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三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三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161、洛阳东周王城
东周王城遗址北依邙山,南临洛河,位于王城公园一带。20世纪初,东周王城遗址在考古专家的“摸索”中浮现轮廓。1957年,考古学家在小屯村东北发现了5座大型战国墓葬。自此,沉睡多年的东周王城终于呈现在世人面前。在随之而来的大规模考古发掘中,这里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残留有墨书“天子”字迹的石圭,刻有“王作宝彝”铭文的青铜器等,对我国考古学具有重大意义;鼎、敦、壶等铜礼器,透雕龙虎大玉璧,错金银狩猎纹铜镜以及铜和银的人物像等,制作精美,艺术价值极高。2002年7月,东周王城广场地下“天子驾六”车马坑的发现,更是震惊世界。此次考古发掘,共发现车马坑18座,墓葬397座,两者的数量超过洛阳50年来所…
162、大关口楚长城遗址
大关口楚长城遗址位于县城北25公里处独树镇中信庄村。东边为黄石山西麓擂鼓台、北岭头、尖山诸峰,西边为伏牛山东麓的对门山、旗杆山、香布袋山诸峰,东西山峰并列,两山夹峙,形成隘道,地势十分险要,称为大关口。战国时期,楚国为与中原诸国争锋,在其最北边界方城山一带依山筑塞,修筑长城,扩充基地,作为进退之据。楚时修筑的长城名为“楚方城”,后方城县名由此而得。公元前656年,齐国伐楚,两军相遇郾城召陵,楚派大夫屈完前往齐军军营谈判,以“楚国以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固守,迫使齐国打消了伐楚计划,订立了历史上著名的“召陵之盟”,“方城”一词从此正式出现在重要历史典籍中,屈完所说的“方城”,即指方城山修筑的“…
163、苑陵故城
苑陵故城位于新郑市北18公里的龙王乡龙王村西北部。东至岗河,西临鸿雁河,北靠高岗。故城分为东西两城,清乾隆四十一年《新郑县志》载:“今县东北三十五六里,有二城相连,其西苑陵,东则制城也。与《左传注》、《汉书》、《水经注》之说相符。”东城即制城,西部被古城寨村占压,中部偏东有新椿公路南北穿过,东部被古城寨村委会和村民晒场占压。现东城东、南、北三墙无存,部分地段存有墙基。在东墙与南墙相交的拐角处,地上现存少量的夯土墙体,高约1.5米,宽3米。苑陵故城四周城墙以东墙、北墙保存较好,西墙、南墙保存较差。整个城墙夯筑而成,在北墙的东段中部和西段中部及东墙南北两端筑有马面4个。据《元和姓纂》记述,商代商王…
164、宜阳韩都故城
韩都宜阳故城是战国七雄之一韩国的早期都城,位于今宜阳县城西25公里的韩城镇东侧,是当时韩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交通中心。该遗址规模巨大,布局完整,结构严谨,保存完好,出土文物丰富,是东周时期韩国历史沿革的客观见证,对于研究当时的政治制度、经济水平、建筑艺术、丧葬习俗、社会风俗以及古代都城发展史都具有重要价值。宜阳韩城,有一座战国都城遗址沿着宜阳县韩城镇城角村村道向东走,可以看见一条南北走向、3米多高的城垣遗迹。据宜阳县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介绍,这一段城墙便是韩都宜阳故城的东城墙北段。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对韩都宜阳故城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勘探和试掘。结果显示,韩都宜阳…
165、赵长城遗址
赵长城遗址位于辉县市北部、东部边缘,大致呈南北走向,由太行青石构筑而成,北接林州的战国赵南长城,经辉县、卫辉,止于凤泉区分将池。辉县境内长近40公里,基宽2~3米,高1~2米,历经2000多年。当地群众称“边墙岭”“边疆岭”,是豫北早期长城的惟一代表,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66、共城城址
