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三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三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121、湖广北界碑
湖广北界碑位于襄阳县黄渠河镇北端。位于鄂豫交界处的黄渠河大桥南端,桥北岸为河南省。大理石质,圆首。通高1.98米,宽0.96米,厚0.155米。碑面正中镌“湖广北界”字径0.37米见方,魏体,左下侧落款“襄阳府南陵汪翼夔立”。(第三批)…
122、天台山石刻
天台山石刻位于红安县七里坪镇天台山。天台山海拔817米,上广五、六亩,仅一小径可登,有“天台十景”。明户部尚书耿定向曾筑天台书院讲学于此。现存“宾阳壁”、“抚松岩”、等摩崖石刻。(第三批)…
123、“炎帝神农氏遗址”碑及洞穴
“炎帝神农氏遗址”碑及洞穴位于厉山镇幸福村九龙山。刻于明万历五年(1577)。白色花岗岩质,圆首,方座。通高2.08米,宽0.96米,厚0.23米。碑文楷书,中部竖刻“炎帝神农氏遗址”,题“明万历丁丑仲夏之吉”,款“湖广德安府随州知州蜀长寿阴存愚立”。(第三批)…
124、玉印岩
玉印岩地方不大,但是名气很大。从南漳县城去巡检,乘坐大巴75公里,约100分钟车程,玉印岩崖头群山环抱,高百仞,峭壁如屏,人们称它“抱璞岩”。相传春秋时楚人卞和在此得一璞玉,献予楚王,未被接纳,反诬玉为石,处以刖刑。卞和在此抱璞而泣,后感动楚王,使人剖璞得玉,琢制成壁,名“和氏壁”。岩即由此得名。玉印岩高达数丈,洞空面积约100平米,存有多尊石刻,其中一版竟是荆门古代诗人王守所作:“二刖(yùe)足堪怜,十城价生色。玉石终有分,当时人不识。”短短二十个字把和氏璧的来龙去脉交待得清清楚楚!里面的碑刻很不错!岩头上凿“玉印岩”三字,字径3尺,笔力苍劲。下有天然石室,高6丈,阔5丈,深4丈。内原供卞…
125、百顺桥碑
百顺桥碑位于五峰县湾潭镇岗坪村西南1公里。刻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青石质,圆首,方座。通高1.86米,宽0.86米,厚0.23米。楷书,阳面书“百顺桥”3字,阴面碑文1000余字,记建修“百顺桥”原因和经过,容美骠骑将军田舜年撰文。桥早年被水冲毁。(第三批)…
126、汉土疆界碑
汉土疆界碑位于五峰县红渔坪乡漂水岩村谢家坪乡竹桥村。2通,形制铭文相同。刻于雍正三年(1725)。大理石质,圭首,方座。通高2米,宽0.8米,厚0.23米。楷书,额题“汉土疆界”4字,正文28行1700余字,记汉族土家族-区界线、历来纠纷及解决方法。系湖广总督府、湖广荆州府为使汉土疆界“永息争端”而立。(第三批)…
127、治理西陵峡航道摩崖题刻
治理西陵峡航道摩崖题刻位于秭归县和巴东县共有摩崖石刻21题,石碑4通。摩崖石刻幅面、字径大小不一,石碑均为青石质。刻铭及碑文均阴刻、或行书,或楷书,内容多记水文资料,也有记修筑道路、疏通河道及游记。(第三批)…
128、官坟园石碑及九峰桥
官坟园石碑及九峰桥官坟园石碑位于鹤峰县容美镇百户村官坟园。共2通。均为青石质,螭首,趺座。通高3.1米,宽0.94米,厚0.26米。周边浮雕龙云图案。额阳刻篆书“奉天诰命”4字,文楷书。右碑刻于明崇祯二年(1629),文15行468字,系明庄烈愍皇加封宣武将军田楚产的诰命;左碑刻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为康熙皇帝御制碑文,14行257字,记容美土司田舜年加官进爵事,并褒奖其先人功德。九峰桥位于鹤峰县容美镇前桥村北。容美土司田舜年建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因田氏别号“九峰”而得名。南北向跨深潭溪。单孔石拱桥,长25.1米,宽4米,孔跨6米。拱券纵联砌置,单券单伏。桥北立石碑2通,前后…
129、万寿桥水文碑刻
万寿桥水文碑刻位于秭归县香溪镇八字门村。刻于光绪九年(1883)。青石质,屋顶式碑首,方座。高1.38米,宽0.65米,厚0.18米。题阳刻“万寿桥”。碑文楷书12行,满行38字,记新滩岩崩、江水泛滥并重修万寿桥事。(第三批)…
130、巨猿化石洞
巨猿化石洞位于建始县高坪镇麻扎坪村,属早更新世早期。为天然石灰岩溶洞,东西走向。通长约150米,东洞口高6-7米,宽4-8米,西洞口高3-4米,宽2-15米。1968-2000年经10余次发掘,先后发现5枚早期直立人下臼齿化石和包括巨猿在内的哺乳动物化石70多个种属,同时发现较多数量的石器、骨器。(第三批)…
131、“郧县人”头骨化石遗址
“郧县人”头骨化石遗址“郧县人”头骨化石遗址位于郧县汉江河畔的的青曲弥陀寺村学堂梁子,1989年5月,发掘出两颗完整的远古人类头骨化石,被专家确认为距今已100多万前的远古人类化石,这一发现,改变了人类起源非洲的传说,“郧县人”头骨化石的发现,它向世界宣称:古老的汉江是汉民族文化的摇篮;古老的“郧县人”是中国人的祖先,现在在“郧县人”出土处建有“郧县人”雕刻头像,“郧县人”展馆。…
132、樟脑洞遗址
