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五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五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1、西城门瓮城遗址
广州西城门瓮城遗址位于中山路与人民中路交界点的西南侧,是迄今发现广州现存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唯一城楼基址。瓮城遗址是在1996年配合城市基建工程时被发现的,瓮城平面呈“H”形,南北长50余米,东西宽18米。1996年及1998年文物部门先后两次对瓮城遗址南段进行发掘,清理出残存的“L”形基址。1999年7月被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2、四方炮台遗址
四方炮台原名永康炮台,在广州城北越秀山蟠龙岗顶。顺治十年(1653年)建,是-战争的重要遗迹之一。因炮台呈四方形,故俗称“四方炮台”。炮台长宽约48、高7米。分外台和子台,设有大小炮22门,其中外台配炮13门,台中的子台配炮9门,是广州城防的更要据点。-战争爆发后,因清政府-无能,炮台被英国侵略军占据,并在此设英军司令部。广州北郊三元里等乡人民同仇敌忾,挥戈御侮,于1841年5月30日引四方炮台之敌至牛栏岗以围歼,翌日数万群众复包围四方饱包,准备全歼敌人。由于广州知府余保纯等投降派因侵略者的请求而向武装群众施加压力,英军才得以解围,逃离四方炮台并退出广州。四方炮台收复后,即进行了修复。第二次-…
3、番禺沙头东汉墓群
番禺沙头东汉墓群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头街沙头村银平路龟岗东麓。1993年开始对墓地进行钻探和发掘。在长约300米,宽约100米的山麓范围内,发现东汉砖室墓22座,对其中的12座进行了发掘清理,出土各类随葬品近500件。此墓群的年代属东汉晚期,墓主应属当时有一定身份的富户或官吏,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1999年7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名称为番禺沙头东汉墓群。东汉墓群墓葬构筑形式多样,其中单穹窿顶的有“中”字形、“十”字形、“凸”字形、“T”字形,双穹窿顶的有“串”字形、“土”字形等,大部分墓都由墓道、封门、甬道、前室、后室、壁龛等组成。以现在保存较好、规模最大、出土器物最为…
4、霍韬墓
霍韬墓位于增城市永和镇九如乡后龙山(又称南香山),土名“猪胆挂肝”。墓南向。坟面用山石外包灰沙三合土板筑。依山而建,由上而下共分五级,逐级降低,分级扩展。最上为坟头,由3米的板筑墙绕成圆筒形,深7.4米、宽6.4米。正中靠后有一座3米高的碑塔,用红色砂岩石砌成,八角五层,底层1.2米、边长1.1米,以上逐层收分,到第五层为一整石凿成的宝珠,直径0.24米。碑塔正面嵌“奉天诰命”大碑(1.5米×0.7米),是嘉靖皇帝御撰嘉奖霍韬及其夫人的祭文。第二级平台低0.7米、宽11.7米,左右两墓手(挂榜)及墙上各嵌一石碑,左边的已毁,右边的为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方献夫所撰《明礼部尚书谥文敏渭厓霍公…
5、许氏黄太淑人墓
许氏黄太淑人墓位于白云区同和街新庄村广州南湖高尔夫球场内,年代为1845年,类别为古墓葬。1999年7月,被公布为第五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从墓(后土碑、石华表)边线外缘外延10米。建设控制地带: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30米。…
6、湛怀德祠
湛怀德祠位于增城区新塘镇群星乡群星村南约石街巷,年代为明清,类别为古建筑。1999年7月,被公布为第五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南从建筑物外墙外延5米,其余至相邻建筑外墙线。建设控制地带:东、北、西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约20米,南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约15米。…
7、横沙民俗建筑群
