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101、石淙河摩崖题记
石淙河摩崖题记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区东南约16公里的大冶镇西刘碑村西的石淙河畔,题记摩刻于武周久视元年(700年),三月十九日刻。高3.7米,宽3.7米,楷书,繁体字,字径四厘米,分三层刻制,39行,行42字,为河南省最大的摩崖碑刻,分为《夏日游石淙诗并序》和《秋日宴石淙序》两部分。石淙河发源于登封市东北二十公里的嵩山玉女台下的平洛涧,所以上游称为“平洛溪水”,溪水东流至市境唐庄、卢店等区域称为勺河,河水流经大冶区域的西刘碑村折向西流,此河段称为石淙河。摩崖题记位于风光秀丽、巨石林立近千米长的河段内,此河段的两岸为高约二百余米的丘陵,在两丘陵的涧谷中,土尽石出,群里成林,面积约有四万平方米。摩崖题…
102、大唐三藏圣教序碑
大唐三藏圣教序碑类别:石刻时代:唐地址:现藏伊川商城博物馆公布时间:1963/6/1公布批次:第一批…
103、宋州八关斋回报记
宋州八关斋回报记,位于河南省商丘县,始建于唐代,2006年11月14日,宋州八关斋回报记入选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104、三尊真容像支提龛铭
三尊真容像支提龛铭位于大缘禅师摩崖石塔西部10米处。此碑高1.84米,宽0.95米,行书20行。碑首刻有释迦、文珠、普贤三像,画像生动,引人入胜。1963年6月,三尊真容像支提龛铭被河南省政府公布为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105、八棱经幢
八棱经幢,在河南省郑州市,全名“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幢,八棱。唐会昌六年(846)刻立,残高1.6米。--楷书,太原王维度刻字,大部分清晰可见,是珍贵的道教经幢。郑州开元寺尊胜经幢与八棱经幢都是郑州地区宗教史的珍贵历史文物,对研究古代思想文化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106、焦作陀罗尼经幢
原在沁阳县城西北20公里北范村兴福寺内,因寺已不存,1975年运至沁阳县博物馆内。经幢用青石雕刻,通高约4.10米,由座、身、顶三部分组成。幢座下部为圆覆莲基座,上部为八角形座面,每角雕一兽头,口衔圆环,环垂丝绸结扎的长帛,每角之间用璎赂相连,其上有覆莲两层,下为帷幔。幢身为八棱形,高1.43米,楷书阴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后有“大唐开元十有八年”纪年,表明了雕刻年代。幢顶形似塔刹,分七层,分别雕刻释迦牟尼、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伎乐飞天、莲花等,其中七幅会乐飞天雕刻精美,姿态各异,形像逼真,神采飞动。该经幢是唐代的珍贵艺术品。…
107、佛说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幢
佛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幢位于内黄县二安乡花固村南。共有两座,形式相同,因100多年前出现于复兴庵内,因此又称复兴庵双石塔。该塔建于公元743年(唐天宝二年),为平面正方形、九级密檐式石塔。塔高为6米,方形基座,塔身镌刻佛经人物甚多,如菩萨、佛、力士、飞天及莲花、獅子等。雕刻技艺娴熟,刀法遒劲有力,无论是刻画人物或花卉、动物,均给人以栩栩如生之感。西塔有公元743年(大唐天宝二年)的题记,东塔完整地镌刻了《佛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1963年6月,佛说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幢被河南省政府公布为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108、卫辉陀罗尼经幢
