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四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四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181、淮滨县半岗遗址
半岗遗址,位于县城南王店乡半岗村,夹沟坝北50米。1978年文物普查中发现。遗址为高台地,北部紧靠半岗水库,地势南高北低,范围东西长184米,南北宽162米,高出地面2—4米。从断面看文化层厚约3米,土质呈褐黄色,在遗址的东南部发现有红烧土层。在地面已采集的遗物有:石斧、石刀、石镰及残陶片。陶片多为泥质夹砂灰陶,器型可分鼎、鬲、罐、钵、碗等。纹饰有蓝纹、绳纹、弦纹、附加堆纹等。属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1982年被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树立标志说明。2006年6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保护尚好。半岗遗址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自整个遗址台地边沿为起点,向东、西…
182、高台庙遗址
高台庙遗址,位于县城西北防胡镇冯庄村黎庄东100米处。1978年文物普查中发现。遗址为灰土堆积,中部隆起,高出地面2—5米,范围东西长100米,南北宽98米,文化层厚约3米。一小港沟环绕遗址四周。遗址地面已发现和采集的遗物有:磨制石斧、石锛及较多的夹砂陶片、鹿角、蚌壳等物。陶片多为泥质夹砂灰陶,器型可分鼎、鬲、钵、罐等。纹饰有蓝纹、绳纹、附加堆纹等。属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1982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树立标志说明。2006年6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该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保护尚好。高台庙遗址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自整个遗址台地边沿为起点,向东、西、南、北各扩20米,为遗…
183、淮滨莲台寺遗址
莲台寺遗址,位于县城西5公里处的淮--信公路南侧,地属台头乡台头村。1984年文物普查中发现。遗址为台地高3米,西部紧靠水渠。范围东西长80米,南北宽70米,文化层厚约2.5米。土质呈灰色,较为疏松,地面遗物较多,已发现的遗物有磨制石斧、石锛、残骨针和残陶片,以及较多的蚌壳,兽骨等物。陶片多泥质夹砂灰陶和黑陶,器型可分陶鼎、鬲、钵、高领罐、杯等。纹饰有蓝纹、绳纹、弦纹、附加堆纹等。该遗址属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1989年本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保护尚好。…
184、期思台地遗址
期思台地遗址,位于淮滨县城东南15公里的期思镇期思村西北。1978年文物普查中发现。遗址为台地,东临死河,南部紧靠期思古城。台地南高北低,东、西、北三面为陡坡,地势高耸。南北长240米,东西平均宽72米,高出地面4—6米,文化层厚约4米。遗址地面遗物较为丰富,近年来已采集有:石斧、石锛、石镰、石凿、石镞;陶鼎、陶鬲、陶拍、陶球、陶网坠、黑陶杯以及蛋壳黑陶残片等遗物。从遗地排水沟内暴露出的陶片来看,上层多为磨光黑陶,下层则以红陶为主。陶器纹饰多为蓝纹、绳纹、弦纹、刻划纹、附加堆纹等。该遗址属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1982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树立标志说明。2006年6月河南省人…
185、白公故城
白公故城,位于河南省息县临河乡宣楼村,始建于周代,2006年6月8日,白公故城入选河南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186、赖国故城遗址
赖国故城周息县赖国故城遗址位于河南省息县包信镇闾河桥东南1公里处,傅庄村境内。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封赖国此地,公元前538年被楚所灭。有关人士在对当地古赖地遗址和出土文物进行了大量分析的基础上,证实了息县包信镇乃赖国故地。叔颖受封立国,封于赖地即今息县包信镇,史称赖国从公元前1122年至公元前538年、立国584年,传位14代。后被楚灵王所灭,迁于鄢地,国人怀念故土,以国为姓,这即是赖国起源。遗留在当地的臣民为避楚害,改姓傅和罗。今息县包信镇东南两公里的闾河之滨,有一座古城址,即是周代赖国故城。这一带还有不少关于古赖国的传说。在包信镇西傅后楼庄前200米处,…
187、台子湖遗址