共城城址位于河南省新乡辉县市市区中北部,是周代共国都城遗存。远古时期,共工部落活动在辉县区域,地以人传,此地被称为“共地”。西周初年,周王室分封71诸侯国,共地-为姬姓诸侯国,名为“共国”,共国之都城称为“共城”。古城址平面略呈方形,四垣周长约5公里。现存城墙建于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300余年的历史,是目前国内保存为数不多的早期大型城垣之一。共城城墙据实测,西墙长1300米,北墙长1200米,南墙长1200米,东墙沿东石河南行长1300米,城围长5000米,共城总面积约156万平方米。这座共城城墙,全部分层夯筑,有圆夯,椭圆夯,平夯。经过实地考察测量,发现夯土大都是圆夯窝。共城北半部城墙的基槽…
167、黄城故城
黄城故城位于登封市君召乡黄城村,北有马鞍山,南临陈窑水库,东有王家沟,西有陈沟河,三面环水,易守难攻。黄城故城大体略呈长方形,南北长约600米,东西宽约220多米,面积约15万平方米。四周城墙不少尚残存地面之上。北城墙保存最好,墙基宽10余米,高约10米。东墙残高4米,底宽约6米。西墙基宽6至7米,高约5至10米。南墙高5米许。北墙东段有一宽约7米缺口,似为城门。南墙东段有一城门,门宽8米,两侧墙宽13米。城墙为夯筑,夯层厚6至9厘米,夯窝呈尖底和圜底状,直径3至4厘米。据《杂道书》和《洛史》等史籍载:“尧聘许由坛禅于黄城。黄城,许由隐此。”许由,相传上古阳城槐里人士(今登封告成镇南箕山),曾…
168、城峪故城
城峪故城位于林州市五龙镇城峪村。城峪是个古老城堡,相传为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高士达所建,当时叫东城。隋朝末年,群雄纷起,各支起义军抢占地盘。高士达坐镇东城,招兵-,扩充势力,命大将窦建德在西边不远处(即西将,今西蒋村)屯兵。公元616年,隋王朝派太仆卿杨义臣领兵讨伐。面对强敌,窦建德提议避开隋军锋芒,采取灵活机动战术,伺机出击。高士达不听劝告,在今石阵村摆开前、中、后三个战场,结果被隋军所败,三个阵地均失守,高士达也当场阵亡。20世纪70年代平整土地和成立砖厂时,古城遗址被发掘出来,城址地面散布有大量的绳纹板瓦和简瓦残片,城址北部有很长一段夯土台和壕沟,环城墙的东、南、西三面山上发现了五个烽火台…
169、启封故城
时代:春秋启封故城,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开封县,是春秋时期的古城。春秋时期,诸侯林立,列国争雄。当时的古城村一带恰为郑国的东北边陲,出于战略上的考虑,郑庄公命大将郑邴在古城村一带屯兵筑城,并劝启拓封疆”之意名“启封”。进入战国时期,启封城属魏,成为国都大梁城的南大门,其军事地位更加突出。直至西汉景帝刘启即位时,因避景帝刘启讳,改启为开,是为“开封”,这便是如今“开封”一名的由来。而后由于京杭大运河的通航,使得汴州(今开封市)一跃成为繁华鼎盛的水陆大都会,相距数十里的启(开)封城则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唐延和元年,启(开)封县治所移至汴州,之后就成为现在的开封城。启封城则逐渐废弃,历经水患之后,沦为一个…
170、十二连城
时代:东周位于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是河南长葛市重要文物古迹之一。1981年长葛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3日,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二连城与凤凰城在城东北5公里金鱼河北岸,沿土岗而筑12处城,连绵10余里形势弯环,连绵不绝,今人称之为十二连城。经考古勘察鉴定,是人工夯筑而成,城为春秋战国时人工修建,可能是用于防御的边墙,即长城。从历史记载和地理位置考察,十二连城可能是战国时代的魏国长城。民间还有个美丽的传说。春秋时期的子产治理郑国道不拾遗,夜不闭户。他关心人民疾苦。他生不占民利,死不占民地,死后让儿子葬他于陉山顶上的石头堆里。老百姓对子产的死非常…
171、东不羹故城