陀罗尼经幢位于卫辉市卫辉宾馆大厅内,该处原为宁境寺所在地。宁境寺早已毁坏,而建于五代后晋开运二年(945年)的经幢,历经千余年风雨仍然巍然不动。陀罗尼经幢用青石雕刻对接而成,由座、身、刹三部分组成,八楼七级,通高6米,壮若石塔;基部刻有舞狮,柱顶八角盘上刻有伎乐人;第四节龙柱上刻有楼台和侍女等。陀罗尼经幢刀法娴熟,刻工精湛,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后晋在中国历史上是个短命的封建王朝,其石刻艺术存世极少,故此幢十分珍贵。1963年,陀罗尼经幢被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幢原立于室外,后来卫辉宾馆在其原处建造大厅,使其置于大厅之内,方才避免了日晒风吹带来的损伤。2013年5月,卫辉陀罗尼经幢被列为…
109、禹州石经幢
禹州石经幢,位于河南省长葛县,年代为五代,2006年11月14日,禅净寺造像碑入选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110、太平兴国禅院碑
太平兴国禅院碑位于辉县市沙窑乡后庄村西部永安山下中湖内。立于宋太平兴国六年(981)。青石,螭首龟趺。通高2.43米、宽0.76米、厚0.26米。螭首两面上部均为龙爪戏珠,碑额阳面正中圭形部刻有篆书大宋太平兴国禅院碑九个字。碑额阴面正中圭形部刻有一尊佛像,为结跏趺坐,圆形束腰仰覆莲座。碑身长方形,阴阳两面均为行书。阳面首题“卫州共城县敕赐永安山太平兴国禅院碑铭”,智圆撰文,麹兰书。碑文凡25行,满行48字,计1060字;背阴凡25行,满68字,共1186字。详述了太平兴国三年五月二十五日中湖寺改为太平兴国禅院的前后经过,概述了寺院的历史沿革、重修经过、建筑规模、周围环境、四至边界以及圆觉禅师的…
111、五百罗汉碑
五百罗汉碑,位于河南省辉县白云寺东侧,始建于北宋,2006年11月14日,五百罗汉碑入选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112、大宋新修会圣宫铭碑
在偃师境内的诸多古碑中,有一座号称“中州第一碑”的巨碑。那就是坐落在山化镇凤凰山上玉皇阁之北的会圣宫碑。此碑是我国现存少数巨碑之一。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会圣宫碑坐落在寺沟村南的凤凰山上,北依邙山,南面洛河,建于北宋宋仁宗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历经近千年风霜,会圣宫已经不存在,但大碑仍昂然竖立在原地。远远的,我们就被古碑的磅礴气势所震撼。巨大的碑首正面浮雕为流云和两条对称的盘龙,偏下为圭形碑额,刻着几行清晰可辨的大字:“新修西京永安县会圣宫碑铭”,但碑首东侧已经明显前倾。碑身正面刻着几十行楷书碑文,四周线刻龙形流云花边,然而超过半数的字刻已经剥落,露出许多裂纹,左下角一大块碑…
113、彼岸寺经幢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郾城实验中学内。相传彼岸寺在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年)重修,至清乾隆年有房近千间。寺碑“龙塔古篆”系彼岸寺经幢的俗称。经幢造型优美,高12.18米,幢基为石刻八角形海池,内刻波涛海兽、人物风貌、高山流水、亭台楼阁等。经幢构图古朴,气韵生动,底层为六角须弥座,各角透雕二龙柱,上下各雕海石榴花,中有佛龛、天王龛。郾城彼岸寺位于漯河市郾城区西大街路北,是旧时城内最早最大的建筑群。建于何时,已无文字记载。但至少在唐代初年,彼岸寺已是全国闻名的佛教圣地了。在历代战乱中虽数遇兵燹,但仍不断有高僧及地方绅士修复和扩建。相传北宋太平兴国年间东京尉氏县契宗大师游郾城,见彼岸寺寺院破败…
114、黄庭坚幽兰赋碑
黄庭坚幽兰赋碑现藏于平顶山市叶县县衙,清代。现存十三石(包括黄庭坚画像碑)。系清同治年间叶县知县欧阳霖主持镌刻。碑文为唐韩伯庸所作《幽兰赋》,北宋著名书法家黄庭坚书迹。碑高2.06米,宽0.4米,厚0.2米。1963年,被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15、魏孝文帝吊比干文碑