台子湖遗址位于孝昌县王店镇南,新石器时代、周代遗址。面积约3.7万平方米,文化层厚3米左右。1982年试掘。出土新石器时代陶器以夹砂灰陶为主,有少量泥质橙黄、黑陶,纹饰有蓝纹、附加堆纹、锥刺纹,器形有鼎、盆及陶球、器盖、纺轮等,属龙山文化;西周陶器有泥质灰陶绳纹鬲等;东周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有少量夹砂褐红陶,纹饰有粗绳纹,器形有鬲、罐等。(第三批)…
188、高店故城
高店故城,位于河南省罗山县高店乡,始建于春秋时期,2006年6月8日,高店故城入选河南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189、商水白塔寺遗址
白塔寺遗址,位于白塔寺北青龙河和孙洼沟的交汇处。遗址深层有龙山时期、夏商、周时期的大量遗存。浅层有汉至明的遗存。在遗址上暴露的有灰坑、汉墓。出土的有灰陶折沿罐、高颈罐、鼎、鬲几何纹榫口砖等。由于这里历史上很早就有人类生存,被后人视为祥瑞之地。在佛教盛行的宋时就在这里建了白塔寺,当时香火旺盛,佛事不断,是佛教在商水传播的一个重要场所。民国初年,袁世凯家族称其这里为“宿龙之原,气象万下,蜿蜒盘绕,干向子山,六八鼎时,二凹迥环,青龙舒气,白虎闭关,乾坤合运,缔造天然”的风水宝地而辟为墓地。现存辟墓地时种植的柏树700余棵。袁世凯祖母及袁世凯叔父的墓碑计五通。徐世昌为袁世凯祖母撰文并书丹的碑文,是了解…
190、顿国故城遗址
顿国故城遗址位于商水县平店乡李岗村。整个故城遗址地面为村庄和耕地,地下埋藏的城址保存完好。故城遗址呈正方形,每边长500米,总面积25万平方米。城墙用夯土筑城,墙基仍完整地存于地表下约1米至1.5米深处。城墙外四周有城壕护绕,护城壕宽20米,深约10米,环城四周无间断。据《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等记载,古顿国为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在淮水中上游地区分封的姬姓国之一,顿为子爵,是四等小国,封地面积不过250平方里左右。顿子初都于商水,后“迫于陈,南奔楚”,公元前635年楚令尹子玉(成得臣)打败陈国后,护送顿子返回新建的都邑(今项城南顿),使顿子复国。顿国成为楚国的附庸,在春秋时期的争霸中,顿…
191、阳城故城遗址
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阳城故城遗址。阳城故城遗址在今商水县舒庄乡的扶苏村北,为秦朝末年中国第一次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诞生地。该城由内城和外城组成,城墙由夯土筑建。外城东北部夯土墙现仍高出地面,长约200米,其余为间断残存。连接一起外城墙东西长800米,南北宽500米,城走向为一直线。城基部宽20米。内城东西分别距外城东西城墙各270米,北墙利用外城的北墙,每边长250米。城内地面散布战国秦汉时期的瓦砾很多。内城至今当地还俗称“金銮殿”。在内城东南角发现有“扶苏司工”陶器残底四件。据《史记。陈涉世家、正义》载:“陈涉,阳城人也。”“阳城河南府县、又陈。”《汉书、地理志》记载阳城为汝南郡。后有人称扶…
192、毛冢遗址
毛冢遗址位于孙店镇毛冢村西北100米处。毛冢遗址,又称孝子冢。该遗址是一个由东向西北延伸的椭圆形土岗,高出地面2米多,呈不规则形,属于古墓群。出土文物有:铜箭、戈和刻有文字的陶拍等,对考察商代历史文化有重要价值,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传说,在很早以前,当时官府规定老年人60岁活埋,当地有一孝子,其父早年丧妻,为了儿子不受继母-,终生未娶,爷儿俩相依为命。孝子长大后,为了永久不失去父亲,他一边耕作,一边建了一个窑场烧砖(遗址附近现存一个200多亩地的窑坑)。背着官府,用烧制的砖,砌了一个地下宅院和长廊,上面再覆盖上厚厚的土层(即现在的土丘)让其父隐居在里面,每天送饭,陪父聊天,老人一直活到一百…
193、鹿邑武庄遗址
武庄遗址位于鹿邑县城南10公里的王皮溜乡马庄行政村武庄村北。这里是一处孤堆型遗址,东西长约300米,南北约250米。近代曾在其上建庙,人称“梅闫寺”。遗址东,北有一古河道环绕,俗称“运粮河”现已湮灭,遗址北不远有白沟河,南有清水河,均为淮河支流。武庄遗址为87年河南文物考古研究所调查时发现。1990年春为配合苏、鲁、豫、皖相邻地区古文化研究课题的开展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450平方米,发现晚期墓葬十余座和一批新石器时代的遗迹,遗物。武庄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较早时期遗址。发现了一批文化遗迹和遗物,从而丰富了我们对淮河流域史前考古学文化面貌的认识。…
194、魏湾遗址
