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五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五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141、商丘孔子还乡祠
孔子还乡祠位于商丘夏邑县城北7公里处的王公楼村,是一处蔚为壮观的古建筑群。孔子被称为“全人类永恒的导师、十大文化名人之首”。据古书记载,孔子的祖先是宋国(今商丘)人。后因宋国内乱,逃亡鲁国,遂成为鲁人。孔子先祖多人均葬于栗,因此,孔子常常到栗祭祖扫墓。根据《礼经》和《孔子家语》记载,孔子年轻时曾多次回故里宋国考察殷礼。58岁又来到宋国。后人为纪念孔子还乡,于是建还乡祠。现全国各地都兴建了孔庙,惟此处还乡祠因与孔子渊源深厚,所以规模更大、建筑更加雄伟。全祠占地50亩,有围墙、四门,南门处有一影壁墙,院中一坛,前后有两个大殿,内设孔子的先祖、历代儒学名家的排位。东西两侧有厢房,院内还有碑林碑刻。整…
142、夏邑青铜寺
青铜寺位于河南省夏邑县歧河乡青铜寺村,又名清同寺、青桐寺,现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现存大殿建于清代,硬山式结构,面阔三间,前檐坊上刻有10余幅《西游记》故事木雕,殿内塑有佛、十八罗汉像,东西两壁绘有佛经故事画,大殿前墙嵌砌4通明清时期重修青铜寺的石碑。青铜寺作为豫东地区佛教圣地,香火旺盛、香客云集,这几年尤其热闹,来自四面八方的朝拜者纷至沓来,给这座古庙增添不少活力。青铜寺庙最初见于唐朝,多次修缮,最后的一次大修应该是道光年间,乡间豪绅、周围香客把青铜寺修建的极具规模。青铜寺改成一段时间的小学,那时还存有一个大殿,以及后面上百颗柏树郁郁葱葱,愈发显得大殿的威严。现在青铜寺小学就在寺院的东边。…
143、杨氏寿坊
杨氏寿坊位于夏邑县桑堌乡吴寨村南100米段沟南岸,始建于康熙十年,牌坊是朝廷旌表武进士福建诏安营守备刘超凤之妻、一品夫人杨氏。2010年7月10日一场龙卷风把寿坊摧毁,随着一声炸雷,一只六斤重的金龟从古牌坊下随风卷起落到村民刘丕峰家院中,第二天吸引不少周边村民前来观看。为保护文物古迹,2014年,夏邑县对杨氏寿坊进行整修。杨氏寿坊有石牌坊一座,石碑一座,青石质。高约5米,阔7.54米。正门阙横额正面书“北堂眉寿”、“诰赠荣禄大夫人刘超凤妻诰封一品太夫人杨氏坊康熙癸巳年四月”;背面横额亦刻“北堂眉寿”4个楷题大字。正门楼两根中柱刻有对联一副,横额双面花鸟兽禽高浮雕图案生动活泼,细腻丰富,技法娴熟…
144、大圣寺石塔
大圣寺石塔位于夏邑县城北约十三公里李集镇张庄村东,大圣寺之南侧。2001年元月,当地群众在此取土时发现。大圣寺石塔塔体较小,现有高度240cm,全部以青石雕凿砌迭而成,为单层石结构塔,整个塔座在一块不规则的石板之上,塔基为双层顷弥座,束腰为八角形,雕有莲花等各种图案,座上有三层石雕仰莲承托塔身,塔身为鼓形,上有六角飞檐塔顶。塔上锥刻“归德府夏邑县长仁乡纪村大圣院”“宏教大师僧判之塔”以及立塔人,大圣院位持明监大师等十多个僧人名字,立塔时间“大德元年十月初一日立”“石匠张林,石宽”等铭文计68字,此外,又在塔之南侧34cm处有一金大定十四年(1174年)残碑一块为重修大圣院捐资碑。大圣寺石塔现为…
145、穆氏四合院