东不羹城位于汝河与灰河交界处,地势险要,风景优美。从军事需要看,沙、澧、灰三河可做为天然屏障,城池就建在沙河南岸,依沙河顺势而建,略呈三角形。城周长5.5公里,现存高度1-1.5米,城内面积约7500000平方米。为防水患,在城墙西北角筑建长1公里的巨石大坝,河下为深潭,名曰“石墓潭”,传为楚平王葬身处。汉定陵县、魏定陵郡皆设于此。东不羹城位于舞阳县章化乡前后古城村,为春秋时期楚国北方的一座重要的边塞要城,在许多历史文献中都有记载。据《左传》记载:“楚筑不羹,有东西二城,此或其东城也”又“楚筑二不羹,屯兵以拒中夏,此东城也”。1956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在此进行试掘,在城西北部发掘出通过城墙的…
172、函谷关
函谷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这里又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著述五千言《道德经》的地方。千百年来,众多海内外道家、道教人士都到这里朝圣祭祖。函谷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距三门峡市约75公里,地处“长安古道”,紧靠黄河岸边。因关在峡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我国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始建于春秋战国之中,是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咽喉,素有“天开函谷壮关中,万谷惊尘向北空”、“双峰高耸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战场”之说,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173、新安故城遗址
秦新安故城遗址位于二十里铺村下石河一带。据文献记载,该城存在于秦、汉,始建时间可上溯至战国。北魏新安县城东移,改为新安驿,是中原通往大西北的交通要道,历为中原地区政治、经济、军事重镇之一。遗址内文化层随处可见。1998年,经市文物勘探队实地钻探,找到了故城遗址城墙基夯土层,划定了城区范围。故城总面积30万平方米,呈长方型,南北较长,东西较窄,东部边缘已被涧水吞淹,西至二十里铺村西组,北至护城河,南至陇海铁路。2000年,确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秦新安故城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74、陕州古城
陕州古城位于三门峡市区,是河南最大的城市园林。那里既可凭栏瞭望九曲黄河的雄浑之美,又可领略小桥流水绿树红花的绰约风姿。更重要的是,这个由古陕州城遗址发展起来的大型城市园林,除了带给你感官上的享受之外,还常常会使你蹙眉凝思,回味2000多年来这里曾经的风云变幻,探寻青枝绿叶间、锦绣繁花中透出的缕缕历史云烟。陕州古城北濒黄河,南依青龙涧,东指崤陵,西望函谷,不仅是豫、陕、晋三省交界处的商贸重镇,也是兵家必争之地。由于特殊的军事和地理位置,历代帝王都十分重视陕州城的建设,北魏、西晋、南北朝时期,陕州城廓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修补和加固。公元627年唐太宗即位,他对陕州城的兴建尤为重视。在他的诏令下,除…
175、新安函谷关
时代:西汉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是西汉时期的古遗址,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函谷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较早的具有重要军事作用的重要关隘,也是对东西方文明交流有着重大意义的丝绸之路的第一关,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经济、文化、军事以及丝绸之路等方面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处非常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2000年9月25日,汉函谷关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7月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丝绸之路中国段首批申遗名单》。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76、冯异故城