魏湾遗址位于遂平县城西南26公里文城乡魏湾村东北150米处,分布在3个岗地上,有一条河从遗址南部由西向南流过。遗址北部地势很洼,是一片沼泽地,东西长700米,南北宽350米,面积约245000平方米。该遗址文化层丰富,深度在2~4米之间。工作人员从地面采集到大量陶片,器形有大口尊、翁、鸭嘴状鼎足、钵。另外,还有磨制石斧一件、石刀一件、陶狗一件。陶片以灰陶为主,红陶占很大比例,亦有少量黄陶和白陶。纹饰以素面居多,有绳纹、宽蓝纹、方格纹、弦纹和附加堆纹。陶质分泥质和夹砂两种。采集的标本证明,该遗址为新时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根据采集标本的器形、陶质、陶色及纹饰等有关特征的不同,可将其粗分为仰韶文化遗…
195、中王庄遗址
中王庄遗址,位于遂平县城西南约45华里、文城乡中王庄村南150米。遗址在南北两个高台地上,南距小黄河500米。该遗址两个高台均呈东西走向,南北相错,西边相连,南面台东西长约320米,南北宽200米,高约7米。通过多次调查、勘探,发现这里文化层较丰富。文化层深度在2~4米之间。南面台北坡地面上有大量红烧土碎块,有鸭嘴形、扁凿形鼎腿。遗址上的陶片以红陶居多,灰陶次之;纹饰以素面为主,也有绳纹、蓝纹。发现器物有夹砂陶、鼎钵、泥质灰陶圈足、盘鬲足等。当地群众犁地时,经常发现有磨制石箭头。根据遗址上采集标本的器形、陶质、陶色及纹饰等有关特征的不同,可将其粗分为仰韶文化遗物及龙山文化遗物。2006年6月,…
196、马台寺遗址
马台寺遗址位于驻马店市驿城区诸市镇境内,距驻马店市14公里。原为马台寺学校校址,学校迁出后改为马台寺村卫生室。北至汝河2700米,东距小庄500米,西临马台寺河,东西长120米,南北宽190米,面积约22800平方米,遗址高出地面7米,四周有1935年修筑的寨墙,高度1米~4米不等。马台寺原为兴台寺,辛亥革命后,兴台寺周围几个村庄姓马的人口众多、势力较大,遂将兴台寺改为马台寺。寺院始建年代不详,据当地村民传说,始建于唐代,寨墙外还建有一座宝塔,1933年修寨时被平毁。过去马台寺(兴台寺)石碑林立、香火缭绕、钟声隆隆,寺庙内僧人数余人。每到初一、十五前来祈愿的香客络绎不绝。该遗址于1980年1月…
197、台子寺遗址
台子寺遗址位于平舆县城东北、庙湾镇东南马港东岸,属新时器时代遗址。1983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地势北高南低,最高处高出地面6米,整个遗址东西长120米,南北宽160米,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遗址中心台地在明清时代属庙湾八景之一,雅号“古寺插云”,故名台子寺。古寺早在清末被毁,遗存台地。该遗址内涵丰富。曾采集有石斧和代表不同鹿龄的鹿角、纺纶、角锥、牙锥、石镞、鼎足、鬲足、甑、澄滤器等器物残片标本。陶质以加沙为主,泥质次之。陶色,以灰陶为主,黑陶、红陶次之。纹饰,以绳纹为主,兰纹、条纹次之。这个遗址还具有一个特色,地面散布着大量贝壳、螺壳,堆积较厚的地方至今不成庄稼…
198、五龙口遗址
五龙口遗址位于驻马店市驿城区诸市镇五龙口村北,距离驻马店市西北12公里,南距五龙口村约100米,东距诸市街120米,北临公路,西靠汝河。遗址东西长200米,南北宽140米,面积约28000平方米。该遗址于1981年5月发现,1982年12月和1983年11月又两次派有关人员实地调查。该遗址是突兀在地面上的一个大土冢,高出地面2米~6米。汝河流经遗址西部,河水冲刷土冢,形成断崖,群众称为“断子崖”。经考古钻探,文化层深度在2米~4米之间。从断崖上可以看到明显的文化层,有大量的红烧土,带形灰坑、窖壁。房基下层是红烧土,房子的居住面上有经过火烧的夹砂陶片,地面有一层白灰面。从地面采集到的石器多为磨制…
199、驿城新庄遗址
新庄遗址位于驿城区老街街道办事处邓瓦房村,坐落在练江河支流北岸的二级台地上,河水自西向东环绕流过,现为农田。西南部因练江河支流冲刷,形成断崖,其余保存较好。遗址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呈长方形,地表呈突起状,南北长130米,东西宽120米,总面积15600平方米;第二部分呈正方形,南北长120米,东西宽120米,面积14400平方米,遗址总面积30000平方米。从遗址东部深沟和河岸断崖可见文化层堆积情况。文化层厚0.4~1.5米,遗迹、遗物丰富,有大量的红绕土块、碳屑和陶片,还有灰坑、窑址等重要遗迹。工作人员采集的标本有陶片、石器和动物的骨骼。陶片以灰陶为主,有少量的红、黑、棕褐色。质地有泥质、夹砂…
200、竹沟遗址
竹沟遗址位于确山县竹沟镇西寨门西约300米处。遗址为高地,高出地面约4米,有一乡村生产路从遗址中贯穿而过,把遗址分为南北两块。遗址东邻竹沟镇,北邻确泌公路,西南方向皆为耕地。该遗址东西长约250米,南北宽约200米。该遗址现保存完好,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文物工作人员实地调查考证,该遗址分布较均匀,文化层厚度为2.8米,30厘米以上为耕地、以下是灰土层和红烧土。遗物多为灰陶、夹沙红陶、黑陶,并伴有部分彩陶。器型主要有豆、鬲,纹饰多为绳纹,并有石镰、石斧、陶纺轮等器物出土。根据遗物的器形判断,该遗址延续时期较多。该遗址的发现,为研究豫南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具有一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