕运通。…
52、兴隆塔
兴隆塔,位于兖州城内东北隅今博物馆院内,因该地原有古刹兴隆寺而得名,寺久已毁圯而塔岿然独存。塔高54米,十三层,为八角楼阁式砖塔。沿着塔内梯级可以攀登到第七层的平台上,抚石栏远眺,兖城风物尽收眼底。兴隆塔之始建在隋代开皇(589--600)年间,此后各代都曾有过修葺,现塔内尚有北宋及清代重修的碑记数块。塔的造型端庄挺拔,直插云天,下部厚重,七层以上骤然缩小,如一小塔置于大塔之上,这种形式为国内所仅见。兴隆塔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筑结构其为八角十三层楼阁式空芯砖塔,底基周长48米,高54米,二层外部设平座,二、四、六、七层盲窗修饰,通体区分两截,上下叠加,呈母子相托状。下七层粗大深厚,内设台阶…
53、西吴寺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周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小孟镇西吴寺村东南,为相传赵王河古河道北500米处,高出地面1.5~2米,遗址面积6万平方米。1957年发现后,中国科学院砖山东队和山东省、市、县文物管理部门曾进行多次调查。1982年春山东省考古研究所进行过小规模试掘。1984年春至1985年底国家文物局在此遗址举办了3期“全国田野考古领队培训班”,共开探方138个,揭露面积3250平方米,出土文物1400余件。西吴寺遗址以龙山文化遗存和周代文化遗存为主。其中龙山文化的遗迹有:灰坑、房址、水井、墓葬。遗物主要有陶器和少量的石、骨、角、牙、蚌器等。属周代文化的遗迹主要有灰坑,还有兽忌坑、灰沟、房址、灶、…
54、西桑园遗址
西桑园遗址位于小孟镇西桑园村西约200米处的一片高台地上,中间有一古沟。1973年文物普查时发现。遗址南北长200米,东西宽200米,面积4万平方米。为北辛文化遗址。1990年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工作队对遗址进行了局部发掘,文化堆积厚约2.5米,出土遗物主要是陶器。器物以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为主,器型主要有鼎、钵、小口鼓腹壶、支座等。西桑园遗址1985年公布为济宁市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公布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55、东顿村遗址
东顿村遗址位于兖州市新驿镇东顿村东南约500米处,是一个隆起的土丘。1973年文物普查发现。遗址堆积最高处4米,南北长40米,东西宽40米。为汉代故城东南城角。堆积的断面上较明显的表现出城墙的夯筑痕迹。夯窝每七个一组,夯层厚度约4~6厘米。夯层中伴有春秋以前的遗物。这与史书记载的汉代故城基本相吻合。1984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公布为第二批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56、栖霞固堆遗址
栖霞固堆遗址位于李阁镇满庄村西北约300米处,皮店至李阁公路的北侧,东为苹果园,西临灌溉渠,遗址高出地面约14米,顶部南北长38米,东西宽26米;底部东西长110米,南北宽90米,顶面积990平方米。顶端原有栖霞寺一座,曾列为鱼台县十大古景之一,名日:“栖霞返照。”寺已不存在,仅存唐碑一块。碑文为《栖霞寺讲堂佛经》。进士登仕郎朱怀隐撰文,宣德郎骑都尉徐伯兴书。据专家考证,遗址顶端至8米以下,为龙山文化遗址,8米以上6.5米,为周商文化遗址,顶端往下1.5米为唐代文化。1985年10月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7、武棠亭遗址
武棠亭遗址位于山东省鱼台县张黄镇武台村西,与武台村紧邻,为春秋时期鲁国棠邑治所。《春秋隐公二年》载:“秋八月,公及戎盟于唐。”(唐、棠通),又载“五年春,公矢鱼于棠。”杜予注:“高平方与县北有武棠亭,鲁侯观鱼台。”《水经注》日:“方与故城北十里,有高台二丈许,下临济水,时鲁侯观鱼于棠,谓此也。”遗址现高出地面约3米,南北长125米,东西宽96米,面积12000平方米,台的顶端原有超化寺一座,始建于唐咸通五年(公元864年),于明嘉清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重修过。亭早已无存,仅存伽蓝殿一座和明碑两块。一块为《重修伽蓝殿碑》,一块为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由鱼台县知县张文显手书的《鲁隐公观…
58、漆女城遗址
俗称七女城。即春秋邾国漆邑,后属鲁国。《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载:“邾庶其以漆、闾邱来奔”。西汉刘向《列女传·卷三鲁漆室女》记鲁穆公时漆室女之事迹,后称该地为漆女城。《水经注》记其地为漆乡。清光绪十八年版《邹县志》记其他曾出土7个铜鼎,一个小鼎上刻有“永宅用”3字。据此考察漆女城在东周时期,应有大型贵族墓葬存在。遗址位于邹城市城西4公里处,是以山东龙山文化为主兼及周至汉代文化的遗址。遗址高出周围农田2至3米,为一台形高地,并由东北向西南部呈斜坡状,东西长120米,南北宽100米,总面积2万平方米。土质多为黑灰色,古文化堆积厚度3米左右。地表散布东周鬲足、盆沿、豆柄和汉卷云纹瓦当、绳纹板瓦、陶瓮…
59、野店遗址
野店遗址遗址位于峄山镇野店村南,系山东省史前考古文化遗址,属山东省典型的大汶口、龙山文化,兼有周至汉代遗存。遗址地势北高南低,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800米,总面积约80万平方米。古文化堆积厚0.5米至1.6米。1971年至1972年,由山东省博物馆和邹县文物保管所联合对遗址进行发掘,揭露面积1660平方米。发现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双叠层,清理大汶口文化墓葬100余座、灰坑17个、房址6座、陶窑2座;龙山文化的房址l座、灰坑6个。出土各类文物1000余件。经放射性同位素碳14测定:该遗址距今约4640年至6170年之间,约略延续了1500年左右。野店遗址的古文化层分为4层,内含大量陶片…
60、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旧址
1987年,为纪念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50周年,省委、省政府在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旧址前马头山建高23米的纪念碑,徐向前题写“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武中奇题写隶书碑文。1977年12月,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山东省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旧址,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房村镇黑石埠村大寺,地处泰山东南徂徕山麓。1937年10月初,日军进逼鲁境,局势严重。1938年1月1日,中共山东省委组织发动泰安、新泰、莱芜、泗水等地群众和平津沦陷区的-学生,在此誓师,宣布抗日武装起义,成立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洪涛任队长,赵杰任副队长,黎玉任政治委员。徂徕山武装起义打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