横沙民俗建筑群位于黄埔区横沙村横沙大街罗氏宗祠一带,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1999年7月,被公布为第五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罗氏大宗祠和于野罗公祠东侧以池塘西边线为界,其余文物本体以相邻建筑的外墙以及现状路边线为界。朱氏大宗祠、萼辉别墅、崇德朱公祠东以崇德朱公祠东侧相邻建筑西墙一线为界,东北部从朱氏大宗祠东墙和崇德朱公祠北墙外延5米,北至朱氏大宗祠北侧相邻建筑南墙一线,南至南侧池塘北边线,西至朱氏大宗祠西侧相邻建筑东墙一线及萼辉别墅西墙边线。建设控制地带:罗氏大宗祠和于野罗公祠东侧至池塘东边线一线,其余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约10米。东至大道直二横街现状路东边线一线,北至大道直街现状路…
8、南华西路敬和里旧民居
南华西路敬和里旧民居位于海珠区南华西路敬和里20、22、24号,时代为清末民初。1999年7月,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9、中山医学院校本部旧址
中山医学院校本部大楼坐落于中山二路,今中山医科大学内,始建于1916年冬,竣工于1918年3月,用作创办于1909年春的私立广东公医医学专门学校的新校舍及附属医院用房。此前该校在广州长堤潮音街口,租赁公理会房屋作校舍,公医院则在长堤天海楼。该校迁移到当时百子岗新校址后,现图书馆前楼为当时的校舍,现办公大楼为当时的附属医院。1924年私立广东公医医学专门学校改称广东公立医科大学,1925年6月归并广东大学改为广东大学医科,1926年广东大学医科改名为中山大学医学院,1953年8月中山大学医学院与岭南大学医学院合并为华南医学院,1954年8月广东光华医学院合并到华南医学院,1956年9月改称广州医…
10、执信中学文物建筑
执信中学位于执信南路152号,始创于1921年,初名私立执信中学,校址在应元路书院,1923年迁至执信南路现址。执信中学是孙中山先生为纪念其亲密战友、伟大的民主革命家朱执信而创办的。朱执信(1885―1920),名大符,别字执信,祖籍浙江萧山,生于广东番禺(今广州市)。光绪三十二年(1906)加入孙中山组织的同盟会。他力主以革命手段推翻-的清政府,建立独立自主的“中华共和国”。他曾撰书简要地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0宣言》,成为中国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先驱。1920年,朱执信为了给援闽粤军回师广东另辟一条应援战线,不顾个人安危,冒险进入虎门策动丘渭南反正,不幸英勇牺牲,年仅35岁。为…
11、旧金山华侨千人墓
金山华侨千人墓时代这1887年,位于越秀区横枝岗路62号广州市胸科医院内。在医院僻静的角落,那里有一座超过百年的清幽古墓,墓中安葬着924具旅美华侨先人的遗骨,俗称“旧金山华侨千人墓”。这座历尽沧桑的古墓经历了长久的沉寂,百年之后的今天,它再次引人注目。在富强后的中国,现代中国人开始了解、发掘、缅怀、祭祀一百多年前在美国经历劫难的华侨先辈。一百多年前,在广东、福建沿海一带曾有这样一群苦难的无名先辈,他们被当作“猪仔”苦力卖到美国去修建太平洋铁路、去挖西部金矿等。这些先人被迫背井离乡、漂洋过海去旧金山等地艰难谋生,最后凄惨地客死他乡。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段梦碎辛酸的历史,为了让子孙后代铭记祖国…
12、东山浸信会旧址(基督教东山堂)
东山浸信会旧址时代为1909年,位于越秀区寺贝通津9号。,今名基督教东山堂,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寺贝通津9号,建于光绪三十五年(1909),是美南浸信会在中国广州创建的一座重要教堂,隐身于东山小洋楼中的东山堂为两层白色花岗石砌成的哥特式教堂建筑。1999年7月,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13、文德楼
文德楼位于广州市文德东路文德里。由五间三层同一风格的楼房连成一幢,称文德楼。1925年秋,周恩来、邓颖超曾住文德楼3号2楼,李富春、蔡畅住1号2楼,中山舰舰长李之龙等住4号2楼。3号2楼有一厅三房,宽4米、深10米,面积40平方米。当年客厅陈设简单,两张普通沙发、一张茶几和茶台,还有一张方形饭桌;居室用屏风间隔而成,周、邓住前室,除床和几把椅子、办公桌子外,还有两箱衣服和两箱书籍。邓颖超的母亲杨老太太住中间的居室,保姆住后室。1926年初,周恩来、邓颖超随中共广东区委军委迁往万福路南华银行楼上。现文德楼除巷口铁栏栅、匾额、更新被拆除外,其他建筑尚保存完好。1999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