冯异故城位于仰韶镇礼庄寨村的西部,古城址建筑在东西两条流水交汇处—回溪河之北,城墙仅筑起南、北、西三面,东墙尚未筑起时,战争已经结束。城墙底部宽20米,顶宽5米,残高20米,周长200米。它是为战争服务的城堡。这座尚未竣工的残城堡,就是东汉名将冯异于建武三年(公元27年)大战赤眉军于崤底(现阳光沟一带)筑壁坚守的遗迹,故名“冯异城”。冯异,字公孙,颖川父城(今宝丰)人。曾为王莽拒汉,后又依附刘秀,在刘秀建立东汉政权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特别在建武三年镇压赤眉军,深得刘秀赏识,刘秀曾下诏称:“赤眉破平,士卒劳苦,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渑池(详见《后汉书》)。”冯异城古城墙系土质构成,土层厚度…
177、柘城故城
柘城故城,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城关镇北旧湖内,南到幸福街,北邻北环路,东靠黄山路,西到看守所,距柘睢公路约300米,距余河坡150米,叠压着从新石器时代至明代的文化遗存,总面积达288万平方米,是豫东地区文化内容最为丰富的遗址之一。2000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柘城故城的城池呈长方形,东西长1800米,南北长1600米。整个遗址低于周围地面约3—4米,最南部、西部部分、东部边沿均被城市建设及民居所覆压,北部较南部低洼,常年存有大量积水。遗址西部边沿上还存有南北长50米、高约5米的原始土城墙。保留下来的西…
178、庆阳故城
庆阳故城位于汝州市西约9公里杨楼乡东的樊古城、叶古城、王古城村四周,座落在汝河南岸和芦沟河所夹的二级阶地上。城址为长方形,东西长2600米,南北1300米,总面积338万平方米。现存东、南、西三面城垣,北城垣可能被汝河冲毁。城垣宽34米,东西护城河宽20米,南北以汝河,芦沟为天然屏障。在城内北部中间区域为高台地。在城西部发现有冶铁遗址,面积5000平方米,发现有矿渣、炉渣、灰层厚1.5米,还有铁锥、球、矛等遗物,从其遗物看与城址同时,此城始建于战国时期,汉代仍使用。相传这里是东周赧王的行宫,东周灭亡后,周赧王从洛阳逃到此,遂命为庆阳城,史有周赧王“坐庆阳”之说。与史实相符。庆阳古城址保存基本完…
179、舞钢冶铁遗址群
舞钢市冶铁遗址群,包括许沟、沟头赵、翟庄、圪铛赵、石门郭冶铁遗址和尖山古采矿遗址六处。许沟位于舞钢市尹集镇梁岗村许沟自然村南,面积1万平方米。是从战国到西汉年间的综合治铁铸造场地。沟头赵位于舞钢市武功乡田岗村沟头赵自然村内。翟庄位于舞钢市杨庄乡陡沟村翟庄自然村南,面积8000平方米,龙泉河经遗址南部,是利用龙泉水淬火的冶铁遗址。圪铛赵位于岗店镇马庄村圪铛自然村西50米,面积6000平方米。在石门郭遗址位于市垭口街办事处,石门赵北,面积2500平方米。尖山古采矿遗址位于杨庄乡柏庄村西范庄自然村尖山脚下,现有坑矿一处,呈圆形,直径15米,深4米,矿坑周围矿石散布,并有战国、汉的陶片。舞钢冶铁遗址群…
180、段店窑址
段店窑址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城北12公里梁洼镇段店村东北,是一座唐宋古窑址。瓷窑遗址面积2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5米,文化遗物非常丰富,经过省、地、县多次调查和省文物研究所1986年、1990年两次发掘,获得大量的瓷器和烧制瓷器的匣钵支垫,证明该窑址始烧于唐初,延续至元明,经历1000余年,是河南省烧制瓷器最长的瓷窑址之一。该窑址瓷器品种齐全,花色多样,其中有唐钧、宋钧、元钧、唐三彩、鲁山花瓷、宋汝官瓷、三彩珍珠等。其花色有唐代黑瓷、白瓷、黑彩花斑瓷,宋、金、元时期的白瓷、黑瓷、三彩珍珠地、芝麻酱釉等。器形有瓶、盆、碗、盘、壶、碟、棋子、注子、枕、盂等数十种。该瓷窑址烧制时间长、遗物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