穆氏四合院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内,是商丘古城保存比较完整、最具有代表性的四合院建筑群之一,为清代穆炳坛家族的宅院,穆炳坛是清代归德府城内的富商,也是当时商丘古城内的“七大家、八大户”之一。现为商丘艺术博物馆所在地。穆氏四合院是明清时期商丘古城“七大户”之一的穆炳坛家。原是一座一宅三院五门相照,座北朝南的清代建筑群,有房舍80余间。现存中宅院和堂楼院,有房28间,只有当初整个建筑的三分之一。中宅院正房5间,进深3间,明三暗五,前出后包,青砖小瓦,五脊六兽,为歇山式建筑。前有过厅3间,东西厢房各3间。门窗隔栅皆为木雕透花图案,设施古朴秀丽。堂楼院与此雷同。穆氏四合院按照传统的建筑形式…
146、秦树声故居
秦树声故居(即“秦氏故居”,为河南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固始县段集镇乐道村,为清末建筑,,占地6000多平方米,原为四进四合大院,现存堂楼上下两层28间,西边房7间,建筑为青砖灰瓦,木框架结构,廊沿为石基木立柱,内廊上方木构件雕有花纹,在后院东边有一口古井。秦树声(1861—1926年),字宥横,号乘庵,出生于固始南乡乐道冲一耕读家庭。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官工部主事,不久充会典馆绘图处《地理钧稽图志》总篡,后晋秩郎中、外务部传补御史。光绪二十九年(1903)再中经济科进士,后任云南曲靖知府、云南按察使、云南提法使,又调任广东提学使。辛亥革命起,秦树声避居上海。民国元年(1912…
147、闽王王审知故里王家寨
闽王王审知故里王家寨,始建于唐代,时为固始县建安乡第一都临泉村,是时任固始县县令的王晔,即王审知五代祖为其子孙繁衍而建的宅第。王家楼的选址极具江淮地区民居特点,宅第周围为环水相拥,建有楼台、庭堂、祠堂等建筑,规模可观。楼前建有小桥,沟通宅内与外界的联系,即便人居,又可防患战乱。当时人称王家楼为鹭鸶地。主体建筑毁于元代,遗址尚存。行政位置固始县分水亭镇王堂村地理位置东经115°50′10″北纬32°9′16″…
148、南关街民居
南关街民居清商城县南关街河南省商城县南关是一条商业老街,长约280余米,保存有较为完整的清末商铺和民居建筑群,主要为青砖灰瓦硬山砖木结构,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2008年,河南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南街民居”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包含53处单体文物建筑,4处院落,并划定公布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149、确山北泉寺
北泉寺位于河南驻马店市西南5公里处,旧名叫天宫,后改树佛寺,到唐朝时改名资福禅寺,宋代又改为寿禅院。据确山旧志记载:“城西有三泉,自南向北而分,名曰南泉、中泉和北泉。因此院位居北泉,故沿称北泉寺。”北泉寺依山傍水,坐北朝南。它东临秀岭,西接乐山,北有豹溪环绕,南有万木夹道。真是山连水,水环山,寺依山麓,别有洞天。一千多年来,这仙境般的游览胜地,吸引着不少历代官吏和诗人骚客云集于此。据说宋代的夏侯冲、曹祥、魏著和贺滇等人,因不满当时的时政淫糜,集聚在此吟诗作赋,寄情山水,抒发自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同时,他们亦著文立论,抨击时弊,揭露上层社会的昏庸与0,鞭挞-污吏的0横与丑恶。流传到现在的《家…
150、汝南文庙大成殿