《魏孝文帝吊比干文碑》位于卫辉城北7.5公里比干墓祠。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十一月刻立。原碑早已不存,宋元佑五年(1090年)九月重刻。高2.56米,宽1.36米,篆额“皇帝吊殷比干文”7字,碑文为孝文帝元宏撰文,无书丹者姓名,传为崔浩书。楷书,28行,行字46个。碑阴刻文4列,前3列从吊官82人题名,最后1列为宋吴所撰“碑记”,林舍书丹,楷书。记中说,此魏时所立《吊比干文碑》“久已为乡民毁去,赖民间偶存其遗刻”,“幸遇圣振,再获刊勒”。并对孝文帝来比干墓吊祭的时间作了孝释。孝文帝吊比干庙之事,据《魏书·高祖纪》为太和十八年十一月,车驾幸邺。十四日,经比干之墓,亲为吊文,橱碑而刊之。碑文字…
116、《西门大夫庙记》碑
西门大夫庙记宋安阳县《西门大夫庙记》碑原立于河南省安阳县安丰公社北丰乐镇东的西门大夫庙内。西门大夫庙约始建于汉代,据记载,北齐、宋、明等朝又先后几次加以修葺。庙宇今已不存,但基址仍明显可见。现有宋、明、清三代撰刻的石碑。《西门大夫庙记》碑,一九六三年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碑文的拓本曾于一九七四年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碑刻画象石拓片展览赴日本展出,因此驰名于中外。…
117、昼锦堂记碑
昼锦堂记碑,原石为宋治平二年(1065年)刻立,但不知何时毁没。现存之碑系元初至元间重刻,且久埋地下。清顺治年间在彰德府鼓楼西出土,移立于府城东南营街的韩琦祠西庑内。原石为宋治平二年(1065年)刻立,但不知何时毁没。现存之碑系元初至元间重刻,且久埋地下。清顺治年间在彰德府鼓楼西出土,移立于府城东南营街的韩琦祠西庑内。碑由宋邵必篆额,欧阳修撰文,蔡襄书丹,世称“三绝碑”。碑高2.73米,宽1.21米,厚0.27米,碑文18行,每行39字,碑身下部已斑剥漫灭。韩琦,安阳人,北宋名相,历经仁宗、英宗、神宗三朝。昼锦堂是韩琦出任相州知州时,在州署后园修建的一座堂舍,欧阳修所撰《昼锦堂记》乃传世之名…
118、回銮碑
回銮碑(又名契丹出境碑)座落于濮阳县城御井街,是记载宋辽订立’澶渊之盟’的唯一实物。公元1004年,契丹族的辽圣宗耶律隆绪和他的母亲肖太后率兵二十万进攻北宋,兵临澶州。宋真宗在宰相寇准等主战派的督促下,御驾亲征,于澶州大败辽兵,双方议和,订’澶渊之盟’。在班师回京之前宋真宗曾赋诗以志这次亲征胜辽之事,由寇准书丹,镌石于城内,也就是现存的回銮碑。御井相传是当年宋真宗用过的水井,旧志称’御井甘泉’,为濮阳八景之一,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7日,回銮碑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119、金碑元碑
邓州市金碑元碑,即“大金邓州创建宣圣庙碑”、“大元重修宣圣庙碑”,建与金元时期,分立于邓州市城区第一小学大门口西、东两侧,此处原为孔庙旧址。后修碑楼予以保护。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金邓州创建宣圣庙碑位于城区一小门口,通高4.52米、宽1.20米,分三体:碑额高0.90米,碑身高3.02米,碑座高0.60米。碑额半圆形,正中为篆刻“大金邓州创建宣圣庙碑”,边饰双龙戏珠图案,下有龟形碑座。碑文竖读,行书体,由翰林学士赵秉文撰并书,金哀宗正大七年(1230年)四月立。碑文基本可辨,原为邓州宣圣庙内存放,该庙位于百花洲附近,后战乱被毁。大元重修宣圣庙碑位于城区一小门口,通高4.17米,宽1.2…
120、塔里赤墓碑
塔里赤墓碑,元代,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赵庄乡官衙村西南三堆山之阳。该碑通高4.1米,宽1.15米,厚0.36米。圆首上刻二龙戏珠,龟趺。额阴文篆书“大元临汝郡公神道碑铭”。墓碑为至治三年(1323年)其子广西道宣慰使都元帅万奴所立,察罕篆额,宋民望撰文,姜元佐书丹。碑文楷书28行,满行71字,首行题曰:“大元赠辅国上将军,浙东道宣慰使都元帅、护军、临汝郡公神道碑铭”。塔里赤(1243-1306年),蒙古族,金、元时,祖籍康里人。幼习文艺,颇颖异,长而试勇,性彪悍。后袭父职,佩银符理官,参戎幕,调度军马。征讨南宗时,累以战功,官福建招讨使。评定后,远出交趾、两广、收捕诸叛,迁浙东道宣慰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