14、隅园
隅园位于越秀区寺贝通津42号、44号。年代为1930年。东山洋楼的独特之处便是以厚重红砖为基调,与西关青砖迥异。在寺贝通津42号的隅园,便是此中的代表。隅园的主人是著名的造船专家,时任国民革命海军造船总监的伍景英。该楼也是他亲自设计的。大约建于1931年。1999年7月,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15、越秀山水塔
越秀山水塔位于越秀山西坡小山岗上,下临解放北路。广州市最早的水塔是1908年建于长寿路的西关水塔,第二座是1928年建于杨箕村石碑龙潭的东山水塔。第三座便是1930年建造的越秀山水塔于抗日战争期间被拆毁,西关水塔于1976年已退役拆除,只有越秀山水塔保存下来,成为广州目前最老的水塔。有关部门准备将越秀山水塔辟为展示广州市自来水发展历史的展览馆,展出过去民间的用水、储水实物和图片,以及现代净水模型和实物。1930年7月广州市政当局决定在越秀山原放午炮的台基上建造水塔。现塔南面石碑刻有“1931年3月1日由市长林云陔奠基”字样。水塔于1931年7月23日建成,1932年4月1日正式启用。水塔的自来…
16、五羊石雕
关于“五羊”、“五仙”传说,前面已有介绍。“五羊衔谷,萃于楚庭”,是古代广州人民向往美好生活而衍生出来的神话故事。这的确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对古代的百越人民来说,还有什么比“永无饥荒”更美好呢,五位仙人送给广州人民的优良稻种,加上广州地区阳光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的良好自然条件,使广州人民获得大丰收,广州也就成了岭南最富庶的地方。五羊石像坐落越秀公园内,该石像有一美丽传说:五位仙人身着五色衣服,骑五色羊,从南海飘来,降临广州,五只羊嘴里各衔一茎六穗的稻谷。仙人将稻穗送给当地居民,并祝福永无饥荒,言毕腾空而去,羊化为石。广州亦得别称“羊城”和“穗城”。根据古老的传说1959年在越秀山建一座五羊塑…
17、宝源路旧民居
宝源路旧民居位于荔湾区宝源路8至34号、5至23号。年代为清末明初。西关有“三宝”——多宝路、宝华路、宝源路。其中,542米长的宝源路是广州旧民居较为集中的路段,分布着20多处文物建筑。从来没有一条老街像宝源路一样,走两三步就能发现“广州市历史建筑”“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旧民居建筑”“荔湾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的铭牌。趟栊门、满洲窗、铁窗花、花街砖、木楼梯老街随处可见西关民居的元素。据统计,宝源路临街分布的西关民居建筑多达20多栋,还有几间气派的洋楼。其中,龙津西路和逢源路夹着的前半段,有不少西关民居保存较完好,形成连片的整体风格。1999年7月,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18、多宝路旧民居
多宝路旧民居位于荔湾区多宝路201至219号,年代为清末明初。1999年7月,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19、鸿昌大街22号西关大屋
鸿昌大街22号西关大屋年代为清末民初,位于荔湾区长寿西路鸿昌大街22号。1999年7月,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20、宝生大押旧址
宝生大押旧址位于荔湾区中山七路22号后座。宝生大押位于广州古城西城门,高22.2米,建于民国初年,为三层碉楼式建筑,是当时广州第三大当铺,也是周边最高的建筑。1938年日军狂轰滥炸广州,西门口一带的建筑都被夷为平地,宝生大押却丝毫无损。宝生大押也是清末民初广州六大当铺之一。据广州市文物部门透露,宝生大押短期内仍难开放,问题在于产权属性,由于其产权不属于政府,而是归个人所有,所以只要不危及文物安全,政府部门难以干涉,更无法强行要求其开放,只能与业主沟通协商。宝生大押早在1999年7月被公布为市级文物,此后一直未见开放。1999年7月,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