汝南文庙大成殿始建于明成化年间,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位于汝南县委院内,曾祀奉孔子并作学校。大成殿面南坐落在高1米、面积为216平方米的砖砌台基上,台高与殿基相平。殿面阔5间,进深3间,长15.4米,宽10.7米,高11.3米。单檐九脊歇山式,屋顶覆盖绿色琉璃瓦,正脊中间饰一宝瓶,两端置大吻。4个大殿角悬挂风铎,四周檐下施重翘重昂斗拱,室内雕梁画柱。昂头呈琴面象鼻状,有异形瓜拱,明间、补间斗拱各三攒,柱头斗拱四攒。次间、稍间各为两攒,柱头斗拱六攒。檐柱高4.3米,柱径0.39米,柱头为平面,柱础为青石覆盆式,明间柱础雕有覆莲。檐柱柱础系石鼓式,鼓下有覆盆柱础。新中国成立前,殿前还有三孔石桥,桥下…
151、苏氏节孝坊
苏氏节孝坊,建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位于上蔡县城东北30公里的东岸乡牌坊刘村,北临小商河,东距东岸村委约5公里。整个牌坊由青石雕成构件,组成高大的牌坊结构。额坊上雕刻有丹凤朝阳的浮雕,下方雕刻为楷书“旌表处士刘自然之妻苏氏节孝”文字,下面花板雕刻“二龙戏珠”浮雕。东石柱上联:“妇德代夫功孝逾金石”,西石柱下联“母仪为父教节凛冰霜”。东西侧对称分别雕有麒麟、鹿、神兽等浮雕。两外侧边柱上各为一阴刻人物,头戴官帽,手持朝笏,身着蟒袍,为福禄二星。石柱上侧构件为莲花图案。牌坊北侧有楹联,上联为“廿二七三天地志”,下联为“双八孤六圣贤心”。横联题:“苏氏节孝”。从对联中反映出苏氏二十二岁时,她的…
152、雷义和·龙义和中药铺
雷义和·龙义和中药铺位于西华县逍遥镇西街路北。雷义和·龙义和中药铺是目前豫东南地区发现的现存不多的老字号建筑。该建筑坐北朝南,为硬山式建筑,分上下两层。据《西华县志》记载,雷义和为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由陕西省朝邑县人雷承祖创办。龙义和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由山西永济县人卫润田创办。…
153、张氏庄园
张氏庄园位于西华县城箕城路中段路东。该庄园主人原为山西省洪洞县人,明洪武年间迁至西华县聂堆镇思都岗行政村小张庄。清乾隆年间,张氏第五世祖张天极迁至西华县城北,经商开磨房、漆房。张天极去世后,张俭和张让子承父业。张俭和张让善于经营,生意日渐兴旺。到清咸丰年间,张氏已拥有田地400多顷,建张氏庄园500多间。张氏庄园的整体建筑布局采用了传统的庄园建筑格式,主要建筑沿中轴线向纵深延续,现仅存楼阁3座和东配房3间。…
154、无极玄穹门(南天门)
天坛山总仙宫位于王屋山天坛极顶,古称琼林台。相传轩辕黄帝曾在此设坛祭天,道教称其为“五岳、四渎、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神仙朝会之所”。唐代,天坛顶建有三清殿、东西廊庑、轩辕庙及四角亭、换衣亭等,以三清为主要尊神。历代均有修葺或增建。元初改称“总仙宫”,由丘处机的弟子李志常题写宫名,字体端庄雄伟。明正德三年(1508年)增建玉皇殿,供奉玉皇大帝。万历二十年(1592年)增建无极玄穹门,俗呼南天门。延至清初,天坛顶有南天门、三清殿、玉皇阁、王母殿、灵官殿、真人祠及东西配殿共12座28间;东侧下级建有无生殿、十大名医殿;再下级为祖师殿、火神殿、东极宫、火极宫、八仙台、白衣殿以及舍身崖后的老子祠等。这…
155、西关汤帝庙
汤帝庙、亦称汤王庙,位于济源市区宣化街中段,汤帝路最北端,坐北朝南。汤帝庙创建年代失考,据清《重修紫虚元君殿序》载,乾隆、光绪年间先后重修。现存建筑有山门、汤帝殿、关帝殿、元君殿、东西配殿等。主体建筑汤帝殿为明代单檐悬山式建筑,其梁架、斗拱、柱枋、装修等构件集中反映了明代建筑的时代特征,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2008年6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156、塘石关帝庙