樟脑洞遗址位于房县龙滩乡青阳村,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洞穴生成于下寒武系天河板组灰岩中,在樟脑河东岸,高出河水面约8米。洞口高5米、宽5·5米,洞内面积约35平方米。1986年发掘,出土石器有石核、石片、砍砸器、刮削器等2000余件;伴生动物化石有大熊猫、剑齿象、梅氏犀、巨貘、苏门羚、鹿、羊等13种,分属5个目,属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第三批)…
133、石鼓村后山坡遗址
石鼓村后山坡遗址位于丹江口市石鼓镇石鼓村张家营后山坡,旧石器时代遗址。地处石鼓河一级台地,高出河面5-15米。面积约500平方米。在红色砂质黏土中采集有动物化石和石制品。动物化石有犀牛、猪、鹿、牛等牙齿和碎骨片。石制品有石核、石片、砍砸器和刮削器等,原料以燧石为主。(第三批)…
134、荆州鸡公山遗址
旧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郢城镇郢北村。面积约1000平方米。是中国首次发现的平原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居住遗址。1986年修建宜黄公路时发现,1992年发掘。文化层厚0.6~0.75米,分上、下两层。上文化层,年代距今约2万~1万年。为含锰较多的黄色亚粘土,厚0.1~0.25米,出土石制品近500件,大部分是采用石英、燧石及石英岩打制的小型刮削器和尖状器。下层文化层,年代距今约5万~4万年。为含锰较多的棕红色亚粘土,厚约0.5米,是该遗址的主体部分,发现5处由砾石围成的圆圈及脚窝遗迹。石圈外径约4米,圈内面积5~8平方米,放置有少量尖状器和砍砸器。据推测,应为当时人类居住的圆形窝棚遗…
135、城背溪遗址
城背溪遗址位于宜都市红花套镇吴家岗村东北500米,面积约1000平方米,文化层厚2米左右。为城背溪文化命名遗址。1983、1984年发掘。发现灰坑、灰沟。出土新石器时代石器有斧、锛、凿、球、网坠等,骨器有针、锥、钎等;新石器时代陶器以夹砂红褐陶为主,夹炭灰褐陶次之,有少量泥质红褐陶,纹饰有绳纹、压印纹、刻划纹及镂孔,器形有罐、釜、盆、盘、碗、钵支座等。出土商代石器有斧、锛、凿、钺、拍等;陶器以夹砂灰陶为主,夹砂红褐陶次之,有少量泥质灰陶和黑陶,纹饰有绳纹、弦纹,器形有觚、瓮、罐、豆、灯座形器等。(第三批)…
136、关庙山遗址
关庙山遗址位于枝江城东北11.5公里处的问安镇关庙山村,有一个新石器时代的原始村落遗址,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文化堆积1米多厚,经碳—14测定,距今5000—6000年,其文化内涵具有大溪文化的典型特点,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的专家们命名为大溪文化的“关庙山类型”。关庙山遗址已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庙山遗址于1977年兴修水利工程时发现,当时就引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湖北队和省市文物考古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极大兴趣,立即对该遗址进行了重点发掘,在发掘的2000多平方米的探方中,出土文物达5000多件。这些文物大致上分两大类:一类为石质生产工具。品种齐全,磨制精细。有石斧、石锛…
137、坳上湾遗址
坳上湾遗址位于蕲春县向桥乡毛家咀树坳上湾东南250米。面积约1.7万平方米。采集有新石器时代夹砂红陶鼎足和商周夹砂红陶绳纹4足等。…
138、西花园遗址
西花园遗址位于随州市淅河镇蒋家寨村西花园西,新石器时代遗址。面积约1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3米。1983年发掘,发现灰坑、房址、瓮棺葬等。房址居住面一般以红烧土铺垫,再涂抹白灰而成。瓮棺葬一般以两罐、一鼎一罐、一鼎两瓮三种组合横置相套而成。出土遗物按其文化内涵分为4期,从屈家岭文化晚期延续至石家河文化晚期。(第三批)…
139、三步两道桥遗址
三步两道桥遗址位于襄城区欧庙镇赵山村南1公里,新石器时代遗址。面积约1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5米左右。暴露出灰坑、红烧土。采集有石斧和陶片。陶片以泥质灰陶为主,夹砂红陶次之,有少量蛋壳彩陶和泥质黑陶;纹饰有弦纹、附加堆纹、刻划纹;器形有鼎、豆、杯、碗、罐、盆、钵、盘、缸、壶形器及纺轮等。属屈家岭文化。(第三批)…
140、碧公台遗址
碧公台遗址位于毛陈镇启安村胡家湾南80米,为新石器时代遗址,面积约2.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2.5米。1981年试掘。出土石器有斧、锛;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有少量泥质黑、红陶;纹饰有蓝纹、指窝纹,附加堆纹;器形有鼎,豆、盆、器皿、直腹杯,钵及纺轮等。属龙山文化。碧公台遗址于1992年被省人民政府颁布为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