塘石关帝庙位于济源市西北10公里的克井镇塘石村,始建年代失考,据清《济源县志》载,其为后晋高祖石敬塘家庙。太庙重修于明洪武年间,坐北朝南,原有山门、关帝殿、配殿等数座建筑,现存山门(复建)、关帝殿(明)、东西掖殿四座建筑。山门为三间四柱牌楼式木构建筑,两侧各有掖门一座。关帝殿,面阔三间(9.8米),进深四架椽,为明代单檐悬山式木构建筑。前檐柱有明显侧脚,平板枋为通枋,前檐下施五踩斗拱,外拽拱身斜杀,斗幽明显,稍间45°出斜拱、要头,内部为五架抬梁结构,草栿梁架,彻上明造。整体建筑体现多的早期建筑风格,对研究古代建筑风格演变,承袭关系及地方手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2008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57、北勋石佛寺
北勋石佛寺,位于济源市西9公里的承留镇北勋村,因寺内石佛而得名,该寺创建于唐代,重修于明代,清康熙、雍正、乾隆、光绪、宣统年间多次重修。整体建筑坐北朝南,占地1900余平方米,两进院落,依中轴线而建,左右对称。现存山门、中佛殿、后佛殿、东西厢房、方丈室、藏经楼、僧房等建筑。…
158、胡家脑遗址
胡家脑旧石器地点位于郑州市二七区侯寨乡上李河胡家脑村南约100米,地处郑州西南部郊区的低山丘陵区,嵩山余脉延伸的东北部地带。马兰黄土发育。在冲沟东西两侧断崖剖面均发现有古人类活动面,遗址分布范围南北长150米,东西宽120余米,面积约2万平方米,是一处旧石器中晚期的古人类文化遗址,2006年发现。以冲沟东侧断崖剖面为主,顶部距冲沟底部高约10米,厚2—3米,文化层下为活动面,由北向南呈北高南低,局部有凹坑。人类活动面下部为马兰黄土堆积层。文化层内暴露出的有石制品和动物化石。地层内采集石制品标本27件,石制品岩性有硅质岩、石英、灰岩、砂岩、燧石;其中硅质岩9件,石器类型有石片、断块;石英8件,石…
159、陈家沟遗址
陈家沟遗址,位于郑州市二七区马寨镇陈家沟村的北部。2006年发现,是一处仰韶文化时代的遗址。遗址地表发现有丰富的遗物,断崖剖面暴露有文化层、灰坑、墓葬、房基、红烧土堆积层等。文化层厚3~4米,局部厚达6米。遗物有陶片、兽骨和石器等。陶器有泥质陶和夹砂陶,以泥质陶为主;陶色有灰陶、红陶、褐陶、彩陶等;纹饰有绳纹、篮纹、附加堆纹、素面等;可辨器形有罐、盆、甗、鼎、尖底瓶及陶环等遗物。陈家沟遗址文化内涵丰富,文化堆积比较厚,为单一的仰韶文化遗址,对于新石器时代时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第五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60、白寨遗址
白寨遗址位于郑州市中原区须水镇白寨村南的须水北岸,遗址东西长700米,南北宽400米,面积28万平方米。时代包含了仰韶文化、二里头文化、商代和东周。遗址中部有一条南北向小冲沟,长450米,将遗址分成东西两部分。沟东文化层较厚,厚1.5~2米,其东南部250×120米的范围内经过取土,文化层遗留不多。沟西没有普遍文化层,其东北部的断崖上有一宽10米、深2米的大灰坑,内出花边罐、缸等陶器残片,另见一片二里岗上层陶鬲残片;中部断崖上见到一直径1米、残深0.15米的灰坑,内含较多的草木灰,另见一仰韶红陶钵残片、二里头夹砂缸残片;西北部发现一板瓦坑,直径1.5米,深0.7米,板瓦内面为布纹,外面为绳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